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417217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重庆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重庆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重庆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重庆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南开(融侨)中学 20152016 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总分 150 分,时间 120 分钟)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星宿(xi) 恣睢(su) 成吉思汗(hn) 恪(k)尽职守B、商酌(zhu ) 阴晦(hu ) 媚(mi)上欺下 一抔(bi)黄土C、侥(jio)幸 狡黠(ji) 不省(xng)人事 歇(xi)斯底里D、腻(l)烦 阴霾(mi ) 根深蒂(d)固 怒不可遏()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 分)A、真谛 扶掖 心无旁骛 红装素裹B、繁衍 妒忌 断章取义 自知之明C、亵渎 汹涌 挖心搜

2、胆 惊心动魄D、栖息 胚芽 重蹈覆辙 精血诚聚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到了冬天,雪乡壮观的雪景则更是无与伦比。B、大足石刻 279 号龛刻有顶盔着甲、器宇轩昂的十二药叉大将。C、这几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但在国家相关政策扶持下,他们决心自主创业,牛刀小试。D、那个老顾客眉飞色舞地讲得津津有味,众人都笑了。4、下列句子中,比喻不贴切的一项是( )(3 分)A、“我”突然发觉,“我” 与闰土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B、攀登科学高峰,就像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的。C、那大虫抓人

3、,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次都抓不着,劲儿就像飘走的气球似的全没了。D、站在柳丝轻拂的龙水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请问重庆最专业的课外辅导学校-重庆无忧教育的官网和优惠电话是多少?(AB)A、官网 http:/www.51edu.biz B、课程优惠电话:400-028-6086 023-891665305、下列两句话分别放入语段中哪个位置句序排列最恰当:甲( )乙( )(4 分)甲:“万物之情,各有其志” 。乙:小王子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红楼梦等即为明证。文学是艺术家生命的倾诉。 它不是人学,而是情学;不是外在装饰,而是

4、人格修养;不是立A B竿见影,而是细雨微风。 每次阅读这样的作品,我都觉得新鲜如初,又常觉不可思议。 作者怎能C D写出这样美妙的作品?读者怎能有这样的震撼与感动? E6、根据语境,仿照例句再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具体形象。(4 分)选择抬脚上路,就不会畏惧前路的坎坷;已经抬脚 上路了,就要走好脚下的路。选择_,_;已经_,_。7、结合性学习。(10 分)据外媒报道,美国当地时间 2015 年 12 月 1 日,社交网站“脸谱”(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在自己的 Facebook 上宣布,为了庆祝女儿的降生,他与妻子普里西拉 陈共同决定将向慈善机构捐出他们所持有 99

5、%的 F acebook 股份,这些股份的价值达到 450 亿美元。这样一颗重量级炸弹再次把人们关注的眼光引向了公益事业的领域,一时间,议论纷纷。鉴于此,初三(26)班围绕“公益你我他”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请你根据材料和要求完成以下问题。材料一:表一 2015 年中国财富排名前 100 位企业家公益行为报告表有捐赠行为人数(人)无捐赠行为人数(人)总捐赠额(亿人民币)榜首(马云)捐赠额(亿人民币)26 74 165.59 146.68百分比 26% 74% 88.46%表二 近年来美国顶级富豪捐赠行为报告表比尔盖茨 巴菲特 扎克伯格捐赠额(亿美元) 580 230 450材料二:2008

6、年汶川大地震时,韩寒等人士将善款直接送达灾区群众手里,却不借助其他渠道。他解释说:“对中国慈善管理制度健全度,慈善组织运作透明度不太信任。”水浒传这样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享誉至今,除了文学上的特质外,它同时还宣扬或迎合了普通大众中普遍存在的“杀富济贫”的暴力流氓逻辑。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个人私有财富缺乏应有的安全感和保障。媒体曾报道,2011 年,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捐出家族持有的 3 亿股福耀玻璃股份,应缴的税金竟然高达 7.557 亿元。为此,曹德旺曾质疑,“为什么将持有的几十亿元股票 留给子女不用缴税,用来捐献就要缴税?”与此相反,美国征收高额的遗产税,却通过减免税收鼓励富豪捐献财产。很

