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对作战的影响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414046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环境对作战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海洋环境对作战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海洋环境对作战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海洋环境对作战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海洋环境对作战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环境对作战的影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海洋的战略重要性马汉的海权论中这样认为,海权与国家兴衰休戚与共。马汉在书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即海权。 “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马汉的这一论述最大程度的拓展了海权的内涵和外延。他所说的海权应该包括海上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前者包括所拥有的舰队,包括附属的基地、港口等各种设施,后者则包括以海外贸易为核心的,和海洋相关的附属机构及其能力,也就是国家海洋经济力量的总和。从物质形态上来说,海权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在海洋上的综合实力。建立和发展强大的海上力量对促使国家经济的繁荣和财富的积累、夺取制海权和打赢海上战争以及维护国家国际政治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此

2、观点看,海权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利用海洋和控制海洋的总体能力,同时也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成为一个伟大民族。二、 海洋环境的基本概念海洋环境指地球上广大连续的海和洋的总水域。包括海水、溶解和悬浮于海水中的物质、海底沉积物和海洋生物,主要包括海洋地貌、海洋水文和海洋气象。其中海洋水文主要有海浪、海洋潮汐、海流等。海洋气象有风、湿度、海雾、云等。军事目的是近代海洋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因素之一。从潜水艇出现并用于军事活动之后,由于潜艇战和反潜战的需要,海军加强了对海洋环境、特别是水下环境的研究,开始萌生军事海洋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海军舰艇的大型化,海军航空兵和导弹核潜艇的出现,使现代海军的活动范围在垂

3、直方向上扩大到了海洋上空、海面直至海底;在水平方向上遍及全球包括两极水域在内的所有海域。三、 海洋水文对海洋作战的影响1、 海浪海浪冲打舰艇,使舰艇颠簸、摇摆,能改变舰船的航向、航速,引起舰体各部分应力变化,甚至产生船身共振, ,使船体断裂;海水淹灌甲板,会造成使用武器的困难。大的海浪使某些舰艇有倾覆的危险,或急剧减低使用武器的效果。在海上作战时,海浪能限制某些舰艇参战,甚至不能参战,海浪严重影响雷达的使用,影响炮火和鱼雷的瞄准发射,使射击效果降低,影响舰艇上人员的活动,有的发生晕船现象,影响战斗力。大浪和击岸浪严重妨碍登陆作战,海浪大时,近岸浪的能量很大,强烈的拍岸浪能掀翻登陆舰船,使登陆舰

4、船难以抢滩,影响武器装备和人员及时运送上岸。如强行抵滩,会使舰船抵滩不稳或者损坏舰体,登陆人员、车辆会被海浪淹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美联军在诺曼底虽然成功登陆,但仍有些舰船在抵达岸边时,被海浪冲到滩头,甚至被淹没;陆战队涉水通过浅水滩时,大的拍案浪将一些人员卷入水中溺死;有的在滩头上,两栖登陆车,多被淹没在海浪中。海浪大时,其冲击力很大,锚雷在海浪的冲击下可能会移位,甚至导致水雷脱离锚链,降低雷区的作用。同时,海上若有浮雷还会增大舰艇触雷危险。在海上布雷和扫雷时也要考虑海浪的影响。海浪还能影响水上飞机、舰载飞机的起飞和降落。海浪能冲击港口,破坏海港码头、水下工程和海岸防护工程,因此在选择港

5、址,设计和建造军港和码头等设施以及开展海上救护、潜水作业、军事施工时都应考虑海浪影响。2、 海洋潮汐潮汐是组织实施海上军事活动必须考虑的海洋水文因素之一,潮汐和登陆作战、布雷扫雷、舰艇航行的安全、以及军港、码头的建设都有密切的关系。潮汐能改变沿岸水深和海滩情况,对登陆工具抢滩、离滩,对敌水中障碍的破除和登陆兵的上陆速度影响很大。在高潮,特别是大潮高潮上陆,登陆舰艇可直接抵达近岸,使登陆兵滩头冲击时间缩短。但是,对高潮时破除敌防高潮登陆设置的水中障碍不易。尤其是在高潮之后,转为落潮,水位降低,海滩逐渐扩大,影响后续兵力上陆,使抢滩、离滩造成困难,甚至造成搁浅事故。在低潮。由于滩头干出,敌防高潮登

