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和淀粉单元》教学辅导材料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419802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米饭和淀粉单元》教学辅导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米饭和淀粉单元》教学辅导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米饭和淀粉单元》教学辅导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米饭和淀粉单元》教学辅导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米饭和淀粉单元》教学辅导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米饭和淀粉单元》教学辅导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米饭和淀粉单元》教学辅导材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米饭和淀粉单元教学辅导材料一、单元教学理念人体就像一台精妙绝伦的机器,每一部分都在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能。机器必须有燃料才能工作,人体的“燃料”就是食物,而米饭是食物中的主要成分。对米饭进行科学探究有许多有意义而又有趣的话题。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训练学生细致地观察,发现相似事物之间那些细微差别的能力,应该使学生初步建立从数量关系研究自然事物的观念。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对变化的现象进行初步观察。在这个阶段,学生应当能够独立地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器材进行观察,能够对简单事物进行相对独立地对比观察,并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自由讨论、自主思考,得出结论,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能

2、用多种方法(如语言、文字、符号等)将通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在这个阶段,应该让学生经历从观察、比较到提出假设,从搜集材料、整理材料到进行推理的科学探究过程。二、单元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们观察研究稻谷、大米以及米饭的兴趣;引导和推动学生对米饭和淀粉的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以及研究的活动;指导学生比较观察碘酒和淀粉的相互作用,培养细致观察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不断发现和提出关于米饭和淀粉的研究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测的过程;让学生在米饭和淀粉的观察研究活动中,体验“一饭一粥”的来之不易。进行爱护粮食的教育;使学生意识到科学家对人类生活作的杰出贡献;并使学生逐步养成敢

3、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认真听取他人意见的习惯。2、组织指导学生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1) 经历对稻谷、大米以及米饭进行观察描述的过程;(2) 经历糙米和食用大米、不同种类的米等的比较观察的过程;(3) 经历解读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的过程;(4) 经历观察淀粉以及淀粉和碘酒作用的现象的过程;(5) 经历不断发现和提出研究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合理分析与预测的过程;(6) 经历不断寻求关于纸的更多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的过程。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使学生获取关于稻谷、大米、米饭以及淀粉的观察特征、淀粉与其他物体产生的化学反应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并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渠

4、道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三、单元学习目标1、可以以小组参与或个人参与的形式,在课堂学习中获得以下观察米饭及淀粉的活动经历。(7)对稻谷、大米以及米饭进行观察描述的经历;(8)糙米和食用大米、不同种类的米等的比较观察的经历;(9)解读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的经历;(10) 观察淀粉以及淀粉和碘酒作用的现象的经历;(11) 不断发现和提出研究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合理分析与预测的经历;2、学生能有兴趣在课外开展观察研究米饭和淀粉等的各种相关活动;能将混合的不1同品种的米区分开来;能用记录表的形式统计一小袋米的观察结果;能说出大米和米饭的 7 点不同;能做淀粉遇碘酒变蓝色的实验;能用滴碘酒的方法区分食物中是否

5、含有淀粉;能观察在淀粉中加入唾液后的变化。四、单元教学资源1、 教师资源:不同种类大米的图片、米饭来历的图片、学生资源 1 套2、 学生资源:稻谷、三种不同品种的大米、米饭、碘酒、蜡烛、淀粉、滑石粉或其他替代物、各种食物、试管、放大镜、观察记录表等。五、单元主要活动内容框图六、单元主要探究方法框图七、米饭和淀粉稻谷的观察区分稻谷与其他种子交流米饭的来历观察米饭的味道大米的观察观察比较糙米和食用米的不同观察加工精米观察比较不同品种的米观察统计粳米米饭的观察比较不同品种的米饭观察比较米粒和米饭的不同解读淀粉文字资料淀粉的观察观察淀粉观察描述淀粉糊及变化观察碘酒和淀粉的相互作用淀粉的踪迹比较淀粉和滑

