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古代建制地名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402632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9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壮族古代建制地名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壮族古代建制地名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壮族古代建制地名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壮族古代建制地名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壮族古代建制地名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壮族古代建制地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壮族古代建制地名(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壮族古代建制地名来源:壮族百科辞典,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 年 说明:由于本文档较长,为了便于阅读或者其他操作,编者将文档随机分为 18 个组,并选取每组的第一个地名作为该组的标题书签,您可以按住 CTRL 并单击鼠标点选以下标签(标签一至十八)直接进入相应的组进行浏览,如需返回此处,请按住 CTRL 并单击鼠标点选您当前所阅读的组标题书签。标签: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正文:一、啖人国又作噉人国。墨子鲁向篇 :“楚之南有啖人之国” ,同书节葬篇又云:“东越有輆沐之国,其长子生则解而食之,谓之宜弟”。后汉书 南蛮传也有相同记载。

2、春秋战国时期江南之百越人和汉魏时期岭南之乌浒人均有此俗。(潘世雄)桂林古郡明。公元前 214 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所置,治所在布山县(今广西贵港市),是广西设置郡县之始。因秦时广西的大部地区属桂林郡所辖,故桂林郡之“桂 ”字后来演变成广西的代称。 古县名。汉武帝平南越后在今广西象州县境置。府名。明洪武五年(1372 年),改静江路为桂林府,下辖临桂、兴安、灵川、阳朔、永福、灌阳、义宁、永宁、全州等州县,府治在今桂林市。(潘世雄)南越国秦朝末年赵佗在岭南建立的地方割据政权。秦朝末年,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乘中原农民起义之机,兼并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推行一系列“和辑百越 ”的政策,接

3、受汉王朝授予 “南越王 ”封号,与汉王朝修好;从中原引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发展生产;团结当地越人,鼓励越汉通婚,尊重南越人的风俗习惯,使岭南出现了“甚有文理,中县人以故不耗减,粤人相攻击之俗益止” 的安定局面。汉武帝时,南越国统治集团发生内讧,越人丞相吕嘉独揽大权,力主割据,反对内附。元鼎六年(前 111 年)汉武帝遣兵平南越。南越国共传五主历 93 年而亡。(潘世雄)郁林古郡名。汉武帝平南越后改秦时桂林郡为鬰林郡,治所在布山(今广西贵港市)。辖境除当时的苍梧、合浦两郡辖区以外的广西大部地区。古州名。唐乾封元年(666 年)改郁州置,治所在石南(今广西玉林市石南镇),辖境为今玉林市西北及贵港

4、市东南地区。(潘世雄)合浦古郡名。汉武帝派兵平定南越国后,元鼎六年(前 111 年)设置。治所在今广西合浦县城南。以后历代沿称。古县名。汉置,在广西南部南流江口。汉建武十七年(41 年),马伏波将军率楼船之师由广西藤县逆北流江至郁林再顺南流江而下至合浦,遂沿海而进至交趾。(潘世雄)苍梧郡名。汉武帝于元鼎六年(前 111 年)讨平赵氏南越政权后设置,治所在广信县(今梧州),统辖广信、封阳、临贺、冯乘、富川、荔浦、猛陵等县,区域包括现在桂林地区南部、柳州地区的金秀、梧州地区全部以及平南县一带。三国至隋因承之。县名。隋开皇三年(583 年)改广信县为苍梧县,属苍梧郡。县名沿用至今。(潘世雄)零陵郡汉

5、武帝元鼎年间设置,属荆州,郡治先在今广西全州境,后移至今湖南境,统辖零陵、始安、洮阳等县,包括广西的桂林地区北部和中部,是壮族先民西瓯部族聚居之地。(覃彩銮)漏卧国我国西南古地小侯国名。其地与句町国为邻,在今云南省广南、邱北、泸西等县地。据汉书西南夷列传 记载,汉武帝河平(前 2825 年)时,夜郎王兴曾与句町王禹、漏卧侯俞举兵相攻。牂牁郡太守陈立举兵伐兴,并杀之。禹、俞震恐,贡栗千斛,并进牛羊慰劳吏士。其民属百越人的一支。(潘世雄)牂牁郡汉武帝设置,下辖十七县,治所在且兰县(今贵州省福泉县)。区域包括今贵州黄平县以西、广西右江上游、云南文山州,红河州东部、曲靖地区的富源、罗平、师宗等县。(黄

