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材中插图的潜在功能探究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426314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教材中插图的潜在功能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中化学教材中插图的潜在功能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中化学教材中插图的潜在功能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中化学教材中插图的潜在功能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中化学教材中插图的潜在功能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教材中插图的潜在功能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教材中插图的潜在功能探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同班异步分层教学模式的探讨研究2007年 11月 14日 星期三 18:17摘 要:本课题研究,是探索信息技术课在网络环境下同班异步分层教学理论和实践规律。通过对背景及意义、 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实施过程的阐述,探知实施分层教学的方法和优势所在。关键词:网络环境 信息技术 同班异步 分层教学 四环节教学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信息技术课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学习、生活与生存需要的最基础课程,搞好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当我们满怀激情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初见端倪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已悄然向我们走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发生或者即将发

2、生巨大而又深刻的变化。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分析和评价、信息的处理和应用能力,已成 为衡量人们最基本的素质和文化水准的标志。因此,培养和塑造人们信息素养,是中小学计算机教育适应时代需求的重要内容。如何适应这一需要, 这正是信息技术课程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现代教育技术日趋成熟,现代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都将因此而发生深刻变化;而作为信息技术的两大核心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则逐渐被广泛深入地应用到各科教学当中。作为一所从学前到高中全日制寄宿学校合肥润安公学,学生来自全省各地,有农村的,也有乡镇和城市的。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来润安就读的生源时间迟早不一,学生计算机水

3、平也就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造成计算机教学进度难以统一,各学段教学内容因交叉重叠,老生感到“吃不饱”无心学,新来学生跟不上,觉得计算机高不可攀,畏惧学,造成了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教学整体水平不能提高。如何让基础薄弱、学 习速度较慢的学生“吃得了”,又 让基础好、学得快的学生“吃得饱”,是我 们在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课题。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提出并开展了在信息技术课中运用网络环境实施同班异步分层教学研究。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在解决不同水平学生学习差异的教学矛盾的同时,探索信息技术课因材施教途径的方法,以提高全体润安学子整体计算机信息水平。借此丰富“因材施教”理论与实践。意义:

4、1. 本课题研究标志着本校计算机课程设置将步入规范轨道,不仅解决了各学段内容交叉重叠的矛盾,而且为创计算机特色课程铺平道路。2. 本课程方案以信息为主线,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奠定基础。3. 为本地区 12 年制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搞好课程改革探出新路,为本地区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了参考范例。二、课题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同班异步分层教学法”,是指在同一个班级, 针对信息技术课中计算机水平层次差异显著的学生,按照不同步的目标, 实施不同教学内容层次要求的一种教学策略。本课题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在优越的网络环境下,根据“最邻近发展区”原理、“因材施教”和“班

5、内分组教学”的理论,按照最优化教育策略进行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三、课题的实施环境同班异步分层教学研究的实施是在基于优越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课室进行。教学环境为与整个校园网及 Internet 相连的局域网教室。教室内装有极域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它具有一般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功能,可方便地锁定一台或多台学生机进行广播、交流、学生演示、文件收发和监控等,以及分组教学的功能。同时还设计了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共同讨论的分层任务和问题(包括开放性问题和探索性问题)、软件和材料。四、课题的实施实验采取自然实验法,即以自然班为实验单位,通 过网络建立两种至三种任务目标框架的模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老师指

6、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框架,进行自主学习,教师给予指导,当完成第一 层目 标框架,接着可再次攀升第二层目标框架,使基础好的学生在创新上有所突破,基础差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跟上教学进度完成学习任务。采取常规教学方法的班作为对照班,并选择对照班和实验班在实验开始时水平相近。在实施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运用“因材施教”、 “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指导“同班异步分层教学”,促进了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趋向优化,使学生信息素养和技术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同时总结探索了同班异步分层教学过程中的四环节教学方法。四环节教学法,是指:“创设情境,确立目 标”/“围绕任务,分层探讨”/“集体讲

7、授,异步辅导”/“整体 评价,激励提高”四环节,根据教学任务自主学习、相互探讨、讲授辅导、评价提高。四 环节教学法是在依据学生水平分 层的情况下实施的。即:在实施同班异步分层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班中具有相似知识水平与学习特点的学生组合为一个教学单位(即层。通常情况下,将少数具有较好计算机基础与较强学习能力的学生组成 A 层,把毫无 计算机基础且学习速度明显较慢的学生组成 C 层,大多数学生编入 B 层。在条件允 许的情况下,若是需要还可增设其它层),教师依据各层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能力,制定各层的教学目标, 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通过四个环节的教学,达到教学目的。在此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重

8、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以促 进生生互动,使每一个学生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环节一创设情境,确立目标同班异步分层教学开始时,教师利用电脑教室的可控性和开放性,以实例演示、设问、任 务诱导等多种方法导入新课。利用各种现成的计算机教学、学习软件以及自制软件和课件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通过网络教学系统分组广播的功能,为各层学生呈现适合于本层学生水平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激发各层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引 导学生自主学习。目 标的确立,一般是以不同层次学生对象设计分层任务, 对于 C 层学生来 说,以强化基础、巩固 计算机技能为主;对于 B 层学生来说, 则重点在调动其非智力因素,引 导其多观

