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二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417365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历史必修二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特点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问题解答【想一想】为什么“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有特殊的地位?答:因为(1)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2)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3)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4)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还进行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实践,这一切对农业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所以,“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有特殊的地位。有人认为,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所造成的农民的极端的贫苦和落后,是

2、中国社会几千年在经济上和社会生活上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也有人认为,阶级分析的方法,不是史学研究的唯一方法,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可以从多方面探寻。请发表你的看法。参考答案:首先,历史研究的方法应该是多样化的,阶级分析的方法只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除此以外历史调查的方法、历史比较的方法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其次,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中国自然经济延续的时间达两千多年;(2)中国古代战乱频繁;(3)每个王朝的中后期都会出现大规模的土地兼并;(4)统治者实行了一套“重农抑商”的政策;(5)统治者对思想和政治的控制极其严厉等。战国时期,有西门豹开发水利的故事,你知道这一故事发生

3、在什么地方吗?答:发生在邺县(今河北临漳县)。【自我测评】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1)在原始阶段经历了“刀耕火种”的落后耕作方式。(2)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是小农户的个体经营。长期以来,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3)赋税和徭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4)土地高度集中,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激化,民众暴动不断发生。(5)历朝历代的水利兴修防御了自然灾害,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材料阅读与思考】唐代诗人李绅有悯农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这样的诗句,应该怎样理

4、解古代农民的生活境况和社会贡献?答案提示:(1)诗句理解:春天种下一粒种子,到秋天的时候能收回万颗粮食。四海之内已经没有空闲的土地了,但是依然发生农民因饥饿而走入生命绝境的情形。中午顶着烈日在锄禾苗,一滴滴汗水落下来掉在地里。有谁会知道盘子中的每一顿食物,粒粒都是辛苦得来的。(2)a、中国传统社会的农业人口中,地主和农民是两个基本阶级,地主占有土地剥削农民;由于农民没有土地,是被剥削阶级,所以受的压迫非常严重。残酷的土地兼并会使大量的小农破产。B、由于农民是劳动者,进行了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和革新,并且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所以是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创造者。对于中

5、国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知识链接】早期的农学汉书艺文志进行图书分类,其中列有“农学”。农学,是农耕经验的理论总结。中国早期农学成就,在世界农业理论发展的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问题解答2【议一议】运用我们从古代诗文、戏曲、民间传说中已经学到的知识,举例说明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状况。答:例如,戏曲“黄梅戏”中董永和七仙女的“男耕女织”的剧情,就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典型体现。【想一想】中国古代宫廷工艺品和民间用品相比有那些差异?答:(1)生产机构不同:宫廷工艺品由专门的官办皇家工场生产,而民间用品由普通的民间工场生产;(2)用途不同:宫廷工艺品除供日

6、常使用外,还供艺术欣赏,而民间用品只是老百姓日常使用;(3)管理机构不同:宫廷工艺品从生产到使用都由专门的官僚机构管理,而民间用品则不是这样;(4)工艺水平不同:宫廷工艺品的生产水平是全国最高的,而民间用品则没有这么高的水平;(5)生产者的身份不同:宫廷工艺品的生产者几乎没有人身自由,而且服务范围只限于宫廷,技术的发明不能服务于社会,而民间用品的生产者则不受人身限制,技术的发明直接服务于社会;(6)价值不同:宫廷工艺品造价昂贵,而民间用品则价格低廉。左传哀公七年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这是不是可以说明在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的初期,丝织业已经相当发达。答:译文:禹在涂山召集诸侯,有多至

7、万国的手执玉器和丝帛的首领参与。说明文明初期物质生产比较贫乏的禹的时代,丝织业的生产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然而丝绸因其贵重,往往为贵族所专有。【自我测评】在地图上标出定窑、钧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和耀州窑的大体位置。答:它们的所在省份是:定窑河北、均窑河南、景德镇窑江西、龙泉窑浙江、耀州窑陕西。【材料阅读与思考】阅读颜氏家训治家中的这样一段话,思考中国传统农户是怎样实现经济消费的基本自给自足的:生民之本,要当稼樯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植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译文:老百姓要想生存,吃的食物来源于庄稼

8、,穿的衣服来源于桑麻。蔬菜果类是园子里生产的;鸡猪等畜类是圈养的。至于住的房屋和使用的工具,以及燃料和照明所用灯烛,无一不是劳动经营所得。所以,能守住家业的人,即使不出门生存所需的东西都有了,只是家中没有盐井而已。思考:因为中国古代长期以来都处于自然经济的状态下,这就造成了中国的传统农户基本不和外界发生关系,尤其是商品交换关系;他的日常所需,诸如吃的、穿的、用的都可以通过土地来直接或间接地获得。其中“桑麻以衣”以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等,都是手工业生产所得。【知识链接】 “匠户”和“匠籍”明代学者王守仁设计“十家牌法”,关于“匠户”写道:“匠户则云某里甲下某色匠。”可知匠户管理的形式。三、古