6、石粉淀粉变色研究检验淀粉存在唾液功能研究探究方法单个事物的外部观察观察法提出研究问题多个事物的比较观察借助工具的内部观察实验过程提出研究思路实验操作活动整理实验结果得出研究结论对事物变化过程的观察搜集文字资料对事物变化前后的比较对混合物含量变化的对比观察分析与预测2七、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一)稻谷的观察1、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观察研究稻谷的兴趣;推动学生综合运用自己的感官独立地、多方面地独立地观察稻谷的外部特征的活动;引导学生对稻谷的内部结构进行细微的观察;引导学生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对比观察,即稻谷糙米精米的对比观察;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寻求更多的观察内容;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观察能力;在

7、活动中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2)组织指导学生经历下列过程经历观察描述稻谷的外部特征的过程;经历观察描述糙米的外部特征的过程;经历观察描述精米的外部特征的过程;经历从稻谷到糙米再到精米的加工过程;经历对比观察稻谷、糙米、精米的差异的过程;经历研讨米饭的来历的过程;经历在活动中寻求更多的观察内容的过程。(3)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有结构的观察,使学生了解到稻谷及其加工后的米的观察特征、加工过程等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使学生了解到胚芽的含义。2、学习目标(1)以小组参与或个人参与的形式,获取以下经历观察描述稻谷的外部特征的经历;观察描述糙米的外部特征的经历;观察描述精米的外部特征的经历;从稻谷到糙米

8、再到精米的加工经历;对比观察稻谷、糙米、精米的差异的经历;研讨米饭的来历的经历;在活动中寻求更多的观察内容的经历。(2)能综合运用感官对稻谷、糙米、精米进行独立观察;能描述稻谷、糙米、精米的异同;能说出胚芽的含义;能说出米饭的来历。(二)大米的观察1、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观察大米的兴趣;推动学生进行观察比较不同品种的大米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大米进行逐层(递进)分类的活动;鼓励学生寻求更多的观察内容与方法;鼓励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细致观察、发现相似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在活动中进行有关杂交米的产生等方面的科技教育。(2)组织指导学生经历下列过程经历观察比较与描述不同品种

9、大米的外部特征的过程;经历按不同品种对大米进行分类的过程;经历按自我标准(对同一种大米的细微差别)进行进一步分类的过程;经历对分类结果进行统计的过程;经历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释问题的过程;经历在活动中寻求更多分类方法的过程。(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观察、比较、分类中,让学生获得不同品种(籼米、粳米、糯米、杂交米等丰富的直接认识;使学生了解有关大米改良等方面的知识。32、学习目标(1)能以小组参与或个人参与的形式,获取以下经历观察比较与描述不同品种大米的外部特征的经历;按不同品种对大米进行分类的经历;按自我标准(对同一种大米的细微差别)进行进一步分类的经历;对分类结果进行统计的经历;在活动中

10、发现问题,并尝试解释问题的经历;在活动中寻求更多分类方法的经历。(1)能将混合在一起的不同品种的米区分开;能观察描述不同品种的米的特征;能按一定标准区分一袋粳米;能完成一份观察统计表;能尝试解释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能兴趣在课外时间搜集大米资料等相关的活动。(三)米饭的观察1、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观察米饭的兴趣;引导和推动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观察米和饭的变化特征;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观察米饭在咀嚼过程中的味道变化;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更多的问题;使学生经历对事物的变化进行细微观察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态观察的能力;让学生体验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2)组织指导学生经历下列过程经历观察不同米粒所形成的饭

11、粒的外部特征的过程;经历观察比较米粒和饭粒在观察特征上的变化的过程;经历观察米饭在咀嚼过程中味道变化的过程;经历解读淀粉资料的过程。(3)在有结构的观察比较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有关米饭的观察特征的直接认识;体验事物变化的规律;使学生了解到关于淀粉的知识。2、学习目标(1)能以小组参与或个人参与的形式,获取以下经历观察不同米粒所形成的饭粒的外部特征的经历;观察比较米粒和饭粒在观察特征上的变化的经历;观察米饭在咀嚼经历中味道变化的经历;解读淀粉资料的经历。(2)能观察描述米粒和饭粒的 7 点变化;能通过咀嚼感受到米饭的甜味;能在交流过程中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尊重同学的发言和评议;有兴趣在课外继续进行

