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户外旅游有很多种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420232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户外旅游有很多种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古代户外旅游有很多种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古代户外旅游有很多种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古代户外旅游有很多种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古代户外旅游有很多种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户外旅游有很多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户外旅游有很多种(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户外旅游有很多种,让今人也感到很新鲜。 第一种,古代帝王旅游。中国古代社会是重 视儒家伦理等级的社会,统治阶级与庶民百姓的旅游风尚存在差别,而封建帝王出游规模之宏大、排场之奢华又堪称其最。据载,黄帝打败炎帝后巡游天下,“东 至于海,登丸山 ,及岱宗。西至于空桐 ,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琢鹿之阿,迁徒往来无常处”此可 视为中国帝王的早期旅游。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巩固统一局面,先后进行了 5 次大规模的巡游。西汉武帝在位期间,为了宣扬其文治武功,东巡 13 次,沿途经过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和东岳泰山等著名旅游胜地,遍及许多重要地区。第二种,古代商人的商务旅游。

2、中国历 史上的商务旅游活动开展得很早。史书所载的“肇牵车牛远服 贾”( 尚玉酒浩)就属于殷末周初商人的商务旅游活动。在周易中有许多围绕商务旅行的内容:如“ 复卦” 中的第二个爻辞说:“休复 ,吉”,意思说是商旅美满地归来。李白的长干行所反映的就是商人的出门之久和行程之远,以及由此导致的家人对远行经商之人的切切思念。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商人重利 轻别离,前月浮梁 买茶去”, 也是歌女对其行商夫君的抱怨。此外,古代社会交通不便,山林草泽密布,社会服务业不发达,所以出门在外风险不少,这造成了中国古代商务旅游的诸多艰难。第三种,文人和士大夫的游学、游玩。荀子 说:“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蹊,

3、不知地之厚也。”这说 的是学习必须深入实地,联系实际。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出游考察。司马迁说:“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荀子劝学) 这里的“ 游学” 特指文人的外出求学活动,同时指旅游者在旅途中的行为。司马迁本人就是游历祖国名山大川、深入实地进行学习考察的杰出代表。在士大夫中,喜欢旅游者也很多。如唐代陈子昂曾任右拾遗,他写下的登幽州台歌中就有“前不 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千古之绝句。唐代柳宗元被贬谪永州、柳州后,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此种旅行近乎于现在的高级“ 驴友” 了。第四种,平民旅游。中国古代的下层社会成 员,有着自己特定的旅游方式及风俗。古语云: 父母在,不远 游,游必有

4、方。再加上受古代意识里的旅行遇怪、遇险等观念的影响,因此近游方式相对较多。 传统的旅游活动有踏青、端午节划龙舟、重阳节登高等。此种旅行几乎如今大部分的“驴友” 了。因此中国的驴行文化渊远流长,中国古代出现了不少享有盛名的驴行者了。超级“驴友 ”郦道元生活年代:北魏 出游目的:觅水寻渠出游故事:郦道元(约 470 年527 年),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郦道元少年时就爱好旅游,一生足迹遍及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不过,他的旅游与众不同。每到一处,他都要悉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古今水道的变迁情况,并阅读大量古代地理学著作,通过古今对照,发

5、现变化。为此,郦道元以水经为蓝本,以作注的形式撰写了长达四十卷的水经注。其内容不仅包括了全国各地的地理,还记述了一些国外的情况,涉及朝鲜、越南、印度、伊朗、俄罗斯以及蒙古沙漠等。主要成果:郦道元的水经注既是北魏以前中国及其周 围地区的地理学的总结,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集,开创了我国游记文学的先河。点评:郦道元的“正差” 原本是当官,而且当得非常出色,执法清正、平定叛乱、不惧权贵。可他更痴迷于“觅水寻渠” 当“驴友” 。不过也正缘于他的这种业余爱好,留给了后世一部不朽的水经注。超级“驴 友” 玄奘生活时代:唐朝 出游目的:西天取经出游故事:玄奘(602 年664 年),唐代著名高僧。本姓 陈,

