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演变原理读书笔记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414723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演变原理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环境演变原理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环境演变原理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环境演变原理读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环境演变原理读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演变原理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演变原理读书笔记(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演变原理读书笔记1、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地域的响应主要表现在纬度线的北移,北方泰加林和苔原面积将会减少,如果考虑到降水的影响,苔原的面积将会进一步减少,泰加林将会侵占苔原的部分面积,进一步减缓了北方森林消失的面积,对热带地区的影响不是很大,其自然地理变化不大,其中亚热带森林面积可能会减少,气候带北移。2、三维地带性规律:地理表面实体,景观类型和生态系统3、地方性分异:中尺度,地方地形,气候和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差异,环境各组成成分和自然综合体沿地势剖面发生变化的规律。4、近 2000 年以来中国气候的变化 总体上处于大暖期之后的降温过程中,但仍有较大的气候波动,这段时期内至少有四个明显的暖期

2、,三个明显的冷期。2-11 世纪中国东干西湿。16-19 世纪中国北干南湿。中国东部与气候的气候变化表现也有差异,例如,中世纪暖气在东部表现比较明显,但在西部则不明显,小冰期也是同样表现为东部寒冷。5、中国近百年气候变化。气温百年增加速率不一致,大体在 0.5-0.8 摄氏度之间,在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两个明显暖期,20 世纪 20 年代到 40 年代及 80 年代以后。近百年中国东部降水量无明显变化趋势。中国西部降水量近 20 年明显增多,这是否与全球变暖有关有待于进一步证实。中国近海和海岸带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气温和海表温度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6、中国近 50 年气候变化近 50 年来中国

3、年平均气温升高以北方为主,东北北部,内蒙古及西部盆地升温很快,降水增加最明显的是西部盆地。而华北和东北南部降水又减少的趋势。7、中国生态与环境变化高山环境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自小冰期到 20 世纪的 60-70 年代,我国的冰川面积出现了退缩增加的趋势。河西走廊内陆水系的出山径流量增加。多年冻土活动层增加反映冻融作用增强。气候变化导致农业用水增加,黄河下游频繁断流,入海水量逐年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水体污染严重。功能丧失。湿地减少,盐碱化和沙化严重。森林覆盖率下降。受超载和干旱影响,草场面积少,草场退化严重,土地沙漠化局部得到逆转,但总体仍在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8、近海及海岸带

4、生态与环境的变化。赤潮严重,海平面持续上升。海温上升,海岸滩涂减少,侵蚀严重。红树林和珊瑚礁等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形式。9、中国气候的未来变化趋势。21 世纪中国气候将明显变暖,根据中国科学家建立和发展的全球气候模式和中国区域气候模式的预估结果,并考虑一些国家考虑温室气和硫酸盐气溶胶得到的预估结果: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21 世纪中国气候将继续明显变暖,尤其以冬半年北方最为明显。到 2100 年升温将达到 3.9-6.0 摄氏度,日最高和最低气温都上升,日较差减少。在降水增多的的区域中,最大的是西部,范围自华北西部开始延伸至新疆,增加幅度在 20%以上,长江中下游的江水幅度变化虽不大,但大部分地

5、区也以增加为主。但东北南部和华北北部地区的降水将有一定减少。到 2100 年年平均降水量可能增加 14%,但地区差异较大,其中西北,东北和华南增加,渤海沿岸和长江口地区可能会变干,北方降水日数增多,南方大雨日数增加。局部地区强降水事件也可能增加。10、环境变化的影响与适应、减缓对策:主要从四个方面,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评估。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面临众多的气候与环境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水资源短缺,干旱和洪涝频发,土地沙漠化难以有效抑制,水土流失严重,山地灾害加剧。11、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因种类的不同而异,短周期植物,如草地植物和农作物对气候变化适应较快,而长周期的植物

