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之感触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416790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之感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之感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之感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之感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之感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之感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之感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之感触课堂因我们而精彩顺义五中 陈杰红各位老师,大家好:假期很快过去了,我们又投入到了一个新学期的工作中。今天借开学之初这个机会,和大家共同交流有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些感触。一、 生者教育对象?合作伙伴?朋友?提到教学效果,那就一定先要说说我们的教育对象,合作伙伴,朋友,具有多重角色的学生。生活在新时期的中学生,头脑中充斥着大量鲜活的信息,有思想,有思维,要求上进,要求自尊,同样也要求成功,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多角度、多方位为他们提供满足心理需要的设计,这样,才会滋养学生学习的热情,点燃了学生思维的欲望,这种热情、欲望蔓延于课堂的每个

2、角落,使整个课堂充满智慧!教师一定要有这样的学生观!尊重他们的心理发展,相信他们的才华能力,巧妙设置疑问,带领学生进入新奇的探究天地,做到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那样, “解放孩子的嘴,解放孩子的手” ,使他们敢说、敢动、敢干。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才华,释放潜能的舞台。二、 用教师真情感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一登上三尺讲台,就应该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氛围中,把自己融入到特定的教学环境中,精心的设计还要经过我们声情并茂的演绎才可以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以师情带动生情,师生之间就会实现认知与情感的自然融合。这时无声的铅字就成了有声有形,令人可闻可见的动情音符。三、教师基本功的修炼王

3、立英老师曾给我看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教师的五项修炼,现在这篇文章对我印象仍然非常深刻。在这篇文章中,肖川教授提到,审美对象决定审美主体,教师是学生的重要他人,教师在仪态、表情、口语表达、着装、眼神等各方面的修炼很有价值。我们在课堂上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严格来讲都是经过我们精心设计的。当然,刚开始做的时候,我们感觉很麻烦,很繁琐,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但当他成为一个自然的时候,也就是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会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其实这时你已经成功的完成了质的飞跃。相信这时你的教学会行云流水般流畅。那时,他会带给你一种很舒服、美好的感觉。那么,我们在正确的学生观

4、指引下,满腔的热情的动力之下,以及娴熟基本功辅助之下,运用这些武器,实践我们的教学活动。下面就一些课例来谈一谈提高教学效果的体会。四、依托多媒体,借助直观形象教学,激趣解难多媒体已成为我们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而历史教学又是一部丰富的国情史的教育,有大量的爱国教育素材,所以在教学中应该避免简单、空洞、乏味的说教,避免使一部具有喜、怒、哀、乐,感情色彩丰富的历史显得异常干瘪,令人生厌。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了初中生抽象思维正在发展,形象思维很活跃的特点,力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形象、直观的画面或 flash 动画刺激学生的感官,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感染学

5、生,烘托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情感升华。比如在鸦片输入和禁烟运动一课中,鸦片输入的危害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但是教材仅仅用了几行抽象的文字来表述鸦片输入的危害。对于初中学生来讲,理解起来难度很大。于是我设计四幅动态画面,一幅为白银大量外流,流入大英帝国商人的腰包;一幅为清政府官员与英商做走私交易;一幅为清政府官员散朝后,立刻吸食鸦片的情景;最后一幅为守城士兵犯烟瘾的情景。然后把画面定格在四幅动画上。接着提问“通过观看 flash 动画,你们认为鸦片输入的危害是什么?”很自然地就把学生吸引到所创设的情境当中,引领学生通过既直观又形象的画面激发他们对腐败的清王朝的痛、恨,对英帝国的怒、鄙视等各种情感,感悟

6、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五、巧用教学资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但教师在使用教材时,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认知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整合,因为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对于生动历史的感悟,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在合同为一家一课中,这一课为唐朝的民族关系,涉及到很多地名和五个的少数民族,头绪多,内容杂。学生学习起来极易混淆,且印象不深。我把教材内容重新整理,根据初中生认知规律的特点,采用设问教学法,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问题设置的梯度,做到层层设问,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在这一课中,我设计了四个提问:第一,

7、 “课文中介绍了唐朝与哪些少数民族的关系?”这个问题几乎每个同学都能答出;第二, “这些少数民族居住在哪些地区?”并在自己画的十字坐标系中填出他们相应的位置。因为这一问题融入了地理知识,所以有了一些难度;第三, “比较各个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异同点” 。这个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第四, “每个同学挑选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少数民族,说一说它与唐朝的交往情况” 。这样既可以使每个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体现了教师对于学生的尊重。还可以促进生生、师生之间有关教学内容及情感的交流。以此,形成良性循环,在课堂中为学生潜能的极限发挥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最后提出“你能用几个

