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矫正工作坊范文精选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34388639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行为矫正工作坊范文精选 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儿童行为矫正工作坊范文精选 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儿童行为矫正工作坊范文精选 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儿童行为矫正工作坊范文精选 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儿童行为矫正工作坊范文精选 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行为矫正工作坊范文精选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行为矫正工作坊范文精选 (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6儿童行为矫正工作坊先使用负强化的方法,消退小瑞和小兰的哭闹行为,当她们的哭闹行为有所减退的时候再使用正强化的方法来使她们不哭闹的行为得到强化。以此来让小瑞和小兰改正早晨又哭又闹的行为。负强化的方法的是对于小瑞和小兰的行为不予理睬。负强化的作用是:去掉一个坏刺激。为引发所希望的行为模式,运用减少或停止惩罚的方式,使这种行为模式重复出现,保持下来。幼儿园的老师都很喜欢小瑞和小兰,而又当小瑞和小兰哭闹的时候老师千方百计的哄她们,安抚她们的行为使她们产生成就感,并以此来吸引老师的注意力。在这种方法取得成效的时候,就每天

2、都用哭闹的行为方式来吸引老师的注意。而针对这样的心理,采用的方法则是负强化,对于这样的行为不予理睬,让小瑞和小兰意识到这样的哭闹行为不会引起来老师的注意,久而久之就不会再出现哭闹的行为。当哭闹行为减退的时候采用正强化的方法,采用表扬的方式对小瑞和小兰的行为给予正向的肯定,并让其他小朋友向其学习。正强化的作用:给予一个好刺激。为了能建立一个适应性的行为模式,运用奖励的方式,使这种行为模式重复出现,保持下来。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6当小瑞和小兰意识到早晨不哭闹的时候,同样会得到老师的关注而且还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并让其他小朋友向她们学习,这样

3、小瑞和小兰就会把早晨哭闹的行为改正。案例 2:于超今年已经 7 岁,就读小学一年级,是一个自闭症儿童。他容易发脾气,有饮食及睡眠方面的问题,一直困扰老师。尤其是午睡时间,都不肯按时上床睡觉,每次都想尽办法拖延,往往弄得老师筋疲力尽。一天如同往日一样,又闹别扭不睡,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吵累了,竟然坐在地板上睡着了。老师见状把他抱起来,刹那间于超睁开眼睛。老师小心的说:“老师抱你上床睡觉。 ”奇怪的是,于超有点默认接受,没像以往那样难缠,当老师把他抱到床铺后,于超安然入睡。午睡过后,老师便夸奖他。使用正强化的方式对于超的行为进行表扬。使于超得到鼓励,会减弱不按时睡觉的行为。正强化:给予一个好的刺激

4、。为了能建立一个适应性的行为模式,运用奖励的方式,是这种行为模式重复出现,保持下来。由于于超是一个自闭症儿童,并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因此如果采取和其他孩子同样的教育方式不仅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还会使原本自闭的孩子更加自闭,情绪波动的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6也会更加厉害。对于像于超这样的小孩,老师应该给予比其他同学更多的关爱来关注于超,这样会缓解他激动的情绪。同时,如案例所说,由于于超自己在地板上睡着了,并在老师抱他上床的时候,没有反抗,那么,此时采取正强化的手段,让于超意识到如果按时入睡会得到老师的表扬,甚至还会有奖励,那么于超极有可

5、能就会减少不按时入睡的行为。而对待于超的方式老师同时也需要进行改变,睡前命令式的口吻没有得到于超的配合,而在抱起于超时的小心和温柔却使于超默认接受,可见,对待像于超这样的自闭症儿童不仅要有充足的耐心还要有强烈的爱心。案例 3:中明三年级学生,智能有点迟缓。每次写作业的时候都要求妈妈帮忙,1 小时的作业有 3-20 次之多。无论妈妈多忙,都要求妈妈必须帮忙,妈妈很烦。 使用正强化的方法来使孩子要求母亲帮忙的次数减少。妈妈在写作业前先与孩子商量好,这次写作业,一个小时如果能做到只叫妈妈 15 次,作业做完后就给他奖励并夸赞孩子,以此提高孩子的成就动机。之后每次写作业,依次将每小时叫妈妈的次数减少,

6、每次都给予孩子奖励同时也要夸奖孩子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长此以往,直到最后,孩子可以在不叫妈妈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作业。原因:案例中的儿童只有小学三年级,智能发展方面又有迟缓。所以,说教性质的教育并不能保证他可以完全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6理解,而负强化又容易导致儿童留下心理上的阴影,影响日后的成长。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正强化的方法,奖励和表扬,使得孩子在开心和愉快中改掉坏习惯。既使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让孩子不仅在学习,在其他方面也同样可以独立完成。案例 4:7 岁罗丽小学二年级。有一不良习惯-拖欠作业。老师

7、不知道跟她讲了多少遍,结果没用。她的作业还是照拖不误,其症结在于作业发下来后,总是慢吞吞地不肯开始。先使用正惩罚的方式对罗丽的行为给予惩罚,让她意识到拖欠作业会遭到惩罚。当罗丽拖欠作业的习惯有所缓解的时候给予正强化来强化罗丽按时完成作业这种行为。正惩罚:施加一个坏刺激。当一个不适应的行为出现后,给予惩罚,从而导致这个行为不太可能再次发生。针对于罗丽的拖欠作业,老师只是和罗丽沟通,并没有对罗丽出现这种不良行为给予惩罚,这让罗丽意识到不完成作业并不会遭到惩罚,从而使罗丽不完成作业的次数增加而不改正。采用正惩罚的方式如批评罗丽的这种行为并让罗丽在学校把没有完成的作业完成,没有完成就不许回家。当罗丽意

