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发酵工艺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387229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葡萄酒发酵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葡萄酒发酵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葡萄酒发酵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葡萄酒发酵工艺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葡萄酒发酵工艺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葡萄酒发酵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葡萄酒发酵工艺(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葡萄酒发酵工艺预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1、学习发酵工艺的流程与注意事项。2、掌握葡萄酒酿造工艺的流程。二、实验原理:葡萄酒酒酿制是利用酵母菌将果汁中的糖分,经酒精发酵转变为酒精等产物,再经过陈酿、澄清过程中的酯化、氧化及沉淀等作用,使之成为溶液清晰、色泽美观、醇和芳香的果酒产品。若采取自然发酵的方法,不用人工接种酵母细胞,是利用果皮上固有的野生酵母菌而发酵。按照发酵容器密闭与否,可分为开放式发酵和密闭式发酵两种。前者存有诸多弊端,目前已基本淘汰;密闭式发酵有利于酿制色、香、味俱全的优质果酒。葡萄酒发酵包括酒精发酵和葡萄中香气,色素浸提两个过程。发酵温度:红葡萄酒的适宜发酵温度为 2530 度

2、,白葡萄酒的发酵温度为 1820 度。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材料:1、山葡萄 5kg,蔗糖 1kg,鸡蛋 1 个,阿拉伯树胶 400-500mL2、二氧化硫(含 6%二氧化硫的亚硫酸 200400mg/L):防腐、消毒、抑止杂菌繁殖、0.1%氢氧化钠。3、酿酒专用酵母:用途是保证发酵的正常、快速启动和糖份发酵的彻底,用量为 23g/百升。设备:1、高压灭菌锅:对实验器皿进行灭菌。2、超净工作台,一次性手套:防止操作过程中染菌,影响发酵过程或结果。3、蒸馏装置、酒精计4、5L 玻璃坛(2 个):容器5、PH 计:发酵过程中测定发酵液的 PH,即酸度。6、量筒 50mL*2 个、天平、锥形瓶 4

3、个*100ML7、虹吸管:在酿酒过程中,用来倒桶虹吸酒液所用,一般胶管均可8、相对密度计:用于测定果汁溶液发酵前、中、后各时段的相对密度。9、二次发酵容器:4个小口玻璃瓶(2L).10、木棒:搅拌作用。11、丝袜或纱布:过滤酒液。12、酸碱滴定装置四、实验步骤1、选购原料:用做酿酒的葡萄必须充分成熟,剔除青果,病果及腐烂果,葡萄皮的颜色越深越好。2、清洗去梗:将葡萄去梗,注意不要弄伤葡萄,最好用剪刀,以免果肉染菌。然后用清水浸泡,去除葡萄表面的农药等有害物质。3、破碎:轻柔破碎,捏破即可。不要捣成糊状,避免压碎葡萄核。葡萄皮上那层白膜含有天然酵母菌,这是葡萄能自然发酵成葡萄酒的宝贝。需调果浆的

4、糖度和酸度。4、入瓶(罐):盛葡萄器皿上方留有 20%空余,以免发酵启动后膨胀溢出葡萄汁。发酵的量大时要在装罐的同时加入 60ppm 的二氧化硫(含 6%二氧化硫的亚硫酸 100200mg/L) 。5、加糖时间:葡萄入罐 23 天,见有明显气泡产生即发酵旺盛期时加糖。加糖量:17g 糖/升的葡萄汁能产生 1 度的酒度,自然酿造最高能达到的酒度是 15 度。葡萄汁含糖量低 酒度低,难以保存;糖太高 糖发酵不完,产出甜葡萄酒。一般鲜食葡萄不加糖即可酿出酒精含量 710 度的葡萄酒。根据葡萄的甜度,每升葡萄汁液可加入 34g 白糖,即增加 2 度酒精度;如果葡萄成熟度很差或者甜度不高可考虑加 68g