12、相关的研究活动。(四)淀粉的观察1、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观察淀粉的兴趣;引导和推动学生进行淀粉及淀粉糊变化的观察活动;指导学生开展利用碘酒观察淀粉和米饭以及大米的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更多问题。(2)组织指导学生经历下列过程经历观察描述淀粉的观察特征的过程;经历观察描述淀粉糊的观察特征的过程;经历观察描述淀粉糊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的过程;经历使用不同检验材料对比观察淀粉、米饭、米粒的相似特征的过程;4经历使用碘酒观察淀粉、米饭、米粒的颜色变化的过程;经历归纳与研讨淀粉、米饭、米粒的共性的过程。(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淀粉的观察特征的认识;使学生知道“碘酒可以使淀粉变蓝色” 。2、

13、学习目标(1)以小组参与或个人参与的形式,获取以下经历观察描述淀粉的观察特征的经历;观察描述淀粉糊的观察特征的经历;观察描述淀粉糊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的经历;使用不同检验材料对比观察淀粉、米饭、米粒的相似特征的经历。(2)能观察描述淀粉及淀粉糊的观察特征;能寻求 4 种以上的检验材料(如水、食用油、碘酒、醋等)观察淀粉、米、饭的变化;能用书面形式记录三种物体的观察特征;能知道“碘酒可以使淀粉变蓝色” 。(五)寻找淀粉的踪迹1、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淀粉的兴趣;引导和推动学生进行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录观察结果的过程;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更多问题;使学生经历“猜测验证”

14、的过程;培养学生在验证活动前先进行假设、推测、预测的科学态度。(2)组织指导学生经历下列过程经历观察比较淀粉和滑石粉的观察特征的过程;经历观察淀粉混合物含量变化所产生的结果的过程;经历用碘酒来鉴别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的过程;经历在验证活动前先进行假设、推测、预测的过程;经历“米粉老虎”的游戏过程。(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有关淀粉特征的更多的直接认识;进一步巩固“碘酒可以使淀粉变蓝色”的知识。2、学习目标(1)以小组参与或个人参与的形式,获取以下经历观察比较淀粉和滑石粉的观察特征的经历;观察淀粉混合物含量变化所产生的结果的经历;用碘酒来鉴别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的经历;在验证活动前先

15、进行假设、推测、预测的经历;“米粉老虎”的游戏经历。(2)能做淀粉含量变化的实验;能完成预测并利用碘酒鉴别食物中的淀粉的实验;能用文字形式记录观察结果;能积极地与同学交流、研讨实验过程;能有兴趣在课外做类似“米粉老虎”的游戏活动。(六)淀粉消失了1、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淀粉的兴趣;引导和推动学生进行有关唾液的消化作用的实验;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更多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2)组织指导学生经历下列过程经历对比观察淀粉与其他糖类在碘酒作用下的差异的过程;5经历对比观察唾液使淀粉消失的过程;经历重复验证探究结果的过程;经历研讨淀粉消失原因的过程;经历观

16、察其他含淀粉食物在唾液作用下的变化的过程。(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活动中,知道“唾液可以消化淀粉” ;使学生了解到“淀粉在唾液作用下转化成其他形式的糖类” 。2、学习目标(1)以小组参与或个人参与的形式,获取以下经历对比观察淀粉与其他糖类在碘酒作用下的差异的经历;对比观察唾液使淀粉消失的经历;重复验证探究结果的经历;研讨淀粉消失原因的经历;观察其他含淀粉食物在唾液作用下的变化的经历。(2)能做唾液消化淀粉的实验;能对探究结果进行重复验证;知道“唾液可以消化淀粉” 、 “淀粉在唾液作用下转化成其他形式的糖类” 。八、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稻谷的观察 教学目标:1.学生会用摸、看、捏等多种观察方法研究稻谷、糙米的特点,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研究出糙米与精米的不同。2.学生在小组观察、探究的活动过程中,相互交流、讨论,体会研究的乐趣。3.通过观察认识稻谷、糙米、精米的不同特点,知道什么是胚芽。 教学重点:学生用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