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美术教案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424058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美术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三年级下美术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三年级下美术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三年级下美术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三年级下美术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美术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美术教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年级 三年级下册 姓名 徐煜梅 1家乡的桥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桥的相关文化,欣赏桥的美丽。2.了解桥的基本结构和形状, 通过对桥的描绘进行爱家乡的情感教育。3.培养观察力、记忆能力以及根据记忆表现画面,表现视觉感受能力。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没有记忆,人的一切心理发展、一切智慧活动都是不可能的。学生虽然词语记忆在不断发展,可是仍以形象记忆为主,本课主要是依靠记忆形象来学习画桥,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因此指导重点应放在激发有意识记忆的积极性上,并经过思考以后能进行创造性表现。通过对桥的描绘、塑造等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启发观察记忆重点,激发记忆的积极

2、性。难点:经过记忆思考后的创造性表现。第一课时四、课前准备(学生)事先了解桥的实用和审美作用,水彩笔等绘画材料。(教师)各种桥的图片资料,有关桥的文字作品、范画等。五、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 教师:桥,像彩虹一样美丽;桥,可使天堑变通途;桥,把希望送给苦难的人们;桥,把友谊传遍世界。 看到课题里的“桥”,首先浮现于我们脑海中的是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你们知道的桥有哪些呢?我们的家乡有哪些有名的桥?学生:赵州桥、卢沟桥、南京长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泸定桥 2.桥的文化。 (1)桥是艺术品。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桥,这些桥有中国的、外国的;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教师出示桥的图片,学生讨论以下

3、问题:你比较喜欢哪种桥,能否从美术的角度来谈谈喜欢的理由。(从桥梁的形体、线条、色彩、光影及其周边环境的协调等方面赏析) 能否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一下桥?(结合图片资料的展示描述)范例:桥是自然界一道靓丽的风景。“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2“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波涛滚滚的江水中,九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正桥连接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教师总结:通过欣赏,我们知道桥有着美丽的姿态,它既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实用价值,又是精美的艺术品,成为人们审美观赏的很好对象。 2.桥是效益的纽带。 教师提问:桥除了是人们审美观赏的对象外,它还有什么功劳吗? 学

4、生根据事先了解到的知识进行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桥是经济发展的纽带。要想富先修路,要把路修得四通八达就需要造桥。如:北京的立交桥、杭州的钱塘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都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着贡献。同学们还记得北约轰炸南联盟的历史吗?对南联盟造成的经济损失达 2 千亿美元,其中被炸毁的桥梁有 50 多座。 3.桥是历史的见证。教师:桥除了是精美的艺术品,是效益的纽带,它还能使我们联想到什么吗? 请大家看一首诗:“晓月照芦沟,大河曾流泪和血;狼烟腾燕蓟,长桥犹记恨与仇”。你们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哪座桥吗?芦沟桥。 教师归纳:芦沟桥使我们想到了“七七事变”,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桥上的古狮,曾亲历了战地烽

5、烟,看到它,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桥成了历史的见证。4.欣赏大师笔下的桥。出示图片资料,学生欣赏。教师提问:美术大师们用怎样的形式再现美丽的桥?大师笔下的桥在造型上、色彩上、功用上分别有什么特点?你得到了什么启发?教师:大师们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再现桥的美丽、桥的历史,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5.拓展心中的桥。 教师:还有一种桥,它既不架在水上,也不架在陆地上,建造它们甚至用不上一砖一瓦,可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发挥着 “桥”的作用,你们猜猜是什么桥呢? 学生猜测回答。欣赏“心中的桥”有关图片,学生讨论。教师提问:资料中的“桥”与现实生活中见到的桥有什么差别?学生从桥的形、色、材质、功能等方

