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教材解析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34417219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新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教材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新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教材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6新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教材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6新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教材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6新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教材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新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教材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新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教材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单元讲述公元前 221年至公元 220年前的中国古代历史。安排6课,秦朝 2课,两汉共 4课。第 11 课 秦的统一(一)本课讲秦统一意义时,强调统一完成后,“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此据 2011年版历史课标提法。讲述时应注意两点:第一、第 4课说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本课说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二者差别明显,但学生易混淆。第二、以往我们常说秦统一后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或王朝)。此说并无不妥,但说在公元前 221年,在教科书尚未涉及秦朝政治制度、民族关系等时,即把这个深而复杂的论断写出或讲出,岂不是“硬灌”?即令老师

2、要使用这一提法,也应在本课结束时或下一课中使用。还要说明的是,2011 年版课标及本书都淡化了五种社会形态。(二)本课讲秦始皇统一全国的措施时,增写了以驰道和直道为干道的“道路网”建设一条,有联系当代交通事业(含“动车”、“高铁”)快速发展之意。第 12 课 陈胜、吴广起义(一)本课实际全面讲秦末农民起义,内容大大超出按 2011年版课标拟定的课题名称。(二)为让历史常识更系统一些,为强化第 12、13 课的内在联系,本课“史海拾贝”讲述楚汉战争概况。第 13 课 西汉兴盛本课共 3目,第 1、2 目为新增,第 3目是实验本“汉武帝的大一统”一课内容的浓缩。本课内容丰富而重要,份量颇重,宜安排

3、二课时。(一)关于“西汉的建立”一目本目紧接楚汉战争,讲刘邦建立汉朝(西汉)的基本史实。除此之外,还用一段较长小字(楷体)讲刘邦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包括原因和主要措施。(二)关于“文景之治”一目“文景之治”是我国古代著名“治世”之一,是重要的历史常识,故重点讲述。教科书综合列出文帝和景帝主要的休养生息措施,并给“文景之治”下了通俗的定义。(三)第 1目与第 2目的内在联系两目讲西汉初期的历史。此时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无为而治”,明显受道家思想影响。此阶段为汉武帝“有为”提供了物质基础。(四)关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目1、增加了监察区(卅部、刺史)制度。2、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作了比实

4、验本更准确的解释。(大纲本解释很不准确)第 14 课 丝绸之路(一)第二目(丝绸之路的开辟)开头增写一段文字介绍西汉丝织业的发达,意在说明丝绸之路开辟的物质条件。(二)丰富了“史海拾贝”的内容,有联系“一带一路”时政热点的意图。第 15 课 东汉的兴衰 2001年历史课标(实验稿)中,从西汉后期至魏国建立之间,空白一片,本书按 2011年课标增写本课,避免了历史的断裂。本课不仅系统讲述东汉兴衰过程,而且提及西汉与东汉之间的新莽政权。(一)关于“光武中兴”一目引导学生从两层意义上理解“光武中兴”,其一是刘秀重建了刘姓汉王朝;其二是他使国家重现兴盛景象。(二)第 1目讲了强项令故事(楷体字)、“史

5、海拾贝”讲了清白吏杨震的故事,均与廉政有关。“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历史教科书都是当代史教科书”,从某种意义上说,确是如此。(三)本课的东汉疆域图很值得注意。第一、注明反映公元140年(东汉顺帝永和五年)东汉疆域(版图)。第二、台湾岛标注“夷洲”。第三、主图和附图上的南海,都注名称“涨海”。表明当时中国人已为南海命名,称其为“涨海”。第 16 课 秦汉时期的文化(一)内容选取2011年版历史课标要求讲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司马迁和史记、造纸术、张仲景和华佗,完全按此编写,本课就只有汉文化而无秦文化了。故此,在导语中写了“雄伟的秦长城、壮丽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句。“史海拾贝”以图文结合方式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二)P95“蔡伦和工匠们”改造造纸术这一提法,是遵照审查意见写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