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最新成果借鉴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414458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外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最新成果借鉴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国外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最新成果借鉴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国外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最新成果借鉴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国外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最新成果借鉴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国外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最新成果借鉴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外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最新成果借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最新成果借鉴(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政务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逐步兴起,目前正面临着阶段性转变,即从以开发电子服务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向以整体治理为重点的第二阶段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各个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一致越来越重要,因而要求各国政府逐步把电子政务的开发重点从单纯的应用转向政府服务的整合与协调。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在差距。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 2008 年 1 月发布 2008 年度全球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是联合国自 2002 年以来发布的第四份全球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报告全称为2008 年度全球电子政务调查报告:从电子政务到整体治理 。根据报告,全球 5 大洲电子政务发展水平不一。就整体发展水平而言,欧

2、洲居世界首位,其电子政务发达程度明显优于世界其他地区;以下依次为美洲、亚洲、大洋洲和非洲,其中亚洲和大洋洲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国家上看,北欧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较高,瑞典跃居世界第一,丹麦和挪威分别占据了第二、第三位。在 2005 年度全球电子政务调查报告中,美国的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全球排名第一,现降至第四位。排在前 35位的国家中,欧洲国家约占 70 ,亚洲国家约占 20 ,没有一个国家来自非洲、中美洲、中亚、南美等发展中国家相对集中的地区。根据报告,中国的电子政务状况在全球排名第 65 位,在东亚地区排在韩国和日本之后。从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的轨迹上看,电子政务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要求较高,如宽带

3、建设和开发面向公民服务的电子政务应用,欧洲国家对此进行了大量投资,因而取得了成功。但很多发展中国家预算紧张,需要把资金用于解决其他更为紧迫的社会问题,如医疗、教育和就业等,因此电子政务建设相对滞后。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经验带来了不少启示,例如:1. 发达国家的电子政务发展已成体系。美国的电子政务起源于 20 世纪 90年代初。自 1993 年以来,克林顿、布什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美国成为电子政务最发达的国家。2000 年,开通了“第一政府”网站,以减少中间工作环节,提高政府对公众需要信息的反馈速度。2002 年 12 月,颁布了电子政务法 。鉴在 21 世纪初,政府对每个美国公民的服务都实现

4、电子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政府工作的效率有极大的提高。目前,美国的政府网站建设已经相当完善和成熟。加拿大农业信息体系健全,计算机网络、3S 技术(即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广泛,政府、协会、公司、大学等部门共同参与,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信息服务格局。2. 把“以公众为中心的政府”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目标。各国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中都把建立“以公众为中心的政府”作为基本目标,建立各类应用、服务系统。围绕民众的需求和选择来发展和提供服务,强调政府服务功能的发挥和完善,提高政府及其服务的可接近性和易获得性;注重信息的有效利用,提高信息利用率。政府各部门按照要求并根

5、据本部门特点,设立了一系列网上服务项目,并开发、建立了大量的应用管理系统。如:建立服务于机关办公的“机关办公管理系统” ,不断改进和拓展办公网的功能,使机关工作人员即便出差在外或在家里也能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移动办公。3. 支持电子政务的研究,特别是跨学科研究,鼓励国际比较和跨国研究。以美国为例,很多大学都支持电子政务的跨学科研究。南加州大学“数字政府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的主体来自信息技术学院,但在具体研究项目中,中心要求每一个项目组都要有相当数量研究人员来自公共政策与规划学院和社会学系,而且要有相关政府官员的介入,以此保证技术人员与政府需求之间保持无缝对接。美国的电子政务研究多元、开放。|二个数字

6、政府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文化观、价值观、伦理观、科学观在交织碰撞中不断产生新的思想、理念。通过国际比较和跨国研究,其研究成果可以吸纳和借鉴全球电子政务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思想,有利于为研究工作不断注入新鲜血液。4. 注重公职人员的信息素养培训和公众教育。在传统的行政体系下,政府扮演的是社会主宰角色,为贯彻政府的政策,公职人员往往容易以权压人,甚至采取压、吓、打等简单粗暴手段完成管理任务。这不仅侵犯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政府形象,破坏了政、民关系。适应电子政府发展需要的公职人员,必须是那些善于独立思考、具有信息科技知识的知识型员工,这样才能促进电子政府知识管理的发