6、面进行分析。教师:心中的桥有许多种:有友谊的桥,有关爱的桥,有希望的桥。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根据有形的桥设计制作立体贺卡,来传递那份友谊、那份关爱和那份希望。学生快速用单线勾勒的方式将心中的桥画下来。6.评述讨论。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同学们设计的桥。 3在欣赏的同时,请思考下列问题: (1)同学设计的桥,有什么特点?(2)有哪些可取之处?说说你最欣赏的作品。(3)如果根据设计图稿建造大桥,你建议用怎样的材质更合适? 7.小结。 教师: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桥的文化,欣赏了桥的美丽的姿态,艺术大师笔下的桥以及同学设计的桥。下节美术课,请同学们带好彩纸或彩泥把漂亮的桥制作出来。 第二课时六、

7、课前准备(学生)毛线、纸张、纸盒等废弃材料,彩泥,剪刀,胶水等。(教师)制作及绘画工具。七、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教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桥的文化,欣赏了大师笔下的桥以及同学们设计的桥,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制作漂亮的“桥”。2.讨论用什么方法制作“桥”。说说自己准备的废弃材料以及制作设想。教师: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废弃材料,如纸盒、纸箱、毛线等,将它们巧妙地利用、组合、插接,可以创造一件新的艺术品,一座特别的桥。3.欣赏图片,各种各样的桥、一座特别的桥。学生边看边思考,自己准备的材料可以用来干什么?教师:国内外有许许多多的桥,它们造型、材料、色彩各异。今天我们也要像这些设计师一样

8、,用这些材料设计创造一座特别的桥。4.每四个人为合作小组,学习制作桥的方法步骤。(1)教师示范捏做一座泥“桥”。教师特别强调拼接、捏压等操作要点。(2)师生合作,示范综合材料制作一座立体桥。教师强调纸盒拼接、用线缠绕等要点。(3)对“桥”进行装饰。教师:用彩纸剪贴或彩泥捏制细小部件,如墩、梁、索、柱等进行装饰,可以使“桥”更美。5.展示作业,进行互评和评选优秀作业。6.作业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桥”的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1)在进行“桥”的制作时,碰到了什么问题?同学之间合作愉快吗? (2)你们制作的“桥”,代表了你们的什么心愿或者希望? (3)你觉得哪个小组设计制作的“桥”最

9、棒?为什么?4新老厨房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新老厨房的变迁,切实地感受时代新貌,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2.通过画画家中现在的厨房或想象中的未来厨房,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绘画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厨房是每户家庭必不可缺的。通常,厨房可以折射出一个家庭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状况。厨房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让学生观察厨房就是引导学生学习仔细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懂得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通过画画家中的厨房或想象中的厨房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绘画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教材中选择颜文樑的色粉画厨房作为欣赏的范例,可以使学生了解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同时通过新老厨房两张照片的比较分析

10、,观察厨房中常用物品的变革,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真切地感受新生活的美好。三幅不同表现方法的学生作品为学生的创作、表现活动提供了参考的样本,也告诉了学生对自己的创作形式可以作出多种选择,拓宽了学生的造型表现手法。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观察厨房、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表现厨房。难点:表现出厨房的细节。(特别是厨房中常用的物品。)第一课时四、课前准备(学生)铅画纸、水彩笔等绘画工具。(教师)相关课件(新老厨房的图片、画家的作品、学生作品)等。五、教学过程1.欣赏导入。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蒸笼、水瓢、橄面杖、铁锅等传统的厨房用具,由此引出老厨房的图片欣赏。接着欣赏新厨房

11、的图片。揭示课题新老厨房。2.谈话交流。同学互相介绍自己家的厨房(包括厨房格局、常用的物品等)。3.欣赏启发。教师用课件展示画家关于厨房的绘画作品和学生示范作品,学生欣赏分析其表现内容与表现方法。4.创作表现。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画画自家现在的厨房,教师巡回辅导。55.交流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介绍作品并互相评价。教师总体评价。6.小结下课。第二课时六、课前准备(学生)铅画纸、水彩笔等绘画工具。(教师)相关课件(画家的作品、学生作品、各种厨房里的新颖物品)等。七、教学过程1.游戏引入。教师请学生为他设计一套厨房用具,引出本节课的任务画想象中的厨房。2.欣赏启发。教师用课件展示新颖的厨房用

