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目标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409553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目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目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目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目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目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目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目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目标:幼儿园计划-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第 5 周计划幼儿园指导纲要颁布实施以后,给我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中搭建了一个过渡的桥梁,让我的教育思想上发生很多的变化。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自己在艺术活动实施时很难真正做做观念到行为的彻底转换。这是为何呢?我仔细查找原因,发现自己误解了纲要 ,以为纲要拿来就可用,就可以直接在活动中操作和运用。如此看来,如想实现真正的转换,就得在认识层面上进一步加强对纲要艺术领域的认识,带着这种想法,我翻开纲要的艺术领域目标,仔细的进行阅读,并分析了纲要实施前艺术活动目标要求,我发现以下三个问题。一、初读艺术目标,发现三问题。问题一:注重知

2、识技能传授,缺少幼儿的艺术感受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欣赏国歌(幼儿园一日活动教案精选.1994 年.上海科技出版社)活动目标:l 通过教学使幼儿了解歌曲的名称、理解国歌是代表我们的国家中国。l 熟悉曲调,了解国歌的节奏、节拍、性质,了解歌曲的大概意思。音乐活动:学习歌曲“在农场里” (幼儿园教育活动好方案.93 年 7 月.重庆市出版社)目标:l 学习 4/4 节拍音乐的节奏,基本唱准象声词和四分休止符,初步学会歌曲。l 学习仿编歌词和为歌曲命名,并进行了即兴表演,激发幼儿爱小动物的情趣。我的分析:仔细分析这两个音乐活动的目标,不难看出以往的艺术教育实则等同于“技艺教育” 。比如:欣赏国歌这个活动

3、所提的两条目标都是知识目标,而关于情感、体验却没有提出。第二目标当中也是儿童的技能看得很重,而对于创编活动中所体验到的乐趣却没有提及。由此看出,这两个活动把以“自由创造”为特征的艺术活动变成操作性的模仿活动,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表现技巧上,对艺术的审美价值及无限创造特征没有足够的估计。问题二:注重幼儿的整齐划一,缺少幼儿的艺术体验纲要反复强调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要使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而纲要实施前的艺术目标又是怎样的一个价值取向呢?我们可以从下面的案例中得到一些启示。首先,我给大家看几幅以前我在一些幼儿园参观时拍下的照片接下来

4、,我再和大家分享一个纲要实施前的艺术活动案例。美术活动:画金鱼中班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设置某种情景出示了一幅画有两条金鱼的示范画,画中的金鱼是由一个等边三角形、一个小圆形、一个大半圆形和两个小半圆形等几何图形组成的。教师讲解示范后,幼儿悄无声息的照着示范图开始作画,其画面的构图、金鱼的造型与色彩等均与教师的示范雷同。我的分析:这样的镜头在纲要实施前艺术活动中十分常见,许多幼儿园走廊中展示的“千人一面”的幼儿美术作品就是一个明证。然而这种艺术活动究竟存在着哪些背离艺术教育规律的做法呢?不妨我们一同来分析一下,首先这位教师以几何图形概括的图画极大的限制了幼儿艺术创造性,对于幼儿的艺术创造而言,

5、这样的示范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示范的结果就是造成了幼儿的作品的整齐划一。其实,这也证实了传统艺术教育的一个误区,就是删除了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占重要地位的感知、欣赏和创造,仅仅教授创作和表演,结果孩子只能依葫芦珈瓢,也就出现案例中所出现的情景。问题三:教师注重对艺术活动结果的集体评价,缺少对艺术体验过程的引导接下来我再给大家呈现一组艺术活动中的教师评语师:请一组的小朋友把举起来,我们来看看,谁可评为这组的小画家啊?师:露露小朋友的舞蹈动作既标准又漂亮,小朋友都要象露露这样子学习啊。师:宇宇小朋友画的花儿颜色真鲜艳,画面也干净、整洁,真不错。我的分析:通过这些评语,我们可以看出在传统的艺术教育中,教育

