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计划、反思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422581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计划、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粤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计划、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粤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计划、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粤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计划、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粤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计划、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计划、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计划、反思(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粤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计划、反思学生基本情况分析班级:五年级 总人数:184 (男生人数:102 女生人数:82 )通过对科学两年多的学习,学生对科学和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对科学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本册教学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所需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以及科学素养的其他方面都获得进一步发展。与以前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第( 9 )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特点本册教材由“植物身体的奥秘” 、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 “奇妙的电好磁” 、 “各种各样的能量”和“变化

2、着的地表”五个单元组成。本册教材紧扣科学课程标准 ,突出“任务驱动”的特点。 “任务驱动”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的传统教学观念转变为以探究为核心,以提出并解决问题、产生并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观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1、用“任务驱动”形成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用“任务驱动”统整教学内容。将课程中一些领域的知识素材、科学方法、探究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整合在一起, ,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处于一个具体的、现实的情景中。3、用“任务驱动”增强学习动力。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合作

3、、交流等方式,获取和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习动力。4、用“任务驱动”促进自主学习。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的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主进行表达交流。二、学习目标1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

4、到重复实验的意义。三、使用本册教材要注意的问题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 ,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

5、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教学计划进度表周次 起讫日期 教 学 内 容 课时数一 9 月 1 日 3日 科学课常规教育 熟悉教材 1二 9 月 6 日10日 1、根里的抽水机 2三 9 月 13 日17日 2、茎里的运输网 2四 9 月 20 日24日 3、叶里的加工厂 2五 9 月 27 日30日 4、花里的育婴房 22六 10 月 4 日8日 5、果实里的新生命 2七 10 月 11 日15日 6、酸奶的秘密 2八 10 月 18 日22日 7、发面的学问 2九 10 月 25 日29日 8、电路的研究 2十 11 月 1 日5日 9、

6、有趣的磁现象 2十一 11 月 8 日12日 10、指南针 2十二 11 月 15 日19日 11、神奇的电磁铁 2十三 11 月 22 日26日 12、能量及其形式 2十四 11 月 29 日12月 3 日 13、能量的转换 2十五 12 月 6 日10日 14、大地的变迁 2十六 12 月 13 日17日 15、大地的震动 2十七 12 月 20 日24日 16、火山的喷发 2十八 12 月 27 日31日 17、地表物质的迁移 网络课堂 2十九 1 月 3 日7 日 复习 素质考核 23课时教学计划课题:第一课 根里的抽水机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 了解根的形态。2. 知道直根系和

7、须根系。3. 了解根的作用。能力培养1. 通过对植物根部的观察,学习观察的要点。2. 通过探究根的作用,学习运用模拟研究的方法探究根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1. 认识神奇的植物世界,产生探索自然的欲望。2. 培养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重点难点通过了解根的形态和作用等活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运用模拟研究的方法。教学准备完整植物的图片、不同根系的图片、根尖放大图片、不同环境中植物根系图及视频、废报纸、橡皮泥。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导入 出示课本图片。 4同学们,你们见过叔叔阿姨种小树苗吗?为什么那些小树苗的根部都包着一些泥巴呢?问题 为什么要用泥巴保护根呢?根有这么重要吗? 目的 联系

8、生活中的情景,引出本课探究的主题。二、活动一:观察植物的根导入 要了解根的作用,我们先来观察根的外形。出示带根的草、白菜和葱的图片。 观察 各小组观察根的形态并记录其特征。交流 各小组进行汇报与交流。媒体 先阅读课本资料,然后看一段 “植物的根系及其分布特点” 视频。 归纳 植物的根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延伸 出示一些植物的根,让学生判断这些根分别属于哪种根系,理由是什么。三、活动二:观察根系的分布导入 出示大风吹,树枝摇的图片。 讨论 大树不容易被吹走的原因是什么?观察 出示一些 树根 1 树根 2 图片,了解树根分布的情况。 思考 植物能牢牢地“站稳”在地面上,确实是根的功劳吗?四、活动三

9、:扎根土壤的秘密导入 能设计研究植物是如何扎根土壤的方案吗?分组讨论实验方案。交流 各小组交流并完善实验方案。实验 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表格。交流 各组汇报实验现象。归纳 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五、活动四:毛茸茸的根尖导入 出示根尖的放大图,介绍哪个部分是根尖,根毛长在什么地方。 观察 各组选择一种植物的根尖图片,观察并画出简图。 5问题 你能用语言描述根尖的特点吗?猜一猜,这些毛绒绒的根尖有什么作用呢?六、拓展:不同环境里植物根导入出示课本图中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示意图。 问题 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有什么特点?讨论 根据图片进行分析,为什么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会有这些生长特点呢?归纳 植物

