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综合经济实力提升三年规划纲要精选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34409015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综合经济实力提升三年规划纲要精选 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市综合经济实力提升三年规划纲要精选 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市综合经济实力提升三年规划纲要精选 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市综合经济实力提升三年规划纲要精选 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市综合经济实力提升三年规划纲要精选 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综合经济实力提升三年规划纲要精选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综合经济实力提升三年规划纲要精选 (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4市综合经济实力提升三年规划纲要2008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实现市综合经济实力“三年新提升”奋斗目标的起步之年。按照中共市委以“双增升位”为重点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要求,提出市综合经济实力提升三年规划如下:一、县域经济发展现状2003 年以来,县域经济发展连续 5 年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实现了新跨越。2007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 95.5 亿元,同比增长 15.1%,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 26.8 亿元、39.8 亿元

2、、28.9 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 4.09 亿元,同比增长 2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34.5 亿元,同比增长 85.4%;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 5675 元,同比增长 19.4%。在全省 44 个县县域经济发展综合实力评价中跻身十强。工业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积极推进“项目年”和“工业倍增”计划,工业总产值由 2002 年的 46 亿元增加到 253 亿元。金属冶炼、农副产品深加工、建材石材、服装纺织等四大支柱产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汽车零部件、机电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正在形成。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 40 户发展到 150 户,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 22 户,精品文档2016

3、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4沈宏、华龙、金纸等 3 家企业分别进入全省纳税额亿元以上和 5000 万元以上税源大企业行列。多晶硅、风力发电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填补了省内和锦州地区行业空白。外向型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开展境内外、多层次经贸洽谈活动,对外招商领域实现由周边国家、地区向欧美、澳洲等地区拓展转移。截至 2007 年,全市累计引进项目 315 个,实际利用外资 2900 多万美元,出口创汇实现 11.2 亿美元,引进域外资金 18.8 亿元,经济发展的外向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以农民

4、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 20万亩、高效田面积达到 35 万亩;建成畜牧小区 63 个,人工造林 68.5 万亩,发展果树 28 万亩、桑树 1.5 万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 30 户,发展订单面积 42 万亩。年经营额 500 万元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 18 个。农产品质量安全被省列为“三品整体推进示范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建成省级示范村 2 个,锦州市级示范村8 个。11 个“面上贫困村”实现了整体脱贫。海洋渔业优势不断显现。坚持捕捞、养殖、加工并重,形成了一体化发展格局。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 122万亩,水产品总产量实现 23.5

5、 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实现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423 亿元。渔业龙头企业达到 12 户,达莲、金海等企业进入省级渔业龙头企业先进行列。精品渔业、无公害水产品基地面积分别达到 20 万亩、23.7 万亩,海参养殖面积达到3.2 万亩,产值实现 1.6 亿元。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实现了海域有偿使用。第三产业发展提速明显。以市场建设为重点,推进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 2002 年的 12.7亿元增加到 21.5 亿元。市场建设三年规划顺利完成,城乡各类市场达到 54 个。我市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百家调出生猪大县,建业无公害韭菜

6、批发市场被纳入商务部“双百”市场工程。 “万村千乡”工程顺利实施,建成连锁农家店 285家。东东快车、华联等大型超市运行良好,电力商城、锦州湾大酒店如期竣工并投入使用,提升了城市消费水平和档次。竞先争前,是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和主流趋势,更是我们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根本性挑战。要想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新突破,就必须对凌海发展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县域竞争来看:虽然我市综合经济实力排名进入全省十强,但还没有完成由量到质的飞跃,县域间的竞争仍然使我们面临着很大压力。一是标兵越来越远。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上看,去年我们实现 4.09 亿元,虽与排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7、-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4名第 9 的灯塔仅差 17 万,但与排名第 1 的瓦房店比,差了将近 10 个亿。二是追兵越来越近。去年,建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 3.8 亿元,落后我们 3 位,今年指标定为4.93 亿元,已经超过我们 4.91 亿元的预期。三是自己部分指标位次不升反降。比照 2004 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 2 项指标均下降 1 位,特别是一般预算收入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 10 个百分点,情形堪忧。从自身因素来看:一是产业结构矛盾依然存在,非农产业比重偏低,虽然 2007 年我市非农产业比重达到72%,但较当前高水平经济结构标准相差超过 10

