精品教案——罗斯福新政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431270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教案——罗斯福新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品教案——罗斯福新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品教案——罗斯福新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品教案——罗斯福新政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品教案——罗斯福新政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教案——罗斯福新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教案——罗斯福新政(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罗斯福新政精品教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罗斯福新政出台的背景,准备,实施情况;(2)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理解其实质、特点;(3)分析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4)理解经济危机、国家垄断、以工代赈、财政紧缩等重要概念,运用具体史实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和相关史料,导出问题,并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阅读、讨论等方法学习探究问题,认识事物发展趋势;(3)在谈话、讨论 、演

2、示等过程中,进行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思维品质、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习惯以及辨证思维和初步的唯物史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人物的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学生从罗斯福的经历吸取精神力量,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培养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和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2)认识改革对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关心国家民族历史命运,关注社会发展,放眼世界,展望未来的历史情怀。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教学难点:分析罗斯福新

3、政国家干预经济的特点;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教师活动:展示罗斯福的图像和生平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请大家说出自己所收集的关于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一些事迹学生活动:他是一位杰出的美国总统;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他是继华盛顿和林肯之后最受美国和世界民众欢迎的总统;他领导美国渡过经济大危机;他领导美国和世界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成功;他是二战中三大巨头之一等。教师引导:罗斯福为什么回赢得美国和世界人民的尊重和认可,他究竟做了些什么,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位身残志坚,勇于创新的伟大总统。设计意图:扩展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4、,增加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绪,为下面的授课打下良好的基础。探索新知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创设情境:教师展示材料,播放幻灯片:美国经济危机中的残破景象,饥饿的人群;危急中胡佛的应对措施及效果;美国的社会危机;罗斯福和胡佛竞选总统时的情景及结果。学生活动:阅读理解材料,分析思考要点,总结归纳答案,踊跃回答。设计意图:此内容比较简单,并与上节课内容密切相关,适合学生自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同时还可以补充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从现实中洞察历史信息的能力,又可以对上节内容进行回忆复习。2罗斯福新政的准备:学生活动:自学为主,阅读教材,分析归纳教师活动:总结要点,点评答案,适当引申效

5、果检测:引入罗斯福演说和对罗斯福评价的材料,引导:是哪些优秀品质支撑罗斯福走向成功?而这些优秀品质也是我们每一个人走向成功,实现梦想所需要的必备品质。(意志顽强,身残志坚,乐观进取,大胆创新,坦率果断,团结智慧)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历史课的德育功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鼓励创新思维;培养责任意识、忧患意识。3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和实施:学生阅读教材,得出结论,教师顺便指点如何区别直接目的、根本目的;实施的阶段体现了改革的艰巨性,循序渐进性,而不能急于求成。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4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教师问题指令:展示关于经济危机的一些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回忆经济危机的有关现

6、象和本质,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如果你是美国总统,你将用什么措施来解决经济危机。学生活动:分析、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活动结果:归纳总结学生观点,积极肯定有道理的观点与看法,导出罗斯福新政相关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分析每一项措施的核心内容和积极影响,并点播学生认识总结其中有哪些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因素和特点。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阅读课本知识,指导学生填写表格,明确新政的内容,并揣摩和领悟可能产生的作用。真正理解其措施的到位和对美国经济可能产生的积极效果。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和思考认识问题的能力。师生互动:教师设疑:罗斯福新政在实施过程中是否会一帆风顺,困难会主要来自哪儿?组织情景剧:选出四名学生

7、,分别扮演罗斯福、垄断资本家、失业工人、共和党国会议员,各自站在自己的利益立场上就新政措施进行辩论,从而加深学生对此问题的理解认识,教师须积极引导,把握方向和节奏。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动,培养学生创新,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历史主体精神。5.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引导学生根据内容表格分析得出,学生在对新政内容充分感知的前提下,很容易得出结论: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通过立法的形式保障实施。从而理解新政之所以叫“新”的理由。6.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教师问题指令:有人说,新政处处体现了维护工人的权利,是要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对此,你如何看待?说说你的理由

