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34412398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6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6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6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6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5.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一、文常秋天的怀念体裁:散文 ,选自史铁生作品集。作者: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作者与背景史铁生(19512010),当代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原籍河北涿(zhu)县,1951 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 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 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2010 年 12月 31日凌晨 3点 46

2、分因突发脑出血逝世。史铁生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二、字词残疾 焦躁不安 憎恨(zng) 暴怒无常 砸碎 墙壁 沉寂 瘫痪(tn hun) 侍弄(sh) 捶打 整宿(xu) 翻来覆去 唰唰啦啦 憔悴(qio cu) 央求 神色 喜出望外 絮絮叨叨豌豆 仿膳 踩扁 敏感 诀别 淡雅 深沉 泼泼洒洒 烂漫创伤(chung)词语解释:1.瘫痪(tnhun):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活动能力。2.憔悴(qiocu):形容人脸色不好。3.整宿:整夜,整个晚上。4.诀(ju)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5.絮絮叨叨(xxdodo):形容说话等连续不断。三、问题巩固

3、(一)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试结合上下文做具体分析。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解析:面对“我”的“暴怒无常”,母亲逆来顺受,表现出极大的理解、忍耐和宽容。“悄悄地”“偷偷地”等词语,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慈爱。2.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解析:面对厌世自弃的“我”,母亲尽其所能地劝抚、安慰“我”。“扑”“抓”等词语,表现了母亲反应的强烈;“忍住哭声”说出的话语,字字沉重,句句贴心,读之令人怆然。3.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解析:“憔悴的脸”表明母亲积劳成疾

4、,“央求般的神色”见出母亲的耐心、慈祥。即使“暴怒无常”的“我”,也不由得为之感动了。4.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解析:仅仅因为“我”勉强(qing)同意出游,母亲就“喜出望外”,展开话题,提起“我”儿时的趣闻逸事,她有些“忘情”,忘乎所以,暂时忘记了眼前的烦恼,直到她突然意识到犯了“禁忌”,才从“梦”中惊醒。母亲“忽然不说了”,她意识到她说多了,因为现在的“我”,完全丧失了“跑”和“踩”的能力,母亲怕又勾起“我”的烦恼。“她比我还敏感”,说明她的内心比“我”还沉重。(二)“我”的“暴

5、怒无常”有哪些表现?对此应该怎样理解?解析:“我”的暴怒无常,主要表现在不能以欣悦或者平常的心情接受本来美好的事物。无论是春天的归雁,还是甜美的歌声,或是外出赏花,都不能唤起“我”对生活的热情。其本质是面对自己的不幸,缺乏理性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因而丧失了生活的信心,自然也不能理解母亲的苦衷。(三)找出文中直接表现“我”懊悔的语句,体会其深层意思。解析:第 2自然段“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为自己没能关心母亲的健康而难过。第 5自然段“我没想到她已经炳成那样。”为突如其来的生离死别而悲伤,为自己的“暴怒无常”而懊悔。“我”正是在这样的反思与醒悟中变得成熟了。(四)找出第

6、1段中的叠用词语,说说其表达效果。叠用词语: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解析:两个“悄悄地”,描写母亲来去时小心谨慎的动作,其中包含了无限的宽容和忍耐;“偷偷地”,表现了母亲不忍打扰“我”、不想激怒“我”,耐心等待“我”安静下来的心理和情态;(眼边)“红红地”,含蓄地表明母亲刚刚哭过,面对“我”的不幸,她比“我”更为痛苦,又无可诉说;“去走走”极为口语化,看似不经意的话语,掩饰不住高度紧张的期待心情,因为对这样的提议,“我”是不容易响应

7、的;“好好儿活”口语化表达,朴实而真切,万千牵挂与不舍,尽在不言中。考题例析1.选择题。石缝间的蒲公英,远不似田野上的同 zng生长的那样茁壮。它们因山风的凶狂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 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只有它们的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似那柔中有刚的藤蔓,深埋在石缝间狭隘的间隙里。生命就是这样被环境规定着, 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 无情, 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 b。(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红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宗 博 wn y B综 博 mn iC综 搏 mn y D宗