9、代中国的商业经济问题解答你读过的古代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中,有那些反映了商人的生活?答:施耐庵的水浒传、冯梦龙的三言二拍、白居易的琵琶行等。【想一想】对于所谓“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间,有人认为在明清时代,有人认为在元代,有人认为在宋代,有人甚至认为战国秦汉时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状态。有人认为,中国传统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有人则认为,中国传统经3济的性质,不具备自行发展到资本主义的条件。请根据已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答:(1)中国古代虽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但是,商品经济也

10、非常发达,完全具备向资本主义经济过渡的经济条件。只不过,因为专制主义统治的时间太长,在加上统治者长期以来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起了阻碍和延缓作用;(2)明朝中后期,中国的江南地区的纺织业中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所以,如果不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打断了这一进程,中国有可能自行发展到资本主义。【自我测评】简要说明古代“草市”出现的意义及其形式特征。答:特征:远离城镇;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区;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也受到政府商业机构的管理。意义:“草市”这种民间贸易形式是对官办贸易的有益的补充;这种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后来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有利地推动了中国古代商品经

11、济的发展。【材料阅读与思考】唐会要卷八六记载:“贞观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这样的规定说明了什么?答:译文:“贞观元年十月皇帝下令:五品以上的官员,不容许进入市场。”说明:(1)说明唐代商品经济非常发达,商人获利丰厚经济实力增强;政府行政官员企图依仗其手中的权利从商人那里获得利益。(2)同时说明在唐代政府对商业的控制依然比较严格。【知识链接】市署新唐书百官志三记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说长安和洛阳两京诸市署,各置主管官员“令”一人,品级为从六品上,副职二人,品级为正八品上。他们的责任,是管理商品交易,负责度量器物,分

12、辨商品质量的真伪和数量的轻重。四、中国古代王朝的经济政策问题解答【想一想】汉书中记载了这样的说法:“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为什么回出现这样的情形呢?答:译文:“现在的法律贬低商人,但是,商人已经非常富贵了;现在的法律抬高农民,但是,农民已经极其贫困了。”原因:(1)中国古代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造成商人的社会地位非常底下,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不可避免地致富了,这是历史的必然;(2)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依附于土地的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而地主是靠剥削农民来生存的,农民虽然名义上政治地位被“抬高”,事实上处于社会的低层,极其贫

13、困。唐代诗人李敬方汴河直进船诗写道:“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这里所谓“取尽脂膏”,是什么意思?答:译文:“汴水连通淮水本来好处很多,但是既有利又有弊。统治者就是通过这条水上运输线搜刮东南四十三州的民脂民膏的。”理解:本来汴水沟通淮水对老百姓很有利,但是却成为统治者搜刮老百姓的工具。说明中国古代社会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既压抑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又使农民承受了繁重的剥削。特别是东南经济富足的地方,在不合理的区域政策下,成为支撑专制主义王朝的主要基点,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受到消极的影响。【议一议】应当怎样认识中国古代抑商政策的作用和影响?答:作用:(1)有利

14、于农业人口的稳定,推动农业经济向前发展;(2)有利于加强对农民的剥削和控制,进而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统治阶级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3)打击富商发展官营商业,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影响:这一政策使社会经济受到了4压抑,阻碍了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汉代政论家曾经警告:“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样的说法?答:译文:“奢侈的习惯,一天天地膨胀,对国家是非常不利啊。”理解:中国古代社会是农业社会,社会经济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非常脆弱,社会财富的积累非常不容易;奢侈之风的兴起,可能会激化阶级矛盾,对于维护统治非常不利。【自我测评】试举若干例证

15、,说明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特征。答:(1)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例如:汉文帝说“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汉武帝也推行过打击富商大贾的政策。(2)统治者推行的区域经济管理政策,有时会使经济发展出现畸轻畸重的偏差。例如:秦朝时期,重视关中地区而压迫和剥削关东地区;再如:汉光武帝刘秀出身南阳,定都洛阳,于是,“南阳帝乡”和“河南帝城”受到优待。(3)古代王朝对经济生活的控制非常全面、具体和严密。例如:秦朝统一度量衡为商业的发展规定了必要的统一标准;汉武帝时代实行“盐铁官营”制度。(4)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

16、就是实行禁奢侈的政策。例如:汉成帝的诏书中就曾经说过,世俗奢侈无法禁止的原因在于,贵族高官的奢侈没有节制,于是民众仿效,逐渐形成社会风气。【材料阅读与思考】东方朔批评汉武帝时说:“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伤农,事之难者也!”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东方朔指出了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历史事实?答:译文:“上层社会如此奢侈,而惟独想使老百姓不要奢侈以免延误农业经济的发展,这太难了!”历史事实:大凡奢侈腐化总是从上层社会开始,并且最盛;老百姓没有奢侈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专题问题研讨:1、简述古代经济各部门的突出成就,分析传统经济的利弊。提示:应当注意农业作为主体经济形式的地位。关于手工业经济的成就,可以总结纺织、冶金、制瓷等方面的成就。对于古代工商业,应肯定其促进经济进步的作用,都市的兴起也是由于商业的繁盛。对于传统经济结构的历史评价,应肯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于农耕社会曾经有保持稳定的作用,也应指出这种经济结构阻碍了经济近代化。2、简述古代中国手工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