8、个百分点。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高,农产品转化增值率较低,增产增收的基础还不稳。三是工业经济潜力没有得到体现,缺少品牌企业和产品,缺乏布局集中、规模集聚、技术创新能力突出的产业园区和企业群体。四是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为标志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第三产业在 gdp 所占比重相对较低,等等。基于上述分析,今后三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就是要着眼加快缩小与发达地区存在的差距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两方面,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新跨越。二、发展思路和目标综合分析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形势,凌海市委、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

9、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4市政府果断提出“一年迈大步、两年上台阶、三年再造一个新凌海,全省位次向前排”的奋斗目标,明确了今后三年全市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强市富民为目标,全党动员,全民创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思想大解放、对外大开放、项目大推进、资本大投入、产业大发展,为实现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三年再造一个新凌海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具体目标是:到 2010 年,实现“五个翻番、一个提高” 。 “五个翻番”即:地区生产总值翻番,达到 200 亿元,预测在省里排在第 8 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翻番,达到 8 亿元

10、,预测在省里排在第 6 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翻番,达到 69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番,达到 4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翻番,达到 220 亿元。 “一个提高”即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 8000 元,比 2007 年增加2300 元,预测在省里排在第 9 位。到 2012 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280 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 10.6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0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60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 290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9500 元。三、发展任务(一)深化结构调整,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11、-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4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凌海的特色产业是钼铁,2007年钼铁产量近 1.8 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 22.4%;实现总产值 70 多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 55.6%,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 44%。今后,我市将继续扶持沈宏、华龙、华宇等主要钼铁生产企业发展,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开发和利用先进的技术、工艺、装备,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最大限度降低能耗,提高我市钼铁行业整体水平。同时,加快衡泰钼铁等新兴企业发展步伐,打造第二梯队,力争 3 年内钼铁产量占全国份额 30以上,实现产值 130 亿元,新增纳税额 1 亿元,打造中国“钼铁之乡”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积极承接

12、锦州产业转移,按照省级标准规划、建设好双羊中小企业园区,实现产业、资金和技术集聚,尽早实现大锦线工业走廊“项目连片、产业成群” 。要以金华、大地丰肥业、圣田农产品三户企业为核心,加大凌南工业园整合开发力度,特别要借助省市政府扶持多晶硅产业发展的有利契机,尽快争取 15 亿资金到位,打造全国多晶硅产业基地。以滨海公路建设为契机,加快滨海工业带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国电风电项目 30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并实现投产达产;抓住达莲公司与大连水产学院联合建设研究生培训基地的良好契机,以海洋生物制药、水产品精深加工、盐化工等为重点,打造海洋产业集群。要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做好风、水、石、油、海、电精品文档2016

13、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4六大资源的转化,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一是抓好项目洽谈签约。重点抓好西班牙大水泥、辉山乳业、美国 upc 风电、韩国独资木糖醇等 10 个规模以上在谈项目,千方百计提高在谈项目成功率。二是抓好项目投产达产。国电风电、金厦风电、金华多晶硅、光和密封、大地丰肥业、华信开关等 6 个投资 3000 万元以上的项目要紧抓进度,尽快投产达产。特别对作为省市重点扶持的金华多晶硅项目,要尽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建设中的资金、土地、电力等方面难题,力争早日投产。全市每年新上固定资产投资 500 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0 个。(二)加

14、快农业发展,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培植龙头促增收。大力支持百通集团、阿里郎公司、圣田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强势扩张,扶持百斯特米业、东双绿源、喜粒粮油等成长型龙头企业提档升位。坚持“外引内育”的龙头企业培育观念,切实把产业牵动性强、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增收效果好的龙头企业列为发展重点,在现有 30 户龙头企业的基础上,集中力量每年扶持培植 12 户大型农业龙头企业、68 户中小型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面积 60 万亩,带动农户 12 万户,户均增收 5000 元。发展畜牧促增收。积极利用国家政策性资金扶持,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5、14提高生猪规模化饲养、集约化经营水平,推动我市生猪饲养业超常速发展,建成全国生猪养殖大县。借助辉山乳业龙头带动作用,依靠科技示范、专业户、规模化养殖的带动,大力发展肉牛养殖。力争到 2010 年,生猪、黄牛、绵阳和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 240 万头、12 万头、60 万只和2500 万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 33 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38.5 亿元,占农业产值的 58以上。劳务输出促增收。深入实施“阳光工程” ,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每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1 万人,对外劳务输出 1000 人,实现农民外出劳务增收。做优品牌促增收。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开发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产品营销对路的名、特、优、新、稀产品,打造无公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