8、。(幻灯打出相关材料,并指导阅读教材 P118资料卡片-罗斯福的演讲)学生活动:分析理解,得出结论活动结果: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证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原始材料进行主动探究,自觉得出新政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在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改革。避免了教师空洞的说教,又引用罗斯福的内心独白,较有说服力。7.罗斯福新政的作用:教师问题指令:新政的实施会产生什么影响?师生互动:学生阅读教材“渡过难关”一目,教师展示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重点把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及其对美国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

9、大作用和影响。设计意图:此设问旨在引导学生充分地进行思维的扩散,并掌握一般的对象分析法,学会从美国和对世界的影响两方面去分析。从而把最后一目“渡过难关”作为它的作用来分析。8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教师问题指令: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资本主义本质和局限的认识,分析出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弊端,提高学生对事物的理性理解能力。9.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原因有哪些: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以开阔学生眼界,拓展其思维空间,形成纵观全局,把握方向,广泛联系的能力。、反思提升:反思新知:(可取之处)情景创设的生动性 问题设置的有效性教学开展的互动性 预设生成的统一性(疑惑之处)

10、如何处理传统的教师讲述与学生自主探究的关系?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如何达到课堂效果的和谐统一?如何处理教材内容简单但考试要求高的问题?对于学习能力比较低的学生,如何贯彻实施新课标理念?巩固新知1、1933 年,罗斯福总统在就职演说中说:“首先让我表明我的坚定信念,那就是我们应该恐惧的唯一东西,就是恐惧本身这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没有理由的和不正当的恐惧,它使我们从退却转向进攻所需要的努力陷于瘫痪。”这表明罗斯福总统()A.具有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B.对美国前景没有充分把握C.基本安于美国的社会现状D.要对美国进行彻底的改造解析:B 项与材料中的“坚定信念”不符,C 项与材料中的“进攻”不符,D 项错在“

11、彻底”上。答案:A2 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A.罗斯福始终都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D.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解析:新政是罗斯福在美国遭受经济危机沉重打击的背景下,为摆脱危机而选择的道路。虽然罗斯福在就任总统前后主张实行新政,但题干材料表明他在任总统之前对国家干预经济不甚认同。由此可排除A、B 两项。D 项错在“率先”上,率先提出政府干预经济发展主张的是经济学

12、家。答案:C3 右图所示的曲线反映罗斯福新政前后的()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解析:1929 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农产品价格应该是持续下降,不应是逐步提高。罗斯福上台后,采取了以工代赈的措施,政府出资兴办大型工程,投资额应该是上升而不应是下降;公共工程的兴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失业压力,但在一年之内就迅速解决失业问题显然不符合实际(图中显示 1934 年数值已远远低于经济危机爆发时 1929 年的数值)。据此判断本题答案应为 C 项,罗斯福政府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从而逐步恢复了银行的信用,稳定了金融资本市场。答案:C4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

13、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解析:罗斯福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了最高工时、最低工资等保护工人权益、改善工人待遇的条款,故 A 项的说法正确。当时美国人大量失业,故 B 项的做法不可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社会消费不足,产品大量过剩,故 C、D 两项的做法也不可能。答案:A5 罗斯福曾说:“它不仅有助于个人避免在今后被解雇时去依靠救济,而且通过维持购买力还将缓解一下经济困难的冲击。”罗斯福的这一解释主要针对的是()A.整顿银行金融体系B.政府对工业的计划指导C.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D.推行“以工

14、代赈”解析:由“避免在今后被解雇时去依靠救济”可排除政府救济方面的举措;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答案:D课堂小结: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不可否认的。然而当初罗斯福却遇到了种种阻碍和困难,“新政”曾一度陷入困境。“新政”的成功是他锐意进取精神和坚强意志的结果。在美国历史上,他同华盛顿、林肯一样有名,他们是代表了三个不同时代的三位杰出的美国总统。古今中外历史上值得肯定的人物,应该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与时俱进对历史发展作出贡献又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人,罗斯福正是这样的人。学习了本课,我们要试图吸取新政的启示以及学习罗斯福身上一些优秀品质,不断完善自己,为我们的社会献出力量。板书设计一、临危受命1933 年,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二、实施新政1、整顿财政金融2、调整农业生产3、实行福利政策4、调整工业生产5、健全社会立法三、摆脱危机困境1、恢复经济2、缓和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