6、者经常以同一个主题要求每一位幼儿,不考虑幼儿现有水平,不知道怎样去接纳和赏识,在结果评价中有的老师用统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把幼儿作品作横向比较,这种做法挫伤了幼儿自信心,增加幼儿自卑感,最终使幼儿逃离艺术。 由于幼儿绘画制作水平,认知能力,表现能力上的差异,孩子们在一个单元时间段可能并不能完成所有的过程,所以在艺术活动后的结果评价中,教师要注意不要太注重集体评价,要更多的注重多元化评价方式,更要注意过程中孩子的体验。二、重读目标,从中找出三个关键词通过对纲要实施前后的艺术活动的比较,我带着纲要阅读后的三个问题我重新进行了思考,再次对纲要的艺术目标进行了阅读。并阅读了书籍“从观念到行幼儿园教

7、育指导纲要行动指南”文章“艺术体验的缺失一个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应当关注的问题”文章“新纲要与幼儿艺术教育改革”等等,通过再次阅读,重新诠释。我从艺术领域的几条目标中找到了以下几个关键词。艺术感受: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艺术教育的目标定位较以往有了很大改变,目标体系定位于“感受体验表现” ,目标里有“感受” “喜爱” “喜欢” “情感与体验”这样一类表达情感的词。比如纲要艺术目标的第一条这样说: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第二条“喜欢参加艺术活动”等等。这些目标的提法这都是从审美感受的角度来说的。而回过头看前面所提的第一个问题“注重知识技能传授,缺少幼儿的艺术感受” ,正是由于过去注

8、重知识技能的传播,而忽略了艺术中重要的部分“艺术感受” 。艺术体验:在“艺术体验的缺失一个儿童艺术教育应当关注的问题”这篇文章中,提到了幼儿艺术体验的缺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艺术活动是一个十分特殊的人类活动,它与其他活动的区别在于艺术活动的直觉性与情感性。为此,新纲要的艺术部分提出了: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的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加强他们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也就是说,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艺术欣赏都应该唤起人的某种艺术体验。结合第二个问题中所提到的“金鱼案例”来谈,正是由于教师过于注重儿童的结果的统一,而忽略了幼儿的艺术体验。可以看出,幼儿在活动中

9、并没有主动参与,而只是按照教师设计好的式样、颜色和构图进行机械模仿,幼儿既没有被激发起艺术创造的欲望,也没有在艺术表现的形式与技巧上有所突破,更没有全身心的投入与体验,可以肯定的说这样的活动,艺术体验肯定是缺失的。艺术创造:在艺术创造活动中,幼儿用绘画或手式或歌唱或舞蹈这种外在的符号形式尽情地、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内心的情感,感受用艺术与别人交流的喜悦,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每个幼儿在画完一幅画或制作出一件手工作品时都流露出一种愉悦的、放松的、甚至恋恋不舍的情绪。那是因为艺术创造活动加强了儿童的满足感。而在前面问题中所出现的“整齐划一” “缺乏个性的创造”的现象,正

10、是缺乏艺术创造这个环节。这就和纲要中的提到的“艺术活动是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相背离。由此可见,创造性的表现自我在艺术活动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一作用。三、再读目标,做到三个转变带着阅读中所发现艺术活动目标的三个问题,紧接着又找到了艺术目标中的三个关键词,我再次走进纲要 ,走进“艺术领域目标” 。通过仔细阅读,分析比较,我发现新纲要的艺术领域做到了以下几个转变。转变一:重知识技能传授转向重感受、体验、表现、大班音乐欣赏活动:野蜂飞舞(幼儿教育 2005 年 10 月)活动目标:1、 感受乐曲紧张、激烈的气氛。2、 了解绘画、语言、游戏等都是表达对音乐的理解的方式。3、 体验“找带头人”游戏

11、中相互配合、 “斗智斗勇”的紧张与快乐。我的分析:从“野蜂飞舞”这个活动目标我们已经看到,较之以前,目标定位已经有了很大改变。现在的目标定位于“感受体验表现” ,这样的目标定位淡化了对知识、技能的传授,强调了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明确了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也有利于引导教育者在艺术活动中注重幼儿的感受、体验和情感表达方式。同时,也说明了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应当是一种关注儿童生命和谐发展的教育,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努力在艺术活动中焕发幼儿的生命和智慧的活力。在培养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的关系上,两者应当成为有机的统一,让儿童在把握艺术作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习得知识技能,只有这样艺术才能真正成为幼儿的一种生

