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起跑线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417939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起跑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起跑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起跑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起跑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起跑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起跑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起跑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起跑线学校: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容边小学姓名:黄景清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小学2、学科:数学3、课时:第 2 课时4、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 62 页的内容。(2)上网搜集有关 100 米和 200 米赛跑的资料。(3)起跑线的位置【二】教学课题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 62 页上的内容 起跑线【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与体育的第二课时起跑线 。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概念、圆的画法还有圆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上进行教

2、学。教材呈现了一幅平面图,从图中可以看到,淘气和笑笑所走的都是半圆,但是 半圆的半径不一样,笑笑所走的半圆的半径为 10 米,淘气所走的半圆的半径比笑笑的长 1 米,即 11 米,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两人所走的半径不同而导致所走的路程也不同。还让学生通过这个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上的知识,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进行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概念、圆的画法还有圆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通过调查

3、发现学生对体育活动也很喜欢,去过体育场,对体育场的跑道和起跑线并不陌生。那么相邻两跑道的起跑线该相差多远呢?学生可能很少从数学的角度去认真思考,也很难通过经验好观察的到,需要学生收集相关的数据,具体分析起跑线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系。所以在教学在学生可能会在“相邻跑道相差多远”这点上遇到困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运用圆的有关知识计算所走弯道距离的过程,了解“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比内圈要长。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活动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知识在体育中的应用,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点:运用圆的有关知识计算。教学难点

4、:结合具体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提高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本节课,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信息技术,将观察、演示、操作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把静态的教材变成动态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使课堂教学结构得以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准备:1、教学前在百度中搜索有关 100 米和 200 米赛跑的资料,并对其进行选择、整理,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制成课件用于课堂教学。2、利用百度搜索关于 100 米和 200 米赛跑的视频资料,做好链接,方便课堂播放。3、观看视频,http:/ 100 米决赛场面http:/ 200 米决赛场面 http:/ 米运

5、动员的起跑位置是一样的,200 米运动员的起跑位置不一样。外圈跑道上的运动员的起跑线位置较内圈的要靠前一些。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讨论、猜测、思考和相互交流。学生可能会猜测:运动员跑步时要经过弯道,弯道的外圈比内圈长一些,因此起跑线的位置不一样。师:到底如何确定不同跑道的起跑位置呢?师:下面,我们就用具体的例子来学习如何确定起跑线的位置。【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视频课件能自主发现两场比赛的起跑位置是不同,鼓励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学生只要能感受到因为 200 米赛跑要经过弯道,弯道内圈和外圈的长度不一样,而终点是一样的,所以起跑线的位置不一样才公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好发现问题的能力。

6、二、自主探索,验证猜测出示书上例题:笑笑和淘气分别从 A、B 出发,沿半圆走到 C、D。他们两人走过的路程一样长吗?(1)笑笑所走的路线的半径为 10 米,她走过的路程是( )米。(2)淘气所走的路线的半径为( )米,他所走的路程是( )米。(3)两人走过的路程相差( )米。1、理解题意根据这幅情景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明确图中“10m”和“1m”所表示的含义以及所提的问题。2、自己先计算而后小组讨论。(把计算结果填到书上)3、全班交流。笑笑走过的路程:3.14 10 2 2=31.4 米淘气走过的路程:3.14 11 2 2=34.54 米两人走过的路程差:34.54-31

7、.4=3.14 米4 师问:通过计算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比内圈长。两人所走半圆的半径相差 1,也就是两条路相差 1 米(道宽),导致两人所走的路程相差 3.14。【设计意图】:教材呈现了一幅平面图,从图上可以看到,淘气和笑笑所走的路线都是半圆,但是半圆的半径不一样,笑笑所走半圆的半径为 10 米,淘气所走的半圆的半径比笑笑的长 1米,即 11 米。鼓励学生分别计算出两人所走的路程,并求出相差的米数。从而引导学生认识道宽与路程差之间的关系。三、探究合作,提升认识师:200 米起跑的位置为什么不同,你现在知道了吗?那么如何设计起跑线的位置?(1)交流各自想法。 (因为 200

8、 米跑要过弯道,弯道的大小不一样,所以起跑位置在前的人不一定占到便宜。)(2)请完成下题.1 练习题:在 200 米标准跑道上进行 200 米赛跑,如果弯道部分的半径为 20 米,每条跑道宽约 1 米,那么最内圈弯道半径为 20 米,这个弯道的全长为( )米。第二圈弯道半径为( )米,这个弯道的全长为( )米。相邻两条跑道的弯道部分相差( )米。如果最内圈跑道的起跑线已经画好,那么以后每条跑道的起跑线应依次提前( )米。2、思考:为什么没有内圈的半径?返回课件带领学生推导前面的公式,共同推出:相邻跑道周长差 = 道宽跑弯道次数(3)归纳小结:你觉得在设置起跑位置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后

9、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要比内圈大,外圈要跑的弯道大,弯道路线就长,内圈跑的弯道小,弯道路线就短,所以在起跑的时候,外圈运动员的起跑的位置较内圈的要靠前一些,保证每个人都正好完成同样的距离。 生:还要知道两条跑道之间的差距,用道差乘以就可以知道外圈的起跑线要靠前多少米。(4)媒体演示运动员弯道部分的运动轨迹,让学生再次直观的看到弯道部分是不一样长的。http:/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 200 米跑道起跑线的确定,基本掌握了起跑线的确定原理和方法,在练习中通过变换题型,找出确定起跑线方法的简单规律,帮助学生发现规律以及简化计算过程,减轻计算负担。加强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对所学知

10、识的理解,一步步让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打开他们的思维空间。四、 拓展知识,走向生活1、介绍“你知道吗”不光是体育中有数学,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很多生活现象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释。你知道贴鼻子游戏的玩法吗?在贴鼻子游戏中,我们先对准目标,蒙上眼睛后,虽然我们尽力走直,可走的路线往往不是往左偏,就是朝右歪,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如果这样一直走下去,地方足够大,所走得路线会成什么形状? 2、为什么在有些长跑比赛中,运动员的起跑位置是一样的?五、全课总结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2、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采用了哪些数学解题方法?六、板书设计 起跑线笑笑走过的路程:3.14 10 2 2

11、=31.4 米淘气走过的路程:3.14 11 2 2=34.54 米两人走过的路程差:34.54-31.4=3.14 米相邻跑道周长差 = 道宽 跑弯道次数【五】 、教学反思:“起跑线”一课,是新课程中的新内容,对教学起点,深度和广度的把握是我设计这节课时苦苦思考的问题.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根据课标倡导的理念, 可知数学的学习要应用于生活,但是不要死搬硬套。因此在对教材作了充分理解之后,我课前做了学生调查,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对体育非常感兴趣,关于起跑线的知识也了解一些,因此,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进行了优化,把需要学生调查的内容列入新课教

12、示,在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和谐. 让他们能灵活的运用知识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小小的拓展练习打开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开发出学生的无限智慧,使学生的知识变的鲜活起来一、教师情况省份 广东省 学校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容边小学姓名 黄景清职称 小学高级 电话 0757-28819158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容边小学自我介绍:本人黄景清,小学数学高级教师。自从教以来主要担任小学四至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及班级管理工作。从教 13 年来,我以高度的热忱和责任心投入到数学教学工作当中去。所教班级的数学成绩均名列前茅;本人撰写的论文多次在容桂街道论文评比中获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