7、展。但是,西方国家花费大量的资金对公职人员进行培训。当然,仅仅只有公职人员的高素质是不行的,因为电子政府是一个互动性较强的政府,没有公民的参与, 电子政府的发展是极为不完善的。西方的教育体系非常完善,并且具有相当充足的资金来对公民进行教育,很多教育采取免费制,这样,西方的公民具有较高的素质来参加电子政府的互动。5. 就政府层次而言,对于人口数量不多、经费有限的基层政府,无线网络接入可能是提高效率、改进服务的较好的电子政务方式。例如,丹顿位于得克萨斯州,是美国 254 个县中的第 9 大县,也是两所著名大学的所在地。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丹顿县建立了自己的信息服务部,并选择了连网业公认

8、的领导者来构建基础设施。现在,丹顿县的 38 幢政府办公大楼和 1 300 名工作人员都通过网络连在了一起。该网络是一套可扩展的基础设施,可以支持互联网接人和全县的网站、电子邮件、传真和文件存储。基于网络的一体化通信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效率和准确性。在建设电子政务的过程中,丹顿县信息服务部选择了无线网络接人方式,在保护建筑的前提下也能够在重要设施内使用笔记本电脑接入网络,而且还节省了铺设传统网络所需要的大量开支。同时,利用这种无线连网方案,丹顿县的医疗卫生服务部把全县的医生连接起来,他们在网上召开电视会议,共同观看病历,研讨治疗方案。与雇佣一名经验丰富的医生到偏远地方相比,无线移动诊所需要的成

9、本要低得多。6. 就服务内容而言,电子政务在农业等产业领域的服务体现出专业化的态势。美国农业基本上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农民根据市场信息经营和管理农场,独立作出生产和销售决策。美国农业的商品率和出口比重大,使得它不但受国内市场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国际市场的左右,离开了准确、及时、权威的市场信息,美国农业便无所适从。为了确保农民利益,根据美国国会要求,美国农业部每个月都要对世界农产品的供求形势进行一次预测。美国农业部提供的市场信息涉及到 120 多个国家、60 多个品种,囊括了主要农产品的全球数量、国内产量、供求情况、价格变化等情况,并在法定的 13 子里公布,保证公众在平等条件下同时获得这些信息

10、。美国市场信息主要是通过农业部市场营销局与分布在各地的农产品市场报价员配合提供。市场基础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生都是由市场调查员来完成。这些调查员是市场方面的专家,其对所报告农产品的质量、等级、价格等情况非常熟悉,甚至对没有划等的农产品也能用大家都明白的术语报道出其成交时的质量与价格,使不同市场的逐 13 价格及供求信息具有可比性。这些信息借助于通信卫星可以在瞬间传到 100 多个地面接收站。欧盟农业信息服务网站提供的服务各具特色,类型主要有:农产品市场价格走势,比如农业在线; 气象预报服务,代表性网站为英国环境、食物和乡村事务部(相当于中国农业部)的网站; 科技信息,比如家畜改进公司网站提供有

11、最新的新西兰奶牛基因工程、人工繁殖、牛群测定、饲养管理等方面的信息;专家在线咨询,比如提供农艺学家、牲畜养殖顾问和奶牛专家与农户在线交互式服务;提供各类农产品生产经营和管理工具,比如为牛肉经营者提供牛肉收益率计算软件等。加拿大联邦、省级政府农业部门设立农业信息服务中心,无偿向农场主、乡村居民、农产品经销商、加工企业等提供农业法规、政策、标准、灾害、经营管理及农产品供求趋势等信息服务。日本的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主要由两个系统组成:一个是由“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联合会”主办的市场销售信息服务系统。日本现已实现了国内 82 个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和 564 个地区批发市场的销售数量及海关每天各种农产品的进出

