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与航天》单元测试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424397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有引力与航天》单元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万有引力与航天》单元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万有引力与航天》单元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万有引力与航天》单元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万有引力与航天》单元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有引力与航天》单元测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物理单元复习(五)A 组1、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的公式 23TRk,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k 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B.若地球绕太阳运转轨道的半长轴为 R 地,周期为 T 地;月球绕地球运转轨道的长半轴为 R 月,周期为 T 月,则2323月月地地 TRC.T 表示行星运动的自转周期D.T 表示行星运动的公转 周期2、有科学家推测,太阳系的第九颗行星可以说是“隐居”着的地球的“孪生兄弟” ,从地球上看,它永远在太阳的“背面” ,永远与地球、太阳在一条直线上,因此,人类一直未能发现它,由以上信息可以确定 ( )A这颗行星的轨道半径与地球相等 B这颗行星的半径等于地球的半径C这颗行星绕太阳公

2、转的周期与地球相同 D这颗行星的自转周期与地球相同3、2006 年 5 月的天空是相当精彩的,行星们非常活跃,木星冲日、火星合月、木星合月等景观美不胜收在太阳系中,木星是“八兄弟”中“最魁梧的巨人” ,2006 年 5 月 4 日 23 时,发生木星冲日现象所谓的木星冲日是指地球、木星在各自轨道上运行时与太阳重逢在一条直线上,也就是木星与太阳黄经相差 180 度的现象,天文学上称“冲日” 冲日前后木星距离地球最近,也最明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06 年 5 月 4 日,木星的线速度大于地球的线速度B2006 年 5 月 4 日,木星的加速度大于地球的加速度C2007 年 5 月 4 日

3、,必将产生下一个“木星冲日”D下一个“木星冲日”必产生于 2007 年 5 月 4 日以后4、下面是金星、地球、火星的有关情况比较。星球 金星 地球 火星公转半径 1.0 810km1.5 810km 2.25 810km自转周期 243 日 23 时 56 分 24 时 37 分表面温度 480 15 1000大气主要成分 约 95%的 CO2 78%的 N2,21%的 O2 约 95%的 CO2根据以上信息,关于地球及地球的两个邻居金星和火星(行星的运动可看作圆周运动)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金星运行的线速度最小,火星运行的线速度最大B金星公转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地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C金星

4、的公转周期一定比地球的公转周期小D金星的角速度最大,火星的角速度最小5、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宇宙速度是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的速度B、第一宇宙速度是使物体成为一颗人造卫星理论上最小发射速度C、在地面附近发射卫星,如果发射速度大于 7.9km/s,而小于 11.2km/s,它绕地球运行的轨迹就是椭圆D、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吴健雄星”直径为 32km(地球半径约 6400km) ,密度与地球相同,则该小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大小约为 20m/s6、已知万有引力恒量,在以下各组数据中,根据哪几组可以测地球质量()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与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月球绕地球运行的

5、周期与月球离地球的距离地球半径、地球自转周期及同步卫星高度地球半径及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A. B. C. D.7、火星与地球的质量之比为 P,半径之比为 q,则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A. B. C. D.8、据报道,我国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 01 星”于 2008 年 4 月 25 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经过 4 次变轨控制后,于 5 月 1 日成功定点在东经 77o赤道上空的同步轨道关于成功定点后的“天链一号 01 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行速度大于 79 kms B离地面高度一定,相对地面静止C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比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大

6、D向心加速度与静止在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9、航天飞机在完成对哈勃太间望远镜的维修任务后,在 A 点短时间开动小型发动机进行变轨,从圆形轨道进入椭圆道, B 为轨道上的一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在轨道上经过 A 的机械能大于经过 B 的机械能B在 A 点短时间开动发动机后航天飞机的动能增大了C在轨道上运动的周期小于在轨道上运动的周期D在轨道上经过 A 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上经过 A 的加速度10、若有一艘宇宙飞船在某一行星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设其周期为 T,引力常数为 G,那么该行星的平均密度为( )A. 32GTB. 23TC. 42GTD. 2411、银河系中有两颗行星绕某恒星

7、运行,从天文望远镜中观察到它们的运转周期之比为 27:1,则它们的轨道半径的比为( ) A. 3:1 B. 9:1 C. 27:1 D. 1:912、在圆轨道上运动的质量为 m 的人造地球卫星,它到地面的距离等于地球半径 R,地面上的重力加速度为 g,则A. 卫星运动的速度为 B. 卫星运动的周期为Rg2gR24C. 卫星运动的加速度为 g D. 卫星的动能为 mRg11AB轨道 轨道13、2004 年 1 月 4 日, “勇气”号成功登陆火星。已知火星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 R 火R 地12,火星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 m 火m 地110,火星到太阳的距离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之比 r 火r 地32;若