8、识到不完成作业不仅会受到批评,同样还会把没有完成的作业完成,就会减少不完成作业的次数。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6罗丽拖延作业症结在于作业发下来之后并没有急于完成,总是慢慢吞吞不肯开始,针对于这个现象,对罗丽采取正强化的方式。正强化:给予一个好刺激,未了能建立一个适应性的行为模式,运用奖励的方式,使这种行为模式重复出现,保持下来。在以后作业发下来的时候老师对全班同学说,能够又快又认真完成作业的同学会获得小红花一个,每五个小红花会兑换一个大红花,每个月都进行评比,小红花和大红花最多的同学会获得精美小礼物一份。而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会扣掉一

9、个小红花并在放学之后将没有完成的作业完成。以这样竞争的形式既可以调动全班同学们的积极性也可以让罗丽认识到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作业是有奖励的。而小红花就是代币的奖励,每月进行评比,时间不是很长也可以让同学尝到甜头,这样在这种竞争的环境下,罗丽会因为想得到小红花转而兑换大红花进而得到小礼物而抓紧时间,完成作业。久而久之,改正拖延作业的坏习惯。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其一生来说非常之重要已成为共识,不需多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现在越来越关注幼儿园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开展,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 、 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中都有明确要求。株洲

10、市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6教育局在 2011 年开始启动以研发“我有好习惯”幼儿园养成教育课程为抓手的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重点项目。我园作为两个研发基地园之一正在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要想科学高效的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必须加强学习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本次讲座就是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的理论学习之一。作为幼儿教师,每天都和孩子们朝夕相处,老师都有切身体会,幼儿行为良好与否与班级常规直接相关。经常会有老师说:“某某小朋友习惯好,要是小朋友都像他就轻松了。某某小朋友怎么说都不听,油盐不进?”为什么有的孩子行为良好,有的孩子行为

11、偏差,怎样塑造孩子良好行为,矫正孩子的偏差行为呢?我以台南师范学院林正文教授撰写的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为蓝本,向大家介绍一些辅导儿童通俗行为改变技术的内容与方法。今天我主要讲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儿童行为塑造的基本理论,二是儿童行为塑造与矫正的最基本方法正增强、消弱、增强物。一、儿童行为塑造的基本理论个体行为1、个体单一的有机体。2、有机体具有生命且自身能够有系统地维持其生理与心理功能者,通常指人与动物。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63、行为包括内在的、外显的和潜意识的一切活动。4、个体行为被人观察到或是能用仪器测得到的个体活动。除直接能观察

12、及测量的外显活动外,尚包括间接推知的内在心理历程意识及潜意识历程。行为改变。个体行为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因身心发展及客观情境影响,随时在变化。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因素:1、成熟即人类由遗传、生理成熟及老化而产生的行为改变。 、逃脱制约与躲避制约等。偏差行为1、偏差行为儿童在行为上失去常态,足以困扰他人或自己而妨碍其生活适应者。2、偏差行为主要有不足性行为,过多性行为,不适宜行为。3、偏差行为的出现说明个体出现了适应困难,个体无法自我摆脱困境,唯有诉诸病态行为以满足需求、消除困难或解决危机。偏差行为的出现是一种求救呼声,表明个体不能用积极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也不能用消极容忍面对问题。此时,成人应适时介

13、入,帮助并引导学生纠正偏差行为。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6行为改变技术1、行为改变技术凡是应用学习理论于实际补救程序,复健、矫正、教师管理、谘商及辅导等技术均称之,包括不良行为的改善及良好行为的塑造。2、行为改变技术的理论依据:古典制约、操作制约、认知理论、社会学习等 4 种理论。反应性制约学习与操作性制约学习反应性制约学习:两个刺激同时出现,产生了取代作用,引起行为改变,像这类刺激代替性的学习历程,在学习心理学上称为古典制约学习,或称反应性制约学习。案例:揖驴的故事明朝有位徐文长,他的叔叔每次来到他家里,都会指责他行为放荡不羁,多次后

14、,他心里非常不舒服。于是他溜到屋后,对着叔叔骑来的驴子作一个揖,然后重重地鞭打它一顿,如此连续几次,驴子一见作揖,就惊跳起来。待他叔叔临走,骑上驴子,徐文长很恭敬地对他叔叔深深一揖,那只笨驴以为又要挨打,忽然暴跳起来,把叔叔摔了下来,跌得鼻青眼肿,到死都还不知道被侄儿摆了一道。1、反应性制约学习的理论基础:巴甫洛夫的学习实验;华生的恐惧制约实验;琼斯的反制约实验。巴甫洛夫的学习实验。将一只饿狗系于架上,以少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16许牛肉呈现,狗即流出口涎,由此可知牛肉为有效刺激。铃声本为无效刺激。在呈现牛肉时,同时也按铃,如此连续几次后,虽然单独按铃,狗亦流出口涎。反应性制约学习历程学习之前: 食物分泌唾液铃声漠然反应学习过程:铃声食物分泌唾液学习后: 铃声分泌唾液华生的恐惧制约实验。一位 11 个月大的男孩子艾伯特,他原先不怕小动物,喜玩白鼠,多次在他玩鼠时,用铁锤敲击钢棒所发出的尖锐噪音,使他表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如哭叫、发抖等,这就是形成所谓恐惧性情绪的制约历程。到了实验后期,艾伯特看到白鼠,甚至看到白兔、白狗、棉花,也都会表现惧怕情绪。琼斯的反制约实验。一位 34 个月大的男孩子彼得,惧怕许多动物如白鼠、兔子等,在治疗过程中选兔子为刺激,让彼得每次看到兔子就能吃到他所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