9、察、勤思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实践,帮助他 们向 A 层学生转化;对于 A 层学生来说,则可设计一些应用性和探索性较强的任务目标,还可以分定其为小组内的“导师”,应用“生生互动”的策略,引导小组内其它学生协作学习。同 时为促进学生间的互相交流协作,有时也可适当让 A 组学生当一回小“导师”,帮助其它学生,指导他们完成任务,既让 B、C 组的学生们掌握了知 识技能,又让 A 组学生在帮助的过程中对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有一个更新的或更进一层的认识。例如,笔者所带初一(3)班的刘洋同学,在讲授“绘图”一节内容时,她是属于 A组类的学生,她不仅具有较强的知识习得能力,而且还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在 给她的

10、任务完成后,她就经常能帮助周围的同学去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而在帮助同学学习绘画工具的使用和电子绘画过程当中,得到帮助同学提出一些不同的想法或问题,她也就会学会独立思考,并试着与同学一起去解决,在需要帮助的 时候又会及时向老师求教,同时更开拓了她自己的思维,使她自己也更进一步。环节二围绕任务,分层探讨此环节教师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实践,自觉地去围绕任务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不断给学生设置障碍,学生不断跨越障碍的过程。 对于学生自学、讨论后仍无法逾越的障碍,教师要作为下一环节讲授与异步辅导的重点。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巩固旧知 识技能、 发现新问题、跨越新障碍、建构新知

11、识,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 在学生自学计算机知识技能的同时,积极鼓动学生小组内的讨论交流与学习,让“师导”与“生导”齐头并进,使“生生互动”的策略能行之有效,让分层探讨更显成效。环节三集体讲授,异步辅导“集体讲授”主要是针对人数占优势的 B 层学生(或还有部分 A 层与 C 层学生),为解决具有共性的问题而组织的一种集体教学活动。然后,教 师为那些来不及解决的、不具有共性的问题分先后在层内辅导,即“异步辅导”,同 时学生可利用这段时间进行矫正、感悟或继续探讨。 “集体讲授,异步 辅导”是实施异步分层教学的重要步骤,“教”中有“学”, “学”中有“教”,是 “教”与“学”的一个动态反馈教学过程。

12、 在学生自学、教师巡回辅导时,主要 围绕 A 层学生“吃不饱”与 C 层学生“吃不了”的问题,重点辅导 A 层与 C 层学生。对 A 层学生,教师的“帮导”目标是拔尖,加大信息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要求他们“立志向、善思考、自己走”,鼓励学生善思考、善提问,从老师要求的任务中找出问题并学着去思考和解决;对 C 层学生,目的是达标,重点为“夯实基础、养成习惯”,鼓励他们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敢实践、敢操作、敢提问;对大多数的 B 层学生,目标是整体提高,教师要引导他们将心理活动集中于相应的教学目标或形成具有共性的问题,为下一个教学进程作好准备,重点是“促消化、助迁移”,鼓励多思考、多提问,积极引导他们朝

13、 A类学生转化。 环节四整体评价,激励提高整体评价分为层内评价与综合评价。层内评价贯穿于巡回辅导、异步辅导的全过程,教师要结合各层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C 层学生往往虽然基础较差,但他们同样有很强的自尊,而且对评价非常敏感,教 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如一次大胆的提问、一个计算机功能的意外发现、一次主动的探索计算机技能的使用充分肯定,多加鼓励, 对于错误及时加以纠正。通过层内评价,利用对个体的关注、肯定成绩、鼓励上进、张扬个性,学生会增添学习各种计算机软件的自信与勇气,激发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有利于良好班风和学习氛围的形成。综合评价是在学生各自原目标达成后,对学

14、生的练习、作品做出客观、公正、科学的 总体评价,它既是教学反馈的有效途径,更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有效手段。利用好整体评价,对于激励学生,促 进学生学习,推动各层齐头并进,在下一个教学目标实施中取得更大进步是非常重要的。实施异步分层教学法,并与常规教学相比照, 实施异步分层教学法在学生的培养、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能力的提升方面都占有一定的优势。五、实施异步分层教学法的优势与成效优势:1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和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分层,源于学生的差异,效果,来自于分层。分层教学法的实施,既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任务后无所事事,又让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使学生心理品质得以逐渐优化,而这又

15、进一步促进学生更为积极地探索信息学知识,自主地结合理论进行操作,掌握知识, 发现规律。从中,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增强,信息素养得以提高。而且,在形成局域网的教室中,学生的层间、层内的合作变得活跃和突出,这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 通过一年的学习,实验班学生的成绩明显超过了对照班(见下表)。 班级 考期 平均分 合格率(%) 优秀率(%)实验班 期中 86.1 99 38.3对照班 期中 83.8 97.5 32实验班 期末 90.3 100 65.3对照班 期末 85.6 96.2 41.8而且在一年的学习后,实验班的学

16、生明显比对照班学生更懂怎样自己去学习和思考,怎样几个学生共同合作完成一个任务和作品;学生作品获奖人次也明显高于对照班;实验班学生的课堂思维也较对照更为活跃。2.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任务,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 标明确、 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 课 堂教学的质量,提高 45 分钟的课堂效率。 3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各层学生的学习,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学生所提的问题各不相同,这些问题不仅仅涉及到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多媒体制作、网 页制作、网上信息搜索等方面,而且涉及到程序的开发、 审美艺术、硬件 时尚等诸多方面,所有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