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课标高一年级上学期数学全部教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409554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6.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新课标高一年级上学期数学全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上海新课标高一年级上学期数学全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上海新课标高一年级上学期数学全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上海新课标高一年级上学期数学全部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上海新课标高一年级上学期数学全部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新课标高一年级上学期数学全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新课标高一年级上学期数学全部教案(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iss Tao grade 10 maths Page 1 of 741高一上学期数学讲义1.1 集合及其表示法一、教学内容分析集合是一种数学语言,是对数学的进一步抽象,它将贯穿在整个高中数学内容中,甚至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将集合的概念和理论渗透到数学的各类分支中,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本章是高中数学的第一个章节,学习集合的有关概念和表示方法,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和基本运算,初步掌握基本的集合语言,了解集合的基本思想方法和集合的发展历史,能用集合的思想去观察、思考、表述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教学目标设计知道集合的意义,理解集合的元素及其与集合的关系符号;认识一些特殊集合的记号,会

2、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体会数学抽象的意义.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四、教学流程设计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数学史引入(1)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我校高一年级的全体学生;(3)这间教室里所有的课桌;(4)所有的正有理数; (5)二、学习新课1概念辨析(1)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的述性说明:把能够确切指定的一些对象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叫做集合,简称集。我们既要研究集合这个整体,也要研究这个整体中的个体。我们称集合中的各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 ;“互异性”

3、;“无序性” ;(2)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符号表示:集合常用大写英文字母 、 、 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常用小写英文字母 、 、 表ABCabc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 与不属于 (注意方向和辨析) ;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出来(不考虑元素的顺序) ,且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列举法描述法:在大括号内先写出这个集合的元素的一般形式,再划一条竖线,在竖线后面写上集合中元素所共同具有的特性,即: ,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描述法.Axp、(3)特殊集合的表示:常用的集合的特殊表示法:实数集 (正实数集 ) 、有理数集 (负有理数集 ) 、整数集 (正整RQZ数集 ) 、自然数集 (包含

4、零) 、不包含零的自然数集 ;ZN*N实例引入 概念辨析 巩固练习总结提炼作业及反馈拓展与思考Miss Tao grade 10 maths Page 2 of 742空集 (例:方程 的实数解集为 ).20x说明 描述法这一表示集合的形式学生较难理解,可以通过一些例题来加深对描述法这种表示方法的理解。2例题分析例 1、判断下列各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1)不等式 的解;320x(2)我班中身高较高的同学;(3)直线 上所有的点;1y(4)不大于 10 且不小于 1 的奇数。例 2、用符号 或 填空:(1)2_ (2) _ (3)0_NQ(4)0_ (5) _ (6)0_0b,ac*N例 3、写

5、出下列集合中的元素(并用列举法表示):(1)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整数组成的集合 答: 2(2)大于 10 而小于 20 的合数组成的机荷 答: 1,45,8例 4、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被 5 除余 1 的正整数所构成的集合 答: |51,xk(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第三象限的点构成的集合 答: (,)0,yxyR(3)函数 的图像上所有的点 答:2yx2| ,(4) 答:345,67 *,5nN例 5、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 答:,|,xyxyN0,514,23,41,0(2) 答:230R3(3) 答:(3) 答:,5xZ7,例 6、用符号 或 填空:(1) (2)_12*_

6、1,xnN(3) (4)2,yx21,yx说明例 4例 6 都涉及到了集合的描述法表示,这也是本节课的最大的难点,题目不宜过多,可以从中选取一些;在例题中渗透有限集和无限集的概念.三、巩固练习:课本 P7 练习 1.1四、课堂小结: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五、作业布置(必做题)课本 P7 习题 1.1(选做题)已知集合 ,若 ,判断: 是否成立2,AxabZ12,xAAx21六、教学设计说明1通过许多实际的例子来让学生感知概念,然后在通过文字的归纳叙述让学生形成概念,再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让学生理解文字描述的概念,由此层层深化概念。2由于本节课文字信息量较大,因此用制作课件,以简化板书工作,增加课堂教

7、学的信息容量,保证学生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努力提高单位教学效益。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设计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掌握子集的概念二、教学重点及难点Miss Tao grade 10 maths Page 3 of 743教学重点:子集的概念教学难点:辨析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的关系三、教学流程设计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1)回答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列举法、描述法。(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二、引入: 观察和比较下列各组集合,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共性):(1) , ;,3A1,245B(2) , ;NQ(3) 是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女生组成的集合, 是中学高一年级

