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南通大学高等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402199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南通大学高等教育学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4南通大学高等教育学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4南通大学高等教育学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4南通大学高等教育学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4南通大学高等教育学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南通大学高等教育学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南通大学高等教育学试卷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4 年高等教育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中的括号内。1 高等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是 ( ) A 学术性 B 专业性 C 综合性 D 高级性2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一揭示先秦教育目的与内容核心的著名论断,出自 ( )A 学记 B 大学 C 师说 D 论语3 在西方,首开研究生教育先河的是 ( ) A 巴黎大学 B 康奈尔大学 C 波恩大学 D 柏林大学4 根据 “泰勒原理 ”课程编制的四个步骤是:确立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和 ( ) A 评价

2、经验 B 整合经验 C 评价结果 D 编辑教材5 在我国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宋代四大书院”是白鹿洞书院、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和 ( ) A 东林书院 B 万松书院 C 石鼓书院 D 茅山书院6 “身教重于言教”说明了教师劳动特点的( ) A 复杂性 B 主体性 C 示范性 D 创造性 7 下列不属于高等学校课程主要特征的是 ( )A 专业性 B 探究性 C 前沿性 D 创造性8 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及其主要教学形式的是 ( )A 专业计划 B 课程方案 C 培养方案 D 课程标准29 下列教学方法,又称为“答辩法” 、

3、“谈话法”的是 ( )A 讲授法 B 问答法 C 讨论法 D 探究教学法 10 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发展趋势的是 ( ) A 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 B 教学活动的短学程化C 教学活动的对象个性化 D 教学活动的场所多样化 二、填充题:10 分1 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的是德国人_。 2 最早确定高等学校服务社会职能的国家是_ 。3 美国在改革高等教育入学制度方面表现突出,形成了面向不同背景人士的高等教育入学通道,包括_、推荐入学和注册入学三种途径。4 文化变迁在人类社会演进史上,大致以渐进式文化变迁和_两种方式发生。5 我国古代“政教合一” 、 “学在官府”的现象,充分

4、说明了_因素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6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私学已经具有了高等教育的性质,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齐国的_。7 在教育历史上,对于知识和智能的关系,实质教育论和形式教育论长期存在争论。其中,_强调知识的绝对重要性,认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传授知识。8 课程目标指的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要求,期望一定教育阶段学生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达到的程度。主要有四类,即:_、技能类、情感类和应用类。9 据舒尔茨计算,美国 1929-1957 年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有_应归因于教育。10 在教育史上,就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曾出现过_和社会本位论两种主要观点。三、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5、1 、为什么当代教育强调通才和专才教育并重?32 怎样理解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3 简述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4 简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表现方式。5 简述高校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46 高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哪些方面?四、论述题:每题 16 分,共 32 分1 试述高校教学中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2 试述高校教师工作中,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5五、案例分析题:18 分农村孩子要不要上大学?2014 年 3 月 9 日,全国政协委员无党派联组的分组讨论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语出惊人:“我们也不要鼓励我们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

6、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 ” 她表示,自己常年深入农村地区,认为城镇化让每个地方都千篇一律,甚至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此事引起热议。 请从教育的目的与功能出发,对此案例做出分析。62014 年高等教育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1 B 专业性 2 B 大学 3 D 柏林大学4 C 评价结果 5 C 石鼓书院 6 C 示范性 7 D 创造性8 B 课程方案 9 B 问答法 10 C 教学活动的对象个性化 二、填充题:10 分1 洪堡 2 美国3 考试入学4 突变式文化变迁5 政治6 稷下学宫7 实质教育论 8 认知类9 33%1

7、0 个人本位论三、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1 、参考答案:(1)通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传授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2)专才教育的内涵和特征专才教育主要针对具体岗位和行业需要来进行的教育内容与社会7生产及生活需要之间有明显而直接的针对性,偏重于应用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3)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必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2 参考答案:(1)学习间接经验: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发现新的事物或真理,而是学习前人已有的系统学科知识 (2)有指导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