12、具,学生欣赏分析其造型特点与用途。3.小组讨论。大家想象中的未来厨房会是怎样的?4.创作表现。四人小组合作,创作一幅未来厨房的想象画。教师巡回辅导。5.作品交流。展示作品,小组派代表介绍创作思路。师生共同评价。设计小板报一、教学目标1.了解板报的基本组成要素,感受不同板报的特点和作用。2.学习简单的板报版面设计,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资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选择学生熟悉的板报为切入点,把板报的设计、制作、欣赏、评说等知识元素和能力培养综合起来,激发学生探究设计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设计能力

13、,以此形成艺术设计方面的美术素养。板报是一种常见的群众性宣传工具。教材第 8 页形象直观地介绍了节庆、活动时以图为主的板报形式。第 9 页上图通过介绍数学小报,让学生了解一般小板报的内容、结构、6比例、编排方式、色彩搭配等,感受平面设计的形式和规律。而第 9 页下图介绍了三种不同的版面编排方法,提供学生作业参考,引导学生创作思路的多样化。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简单的版面设计。难点:板报设计的创意。第一课时四、课前准备(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或水粉画工具、铅笔、尺子等。(教师)CAI 课件、图片资料、优秀学生作业、 颜料、铅笔、尺子。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六一”儿童节快

14、到了,学校要举行庆祝“六一”板报比赛,班里请你来设计,你打算设计怎样的内容和形式? 小组讨论交流。(2)揭示课题设计小板报。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1)演示 CAI 课件(有关庆祝“六一”的板报设计稿等),学生欣赏。(2)请学生说说欣赏感受,教师小结:这些板报的形式透出浓浓的节庆气氛,起到了宣传活动的效果;以图为主的板报一般由主图和标题组成。3.传授方法,激发创意。(1)确定板报主题。(2)进行标题设计。学生思考:进行板报美术字的设计应该注意哪些方面?教师讲评:字体的选用和设计是版面构成的基础,常用的中文字体主要有宋体、楷体、黑体、隶书、变体等美术字。美术字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实用字体。随着电脑

15、技术的运用,又出现了许多新设计的字体(课件展示各种字体)。教师示范。(选择学生最喜欢表现的变体美术字示范。)(3)绘制主题插图。明确要求:插图、标题的内容要和板报的主题思想一致。突出代表性的图片,同时要有形状、大小、位置和疏密的变化。教师示范。教学后,继续演示 CAI 课件,欣赏优秀板报设计稿,拓宽学生视野。4.作业练习,表现感受。(1)提出作业的要求:以“节庆、活动宣传”为内容,设计一个以图为主的小板报,要求主题突出、个性活泼、色彩明快。(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5.展示作业,欣赏交流。(1)小组内作业交流、评议。(2)全班欣赏、评述典型作业,教师小结。评价建议:板面构图是否有主次变化,主要

16、图片是否突出;内容、字体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作品的版式与色彩的表现是否和谐统一等。76.学以致用,社会实践。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帮助社区出一期节庆或主题宣传板报。第二课时六、课前准备(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或水粉画工具、铅笔、尺子、剪刀、胶水等。(教师)CAI 课件、图片资料、学生优秀作业、其他形式的板报资料。七、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启发思维。(1)学生欣赏:除了以图为主的板报形式,还有图文结合的板报。今天,我们学习图文结合的小板报设计。演示课件,学生欣赏图文结合的优秀板报设计。(2)学生讨论:这些板报好在那里?它的题图和文字的位置安排如何?色彩处理怎么样?还有哪些你认为成功的地方?教师总结。(3)学生思考:怎样借鉴优秀板报设计的经验,进行小板报设计?(从创意、编排、色彩搭配等方面考虑。)2.学习探究,激发创意。(1)板报构成的一般内容:报头、题图、栏目、插图、期号、花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