8、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B说明 给出几个具体的集合,从元素角度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引出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的概念。三、学习新课1概念辨析定义 1:对于两个集合 与 ,如果集合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属于集合 ,那么集合 叫作集合 的子ABBAB集,记作: 或 (读作: 包含于 或 包含BA注 1: (1) 有两种可能: 中所有元素是 中的一部分元素; 与 是中的所有元素都相同;(2)空集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3)判定 是 的子集,即判定“任意 ”.x定义 2:对于两个集合 A 与 B,如果 且 ,那么叫做集合 等于集合 ,记作 = (读作集合 等于集合 ) ;A注 2: (1

9、)如果两个集合所含的元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集合相等;(2)判定 ,即判定“任意AB,且任意 ”.xxA定义 3:对于两个集合 与 ,如果 ,并且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 ,那么集合 叫做 的B真子集,记作: 或 ,读作 真包含于 或 真包含 .注 3:(1)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2)判定 ,即判定“任意 ,且存在 ”;ABx00x(3)子集与真子集符号的方向;(4)易混符号:“ ”与“ ” 与02例题分析1、写出数集 、 、 、 、 的包含关系;NR*ZQ2、写出集合 的所有真子集;,xyz3、已知集合 ,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 的子集:135,79MM(1) 以集合 中的所有质数为

10、元素;(2) 以集合 中所有能被 3 整除的数为元素;(3) 以集合 中所有能被 2 整除的数为元素。4、设集合 , ;|,AxR|5,BxR(1)判断 2 分别与 、 的关系 (2)确定 、 之间的关系A5、确定下列两个集合关系:(1) , |1,kZ|1,mZ(2) ,*xN*2xN(3) , |4A|Bk复习引入 概念辨析 巩固练习总结提炼作业及反馈拓展与思考Miss Tao grade 10 maths Page 4 of 744四、巩固练习:课本 P11 练习 1.2五、课堂小结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掌握子集、集合相等、真子集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他们的各种符号表示及证明方法。

11、对于两个集合 A 与 B,如果集合 A 中任何一个元素都属于集合 B,那么集合 A 叫做集合 B 的子集,记作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当集合 A 是集合 B 的子集时,进一步详细讨论,若集合 B 中AB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 A,那么集合 A 是集合 B 的真子集;若集合 B 也是集合 A 的子集,那么集合 A 与集合 B相等。两个集合之间也不一定存在包含关系,如集合 A 中任何一个元素都不属于集合 B,集合 B 中任何一个元素都不属于集合 A,等等,这些在集合运算中能得到体现。六、作业布置(必做题)课本 P11 习题 1.2(选做题)设集合,,0,1234,5BC且,求集合 的个数.02

12、468七、教学设计说明本节内容是集合这个章节的第二节,是继第一节集合概念后的又一节概念课,通过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比较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使同学们加深对集合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用定义的方法来判定集合与集合的关系,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需要对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熟练掌握。因此,本节课内容较多,需要同学们通过简单而直观的实例来区分概念,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的效果。1.3 (1)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小节的重点是交集与并集的概念,只要结合图形,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且” 、 “或” ,理解它们并不困难。可以借助代数运算帮助理解“且” 、 “或”的含义:求方程组的解集是求各个方程的

13、解集的交集,求方程 的解集,则是求方程 和 的解集的并集。本小节的难点是弄清交集与并集的概念及符号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突破难点的关键是掌握有关集合的术语和符号、简单的性质和推论,并会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满足条件的集合用维恩图或数轴一一表示出来,从而求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这是既简单又直观且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方法,要注意灵活运用二、教学目标设计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 掌握有关集合运算的术语和符号,能用图示法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会求给定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知道交集、并集的基本运算性质。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通过对交集、并集概念的学习,提高观察、比较、分析、

14、概括等能力。三、教学重点及难点:交集与并集概念、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概念理解与解题中运用; 交集与并集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四、教学流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回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子集与真子集的区别。2、含有 n 个元素的集合子集与真子集的个数。3、空集的特殊意义。二、讲授新课: 关于交集概念符号图示实例引入交集(并集)性质运用与深化(例题解析、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并布置作业Miss Tao grade 10 maths Page 5 of 7451、概念引入(1)考察下面集合的元素,并用列举法表示(课 p12)A= B= C=10的 正 约 数为x 15的 正 约 数为x 150的 正 公 约 数与为x解答:A=1,2,5,10,B=1,3,5,15,C=1,5说明启发学生观察并发现如下结论:C 中元素是 A 与 B 中公共元素。(2)用图示法表示上述集合之间的关系2,10 1,5 3,152、概念形成 交集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