8、 (3)教学过程的可控制性:人类的认识活动无限,而教学过程有时限 3 参考答案:(1)高等学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教育活动以及研究活动内容、技术和手段的专业化等;(2)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为教师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思想、观念、方法、技术和手段等的创新特征。(3)高校教师劳动的个体性与群体性:表现为教师个体教学与研究活动的相对独立性,与不同个体之间在学科、专业以及任务分工上的协作性,二者间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4 参考答案:(1)活动方式的国际化。不同国家之间的高等学校,在学术人员交流、课程教材引进与科学技术方面的合作。 (2)能力方式的国际化。通过促进学生

9、、教师的国际化合作,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的世界性人才竞争。(3)文化方式的国际化。在高等教育领域营造一种重视和支持跨国和跨文化观点的行动氛围。(4)过程方式的国际化。通过一系列广泛性的社会活动、政策和程序,将跨国与跨文化的维度整合入高校教学与社会服务中。5 参考答案:(1)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 (2)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一般规律 (3)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4)符合教学内容特点 (5)符合教师自身特点与创新方向等6 参考答案:(1)较宽广的普通文化知识 (2)所教学科知识(1 2 门专门性知识) 8(3)教育学科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理论) 四、论述题:每题 16 分,共 32 分1 参考答案:1

10、该原则指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高深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努力促进他们的智慧、才能得到发展2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充分认识到高等学校培养学生能力的任务,在教学实践中采取切实措施。(2)改革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教学。改变只重知识传授、技能的训练而忽视智力发展的片面性的教学 。(3)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通过适当的教学难度与速度促进学生智能发展。2 参考答案:1、 高校教师是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任务的承担者、发展和创新科技的重要实现者,并可能通过知识技术传播与运用,直接为社会服务。所以教育科学研究是高校教师应该承担的本职工作。2、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意义。(1)教师认识本专业在整个学科体系中

11、的地位,了解学科发展趋势与动态要求 (2)师生研讨、教学相长,启发教师思想与科学创见 (3)教学联系实际,为教学改革提供新途径所以高校教师的科学研究与教书育人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应以培养人才作为不做科研的借口,同时科研的缺失也不是教师投身教书育人的充分条件。3、高校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都应将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放在首位。五、案例分析题: 参考答案:上述提法表面符合一些社会现象,但无论是对学生个体发展还是社会发展,都不会起到教育应该的作用。首先,这一提法有现实无奈的因素。相比于城市孩子,即使上了大学的农村孩子,教育起点仍然“低” ,他们在小学、初高中阶段教育可能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即使大学

12、毕业仍不占竞争优势;农村家庭相对不富裕,培养一名大学生的成本更高,给家庭造成的负担更大;“大学毕业既失业” ,农村大学生比城市大学生占比更大、数量更多, “上了大学”的现实无用问题,就业升职上的“拼爹”现实等等,对农村孩子影响更大、创伤更严重。因此,这位委员从务实角度分析让农村孩子“不上大学”就有了一定的舆论语境。其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1)提高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2 )9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 , (3)提高个人劳动效率,增加个人收入, (4)提升个人社会地位等方面。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完成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乃至在未来工作中得到可持续发展,接受高等教育已成为一种必

13、然需要。我们更应鼓励城市和农村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从而也能够更好服务于社会。农村学子上大学、获得更高的知识储备后再行就业创业,其实现人生价值和给社会创造的价值,将远远高于“早辍学” 、 “早就业”的人群,未来发展的空间和含金量也更高。从有利国家长远发展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打破教育不公的角度, “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更是要不得。第三, “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更像是对现实不公、教育不公的逃避。农村孩子上大学“无用” , “竞争不过城市孩子” ,根源在于长期存在的“城乡经济结构失衡” 、 “城乡教育资源严重失衡”以及就业等竞争中长期存在的“不正之风”问题,这些现状和问题不是“农村孩子不上大学”就能解决的。相反,越是“鼓励农村孩子不上大学” ,越会固化升学就业的社会不公问题。对于长期存在的“城乡教育资源失衡”问题,城乡经济失衡等问题,反而会因为农村孩子“逃离”大学被遮蔽。“逃避问题”不仅与事无补,更可能造成的后果是加剧上述问题的严重性。从“功利”的角度,“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有一定道理。但从农村孩子和新农村建设长远发展的角度, “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就是一种短视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