10、的根系生长特点与其生长环境有关。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而在沙漠中,由于沙子松散又缺少水分,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地下伸长,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可以较好地固定自己,又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七、小结 教学反思根里的“抽水机” 是植物身体的奥秘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一开始,我先引导学生用观察、比较的方法了解根的形态,然后再引导学生去探究植物根的作用,最终发现根是植物的“抽水机”,它把植物所需的水分吸收到植物体内。本课是让学生了解根的形态和作用的。主要包括观察、描述植物的根的特征;知道根系有直根系和须根系两类;测量根系

11、的长度,了解根系的分布特点;运用简单的模型、观察根尖形态,从而了解根的作用。在“根里的抽水机”一课教学中,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活动,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初步学习运用模拟研究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认识神奇的植物世界,产生探索自然的欲望,培养他们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在教学开始中,我先创设了学生可能见过但不一定认真思考过的问题情景,引出问题“根这么重要吗?”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想了解根有什么特点,它在泥土里是怎样分布的。在观察、比较和测量了根系以后,学生很自然地又会想到,根这样分布有什么作用呢?因此,教材又安排学生开展6一个模拟活动,让学生了解根深扎土

12、壤是为了能固定植株。根还有其它作用吗?教材又安排了一个观察“毛绒绒的根尖”的活动,从而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与分析中得出,根还有吸收并运输水分和矿物质的作用。总体来说,本课教学还是比较流畅,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课时教学计划课题 第二课 茎里的“运输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 了解茎的形态。2. 了解茎的一般结构。3. 探究茎的作用。能力培养1. 通过观察茎的形态,进一步学习观察的方法。2. 通过探究茎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并尝试推理。情感态度价值观1. 保持对植物的好奇心,产生继续探索自然的欲望。2. 能尝试用间接法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培养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13、重点难点通过了解茎的形态和一般结构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和分析、判断能力。教学准备变色花及其制作视频、不同形态的茎的图片、有断枝的图片、有关记录树干枝条的观察表。7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导入 出示课本插图。 问题 波波发现了什么?彬彬认为茎里流出来的汁液是根吸收来的水分,大家觉得有道理吗?二、活动一:水在植物体内的流动导入 出示课前老师做的“变色花”(或课本图)。猜想 花的红颜色是从哪里来的呢?观察 切开茎部,观察横截面。思考并记录。引导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可能重点会放在花是否变色的现象上。教学时应及时引导学生关注引起这个现象的原因,引导他们发现茎能运输水分这一功能。交流 各组汇报自己的看法。

14、媒体 播放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视频。归纳 茎能运输水分。引申 你会做一枝两色花吗?回家试做一朵两色花。三、活动二:探究茎的其他作用导入 出示一些不同形态茎一 二 三 四 的图片。 讨论 植物的茎除了能运输水分外,还有什么作用呢?观察 大风吹植物不倒的图片。归纳 茎还有支持作用。问题 为什么有人说“树怕剥皮”呢?阅读 出示有关茎运输养分的资料。讨论 如果有的树皮被环割了一圈,割得不太深,树皮会怎么样呢?割得不宽,又会怎么样呢?割得太宽,树皮又会怎么样呢?归纳 植物的茎还有运输养分的作用。引申 莲藕的茎是哪个部分?长在地下的茎有什么作用呢?8四、拓展:树干和枝条记录的秘密导入 出示课本驱动

15、页的图片。 波波和琪琪有什么发现呢?问题 叶片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阳光呢?五、小结教学反思茎里的“运输网” 是植物身体的奥秘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本课通过让学生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探究水在植物体内的流动,以及观察茎的形态特征,从而认识到茎就是植物的“运输网”。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了解茎的形态与作用时,主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茎的各种形态,分析和推理出茎的作用。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观察被染色花的茎,观察各种各样的茎,并在这个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让他们能保持对植物的好奇心,产生继续探索自然的欲望;还能尝试推理,用间接法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培养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

16、精神。在教材的驱动页教学中,利用卡通人物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景发现折断的茎的断口处有水滴出来,引出“茎是不是输送根吸收来的水分呢?”。再通过白花染色实验,让学生剪切染色花的茎进行观察、分析探究茎的输导作用。那茎究竟还有哪些作用呢?教材中又安排了“探究茎的其它作用”的活动,通过指导学生观察不同植物的茎来认识植物茎的各种形态,再根据观察的结果,比较、推理出茎有支持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发言积极。 9课时教学计划课题 第三课 叶里的“加工厂”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 了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2. 理解没有太阳、没有植物地球上就没有生命。能力培养1. 通过对自然界中叶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2. 通过探究叶的作用,尝试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