6、适应则较慢。12、气候变化对农业和水资源的影响气候变暖后,由于作物生长加快,生长季增加,生长期普遍缩短,相应的种植制度也将发生改变。近 40 年来中国主要江河的实测径流量呈下降的趋势,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华北地区持续偏旱,洪涝灾害也频繁发生。未来 50-100 年北方径流减少而南方径流深增加,这将加剧北方的水资源短缺和南方的洪涝灾害,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3、气候变化对重大工程的影响突发性地质灾害,温度升高对冰川冻土的影响,可能会影响三峡水库和青藏铁路和公路的安全性。海平面的上升对沿海环境造成的影响。14、气候与环境变化对我国影响的利弊分析14.1 对冰冻圈的影响冰川融化加剧。充分利

7、用好冰川的水资源,将会对当地的生态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稳定积雪区积雪增加,春季融雪径流增多,14.2 气候变化后中国森林第一性生产力有所增加,西北地区增值大于东南地区。东北增加显著,我国草原由东南向西北压缩,界限北移,草原分布区南北缩小,东西变窄,草原面积显著减小。14.3 由于升温的影响,沙漠化自然变化过程可能不会减缓,未来我国北方沙区自然沙漠化过程总体上将进一步加剧,主要发生在贺兰山以东的东部沙区。目前西北西部暖湿气候若能持续,将有利于抑制自然沙漠化正过程,促进逆过程。14.4 对工业和交通的影响气候变暖会使原材料成本增加,水资源短缺与工业用水量增加之间的矛盾加大,气候因素可以推

8、动高技术含量行业的快速发展,异常气候出现将导致农林牧渔业生产力与布局的变化。也能影响农业15 气候变化的适应和减缓对策:重要的是需要根据温度,水资源,生物等气候与环境因子的空间格局和演化趋势,调整生产结构与生活方式,第一,利用工程手段,增大抵御气候与环境灾害的能力,第二,适应气候与环境变化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需要纳入国家、地方和各部门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主要包括政府政策上的改变,思想观念上的改变,消费方式的改变,16、中国全球变化现状: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事实,只是变暖的幅度,原因,影响的区域,特别是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方案方面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及早采取措施

9、进行预防才能减缓造成的危害;由于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气候变化框架条约等的谈判工作将会非常困难;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低排放高经济发展的例证,因此限制排放量需要考虑到经济情况;因此,需要继续加强气候变化的研究,提高我国气候变就水平,同时制定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规划,并着手建设气候变化综合监测系统和应对工程。17、全球变化背景下的自然地理学研究全球变化研究已成为目前国际地学研究最活跃的前沿领域之一%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 自然地理学在哲学思维和方法论上必须进行革新%例如用目的论替代传统的因果论 在继续重视研究地理事物的同一性的同时应更多地强调其多样性和独特性%此外 自然地理学研究应注意将多样性

10、观念融入研究之中在研究中树立&四维!自然维$人类维$时间维和区域维#观念加强尺度观念 将区域尺度的研究作为今后的优先领域并将研究重点放在关键性区域。18、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全球变化的实质是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变化,人类活动改变地球系统动力的强度已经超出自然界变动的限度。在人类文明的历史时期,百年尺度和千年尺度的严重自然灾害的群发期,均发生在全球气候变冷时期,反之在气候变暖时期,除某些地区少数灾种外,严重自然灾害的总趋势相对较少,较轻。19、全球变化研究达成的共识地球系统是一个独立的自调节系统,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人类诸成分。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非常复杂,并且具有多尺度时空变化;除了温室气

11、体排放和气候变化外,人类活动以多种方式影响着地球的环境。其引起的变化远远超过了自然变率,并且其中的一些变化正在加强;全球变化不能简单的用因果关系来理解,人类驱动的变化以复杂的方式对地球系统产生多重影响,这些影响之间以及这些影响和局地和区域尺度的变化也以多维模式相互作用,这很难理解而且更难进行预测;地球系统动力学往往以临界状态和突变来描述,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有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转变具有潜在作用,这种影响将被证明是不可逆转的;就一些关键参数而言,地球系统变动已经超出了自然变率。全球可持续关键问题联合计划:全球碳循环,水资源。全球环境变化和食物系统,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草本植物防风功能也很强,