12、口通关量的实时联网发布。另一个是由“日本农协”自主统计发布的全国 1800个“综合农业组合”组成的各种农产品的生产数量和价格行情预测系统。凭借着两个系统提供的精确的市场信息,每一个农户都对国内市场乃至世界市场什么好销、价格多少、每种农产品的生产数量了如指掌,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确定和调整自己的生产品种及产量,使生产处于一种情况明确、高度有序的状态。此外,日本十分重视民间在提供市场信息方面的作用。一个市场的信息发布工作做得越好,它的交易量就可能越大。因此,日本的农产品信息发布做得准确、及时和全面,对整个农业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7. 就电子政务发展的依据而言,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美国电子政务

13、的全面实施有着强有力的立法背景。有 1996 年的针对电子政务的 Clinger-cotent 法,2002 年的美国电子政务法,政府业绩成效法和私密性法。美国的电子政务应用包括了政务公开、网上服务、资源共享、政府内部办公电子化以及提供安全保障。为保障政府信息化发展,美国还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法 、 个人隐私权保护法 、 美国联邦信息资源管理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和规范的作用。其它有关立法还有 1996 年的信息产业类政策法规电信法 ,如 1996 年的信息自由类政策立法信息自由法及其修订法案、1993 年的电子化信息自由强化法案等。这类政策法律重在加强信息资源的自由

14、获取和均衡流动、联邦政府信息公开、加强信息交流等方面。保护知识产权类政策立法:如 1995 年的知识产权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自皮书 ,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对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作用,将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相结合,共同维护网络信息主权。如1995 年的保护个人隐私权类政策立法的美国个人隐私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白皮书 ,重点在于保护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所涉及的个人隐私权,努力为美国创造一个全国乃至全球性的保护个人隐私安全的良好环境。在信息资源,尤其是国际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涉及的越境数据流的保护、大众传播媒介的“控制”与“反控制” 、私人信息越境流通的隐私保护等问题,是近年来美国乃至全球国际信息

15、政策研究的热点问题。美国的电子政务法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交流规划,要求人力资源部制定相应法规,每半年向国会报告信息技术交流规划运作情况,由美国审计总署对信息技术交流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以此促进联邦行政机关与民营部门信息技术人员的交流,提高政府信息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2005 年 9 月,美国人力资源部颁布了相应的信息技术交流法规。2006 年,美国审计总署根据(电子政务法及相应法规要求,对联邦政府机构与民营部门间信息技术人员交流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了评估。2005 年,澳大利亚政府修改了政府安全指南 ,将电子政务的相关内容予以补充。1999 年 12 月 30 日,芬兰通过了政府电子服务法 ,这是

16、一个旨在推进公共服务部门电子服务发展的法案。并且,在以后的时间,芬兰又不断的将该法进行完善,然后对应用电子数据传输改进政府等多种电子政务进行了规定。8. 就安全性而言,根据资产的重要性、脆弱性和价值,将 IT 安全体系被划分为基本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第一级:基本级 这个最低级别是指最低限度安全体系。基本安全包括对物理进入数据中心和企业网络的控制,需要有持卡进入和日志报告之类验证程序才能物理进入数据中心和其他安全区。此外,需要有密码才能电子进入 IT 系统,密码至少应该有 9 个字符,由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符号组成。软件应能拒绝重复使用的或与个人使用的历史密码十分接近的密码改动,密码必须每隔两周或四周改动一次。最后,对于基本安全处理方法来说,网络扫描和防病毒保护至关重要。第二级:中级 中级安全要求体系强调进入 IT 系统者必须接受全面验证。验证范围包括关键的公共基础设施、生物测定、密码卡技术或者可用来证实某使用者确实是提 申请者本人的变量。此外,复查技术也常常用来证实某些装置已得到授权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