6、陆的滩头障碍全部暴露,易于发现和破除。但是登陆工具抵滩到上岸的距离远,登陆兵在滩头的冲击时间长。利用潮汐规律,战时可以出其不意的打击敌人,舰船航行时要注意潮流潮向,当舰船通过浅水区或进出潮差比较大的港口时,必须计算潮高及水深,利用高潮能通过一些平时不能通过的地带。吨位大的舰船进港时,往往要等到涨潮,以保安全进港。例如,1661 年4 月 21 日,民族英雄郑成功为收复台湾,亲率战舰数百艘,水师 2.5 万人,从厦门岛和金门岛出发,第二天到达澎湖,了解到攻打赤嵌城有两条航道可进,一条是南航道大港,港阔水深,进出方便,但是岸上重兵把守另一条是北航道鹿耳门,水浅礁多,航道狭窄,又有沉船阻塞航道,但是

7、敌人没防薄弱,高潮时,大船可以通过,于是,郑成功率领航队于4 月 30 日驶抵鹿耳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趁高潮的有利时机,顺利通过鹿耳门航道,登陆成功。潜艇也可以利用潮汐引起的水位变化,利用高潮的有利时机,通过双方设的水雷区和反潜障碍网突然袭击对方。在二战初期,德国潜艇利用英国沿海潮流的变化规律,巧妙地潜入英国海军基地佛罗港,把近 3 万吨的英国旗舰“皇家橡树 ”号击沉,然后又安全返航。但是不注意潮汐的作用就会对海洋作战行动造成不可挽救的灾难,例如金门战役。3、 海流海流主要影响舰艇的航向和航速,在较大横流作用下,可以引起舰艇偏离预定方案,特别是在狭窄复杂航道或通过水雷障碍物时,舰位偏离航线

8、就会发生航海事故或被冲到水雷上。海流还能增加或者降低舰艇的航速,当舰艇航行方向与海流方向一致时,航速增加,可节约时间和燃料;相反会降低航速,降价燃料消耗和航行时间。舰艇在深水航行,若能善于利用海流流向、流速,可迅速到达指定地区,缩短航行时间或突破反潜封锁区,对敌港湾进行偷袭。海流还影响布雷,由于海流对锚雷的压力,使锚雷雷索离开垂直位置呈倾斜状态,锚雷的定深加大,以致不能爆破敌舰。但也可利用海流释放漂雷来封锁敌港口、航道和打击敌舰艇。1929 年,德国利用北海到英吉利海峡的海流变化规律,在其上游布放漂雷,袭击了夜间进出英吉利海峡的英国舰船。四、 海洋气象对海洋作战的影响1、 风大风影响海军兵器的

9、使用,能改变炮弹、导弹的弹道方向,影响弹着点。在海上释放烟幕,必须利用合适的风向、风速,才能达到预期的战斗效果,否则烟幕的物理性能和战斗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影响己方行动。风速还影响舰艇上无遮蔽的战斗人员的战斗力,如信号兵、观测兵等逆风观测时,眼睛过度疲劳流泪,使观测的敏锐度减弱,以至于不能及早发现敌人和海上危险的浮动危险物等。台风是海上最大的灾难性天气之一,台风到来时经常伴随暴雨、巨浪、海啸等。台风对海上作战行动的影响很大,使舰艇难以航行,飞机不能起飞,海上一切活动和训练演习都将被迫停止。台风对航行中的水面舰艇影响最大,舰艇的稳度和强度不够或者预防措施不当,舰艇就会有被倾覆

10、和折裂的危险。台风易使铺地停泊的舰艇脱锚或者拉断锚链,以致搁浅、触礁或者互碰。例如,在二战时期,美海军第三舰队于 1944 年 12 月 15 日占领了菲律宾民都洛岛,1718 日撤回海上补充燃料,恰遇台风袭击,中心附近的风速达到 60米/ 秒,致使两天内美军沉没 3 艘驱逐舰,毁坏 146 架飞机,并使许多大军舰都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遇难 775 人。当时的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茨说:“这次美海军说遭受的损失,超过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所能预料到的损失,就美海军历史而言,仅次于珍珠港事件。”若掌握台风规律,可以加以利用,如潜艇可利用波浪进行深海潜航,突破敌防潜封锁区。航空兵也可利用台风来临前后,

