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ipxb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辅导教案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419614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ksipxb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辅导教案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ksipxb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辅导教案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ksipxb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辅导教案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ksipxb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辅导教案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ksipxb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辅导教案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ksipxb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辅导教案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sipxb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辅导教案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 命 是 永 恒 不 断 的 创 造 , 因 为 在 它 内 部 蕴 含 着 过 剩 的 精 力 , 它 不 断 流 溢 , 越 出 时 间和 空 间 的 界 限 , 它 不 停 地 追 求 , 以 形 形 色 色 的 自 我 表 现 的 形 式 表 现 出 来 。 泰 戈 尔专题五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与调整【课标考纲考点】1.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1)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特点及影响 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2)二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经济发展原因及状况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从科

2、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巴黎公社的成立 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2)二月革命 四月提纲 彼得格勒起义的胜利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十月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内容、作用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意义 (2)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主要表现及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3)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4.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中共八大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八字方针中共

3、十一届三中全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有企业改革 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特区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专题知识梳理】1.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政策比较罗斯福新政 新经济政策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制的矛盾激化;面对经济危机罗斯福上台。国内革命战争结束后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为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特点 在保持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恢复和发展私人资本。主要内容 改革:整顿财政金融;复兴: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等复兴工业。开展“蓝鹰运动” 。调节农业生产。救济: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举办了许多公共工程,提供粮税: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

4、余粮征集制;私营: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贸易: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贸易。作用及影响 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发展;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这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2.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方式新变化措施 具体表现 作用 本质特征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实行国有化、制定经济计划、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

5、调节社会生产等,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实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二战后股票分散化和经营人员的专业化,出现资本社会化的趋向,是企业经营战略的重大调整。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福利制度成为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出现福利国家,使低收入阶层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也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工作积极性。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高科技产业部门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代表高新科技第三次工业革命蓬勃发展。国家大规模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或调整生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或国家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或

6、普遍强化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主要事件 具体表现 作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1848年 2 月发表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使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地理论的指导,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法国巴黎公社1871 年 3 月 18 日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巴黎公社在政巴黎公社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治上主要是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在经济上触及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具有明显的无产阶

7、级性质。主义学说,为后来的无产阶级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专制统治,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四月提纲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攻打冬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选举批准了新政府人民委员会。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4.二战后苏联社会主义的改革与调整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原因 二战后,斯大林体制弊端日益暴露。如农业全盘集体化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克服赫鲁晓夫的某些改革措施造成的混乱局面。为与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进入 70 年代之后

8、,面临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中心技术革命,苏联的经济却日益衰退和恶化,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改革内容首先进行农业改革,如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等;然后进行工业改革,如下放部分企业管理权等,取得一定成效。农业: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提高农产品价格等;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等。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变革,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 (直接原因)改革目标,严重脱离了苏联的实际。改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赫鲁晓夫个人作风造成。(根

9、本原因)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 (直接原因)执政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于停滞。(根本原因)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太快,导致国内局势逐渐失控。 (直接原因)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中阻力重重。认识 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社会主义的改革是必要的。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5.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政治建设经济体制农村 城市 中心任务 外交方针与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起步1949.101956.12政治协商会议并通过共同纲领 ;一届人大制定宪法 ;以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市场经济转向土地改革(土地私有)及互

10、助合作农业合作手工业合作社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公私1949 年巩固政权恢复经济;1953 年一化三改造,优先发展重工业,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民族区域自治;三大改造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社 合营)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亚非会议。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9571966.5中共八大;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反右派斗争及扩大化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大跃进;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的“八字方针”探索社会主义道路;60 至 65 调整国民经济反对霸权主义;发展与亚非拉国家友好

11、关系文化大革命1966.51976.10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见上 人民公社一大二公邓小平的全面整顿搞阶级斗争为纲联合国席位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79 年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78.12至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1985 年改变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1992 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乡镇企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9 年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转变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政企分开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到城市经济特区/沿海城市/经济开发区/内地)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全面发展与欧非美以及临国的友好关系认 识经验教训进行

12、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第一位;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必须与国力相适应,不可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和意志;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四项基本原则是根本保证;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的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进行不断的理论创新,才能不断取得成功。【重点知识点拨】1.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评价。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表明列宁找到了一条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新经济政策可以作为在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不发达,经济发展

13、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内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2.对罗斯福新政实施的历史必然性及评价。(1)实施的历史必然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资本主义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之后,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竞争,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常常引起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严重破坏,资产阶级千方百计寻求摆脱危机的出路,新政是这种要求的反映。是由美国的国情决定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与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如给农民大量的补贴、大规模兴建公共工程等。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

14、治保障。借鉴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30 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为行政提供理论依据。(2)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的经济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保存了美国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的政策,成为资本主义特别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新政仅仅是在解决引起经济危机的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上初见成效,并没有消除导致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因此,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5、资本主义政策的调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汲取历史经验教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作出政策调整,缓和了矛盾,促进了经济的长期发展。各国国情不同,调整的侧重点也不一致,总起来可以根据类型或方式分成几个大致不同的情况。一、从调整类型来看,可以分为三类。(一)以英美为代表的侧重对市场运行过程进行干预的体制。 (二)以德国为代表的侧重对市场制度进行干预的体制。 (三)以瑞典为代表的侧重对市场分配结构进行干预的体制。二、从调整方式上来看,又可分为四种:(一)政府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进行干预,即宏观干预和微观干预。 (二)推行雇员持股计划。在西方现代市场经济中股份制是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

16、(三)实行福利政策。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为低收入阶层提供了医疗、养老、失业的保险以及各种社会救助和补贴。在实行这一政策的过程中,国家扮演了主要角色。 (四)用税收调节收入再分配。通过抑制过高收入和收入的持续继承性,以减弱国内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公。使资本主义统治下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也有一定的缓和。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发展阶段;西方福利国家得到发展,社会福利政策普遍实行;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高科技产业部门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各国政府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利用国家的力量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4.市场经济中的“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具有混合经济的特征,即一方面依赖市场机制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形式,另一方面政府通过计划、管制、财政货币政策等促进宏观经济的增长和稳定,调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