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说课稿全册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406736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3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说课稿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说课稿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说课稿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说课稿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说课稿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说课稿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说课稿全册(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板书一、说教材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 1 的第 1 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夏商周三朝的兴起、强盛和衰落有着重要影响。本节课分三个部分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产生、内容特点和影响进行了阐述。此外,教材还通过“学思之窗” “历史纵横”等栏目,对学生理解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提供了一些详细史料。二、教学目标根据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知道它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2)

2、掌握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理解它对西周强盛和衰落的影响。(3)理解西周宗法制的内容和特点,探究它对中国社会深远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高中历史说课稿(1)通过历史资料和图表,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2)通过辩论赛和历史短剧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模拟历史情景,体味历史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古人高超的政治智慧,进一步确立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的理念。4、针对明确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是: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三、说学情高一学生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 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历史知识的储备不

3、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要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设计理念: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四、说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先向评委介绍我的教法。教学时主要采用 3 个方法。讲述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创设情境,设疑引思。通过图表和资料,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和特点。“教是为了不教” 。新课程标准倡导我们: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因此我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建议学生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收获自主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

4、。五、说教学过程本节课设计 1 个课时。本次课就对这一课进行说课。1. 新课导入同学们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吗?请哪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大禹正是因为治水有功,才被舜通过禅让制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后来,禹的势力越来越大,并于公元 2070 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这正是我们在这节课中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直截了当导入新课,使学生迅速进入新内容的学习。2.问题探究,突破重点、难点(1)想想议议大家看过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电视剧汉武大帝吗?知道继承汉景帝皇位的人是谁吗?是汉武帝刘彻继承了汉景帝的皇位。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由儿子继承父亲的皇位而执掌朝政,这种制度

5、就是王位世袭制。那么王位世袭制是怎么产生的?它与原始社会的禅让制有什么关系?请大家结合我给大家读的材料思考这个问题。禹继位后,社会进一步发展,阶级已经形成,组成国家的各政治、军事要素已经具备,禹定国名为“夏” ,禹就是“夏后氏” (夏朝)的第一位国王。他的儿子启杀掉益而夺得王位。从此, “禅让时代”结束, “夏传子,家天下”的时代开始。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启继承禹的王位,说明我国古代的王位世袭制已代替禅让制, “家天下”时代开始。禅让制的最大特点是王位在一姓一家中传承。需要注意的是,王位世袭制不仅指子承父位,也包括兄终弟及这种形式。师:夏商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制定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

6、行政管理制度。请同学以列表的方式,把商朝的主要官员及其职责板书出来。板书从以上的分析中,归纳出夏商政治制度的三个主要内容。第一,实行王位世袭制;第二,商朝在中央设置百官,协助商王治理朝政;第三,地方上侯、伯有双重身份,他们对商王负有一定义务。其中大家特别要注意到第一点和第三点,因为它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目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养成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习惯。(2) 根据课本第 5 页西周分封示意图中可以看出,有三种人被周王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即王室贵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裔。这些人在做了诸侯后对周王朝的统治起了什么作用呢?是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还是削弱了周王朝的统治呢?请同学们看教材和

7、相关资料,然后就这一问题进行辩论。板书教师总结指出: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周王室力量是否强大,与诸侯国势力强弱成反比。当周王室力量强大时,就能保持对诸侯国的震慑力,并能通过诸侯国强化对边远地区的统治;当周王室力量衰弱时,诸侯国独立性就会增强,并威胁到周王朝的统治地位。第二,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对周王朝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明显地削弱了周王室的统治,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既不能用前者代替后者,也不能用后者掩盖前者。(3)不知大家在学习“西周的分封制”时注意到没有,周王与被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的同姓(姬姓)贵族之间是有血缘关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对周朝同姓贵族政治地位的高低,有着十分重