12、植株高度平均为0.3 m ,覆盖度为80%的草甸植被群落,在距地面1 m高处当旷野风速为6.3m/s 时,进入群落附近则为1.95 m/s 全球变化未来的研究方向: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所有的温室气体都参与了大气海洋和陆地的生物、物理和化学过程,从全球变化的角度来定量探讨地球上的生物和化学过程,特别是碳氮磷硫物质循环问题,主要研究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碳循环过程,特别研究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有关的海洋过程的影响。陆地与气候的相互作用;气候变化、大气成分变化与土地利用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预测这种影响以及他们对物理气候系统的反馈作用。气候演变历史及其变化原因;主要是了解近 2000 年以来以及 15 万年

13、以来末次冰期过程,具体考察太阳辐射和气候环境变化的关系。这些研究有利于理解生物圈在近代环境变化中的作用。模型构建;定量模拟植被和气候的双向耦合,研究区域和全球气候变哈队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影响及其对气候变化速率的敏感性。人类活动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状况变化的影响,人类对海岸发展的影响,社会和经济发展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全球变化复习总结:1、 全球变化的内涵:全球观点和全球尺度,所有的时间过程,人类的作用2、 全球变化研究的内容:全球变化的过程和驱动力因素;全球变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全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全球变化信息的提取、处理和分析技术。3、 全球变化的主要过程包括

14、:气候系统和水文过程(地球表面能量收支平衡与温室效应,大气与海洋环流,水循环与气候系统中的反馈过程。包括水汽反馈,云层反馈,海洋反馈,冰雪圈反馈;) ,固体地球系统和岩石圈循环过程(板块运动过程,陆上风化与侵蚀堆积过程,海洋沉积过程) ,生态系统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经过的一系列元素循环过程;以及一些化学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碳循环;) 。人类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的过程(采集狩猎系统,农业系统,工业城市系统) 。4、 全球变化的驱动力包括:内力因素和外力因素,外力因素包括:太阳活动(主要是改变太阳辐射质和量的变化) ,地球轨道参数的改变(主要是改变

15、太阳辐射的时间和空间配置) ,以及地外物体的撞击作用(主要是引起森林火灾,大量尘埃物质的出现引起大范围的降温,以及有毒气体的释放) ;内力因素包括陆地和海洋分布的变化(主要影响降水和温度的空间分布状况) ,比较大的高原和高山的出现(主要是改变大气的环流情况,高山和高原在夏季会成为热源,加强了夏季风的强度,冬季又会变成冷源,增加了西伯利亚寒流的强度,而且促使了东亚季风的形成) ,火山活动(主要是产生大量的尘埃物质引起大幅度的降温事件) 。5、 全球变化影响的层次主要包括:全球变化的影响总是从低一级向高一级发展,当低一级的影响超出一定的限度时就会向高一级发展,主要包括:土地承载力(主要通过对资源供

16、需条件的改变来影响土地承载力,自然环境承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能力也随着全球变化而改变, ) ,生态系统(主要是农业,林业和渔业生产系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生产能力方面) ,社会和经济系统(主要是对生产和消费关系平衡的打破) ,政治系统(由于经济系统等的崩溃而导致的政治问题产生) 。6、 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途径:过去全球变化的重建,全球变化的动态监测,全球变化的模拟。7、 基本假设:均一性假设(过去和现在环境演变的规律默认为是一样的) ,协同性假设(环境过程决定其形成的产物,产物可以指示环境) ,全息假设(部分可以反映整体)8、 环境属性信息包括:观测记录,考古和历史文献记录,古环境感应体(古沙丘,黄土) 。9、 深海沉积和海洋沉积的氧同位素记录(主要依靠氧的两种同位素对温度的不同响应来判断,当值高时,表示气温较低。而在南极,高纬大陆和格陵兰岛则出现了相反的变化趋势) ;黄土与古土壤(粒度和古土壤的磁化率) ,孢粉和植物硅酸体(主要通过不同特征反映不同的植被组合,植物硅酸体是高等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利于根系从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