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试题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419460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试题第一章一、选择题1、教育是( )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 ) 。A 、培养人 ;B、传授知识;C、基本途径;D 、教育活动2、严格意义上的学校系统是在( )已经基本形成。在此以前的称为( ) ,以后的称为( ) 。A、17 世纪到 19 世纪;B、19 世纪下半期; C、前制度化教育;D 、非制度化教育思潮3、古代印度的教育掌握在( )手中,从而形成了( )的特色;A、婆罗门;B、佛教;C、寺院学府4、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 ) ,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诚于统治阶级的( )A、文士学校;B、强悍的军人5、罗马帝国灭亡后的西欧

2、最受重视和尊重的教育是培养( )和( )的教育。A、僧侣人才;B、骑士教育二、填空题1、狭义的教育是指以 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是指 ,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2、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 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3、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 1902 年的 (又称壬寅学制) ,以及 1903 年的奏定学堂章程 (又称 学制) 。4、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 ,也就是指具有 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5、古代中国,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早在 4000 多年前的夏代,就有

3、了 的形态。西周出现了“ ”与“ ”之分,形成了 “ ”教育;春秋时官学 ,私学 , 与 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汉代实行了 和选士制度;隋唐以后盛行 制度;明代以后 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清政府于 下令废科举。6、文艺复兴运动,掀起了反对 、创造 的文艺复兴运动。它以人性反对 ,以 反对 ;以 反对 ;以平等友爱反对 ,重视 ,肯定 的幸福和享乐,反对禁欲主义,对当时和后世的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7、教育学是一门以 、 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8、根据要求填写下列表阶段划分 时间 特点 代表人物及作品萌芽期 公元前1632 年 教育思想与哲学融合中国:孔子论语 、子思学记西方:

4、苏格拉底、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斯多德政治学学科建立期 16321806 年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从哲学里面独立出来夸美钮斯大教学论 、卢梭爱弥尔、洛克的“白板说”规范学科建立 18061939 年将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 、伦理学和独特的规范理论基础上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代表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以学生为代表的现代教育的代表科学教育学的建立 1939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为教育学的基本指导理论凯洛夫教育学 (1951 年译成中文)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三、简答题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怎样?2、孔子的教育主张有哪些?3、学忆的教育主张有哪些?四、论述题20 世纪以后的教育有哪些方面的特点?

5、第二章一、填空题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表现为谁掌握了 和 谁就掌握了教育领导权; 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样人接受什么样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基本上是由 决定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 也就不同,因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 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这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 ;同时,教育还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 ;能够促进 。3、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演进,实质上也就是 与 演进与发展的过程。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 和 。4、对教育起决定作用的是 ,主要表现为决定着教育的 和 ;其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 的变化、制约着教育的 和 。5、

6、教育结构通常是指包括 、 、 、 在内的各种不同的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结构。6、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教育再生产 和 。7、人力资源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 ,甚至是 ,表明人力资本投入能够带来经济的增长。8、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它能够改变 ,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 和 ,以及对教育的 也有较大的影响。9、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表现为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 、能够推进科学的 ,教育具有 的功能和推进 研究的功能。10、 或 是校园文化的核心。11、校风是学校中 、 、 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一中风气。12、学生文化具有 、 、 、 等特点。二、简答题1、

7、怎样理解“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如何认识“教育再生产劳动力”?3、如何理解“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三、论述题1、试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关系?2、为什么说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第三章一、填空题1、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 ,个体身心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 。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 。这是人的各方面的潜在力量转化为 的过程。3、人的身心发展是在 实现的,并且具有很强的 。4、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揭示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按照感知运算

8、水平、 、 、 顺序发展的特征。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遵循着从 到 ,再到 。5、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集中在 、 、 以及学校教育和 等方面。6、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 。7、根据美国生理、心理学家格塞尔的研究,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的机制就是 。8、前苏联心理学家 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把握了最近发展区,便能加速学生的发展。9、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 ,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 。10、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 ;第二层次的活动是 ;第三层次的活动是 。11、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

9、升主要表现在教育对人的 、 和教育对人的 ;以及教育对人的 等四个方面。12、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 、人的 、人的 。13、能够由未成熟的到成熟的,由平凡的到不平凡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被称为 。14、人的力量包括 和 。人的 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而且要力图使人的身心发展得到和谐,并尽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二、简答题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怎样的?三、论述题1、试论述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有哪些?2、试述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第四章一、填空题1、狭义的教育目的是 的总要求。2、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 ;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 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

10、导意义。3、教育目的主要包括 、 和 三个层次。4、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 的唯一方法。6、我国现行的教育目的是在 提出的,其“四有”是指:、 、 、 ;“四素”是指: 、 、 和 ;“两重点” 、 ;“两个人” 、 。7、素质教育是 、 、 、 的教育。二、简答题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发挥怎样的作用来实现的?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3、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三、论述题1、如何理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第五章一、填空题1、学生首先是 ,具有 ,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

11、。具体的说,学生是处于 ;学生是学习的 ,具有 的教育对象。2、与环境对个体自发的、零碎的、偶然的影响相比,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 。3、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 。4、概括起来,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 和 。5、教师是 ,承担 ,培养 的使命。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 。6、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 的都样化。7、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基础上形成的 和 。8、教师的教育研究应本着改善实践的宗旨,着重于对自己实践行动的研究,即为 ,在 。9、师生在教学上是 关系;在人格上是 ;在社会道德上是 的关系。二、简答题1、教师职业特点有哪些?2、简述教师的专业化条

12、件3、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人格特征?三、论述题1、如何理解学校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2、如何改变对学生社会地位的传统认识?3、试述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第六章一、填空题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 。他把课程解释为 。2、狭义的课程特指 。我们多以及的课程是广义的,是 总和。3、在制定与管理上,课程有 、 和 ;从课程任务上看,课程有 、 和 ;从课程功能上看,课程有 、 、和 ;从课程组织核心上看,课程有 、 和 ;还可以从教育阶段角度上进行分类。4、课程目标的依据有 、 和 。5、课程设计是 以此作为进行教育的方案。总的来说,课程设计是一个 等系统化活动。其中, 、 、 也是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6、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有 、 和 三个基本特征。7、目前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 、 、 。二、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