12、活方式转变二:重整齐划一转向重自我表达音乐活动:学习歌曲“下雨歌” (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中班上.05 年 6 月.南师大出版社)目标:1、尝试用声音、动作、节奏表达自己的想象。2、用自己的歌声、自己的动作表现出下雨的乐趣。3、体验与同伴共同学习的快乐。我的分析:通过比较我们看出了在“下雨歌”这次活动目标的设置中,更多的注重了幼儿的艺术创新。目标中反复强调了“自己的想象” “自己的歌声” “自己的动作” ,要求幼儿能用自己的歌声和动作来表现下雨的乐趣。这样的目标做到了注重整齐划一转向注重自我表达。同时,注重幼儿自我表达也符合了纲要艺术领域的目标:能用浅显的艺术形式,创造性的表达自己的经验、想法和

13、情感。同时也与纲要所提倡的“开放性” “宽容性”“自主性”相符合。转变三:重教师对艺术活动的结果评价,转向注重过程体验的引导案例(来源于幼儿教育2005 年 4 期):一次美术作品欣赏活动中,老师请孩子欣赏西班牙画家米罗的作品人投鸟一石子 (这是一幅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创作的现代艺术作品) 。简单说了作家之后,老师便请小朋友说说看到了什么,结合孩子们的讲述老师有意识融入了有关颜色和线条在此画中的运用。之后,老师请孩子们摸摸自己的脸、身体、腿和脚,再看看画上的人和真实的人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幼儿发现画上的人只有一眼、一腿、一脚,与真实的人完全不同。这时老师便启发幼儿了解画家运用的是夸张、变

14、形的艺术手法,并请幼儿各抒己见说说对这幅画的整体感受。接着师幼又共同做了一人变脸的游戏,要求幼儿用双手挡住脸,数到三时就把门打开,露出变形的脸。游戏之后,老师又请小朋友自己创造一幅变形的脸,并与幼儿共同探讨如何将脸变形。音乐声中,孩子们创作出了各有特色的变形脸,有把脸形画成正方形的,有把眼睛画成月牙形,有把鼻子画成水滴形的,还有把嘴巴画成花形的。 。 。 。 。 。画完之后,幼儿把画挂在胸前,开化妆舞会,相互介绍和欣赏各自的作品。我的分析:新纲要艺术部分则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活动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幼儿的差

15、异性,为幼儿提供符合身心发展水平的活动内容和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探究、操作、探索和交往中学习,要接受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更多地提供选择性的活动机会,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不追求所有幼儿一刀切的发展,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独特价值,形成个性的审美情绪。我想, “人投鸟一石子”这一案例就是最好的说明,不再作过多的阐述。四、结合实践,我进行了三次尝试通过对艺术目标的初读、重读、再读,我已经慢慢明晰了自己的思路,也找到了如何把观念转变为行业的方法,这也让我产生再次进行实践尝试的想法。如何把新观念转换为新的教学行为,我尝试着在教学实践中做到了以下几点,并对文章开始所提到的问题作出一些

16、回应和改变。尝试一:“感受美”就要让孩子充分的去表达活动 1:孩子们在听了乐曲 喜洋洋 ,很快被乐曲所感染,并纷纷表达了他们的内心感受:“这首乐曲真好听” ;“好舒服哟” ;“我听到里面在打鼓” ;“好象里面在跳舞” ;“我还听到在吹喇叭”在表达了他们的感受之余,我又引导小朋友说说音乐中什么地方在打鼓?怎么打鼓的?什么地方在跳舞?跳的什么舞?于是,小朋友便说“站着在打” “使劲在打” “唱着歌儿在打” “在池塘跳舞” “跳的娃哈哈” “跳的星星舞”活动 2:在欣赏大餐 这幅美术作品时,幼儿又很积极地表达了他们的感受: “很多很多汉堡叠在了一起” ;“这些人拉着圆圈在汉堡上跳舞” ;“他们一边吃汉堡,一边跳着舞” ;“看着它,我真想吃啊!”说着说着大家就谈到了“肯德基” , “我在肯德基店里过生日过了” ;“妈妈带我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