6、名袆,法名玄奘。出生于洛州缑氏县,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因感各派学说分歧,难得定论,玄奘决定赴天竺学习佛教。太宗贞观三年(公元 629 年),玄奘从京都长安出发,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终于抵达天竺国。玄奘游学于天竺各地,钻研佛教典籍,历时十余年。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贞观十九年(公元 645 年)回到长安,长途跋涉十余万里。撰有大唐西域记等。主要成果:所译佛经甚多,并为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 贵典籍,世称“新译 ”。玄奘撰写的 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地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其经历在民间广为流传,成就了吴承恩的西游记。点评:玄奘不是历史上第一个当“驴

7、友”的出家人,但是影响最大的一个。这不仅是因为他佛学造诣深厚,还因为他受到了吴承恩的青睐,一本西游记让他名垂千古。但也有遗憾,被本来辅佐他去西天取经的大徒弟孙悟空抢走了不少风头,“孙行者” 一路上降妖除怪,使他这位师傅成了最笨的“驴友” 。超级“驴 友” 李白生活年代:唐朝 出游目的:吟诗作赋出游故事:李白(公元 701 年公元 762 年),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出生于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李白 25 岁时出川辞亲远游,经成都、峨眉,乘舟东下。紧接着又东出三峡,见到了唐玄宗前往泰山举行封禅仪式的浩荡队伍,大开了眼界。后来又感受到了

8、十里扬州的富庶和长安的富贵与威严。离开京师后,一路东行,来到东都洛阳与杜甫第一次相遇此后数年,他南下宣城,北游幽州,一边在大唐漫游,一边吟诗作赋。主要成果: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 蜀道难、将进酒等,并有李太白集传世。其诗风雄奇豪放,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点评:李白一生行走四方,踏遍祖国的名山大川,要是 现在得花多少钱?据说,当年李白并无固定收入,他的“驴资” 何来?要么像有些历史学者考证的,李白经商;要么就是大唐的旅游成本太低啦!超级“驴 友” 郑和生活时代:明朝 出游目的:七下西洋出游故事:郑和(1371 年1435 年),明宦官、航海家。本姓 马,小名三保。回族,云南昆阳(今并入晋

9、宁)人。祖与父都到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幼时就对外洋情况有所了解,明初入宫做宦官。永乐三年(1405 年),郑和率水手、官、兵二万七千八百余人,乘“宝船”六十二艘,远 航西洋(当时称今加里曼丹至非洲之 间的海洋为西洋)。他们从苏州刘家港(今江苏太仓东浏河镇)出发,到占城(今越南南部)、爪哇、苏门答腊、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地,1407 年经印度西岸折回。以后又屡次航海,总计 28 年间,七次扬帆远洋,经三十余国,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所乘的船,最大的长四十四丈四尺,阔十八丈,可容一千人。这些航行比西方哥伦布、达 伽马等的航行早半世纪以上。郑和最后一次航行时已经 60 岁,回国后

10、不久即病逝。主要成果:郑和下西洋建立了亚非国家国 际间的和平局势,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发展了亚非诸国间的贸易,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绘制的郑和航海图成为沿途航行的重要航海手册。点评:郑和不仅完成了七次远航的壮举 ,而且每到一地,都以瓷器、丝绸、铜铁器和金银等物换取当地特产,与亚非各国加强了联系。南洋各地至今还保留着不少有关郑和的遗迹。随行人员马欢著瀛涯胜览、费信著星槎胜览、巩珍著西洋番国志,记述航行中的见闻,都很有价值。超级“驴 友” 徐霞客生活年代:明朝 出游目的:访山问水出游故事:徐霞客(1586 年至 1641 年)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明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伟

11、大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图经地志。22 岁那年,他头戴母亲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行李离开了家乡。因见明末政治黑暗,不愿入仕,专心从事旅行,足迹所到,燕、晋,云、贵、两广。三十多年里,游历了十六个省。东到普陀山,西到腾冲,南到南宁,北至蓟县盘山,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徐霞客旅途中备尝艰险。其观察所得,按日记载。死后季会明等整理成颇具地理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徐霞客游记。徐霞客对石鼓山和石鼓书院的详尽记述,为后人修复石鼓书院提供了珍贵的史料。主要成果:辨明了左江、右江、大盈江、 澜沧江等许多水道的源流,纠正了大明一统志中有关这些水道记载的混乱和错误。在文学领域中也有很深的造诣。徐霞客游记既是地理学