8、词语或几句话来概括唐朝的民族关系状况么?”教学进行于此,学生自然而然会发出质疑, “为什么唐朝会是这样的一种民族关系呢?”这样的设问教学,打破了教材的常规教学顺序,培养学生创造性地把教材内容重新排列组合,而且问题设置的有梯度性,又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认知水平的需要,避免课堂中总是几个同学发言的弊端,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在整体活跃的气氛中进行。同时唐朝多民族的风采“合同为一家”深深的烙在了学生的脑海中。另外,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面,我们可以按部就班的按照我们设计好的走下去,但我们总说在课堂上要不断变换教学方法,避免教学内容一成不变的以一种方式呈现出来、 。作为教师,在这时要尽量提供给

9、学生提问的权利和机会,听听学生怎么说。例如,在学习隋朝大运河时,我是这样导入到大运河的,我国古代有两个伟大的工程,一个是阳刚的一撇,一个是阴柔的一捺,这阳刚的一撇指中国的万里长城,阴柔的一捺指的是什么呢?大运河。对于万里长城,我们对他已初有了解,而对于大运河,你想了解什么,你有知道什么呢?这时大家纷纷发言“大运河什么时候开凿的?” , “从哪儿到哪儿,全程多长?” “怎么开凿的,人力物力投入的状况样” , “为什么要开凿”、 “大运河现在状况如何”等等。问题五花八门,同时也体现了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且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还会出现设想不到的的教学火花,有的同学就提出了挖运河的土方怎样处理这样的问题

10、,由此展开激烈的讨论。而这样的火花是我们没有预设的,但却恰恰为课堂教学带来“别样的精彩” 。六、大胆创新注入教学的兴奋剂创新意识是我们永亘不变的主题,尤其是在新课改的形势之下,历史课堂强调让孩子们做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走向讲台,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以新鲜感来激发学生产生兴趣,凭着“兴趣”这一内驱力的牵引,带我们的孩子走进“乐学”的境界,使德育在乐学中进行。在“海内存知己”这一课中,我设计了四个环节:“争先恐后求发展,展翅翱翔在蓝天” (学生报名参加担任学校教师的角色):“齐心协力共努力,刻苦钻研获心得” (师生参加集体备课) ;“上台亮相展风采,初露锋芒喜洋洋” (个人展示风采)

11、 ;“感慨激昂说想法,坦诚评析语万千” (学生互评)这种方式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他们充分动脑、动手、又动嘴,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风采,张扬他们的个性,使他们充分体验历史学习的乐趣,体会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增强他们的自信,使其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达的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等,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得以提高,使课堂教学在紧张、有序、有趣中进行,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得以升华,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得到培养,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通过尝试,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争先恐后,慷慨激昂,使我更深刻体会到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先生创造学生,学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

12、此崇拜之活人”的含义。七、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满足学生需要成功的心理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自我,他们各有所长,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发挥每一个孩子的特长。满足每一个孩子要求成功的心理,在课堂上给予他们充分展示的机会。例如,在辉煌灿烂的先秦文化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一课中,对于“百家争鸣”这一教学内容。按照常规教学,大都采用传统的列表法。为充分发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各尽所长,教师尽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阅读预习之后,布置这样的问题,“你能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把百家争鸣总结并展示出来么”?大部分学生采用了列表法,还有的有绘画天赋的学生把百家争鸣化成了一幅画,另外,还有一些制作电脑课件

13、娴熟的学生把百家争鸣制作成了课件为了让学生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并且使情感进一步升华,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即“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战国时期,你准备加入哪一家学派,简要说明理由”?因为之前已做了充分的铺垫,学生对各个学派的观点已经经过了初步的消化吸收,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立刻在课堂上形成了激烈的争论局面,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虽然下课铃声已然响起,但同学们的争论仍在延续学生在彼此的撞击中得到互补和认同,求得共同的提高。作为教师,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应该给予表扬。让学生建立个体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这样的设问教学设计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各家学派学说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无异于为

14、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自然而然地把学生拉进了历史,让学生也确实感受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八、用音乐去感染人,打动人我把握教学资源中的音乐单提出来,我认为音乐有它特殊的感染力,在课堂中我们可以恰当的运用一些音乐来烘托课堂气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雄才大略汉武帝课之初始。 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结束本课。感情得到升华,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一种荣耀,会由衷的想说“真棒” 。看到他们熠熠发光的眼神,体会到他们激动的情绪,我想这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欣慰。以上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教师在课堂上的这些教法的使用,其实也就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很高兴也很荣幸今天和大家啰里八唆的说了这么多。最后我还要说,教无定法,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我们要因材施教。而不同性格的教师也会秀出不同特色的课堂,你可以慷慨激昂,也可以小桥流水,你可以声情并茂的演绎,也可以娓娓道来的述说。总之,今天我就是一块砖,抛出去,触动到了您,希望给您一点点启示,相信大家都能秀出独特的自我,完美的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