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图片归纳专题[1]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413614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景图片归纳专题[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情景图片归纳专题[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情景图片归纳专题[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情景图片归纳专题[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情景图片归纳专题[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情景图片归纳专题[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景图片归纳专题[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图片归纳试题集1如图 1 所示,某小组同学研究当杠杆受到竖直方向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时,这两个力的方向应具备怎样的条件。他们先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再利用弹簧秤、钩码分别在杠杆支点的同侧或异侧施加作用力,并改变力的大小使杠杆平衡,发现有时无论怎样改变力的大小都无法使杠杆平衡,如图 5 中的(a)(b)和(c)(d)两种情况。图 1(1) 观察比较(a)、(b)两图,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2) 观察比较(c)、(d)两图,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2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光在不同介质间传播时的特点。他利用一束光在空气、水和玻璃中分别做了三次实验,设法测出并记录了三次实验的现象如图 2a、b、c 所示。

2、为了进一步研究,他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知道光在这三种介质中传播时的速度关系为 v 空气 v 水 v 玻璃 。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分析 a 或 b 或 c 图可说明:_;(2)综合分析 a 和 b 和 c 三图及查阅的相关资料可知:_ _。2图 2 图 33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在两个相同的圆筒里分别灌满水和盐水,在两圆筒的相同高度处分别开有相同的小孔,各个小孔喷出液体的情况如图 3所示,(1) 观察图 3(a)或(b)可知:_;(2) 比较图 3(a)和(b)可知:_。4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放一小车,其两

3、端通过细绳悬挂重力相等的两个钩码,物体静止,如图 4(a)所示。在同样的受力情况下,小车也可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 4(b)所示。当小车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用手竖直向上托住左侧的钩码后,发现小车将继续向左运动一段距离,如图 5(c)所示。(1)分析比较图 4(a) (b)可以得到:当一个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且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时, 。(2)分析比较图 可以得到: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a) (b) (c)图 45某同学研究定滑轮的使用特点,他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研究过程如图 5 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比较(

4、a)、 (b)两图可知 ;(2)比较(b) 、(c)、(d)三图可知 。图 536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对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影响。他在水平桌面上分别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和木板,让小车自斜面顶端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到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不同,且 S1 S2 S3,如图 6(a) 、 (b)和(c)所示。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分析比较图 5(a) 、 (b)和(c)可得:_,速度减小得越慢。(2)由上述实验推论可得:如果小车不受阻力,_。7某同学用图 7 所示的装置研究匀速提起重物时,重物所受拉力的特点。他每次都用电动机匀速提起同一重为

5、 2 牛的小球,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球所受的拉力大小。请仔细观察图中的现象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观察图 7(a)或(b)可知:_;(2)比较图 7(a)和(b)可知:_。图 78某同学研究动滑轮的使用特点,他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研究过程如图 8 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已知动滑轮的重为 0.2 牛。(1)比较(a) 、 (b)两图可知:_;(2)比较(b) 、 (c) 、 (d)三图可知:_。S1 S2 S3(a)毛巾 (b)棉布 (c)木板 图 64图 89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物体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他在弹簧秤下悬挂一个2 牛的钩

6、码,拉动钩码作直线运动,如图 9 所示,弹簧秤同时显示了钩码在各种运动情况下受到的拉力。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由图 10(a) 、 (b) 、 (c )可知:_;(2)由图 10(d)和(e)可知:_。11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放一小车,其两端通过细绳悬挂重力相等的两个钩码,物体静止,如图 10(a)所示。在同样的受力情况下,小车也可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 10(b)所示。当小车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用手竖直向上托住左侧的钩码后,发现小车最终会向右运动,如图 10(c)所示。(1)分析比较图 10_可以得到:当一个物体只受两个力的

7、作用,且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将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2)分析比较图 10(b)和(c)可以得到:。(a) (b) (c) (d) (e)图 9静止 匀速向上运动 匀速向下运动 加速向上运动 加速向下运动 图 10(a) (b) (c)向右运动511某同学为了研究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浸入液体中体积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此,他用密度相同但体积不同的 A、B 两块实心物块,分别放在甲、乙两种液体中进行实验。已知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实验过程如图 11 所示,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由 图 11( a) 和 ( b) 可 知 : _

8、。(2)由 图 11( a) 和 ( c) 可 知 :_。12某同学研究动滑轮的使用特点,他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研究过程如图 12 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不计滑轮的重力) ,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 、比较 A、B 两图可知:_。2) 、比较 B、C 两图可知:_ 。图 1213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之间的关系。他设法测得木块与水平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3 牛,用弹簧秤拉动木块使木块在水平面上以如图 13(a) 、(b) 、 (c)三种方式运动。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图中已标示)和木块上方竖直悬挂小球的不同现象,可以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1)由图 13(a)

9、可知:;BA A图 11(a)甲液体 (b)乙液体 (c)甲液体图 136(2)由图 13(b) 、 (c)可知:。14、右图所示的自行车,从它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应用了哪些物理知识。例:轮胎和脚蹬做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再举两例:1、 2、 。15、在上海市城市规划展示馆中,有一浦东机场的建筑模型,该模型的俯视示意图如图 15 所示,该模型包含了机场一期(已建)与二期(待建)的整体结构,两者是轴对称的,由于模型占地面积为 L2b,而展出场地只有Lb,制作者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请仔细观测图 ,你认为图中 A是_,假如二期建成后,一名乘客应在二期的登机楼 C 处登机,但

10、由于他跑错了方向而到了一期的登机楼 B 处,已知连接 BC 两处的自动扶梯的速度为 v,则他站在自动扶梯上从 B 处到 C 处,所需时间为_。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汽车刹车之后图 13BCS二期一期A图 15自 动 扶 梯7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纵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汽车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到汽车停下来,汽车又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做制动距离.如下图.下面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

11、离和制动距离.速度(km/h) 反应距离(m) 制动距离(m)40 7 850 9 1360 11 2080 15 34100 19 54(1)汽车在正常行驶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是_摩擦。刹车后由于_,汽车还会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车轮会发热,是用_的方法来增加车轮的内能。(2)利用上面的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_s。(3)分析上表数据,可知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_。(4)为了提醒司机朋友在雨雪天气里注意行车安全,在高速公路旁设置了路滑,减速慢行的警示牌.请简要说明这句话的物理道理是:-_。17、如图 17(a) 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木块的状态如图 17(b) 所示。把木块换成盛有水的烧杯,重复上述过程,烧杯中水面的状态分别如图 17(c) 和 (d) 所示。图 17由图 17(a)、(b)或图 17(c)、(d)可知:小车运动状态变化的可能情况是 发现情况图 16反应距离 制动距离开始刹车 车辆停止8( 请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