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参评教案《苗家儿童庆丰收》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425228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参评教案《苗家儿童庆丰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参评教案《苗家儿童庆丰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参评教案《苗家儿童庆丰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参评教案《苗家儿童庆丰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参评教案《苗家儿童庆丰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参评教案《苗家儿童庆丰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苗家儿童庆丰收教材分析:山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的苗家儿童庆丰收是一首根据苗族芦笙调填词的儿童歌曲,表现了苗族儿童吹起芦笙、敲起铜鼓,欢庆丰收时的喜悦心情。在教这一节课时,教师一是要注意创设浓郁的少数民族情境,让学生初步了解苗族的服饰、音乐,感受苗寨风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是要在课堂上通过听辨、模仿、学唱、启发、思考等手段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首歌曲,并能在各项活动中运用喜庆、优美、热烈的歌声表达,感受苗族人民喜获丰收后的喜悦心情。教学内容:1、学习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 。2、引导学生学习几个苗族舞蹈动作并进行组合。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苗家儿童庆丰收的学习,从音乐中感受

2、所描绘的民族形象,了解本课主题苗族;并由本课主题向音乐内部元素(速度、情感)及音乐外部元素(团结、民族文化等)拓展。二、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同时自主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三、知识与技能:通过“意境”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锻炼学生即兴演奏的能力,能够积极与同学合作用优美的歌声、舒展的舞姿编创一定的情境,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教学重点:一、感受苗族风格的歌曲,了解苗族的风情;二、启发学生初步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 。教学难点:1、学习苗族舞蹈动作并进行组合。2、最后两

3、句相似的乐句音准。设计思路:欣赏苗族文化及风情看服饰 说乐器打节奏 唱苗家歌跳苗族舞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民歌表演,突破难点 多维感悟,探究学习 创造表现,寓教于乐。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师: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首很好听、 又很熟悉的歌曲,大家想不想听?(想)播放伴奏老师演唱爱我中华 ,请同学们认真看大屏幕,边听边想这首歌表现的是什么内容。生: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组成一个大家庭,生活非常幸福美满。师:是呀,正如歌词中所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亲如一家,虽然风俗习惯,生活习惯、歌舞风格各不相同,但我们有共同的心声,那就是爱我中华!我们是亲如一家的兄弟姐妹,我们要了解他们,像

4、了解我们自己一样。我们曾经学过几首民族歌曲,比如:土家族的乃哟乃 、鄂伦春族的勇敢的鄂伦春 、傈僳族的保护小羊等等。还有很多民族的歌曲我们没学过,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来了解另外一个少数民族,学习他们的歌曲、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二、感受苗族人文风情1、师:先请大家看大屏幕,比比谁的眼睛最亮,谁的耳朵最灵,能从老师的解说词中发现问题?(课件:出示苗族人民载歌载舞的风情片。 )学生一边欣赏短片老师一边介绍:苗族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主要居住在贵州云南等地。他们最喜爱的两种乐器一种是芦笙,一种是铜鼓,每当到了丰收季节或者大型聚会人们就会身着盛装带着这两件乐器,聚到一起跳芦笙舞,以示庆祝。2、师:刚才我们

5、欣赏短片中的人物是哪个民族的?他们的服饰有什么特点?他们手里拿的什么?中间有一个人在敲什么?生回答问题。 大家真是火眼金睛千里耳,什么也蛮不过你们,为了表示对你们的奖励,苗族人们决定向大家展示一下他们的宝贝。 (课件:各种服饰、芦笙、铜鼓。 )3、师介绍:苗族的服饰绚丽多彩,样式各异,多以刺绣为主,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他们喜欢以各种银饰为主要配饰,因为他们相信银饰不仅是可以辟邪的神物,更可以给人们带来幸福吉祥。芦笙是苗族人民喜爱的民间传统乐器。每当节日能歌善舞的苗家都要吹起节奏鲜明,委婉动听的芦笙曲,伴着芦笙曲跳起优美的芦笙舞。芦笙一般用六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制成

6、,芦笙的大小差别很大,小的仅几寸、大的长达数尺或丈余。它的音色明亮浑厚,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铜鼓,铜鼓传说是从天上传下来的。现在一般是用木鼓,也叫皮鼓,悦耳的鼓声听了使人振奋和鼓舞。4、苗族人民不仅能歌善舞,还十分的热情好客,就连儿童也是如此,你听苗族儿童正在进行一场丰收庆典呢,他们也在跳芦笙舞呢,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庆祝的?(播放苗家儿童庆丰收)师:你听出来了吗?他们都怎么庆祝的?生回答三、在演唱中体验1、出示整首歌曲(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是根据芦笙调填词作成的曲子。 )请一位同学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歌词。集体跟老师有节奏地读一遍。师:这首歌曲真是热闹,我也情不自禁的想