12、上珍贵的文献,又是文笔精湛的游记文学。点评:当一天“驴友” 并不难,难的是当一辈子“ 驴友”。作为一位职业“驴 友” ,徐霞客不畏 艰难、 风餐露宿,被“驴友” 尊称为“游圣”名副其 实。超级“驴 友” 朱彝尊生活年代:清代 出游目的:寻古探幽出游故事:朱彝尊(1629 年至 1709 年),清代文学家。字 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曾参与纂修明史。通经史,能诗词古文。诗与王士禛齐名,时称“南朱北王” 。受清兵南下影响,朱彝尊 28 岁之后,出游他乡,往南到过广州,往西去过太原,北到了京津,足迹遍及半个中国。此后,朱彝尊回到北京。在北京南城海柏胡同 16

13、号居住时,常常是一个人骑着毛驴,走街串巷,访古探幽,完成了共 42 卷的日下旧闻一书。此书详细记载了京师的地理沿革、典章制度及轶闻旧事,是当时最大、最完备的一部北京地方志。乾隆三十八年(1773 年) 乾隆皇帝下令重新修订增补,此书最终成为 120 卷的钦定日下旧闻考。主要成果:朱彝尊最大的贡献,就是独自 编写了鸿篇巨制北京史地书籍日下旧闻,在北京古代的史地书籍中,清乾隆年间编著的日下旧闻考是内容最丰富的,但它是以朱彝尊的日下旧闻为基础,乾隆下旨、由官员组织的文人官方编纂的。朱彝尊还撰有经义考、曝书亭集,编有词综、明诗综等。点评:“日下 ”一词出自唐初 诗人王勃的滕王 阁序中:“望长安于日下”

14、 。 “日下”即京城、北京之意。朱彝尊一个人编写日下旧闻,其艰难可想而知。他不算走得最远的“驴友” ,却是一位最勤奋的“驴 友” 。超级“驴友” 孔子生活时代:春秋时期 出行目的:周游列国出游故事:孔子(公元前 551 年公元前 479 年),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公元前 497 年,正值春秋末期“礼崩乐 坏” 的变革时代。孔子因和当时鲁国国君政见不合,郁郁不得志而离开鲁国。为实现其政治理想,孔子历时十四载,周游了宋国、陈国、蔡国、楚国、齐国、卫国、曹国、郑国、杞国等。主要成果:作为儒家

15、思想的创始人,对 后世影响深远。他还将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收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则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点评:五十多岁的人了,还跋山涉水周游列国, 显然不是为了游山玩水。他的征程,是怀着大抱负啊!所以说,孔子的出游堪称是一次伟大的思想文化之旅。超级“驴 友” 张骞生活时代:西汉 出游目的:出使西域出游故事:张骞(约公元前 164 年公元前 114 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官至大行,封博望侯。建元二年(公元前 139 年),奉汉武帝命出使大月氏,相约共同夹攻匈奴。他越过葱岭,亲历大宛、康居和大月氏、大夏等地。元朔三年(公元前

16、126 年)方归汉,在外共十三年。途中曾被匈奴扣留,前后达十一年。元狩四年(公元前 119 年)又奉命出使乌孙,并派副使出使大宛、康居、大夏、安息等地。主要成果: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 陆交通要道,与西亚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从中国甘肃、新疆到今天的阿富汗、伊朗等地的陆路交通,即著名的“丝绸之路”。点评:作为“跨国驴友” 的鼻祖,张骞不仅给我们带回了核桃、葡萄、石榴等植物,以及大宛的汗血马等,而且,他超强的“ 自救”能力堪称“驴友” 楷模,几次被抓都没向皇帝喊救援,而是成功逃脱。风餐露宿算啥?能“自救” 才是真本事啊!超级“驴 友” 司马迁生活年代:西汉 出游目的:考察采风出游故事:司马迁(公元前 145 年公元前 90 年),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