6、懿陆)兴古郡三国蜀建兴三年(225 年)诸葛亮南征之后,划原益州、牂牁郡的部分县设兴古郡,领十一县。治所在宛温县,属于今云南省文山地区和部分广西地区的有:宛温(今云南省砚山县)、镡封(今云南省邱北县)、都唐(今云南省文山、马关、麻栗坡等地)、句町(今云南省广南、富宁县及广西右江上游一带的地区)。晋至南朝因袭之。(黄懿陆)镡封县蜀汉县,隶属兴古郡,治所在今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邱北县。汉属牂牁郡,南朝时易名骠封,属梁水郡。(黄懿陆)宛温县蜀汉置,属兴古郡,治所在今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汉属牂牁郡。南朝时易名宛暖。宋书州郡志:“宛暖令,汉旧县,属牂牁。本名宛温,为桓温改。”(黄懿陆)句

7、町县蜀汉置县,属兴古郡,汉属牂牁郡,辖境为今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富宁二县及广西右江上游地区。(黄懿陆)句町国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侯国名,在今广西西林县至云南省广南县一带。史载句町族首领毋波于汉昭帝始元年间(前 86前 81 年)曾协助汉王朝平定姑缯、叶榆的反叛有功,被封为“句町王” 。王莽时贬为侯国。华阳国志 南中志云:“ 其置自濮,王毋姓。” (潘世雄)布山县秦始皇统一岭南后所置,治所在今广西贵港市,为桂林郡所辖。汉因承之,亦为桂林郡和郁林郡治所。(潘世雄)荔浦县汉置,属苍梧郡。故城在今广西荔浦县西。“因荔水为名”。(潘世雄)猛陵县汉置,属苍梧郡。隋省。唐复置,改曰孟陵。宋省。故治

8、在今广西苍梧县。(潘世雄)阿林县汉置,属郁林郡。三国至唐因之。故治在今广西桂平县。辖境包括今广西桂平县及贵港市、平南县一部分。(潘世雄)潭中县汉置,属郁林郡。南朝宋省。齐复置,后废。故治在今广西柳州市东南。(潘世雄)始安古郡名。三国吴置。南朝改为始建。南齐恢复旧称。唐废,寻复置。故治在今广西桂林市,区域包括今广西桂林市、永福县及平乐县沿江地区。古县名。汉置。唐代改曰临桂。故治在今广西桂林市。(潘世雄)雍鸡县汉置,属郁林郡。后汉省。故治在今广西龙州县。辖有今龙州县及凭祥市。(潘世雄)临尘县汉置,后汉因之,属郁林郡。故治在今广西崇左市。辖有今崇左县及大新县、扶绥县部分地区。(潘世雄)领方县汉置,属

9、郁林郡。南朝梁于其县置领方郡。隋废郡。故治在今广西宾阳县西二十里。辖地包括宾阳、邕宁县及横县、上林、武鸣、马山、隆安等县部分地区。(潘世雄)增食县汉置,后汉因之,属郁林郡。故治在今广西田阳县。辖有田阳县及田东县、平果县部分地区。(潘世雄)邕州汉属郁林郡领方县。晋置晋兴郡和县,六朝因之。隋置宣化县。唐置南晋州,太宗贞观六年(632 年)改曰邕州,这是邕州得名之始。宋因之。元初为邕州路。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辖地包括今南宁市及邕宁、武鸣、隆安、大新、崇左、扶绥、上思等县。(潘世雄) 二、桂州南朝时梁大同六年(540 年)设置,州治在始安县(今临桂县),这是桂林称桂之始。隋大业元年(60

10、5 年)将桂林复置为始安郡,隶杨州。唐武德四年(621 年)复置桂州。后置桂州都督府。府治在今临桂县。宋至道三年(997年)置广南西路,路治在桂州。绍兴三年(1133 年)改桂州为静江府。桂州之名从此消失。(覃彩銮)南宁晋为晋兴郡治所。唐宋时为邕州治所。元至元十六年(1279 年)置邕州路。泰定元年(1324 年)改邕州路为南宁路。此为南宁得名之始。史载因当年三月,横州(今横县)土人寇永淳(今横县)。同年五月,宾州(今宾阳县)民方二等又为乱,有司捕擒之。六月,广西左右江首领黄胜许、岑世兴乞遣其子弟朝贡。元王朝以为南方地区已平定安宁,因改邕州曰南宁。明清两代因承之。(潘世雄)武缘县隋开皇十一年(

11、591 年)置,治所在今广西邕宁县伶俐乡。大业初废。唐武德五年(622 年)复置。北宋天圣五年(1027 年)移治今广西武鸣县。民国二年(1913 年)撒思恩府合并武缘,今称武鸣县。(李干芬)白石洞在今广西桂平县南。隋朝开皇十七年(597 年),派战将周法尚率军征伐岭南,桂州俚帅李光仕奋起抗击,战败退守于此。(李干芬)黄峒亦称黄橙峒,原为唐代设置的羁縻西原州的辖地。西原羁縻州原为宁氏领地。唐至德初(756 年),黄峒首领黄乾曜崛起,把宁氏赶到海边,占领今扶绥、崇左、邕宁等县。由于唐王朝的干预,黄乾曜便联合桂西一带壮族先民起兵坚持斗争,占领广西大部分地方,一直打到湖南道州。贞元十年(794 年)