7、参与进来,大家想不想?(想)要想参与进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家刚才有没有听见几处没有唱光有打节奏的地方?我们再听一遍看看谁能准确的拍出来?2、再听一遍歌曲。请几位同学拍手敲击节奏。老师给予指点。大家敲得这么好,咱们也可以来参加丰收庆典了,随着苗家儿童打节奏,也来为丰收庆典助助威好吧?(播放歌曲)大家敲得太好了,老师真想跟你们合作一下,我来唱你们打节奏怎么样?我们现场没有铜鼓谁能想出可以用我们身边的什么物品来代替?(学生用凳子当铜鼓,蹲在凳子后面。 )老师边弹奏电子琴边演唱。我们配合的真是太好了谢谢大家。既然大家都这么聪明,那我就再考考你们,谁能听出来最后两句的区别在哪里?生:一句低,一句高。

8、3、师:咱们班的同学就是不一样,个个赛一休,什么问题都难不倒你们。下面咱们来看一下刚才这位同学回答的有多么对, (屏幕出示整首歌曲)用柯二文手势表示。跟老师唱几遍最后两句。随着录音看曲子集体唱一遍整首歌曲。四、在表演实践中深化体验1、大家节奏打得这么好,歌唱的更好,苗家还有一个风俗,就是“赛歌会” ,下面我们也来个“赛歌会” ,我们分成四组,两组进行赛歌,另外两组负责伴奏。2、师:同学们的赛歌会好像把我带到了苗家山寨,我感觉自己也在他们中间跟他们一起跳舞,你们想不想啊?那就让我们一块来吧,首先看老师给大家做个示范动作,对于你们这么聪明的孩子来说太简单了,看谁学得最好?老师示范三个动作,学生学做

9、。请几位学得比较好的同学到台前表演,大家鼓掌。3、师:大家表演的这么好,苗家儿童想请咱们跟他们一起表演呢,来不来?好咱们分组进行,分四组,一组唱歌、一组表演、两个组伴奏。看看哪一组表现的好,老师要奖励他们,而且苗家儿童也要感谢他们。现在给大家一小段排练的时间,尽情的发挥吧。4、分组展示。表扬。 (播放歌曲)课堂小结:大家表现的太好了,老师说过了要奖励的,我知道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观众的掌声比什么都重要,掌声越响表明大家表现的越好,现在就让我们用最最热烈的掌声奖励我们自己吧!相信如果谁有机会到苗家山寨去,你肯定是最受欢迎的游客。我们期待着这一天。教学反思:苗家儿童庆丰收这首歌曲是根据苗族声变调的旋律

10、填词而成的。表现了苗家儿童吹起芦笙、敲起铜鼓,欢庆丰收的喜悦心情。歌曲旋律欢快、跳跃、流畅、节奏感较强,具有舞蹈性和浓烈的苗族民间音乐风格。为了切实体现审美教育,我将本课的目标设定为:1通过苗家儿童庆丰收的演唱,感受贵州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苗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2通过组织学生学习简单苗族节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其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协调能力的形成。根据作品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着力抓住“感受与体验”这两个实施审美教育的关键环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全课共分为四个部分:一、激趣导入;二、感受苗族人文风情;三、在演唱中体验

11、;四、在表演实践中深化体验。不足之处:由于苗族的音乐资料及图片影像准备不够充分,使学生在感受体验民族音乐的美方面形式有些单一。还有在最后的多种形式表现歌曲时,老师的组织不到位,以至部分学生的纪律有些乱。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才能发展其创造性潜能。这一教学的突破,我还要继续学习,探究,总结。通过本堂课我认为:小学音乐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教学反思。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成功?” “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 “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等等,从

12、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是目标的设定还是内容的失当、是教学设计还是方法手段的应用等等,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教学随笔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音乐课堂教学应更多地建立在参与和感受的基础上,学生只有“动”起来、 “舞”起来才会对音乐有真正的体验和理解。因此,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学跳了简单的苗族舞蹈,并让孩子们围成了两个圆圈,以苗族特有的困舞的形式进行苗族歌舞表演,这也将本课推向了高潮。从孩子们的笑脸和投入的表演中,可以看出他们真正融人了音乐,充分感受和体验了音乐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这种乐趣来自于他们全方位的主动参与、来自于他们对苗族民间风情的感受和体验、来自于他们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