8、 搏 wn i(2)给语段横线处选择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A贫困 却 虽然 但 B贫穷 还 因为 所以C贫瘠 又 尽管 但 D贫乏 而 也许 但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两小题。今年母亲节,许多年轻人在微信朋友圈晒文字,秀照片,倾诉对母亲的爱,表达对母亲的感恩和祝福。而在现实生活中,年轻人往往不太习惯向母亲当面表达感情。他们或忙于学习,或忙于工作,或因为其他种种原因,很少陪母亲。在这个属于母亲的节日里,他们通过微信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情。_ 。一方认为,这是年轻人有孝心的表现,值得点赞;另一方认为,这是作秀,是给别人看的。网友调侃:“什么地方儿女最孝顺?微信朋友圈。”(1)在第二段横线上填写

9、一句话,使两段文字衔接自然。(2)请你就年轻人表达爱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语言简洁。解析:1.(1)此题考查理解识记汉字的能力。平时要多读书,并且要养成积累字词、勤查字典的习惯。答案是 D 。 (2)此题考查对句意的理解,要根据语境来选择判断。最恰当的一组 C。2.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且形式新颖,贴近生活。(1)年轻人表达爱的方式引起了争议。 (2)示例一:这是年轻人有孝心的表现,因为有些年轻人不习惯当面表达感情,且因为各种原因缺少陪伴时间,微信晒爱不失为一种可取的形式。示例二:这是年轻人作秀,是表演。且不说母亲们能否看到微信,即使能看到,这种通过网络表达

10、的情感也比较虚幻,不如实实在在多陪伴。课文讲解理解主旨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文中通过典型的事例和传神的细节,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同情和关爱,说明了母爱的博大深沉、崇高无私,表达了人世间的母子亲情,令人感动。文中两处提到“好好儿活”,第一处是母亲对残疾儿子勇敢地面对现实,顽强地生存下去的期望,第二处是多年后儿子对母爱的理解,对生命本质的感悟。理清结构写作特色1.抓平常小事,事事真情。作者借助于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抓住四件平常的小事,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情深。“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母亲央求“我”看花;母亲的临终嘱托。“母爱”的内涵、“爱母”的思绪,

11、在平常小事中显露出来。2.简淡厚重、朴实丰美的语言。如作者对母亲神态、动作的描写,“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表现了母亲抚慰“我”的细致和体贴。再如“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这里有两个词用得特别好,但它们又很容易被疏忽,一个是“挡”,一个是“央求”。母亲为什么要“挡”?就是因为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怕儿子见落叶伤心,所以挡在窗前,而故意说北海的菊花开了,想让儿子见花开的颜色。“央求”一般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前辈,可这

12、里却是母亲对儿子,足见母亲对儿子的诚恳与耐心,仁慈与博大。把握重点1.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不好。(1)“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2)“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3)“秋天”也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人生象征。2.结合文章中心,你是如何理解“好好儿活”的含义的?在这篇文章中,“好好儿活”出现了两次,集中体现的是要勇敢面对生活的信心,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拥有的人生态度,这也是文本的社会意义所在。第一处是妈妈说的“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是“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的。“好好儿活”让人

13、感受到母亲的坚忍和母爱的深沉无私,感受到生命的不屈力量。第二处出现在文章结尾,菊花在秋风中开得烂漫,在萧瑟之中尽显热烈和深沉,“我”明白了生命的真谛。这里的“好好儿活”既是母亲临终前的无尽的嘱托,又是“我”对生命存在意义的探寻与思考,即永不放弃,顽强执着地活出有意义的生命。结合作者的生命历程,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当史铁生用笔在那残疾的身体之外找到一份延展的时候,他终于“好好儿活”了用他的笔“好好儿活”,这是他对生命意义的探寻,更是对“好好儿活”的诠释。拓展阅读一、史铁生经典语录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

14、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二、史铁生怀念母亲的有关文摘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摘自史铁生我与地坛我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里,我绝望地

15、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摘自史铁生有关庙的回忆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摘自史铁生合欢树三、推荐阅读史铁生相关作品1.阅读我与地坛合欢树有关庙的回忆,进一步体会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2.阅读病隙碎笔命若琴弦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进一步体会史铁生对

16、人生的思考。6.散步 莫怀戚一、作者莫怀戚,1951 年出生,重庆人。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散步诗礼人家等。二、课文内容。作者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的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身后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三、结构图解。思考: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时间时间、地点、人物、事件)A、散步的人有:我 母亲 妻子 儿子 B、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C、散步的季节是:初春 D、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 (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思考:文中哪些地方写了景?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请用:“初春之景是美丽的,美在”句式品赏。概括课文中每个人物的特点。(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儿子)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 我的母亲:慈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