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进行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414198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什么要进行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为什么要进行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为什么要进行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为什么要进行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什么要进行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什么要进行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为什么要进行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通过网络技术自动地采集、传递、存储、处理所辖各个医疗机构的卫生数据,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以支持医疗服务、公共卫生以及卫生行政管理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它包括居民健康档案、双向转诊、社区服务、远程医疗、电子政务、医保互通、网络健康教育与咨询等应用子系统。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建设能进一步改进服务模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和风险,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公认为是未来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建设和完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乱问题中的作用正逐步被大家所认识,它必将带来全新的医疗服务、公

2、共卫生和综合管理的模式。2 . 1 医疗服务方面居民可以在家上网,通过身份安全认证, 随时查阅或授权医生查阅自己不同生命阶段的健康档案信息,方便快捷地享受健康咨询、数字化预约、体检查询等。社区可以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的人性化的全程健康管理服务。实现区域内检验、医学影像资源信息共享,减少重复检查、重复化验,降低就医成本, 缓解居民“ 看病贵”难题,。利用共享互通系统,实施远程医疗、双向转诊、会诊等协同医疗业务,提供患者跨机构、跨地域、多途径就医和医保转移行为,缓解“看病难” 问题。2 . 2 公共卫生服务利用信息系统中真实准确动态多主题数据库资源,

3、提高健康评价、绩效考核、行业监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政策制定等管理水平。根据系统中居民的基本健康状况及其变化和趋势,有效开展重点人群、重点疾病的防治与预防控制工作。2 . 3 面向社会的综合服务管理依托系统平台的数据支持,加强宏观管理, 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减少重复投资。利用区域卫生信息网络的可推广、可移植的特点,与保险、药监、计生、公安、民政等相关部门系统的互联互通,开展业务联动, 提升综合管理一体化水平。它将依托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进一步纵向实现全国联网、横向拓展系统化应用,围绕“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目标,不断创新管理和服务的模式, 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实现流程再造。2、简述我国 HIS

4、建设与应用的现状与发展。现状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特别是近七八年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形势十分令人鼓舞,无论是国家、医院还是软件公司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县级以上医院基本上都建设了自己的医院管理系统,有的发达的乡、镇医院也建设了自己的医院管理系统。说明医院本身对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认识都迈上了一 台阶,信息系统建设对医院带来的效率、效益与管理的提高, 使医院管理层对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虽然,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也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但问题也很多。2.1 系统的成功率低 相当多的医院,资金投入了相当长的时间,除了网络建起来,管理系统转

5、不起来,或者仅有小部分的功能得以实现,看不到全院效率与效益的提高,与事前的期望值相差太远,只听到上下一片讥讽与责骂之声。2.2 系统安全性差 系统一旦全面投入运行,整个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常常会因为系统的死机与瘫痪而陷入混乱。系统在业务高峰期或者累积的海量数据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过慢的响应速度也使操作员和院内管理者怨声载道,技术支持人员战战兢兢、如履薄冰。2.3 系统标准化水平低、软件的通用性和灵活性差 从信息的分类代码,到信息处理的流程、接口、习惯、算法直到报告的内容、格式均缺乏统一的规范与标准。软件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低,通用性和灵活性差,各个医院一再要求软件供应商按照自己所熟悉的习惯进行改造,甚

6、至包括一些伤筋动骨的变化。 是系统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后,无论院方还是软件供应商都是一肚子气,都有一 上当受骗的感觉。2.4 软件供应商服务差 某些软件商实施短期行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捞一把是一把,不注意公司和产品的声誉,一味地追求利润。不重视新产品的开发与新技术的吸收,难以提供高质量软件和后续服务。2.5 医院技术力量薄弱 由于医院的业务性质,内部 IT 技术人员极其缺乏,医院对 IT人员的培养与深造不重视,却要求保证有几十台,上百台 PC 机,以及复杂的前后台体系环境中运行的医院信息系统的 724 小时工作正常,还要负责字典的维护与用户的培训。这在发达国家是难以置信的事情。发展今后医院

7、信息管理系统要适应医疗制度改革的形势的需要,提供支持医疗保险帐目核算,药品医疗分开管理,分别核算,营利性医院与非营利性医院的不同管理算法。已建成较完善管理信息系统的医院面临着建设临床信息系统的巨大挑战。临床信息系统是面向医疗的,是为广大医护人员服务的,是以病人为中心的。它以提高医护质量与效率为其直接目的,但因为它涉及面广,信息量大,信息的种类与表达更为复杂,因此,各级领导务必认识到临床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更为复杂,更为繁重,需要更大投入的项目。标准化,包括信息表达的标准化,信息流程的标准化,信息交换的标准化,信息处理过程的标准化。例如 ICD-9 与 ICD-10 的引进和成

8、为国家标准,普遍使用的 手术与操作 CM-3 编码,药品的行业标准代码以及 SNOMED 编码等等。但随着医疗保险业务的开展,医院信息系统的日益普及和拓展,花大力气,投大本钱搞好标准化肯定是事半功倍的大好事。问题在于这需要权威部门的组织与协调,也需 要软件开发商与医院的积极参与与支持。医学知识表达与医学知识库的建设。没有简单,准确,易用的医学知识表达方法,没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库的建设,对临床真正有用的信息系统就难以开发出来。例如临床药物咨询系统,临床提示系统,临床警告系统以及临床专家咨询系统等。这些知识库的建设也对将来远程医疗,远程医学教育,区域医疗保健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子

9、病历是一个十分诱人题目。其根本目标是实现病人医疗记录(包括图形与影像)的无纸化,保证医生坐在办公桌前面对屏幕就可以获得面前病人所有诊断与治疗所必要的全部信息,还应该能获得最新的医学知识与背景材料。实际上,电子病历应该是医院临床信息系统建设过程最终的一个结果。我国目前要实现的重点是:第一,医疗记录表达的标准化;第二,医疗记录自动化处理与集 成方法学的研究; 第三,研究机内电子医疗记录的安全性、可靠性、保密性、推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对电子病历合法性的认同;第四,脚踏实地一个一个地具体完成众多临床科室与医技科室的信息采集,存储,提取与处理的应用。不断引用新一代的 IT 技术用于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包括 C/S/S 三层结构的系统开发技术,基本 Internet 技术的 HIS 系统开发与系统集成技术,利用 PDA 和无线通讯技术实现床边终端和病人的身边服务,为区域性医疗保健提供集中式服务的 ASP 和 DPC 建设,基于广域宽带网的远程医疗和远程医学教育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