11、对方防台风准备时或乘未恢复战斗部署间隙,实施突然袭击。2、 湿度舰艇若长期处于湿度比较大的海区,金属部件容易生锈,仪器的光学部件会出现霉点。湿度大,弹药容易受潮,影响射击效果和安全。但湿度大能增加烟幕的持续性,使舰艇能够躲避,雷达侦查和制导武器袭击。海水盐度高,空气湿度大的海区,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溶解盐,因此,跟加快了舰船飞机和机械、枪炮、雷达的金属部件的腐蚀,严重的能够破坏机件的局部结构。比如,美军为了在关岛部署 4 架 B-2 隐形轰炸机,花巨资修建了 4 个封闭式的机库,把 4 个庞然大物隐藏在里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关岛周围都是大海,空气盐分含量大,容易侵蚀 B-2 轰炸机的外层涂层,一

12、旦外层涂层受损,轰炸机的隐形性能将受到影响。3、 海雾海雾分布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是海上常见的天气形象。海雾使视线受阻,使舰艇不能目视通信和目力助航,不能利用天气和岛岸上的目标定位,使舰艇有偏航、触礁、搁浅和相撞的危险。海雾还使火炮的射击效果大大降低。海雾影响舰载机的起降,不利于飞机侦查海上目标。但海雾也能帮助隐蔽接敌,突然袭击敌人的舰艇,还可掩护迅速离开。比如,二战期间,日美双方都企图占领阿留申群岛、阿加图岛、阿图岛等。日军利用雾天首先抢占了这些岛屿,美军又利用雾天,攻占了阿图岛,基斯卡岛,岛上的日军感到孤立难守,又乘大雾撤离该岛。4、 云海区有低云时,用目力观察空中敌机比较困难,影响舰炮对

13、空射击,影响舰艇判定和占领有力阵位。但飞机可利用云幕低空接近,攻击敌方舰艇,舰艇也可利用低云躲避敌人的空中侦察。五 海洋环境对信息化海战的影响1、巧妙利用海洋地质要素为精确打击服务利用地形地物是一项古老的军事技术,它可以隐蔽自己、控制战场分发挥出来。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利用海底地形同样重要。在现代战场上, “战斧”一类巡航导弹可以依靠“地形匹配”技术导航,在山坳中做超低空飞行,准确地打击敌纵深的重要军事目标。“地形匹配”已经被移植在水下名能兵器上。现代潜艇、智能鱼雷依靠这种先进的制导技术,就可以利用海底复杂的地形地貌,成功地隐蔽自身、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2、海洋气象要素将直接用于信息对抗现

14、代气象除了人们熟悉的风、雨、浪之外,还有许多新的要素。例如,临近海面不同高度的风速、风向、气压、气温、相对湿度、海水表温和各种离子等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大气环境中的凹陷、折射。这时电磁波弯向地面的曲率会超过地球表面的曲率,地磁波将被限制在一定厚度的大气层内.在该大气层上下边界之间来回反射并向前传播,就像声波在波导管中传播。这种传播现象称为大气波导传播,形成波导传播的大气层称为大气波导。大气波导可以使电磁波实现超视距传播,使雷达“看”得更远;也会引起电磁盲区、导致干抚杂波的产生,降低电子设备的性能。这些新的气象元素,会对海军远程雷达探测、导弹超视距攻击作战等产生重大影响。 3、海洋水文要素将全方位

15、服务于远洋作战在现代的海战中海洋水又要素的军事运用不仅停留在宏观效果上,而且发展到更精细、更准确的程度。例如,核潜艇在水下隐蔽航行范围大,速度快,可以潜航到全球各海区,是实施远程导弹反击的主力。在战时,卫星定位系统可能遭受打击而失效,核潜艇王要依靠自身的 1贯性导航系统来定位。这种方法的最大误差源就是海流作用于核潜艇产生的偏差,长距离潜航的误差积累十分惊人,必须进行精确的海流修正。多普勒海流剖面仪可以进行大范围、高精度的海流测量,可以获取水深 1000 米以内的28 层海流的数据,测量精度完全可满足高精度导航计算的需要。掌握了大范围精确海流数据的核潜艇,就能够在海洋中远距离隐蔽航行,准确到达作战海域。水声环境要素的掌控事关水下对抗的成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