12、,其后裔黄少卿继续造反,长庆三年(823 年)一直占领到今南宁市亭子街。太和中(827835 年)始平。此次壮族农民起义持续近 90 年,有力的打击了唐王朝的封建势力。(蓝峰)岭南西道唐设置方镇名。咸通三年(862 年)分岭南节度使西部地置,治所在邕州(今广西南宁市)。区域包括今广西大部外,还包括今广东的雷州半岛和海南省。(覃彩銮)桂管经略使唐置,治桂州(今桂林),统辖柳州、融州、严州、桂州、昭州、梧州、贺州、富州、蒙州等。区域包括今桂林地区中部和南部,柳州地区和梧州地区的大部分。大历年间(766 779 年)被罢废,辖地划归邕管经略使。(覃彩銮)容管经略使唐置,治容州(今容县),统辖容州、绣

13、州、党州、牢州、白州、廉州等。区域包括今玉林地区、钦州地区及梧州地区所属的岑溪一带。咸通初年(860年)被罢废,辖地划归邕管经略使。(覃彩銮)邕管经略使唐置,治邕州宣化县(今广西南宁市),统辖邕州、峦州、宾州、澄州、笼州、象州、思唐州、藤州、宜州、环州、贵州、浔州、龚州、抚水州、思恩州、太平州、双城州、思陵州、思明州、石西州、波州、归顺州、襄州、田州等。区域包括今南宁地区、柳州地区、百色地区、河池地区、梧州地区和玉林地区的一部分。大历年间(766779 年)罢废桂管经略使,咸通初年(860年)又罢废容管经略使后,所统辖州、县归属邕管经略使管辖。(覃彩銮) 三、柳州唐贞观八年(634 年)以南昆

14、州改置,治所在马平县(今广西柳州市)。天宝元年(742 年)改为龙城郡。乾元元年(758 年)复名柳州。南宋咸淳元年(1265 年)移州治柳城县(今广西柳城县旧柳城西龙江北岸)。元至元十六年(1279 年)升为柳州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被贬为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覃彩銮)乐光县唐贞观中置,属邕管羁縻县。治所在今忻城南龙光。北宋废置,并入忻城县,元代因之。明复属忻城土县,民国初年改属忻城县。(李干芬)通海都督唐开元二十六年(738 年),唐王朝封南诏王皮罗阁为云南王,领有今大理州之地。咸通初年,南诏发兵攻陷安南都护府。今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全境八县,除广南、富宁二县外,余皆被南诏政权吞并,归

15、通海都督管辖。(黄懿陆)最宁府南诏时期属通海都督所辖,大理国前期仍为秀山郡之地,后期从秀山郡中分出另立为府。辖地为今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大部。居民以僚族为主。(黄懿陆)特磨道广南县志大事记载:特磨为壮语,意为“拉牛回转”。唐宋时期,属广西邕州管辖,包括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富宁二县及广西右江上游地区。为广西入南诏、大理国的必经之地。(黄懿陆)广南西路宣抚司元朝设置,治所在今云南省广南县。辖地包括今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广南、富宁二县,领有富州、安宁、罗佐三州。南诏、大理国时期,广南西路之地与广西右江上游地区连成一片,属唐、宋时期的邕州管辖,时名特磨道。宋末元初始属云南。(黄懿陆)武隆

16、土巡检司唐置邕州羁縻武龙县,北宋称武笼州,元为武龙州。治所在今广西百色市东、田阳县西北。明初废为武隆土巡检司,属军事行政机构,由朝廷委任壮族土官袭任。(李干芬)安南都护府唐高宗调露元年(679 年)改交州都督府置,治所设在宋平县(今越南河内),辖境内北抵云南省红河、文山、广南等州县以南,南达越南河静、广平省为界,东至广西那坡、靖西、龙州、宁明等县边界。肃宗至德二年(757 年)改为镇南都护府,代宗永泰元年(765 年)复改安南都护府,懿宗咸通四年(863 年)移治海门镇(今广西合浦县西南),七年(866 年)迁还故治,五代时废置。(李干芬)安德州唐贞元十二年置,隶安南都护府,为羁縻州峒。宋属右平寨。宋皇祐年间,壮族首领侬智高因不堪交趾的压迫,据安德州称王,建南天国。其地望在今广西靖西县西部与那坡县交界的安德乡一带。(蓝峰)田州府唐开元中置,治所在今广西田阳县旧州。天宝元年(7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