7、多人认为:一些富豪缺乏社会责任感。不少人一夜暴富,存在着爆发户的心态。腰包鼓了,精神却没有“贵” 起来,没有公共责任意识,也不懂得回馈与感恩社会。材料三:所谓“公益无小事,重在一颗心”,班级将组织一次针对我们学校的帮扶对象彭 水中学的留守孩子的公益活动,动员同学们赠书、捐款、捐物。(1)阅读材料一,比较两个图表,你发现中国富豪捐赠行为有何特点?(3 分)_(2)阅读材料二,写出你的探究结果。(4 分)_(3)阅读材料三,请在你所赠之书扉页上写下一句话,让留守孩子在这严寒的冬季感受到来自同龄人暖暖的春意。(至少使用一种修辞)(3 分)_ _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 分)(一)古诗文积累8、古诗

8、文默写(10 分)(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_,_。(鱼我所欲也)(2)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3)天街小雨润如酥,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4)何当共剪西窗烛,_。(李商隐夜雨寄北)(5)荡胸生曾云,_。(杜甫望岳)(6)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来源:学*科*网(7)_,波涛如怒。(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8)诗中最能表现农民极度辛苦而又期盼延长干活时间这种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白居易观刈麦)(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2 题。(15 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9、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 分)(1)管夷吾举于士( ) (2)曾益其所不能( )(3)而后喻( ) (4)人恒过(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_(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_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第一段运用排比手法列举事例,以此增

10、强论证气势。来源:学+ 科+网 Z+X+X+KB、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C、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D、文章讲的是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2、本文第一段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请再写出类似的人物事例一个或名人名言(含名人姓名)一句,并说说从中你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4 分)_ _三、现代文阅读(40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17 题。(20 分)那年云日本,人家是享受,我却被日本的茶道折磨得死去活来,恨不能立马走人。后来,又云了云南的洱海,也有茶道,却不像日本

11、的庄严、正统,添加一些民族风情使人好受多了,只是狐朋狗友觉得节制和烦琐。节制的是自由,繁琐的是程序,还是让我痛快不起来。两次茶道都进入不了规定情景,却记起一句俚语:“一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赶快爬!”不过,面对那么多几近虔诚的茶徒,我压根不敢念出声亵渎了他们,只好嚼烂了重新吞回肚里。于是我基本断定自己是文化人里面的粗人。离开重庆到成都两年多了,入乡随俗,无论公事私事都好在茶楼一聚。时间长了,居然把一张嘴喝得高贵起来,怡然自得,对茶的好坏有了评判。别说其他,就是新茶也可以区别前明(清明前)还是后明(清明后),何况茶叶的品级和品质。我喜欢喝绿茶,而且在绿茶家族中尤其喜爱龙井和竹叶青,龙井太远,往往

12、我们能够喝到的都不一定是新鲜的了, 所以只是存有念想。竹叶青就是本地的绿茶,每年都能喝到当年的新茶。无论前明茶还是后明茶,都可以喝得放心。那种纯洁无瑕的少女般的新绿和清香,一杯下去,便时时弥漫在你的生活之中,让你挥之不去。即使现在的茶肆里推出各种各样的花茶,也丝毫不能动摇我的钟情。茶在茶肆里的演变,先是茉莉花的加入,然后是菊花、玫瑰花等等。最后还有什锦型的混饮果茶,这些都不如绿茶的自然,不及绿茶的美妙。花香终归是花香,哪里比得上绿茶沁人心脾的甘醇,梦魂牵绕的清洌呢?所以,我对一切有其他物质加入的茶都一律拒绝,以为还是本质的好。最近去了一趟西湖,坐在西湖畔沏了壶龙井,看西湖的荡舟,听灵隐的钟声,忆断桥的相聚。一句话不说,只是慢慢地品,慢慢地体会那些不可言状的美妙。回到成都,偶然中看到一份资料,说有学者考证发现,我们一直认定的“china”一词,并不是来自对瓷器的音译,而是最早藏语对茶的称谓。这实在是个非常有趣的发 现。这样一来,在外国人眼里,原来从瓷器通感的中国,是否要改变成从茶来通感呢?倘若这个发现得到证实,我以及我们的国人,又该对中国的茶多一份敬畏了。(选自四川画报)来源:学*科*网 Z*X*X*K13、在日本、云南洱海、成都和西湖品茶,我对茶的感受有哪些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