8、火星、地球绕太阳运动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则火星表面重力加速度 g火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 g 地之比 g 火g 地_,火星绕日公转周期 T 火与地球绕日公转周期 T 地之比 T 火T 地_。14、两颗卫星在同一轨道平面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半径为 R, 卫星距地面的高度等于aR, 卫星距地面的高度等于 3R,则 、 两卫星周期之比 _。babbaT:15、宇航员站在某一星球距离表面 h 高度处,以初速度 V0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经过时间 t后小球落到星球表面,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为 R,引力常量为 G,求: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g 的大小;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该星球的质量;16、有一种

9、卫星叫做极地卫星,其轨道平面与地球的赤道平面成 900角,它常应用于遥感、探测。假设有一个极地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周运动。已知:该卫星的运动周期为 T0/4(T 0为地球的自转周期),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地球半径为 R。则:(1)该卫星一昼夜能有几次经过赤道上空?试说明理由。(2)该卫星离地的高度 H 为多少?17、某中子星的质量大约与太阳的质量相等为 。但是它的半径为 10km,已知万有引力常kg3012量 ,求:21/067.kgmNG(1)此中子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2)贴近中子星的表面,沿圆轨道运动的小卫星的速度。B 组1、如图所示,卫星 A、B、C 在相隔不远的不同轨道上,以地球

10、为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且运动方向相同,若在某个时刻恰好在同一直线上,则当卫星 A 转过一个周期时,下列关于三颗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三颗卫星的位置仍在一条直线上B. 卫星 A 的位置超前于 B,卫星 C 的位置滞后于 BC. 卫星 A 的位置滞后于 B,卫星 C 的位置超前于 BD. 卫星 A 的位置滞后于 B 和 C2、在地球上空有许多同步卫星,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它们的质量可能不同 B. 它们的速度大小可能不同C. 它们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可能不同 D. 它们离地心的高度可能不同3、已知地球半径为 R,地面重力加速度为 g. 假设地球的自转加快,则赤道上的物体就可能克服地球引力而飘

11、浮起来,则此时地球的自转周期为( )A. g B. g2C. Rg2D. gR214、组成星球的物质是靠引力吸引在一起的,这样的星球有一个最大的自转速率.如果超过了该速率,星球的万有引力将不足以维持其赤道附近的物体做圆周运动.由此能得到半径为 R、密度为 、质量为 M 且均匀分布的星球的最小自转周期为 T.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A T=2 GR/3B T=2 GMR/3 C T= G/ D T= G/35、土星外层上有一个环,为了判断它是土星的一部分还是土星的卫星群,可以通过测量环中各层的线速度 v 与该层到土星中心的距离 R 之间的关系来判断 ( )A若 vR,则该层是土星的一部分 B若

12、 v2R,则该层是土星的卫星群C若 v1/R,则该层是土星的一部分 D若 v21/R,则该层是土星的卫星群6、 “黑洞”是近代引力理论所预言的宇宙中一种特殊天体,在“黑洞”引力作用范围内,任何物体都不能脱离它的束缚,甚至连光也不能射出。研究认为,在宇宙中存在的黑洞可能是由于超中子星发生塌缩而形成的,2001 年 10 月 22 日,欧洲航天局由卫星观测发现银河系中心存在一个超大型黑洞,被命名为:MCG6-30-15r。假设银河系中心仅此一个黑洞,已知太阳系绕银河系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根据下列哪一组数据可以估算出该黑洞的质量:( )A、太阳质量和运行速度 B、太阳绕黑洞公转的周期和到“MCG6

13、-30-15r”的距离C、太阳质量和到“MCG6-30-15r”的距离 D、太阳运行速度和“MCG6-30-15r”的半径7、假如地球自转速度增大,关于物体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在赤道地面上的万有引力不变 B.放在两极地面上的物体的重力不变C放在赤道地面上物体的重力减小 D.放在两极地面上的物体的重力增加8、我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的载入航天飞行,并实现了航天员首次出舱。飞船先沿椭圆轨道飞行,后在远地点 343 千米处点火加速,把飞船运行轨道由椭圆轨道变成离地面高度为 343 千米的圆轨道,在此圆轨道上飞船运行周期约为 90 分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飞船变轨前后的机械能相等B飞船在圆轨道上时航天员出舱前后都处于超重状态C飞船在此圆轨道上运动的角速度大于同步卫星运动的角速度D飞船变轨前通过椭圆轨道远地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变轨后沿圆轨道运动的加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