8、要的影响。实际上,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亲疏不同的家族结构,构成了当时另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板书 历史剧表演:请六位同学上讲台,分别扮演周王的嫡长子和次子、诸侯国君的嫡长子和次子、卿大夫的嫡长子和次子,然后一起表演一个历史短剧,剧名是“周王室的嫡长子与次子的对话” 。目的: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总结:1.西周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2.嫡长子、嫡长孙在本支内称为大宗,而次子、庶子的后裔在本支内称为小宗,大宗要保护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为了使同学们能更直观地了解宗法制所构成的一个庞大宗族网,请同学们看课本第 6 页的示意图:提出问题:从刚才的历史短剧和课本的示意图上,大

9、家还可以获取到什么历史信息?教师总结: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它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在宗法制内部,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了周朝姬姓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了西周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稳定。3.课堂小结本课学习了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以及科举制度的演变,其中交叠着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冲突,演变的趋势和矛盾发展的结果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4.知能训练,运用迁移选择题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简答题注意能够概括本科内容:(1)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制度是怎样演变的?解题

10、关键:政治制度的内涵和发展轨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及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思路引领:分别从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谈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以朝代为时间顺序作答。答案提示:中央政治制度:皇帝制度;汉朝时“中朝”与“外朝”的形成;三省六部制的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完善;宋朝“二府” 、三司削弱相权;元朝加强皇权方面的新发展,中书省和枢密院、宣政院。地方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州县两级制;州、道等观察区的设立;宋朝削减地方节度使权力的措施;元朝的行省制度及作用。(2)你认为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解题关键:政治制度的内涵和各朝代发展特点。思路引领:从发展过程看其发展轨迹和趋势,从各朝代发展概况总结出相应特点。答

11、案提示:从汉至元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人身控制严厉,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以实施有效治理。5.布置作业分析古代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和我国现在的政治制度有没有联系?六、教学总结从汉到元政治制度很多很杂,学生容易弄混淆,因此必须牢牢把住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这条线索;政治制度理论性

12、较强,学生容易产生倦怠情绪,因此教师须多设置情境让学生生动的去体验历史,感受历史。总之,在教学中,老师的教永远只是从属的地位,必须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七、说板书设计这是我的板书,好的板书既点明教学要点,又方便学生理解识记,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由于时间关系我写的还不够完整。说课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谢谢!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板书一、说教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一历史必修 1 的第 2 课。秦朝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我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权体制的基础,对此后

13、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是如何形成的,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的建立,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点。2)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皇权至上的特点。3)运用比较法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与弊。4)评价秦朝中央集权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在师生问题探究过程中,学习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学习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学习历史地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两

14、千多年来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在当时是进步的,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认识秦朝统一的重大作用,自觉维护祖国统一。4. 针对明确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及特点;2)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与弊。本课的教学难点:正确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三、说学情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秦始皇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有了初步的了解,已经有了初步的历史认识和历史评价能力。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增强,但是在辩证地历史地分析问题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四、说教学方法本单元的重点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本课的重点难点就要围绕中央集权制度来设置,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理性思考。评

15、价秦始皇和秦朝巩固统一措施在初中已经作为重点内容学习、所以本课不在列为重难点,避免与初中的知识点重复,提高学习效率。1.问题探究互动教学,通过设置探究性题目,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实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服务于学,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有关史料图片呈现给学生。“教是为了不教” 。新课程标准倡导我们: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因此我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五、说教学过程我打算用一个课时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现在就对这一课进行说课1、新课导入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为激发学生的兴

16、趣,先给同学们讲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根据故事和自己了解的史实,请同学们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燕太子丹为什么要荆轲去刺杀秦王嬴政;(2)刺杀失败后秦王嬴政什么时候灭了燕国,什么时候统一天下?总结学生的回答,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问题探究,突破重点、难点问题探究讨论:目的:通过设置探究性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师生、生生合作,互动探究,践行“教的过程就是学的过程”的新课程理念。发挥教师的引导和激发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一):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有何特点?(突破重点 1)中央集权制度,要联系韩非子的中央集权理论,实现知识的前后贯通;对于这一概念,只要学生能看到中央集权是与地方分权相对立这一点,就可以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从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三个方面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避免与环节二简单重复。探究(二):秦朝为什么要实行郡县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