5、 糖/升,即增加 4 度酒精度。6、发酵过程:葡萄装瓶后,尽早启动发酵有利于阻止有害菌的繁殖,所以装瓶后要控制好温度,避免温度过低情况。有气泡上冒、葡萄皮浮起是发酵开始的表现。每天搅拌 13 次将使葡萄皮尽量多与汁液接触,以浸泡出果皮上的色素、单宁等物质。正常发酵期约 1 个礼拜左右,期间不要密封保持少量通气,以没有明显气泡产生即为发酵结束,此时葡萄已顺利变成了葡萄酒。即酒精发酵完成。温度:25 到 30 度。7、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不断地将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糖的含量逐渐下降,因为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相对密度计读数也随之降低。因此,酒液中酒精含量多少度,可以直接用初始和最终相对密度计

6、读数计算出来。计算公式如下:酒精含量(V/v)1000(初始读数-最终读数)7.36100%8、过滤皮楂:.当酒精发酵完成后,将葡萄皮、籽、糟等用豆浆机的过滤网或细纱布过滤,把葡萄皮、籽、糟扔掉,或者用洁净的布袋或纱布,进行挤压或扭压,红葡萄酒液即流出来,或者用虹吸管将酒液吸出,称为元酒。 (虹吸法倒瓶(罐)去渣:将直径1 厘米左右的塑料软管插到果汁层,垫高发酵罐,用自然虹吸的方法使发酵好的果汁过滤转移到干净容器中,果渣压滤(可用丝袜或滤布过滤)后可并入清液(最好单独进行后发酵) ,补加二氧化硫到 150200 毫克/升(如买不到小包装的亚硫酸,也可按 2.5L 发酵果汁加入 1 片维生素 C

7、) 。后发酵装液量为 90%,后发酵期的品温控制在 1820之间,最高不能超过 25。当比重下降到 0.993 左右时,后发酵约 710 天结束,澄清、过滤或倒瓶(罐)封存。 )9、二次发酵:将上述酒液放到广口瓶中继续发酵,不可密封,以免二次发酵的 CO2 将容器挤爆。第二次发酵时间大约为一个星期,此时酒液已经澄清,也不再升起气泡。这时可对瓶内酒液进行一次过滤、澄清,使葡萄酒的柔和、降酸、清澈。方法同上。温度:15到 20 度。11、苹果酸-乳酸的发酵:不是必须。此工序对温度、酒的 PH 值等要求较高,只有在条件适宜(酸度、温度、酒度)的条件下才能正常启动,不能启动苹-乳酸发酵的,可直接满瓶封

8、存。苹-乳酸发酵应尽量隔氧(只出气不进气) 。12、过滤澄清:自然澄清:通过一次次的虹吸倒灌将酒脚(酒泥)分离掉(自酿少量用) 。人工澄清:(1)后发酵完成用鸡蛋清澄清:鸡蛋磕个小洞将蛋清倒入大碗(10kg 酒用 1 个)打 15 分钟形成大量泡沫,用酒液冲入容器中搅拌均匀,静置 15 天后再次虹吸法装瓶或倒瓶(罐),去掉瓶底酒石酸结晶等杂物沉淀,此时的酒已经清澈漂亮,装满瓶(罐)进行陈酿;(2)下明胶:温度最好在 20左右,量应通过小型试验来确定,一般 20mg100mg/L,把需要的下胶量称好,提前一天用温水浸泡,充分搅拌均匀;(3)过滤:用硅藻土过滤机、板框过滤机或膜式过滤机过滤。12、

9、葡萄酒的存放:应避光、低温、隔氧(满瓶)储存。新酒冬季零度以下存放一段时间有利于酒石酸结晶的生成(降酸) 。葡萄酒酿造过程中的不良情况及控制方法(1)酒花病这是一种好气性(需氧菌)微生物引起的,在酒精度低、空气充足、2426时,这种微生物繁殖很快。果酒如暴露在空气中则易遭受污染,先在表面生成灰白色小点,随后逐渐扩成薄膜,进而增厚、变硬、起皱,振动后破碎下沉,使酒液混浊,酒味变质。预防办法:经常添酒,容器上层不留空隙,加盖密封;在酒液面上加一层液体石蜡,隔绝空气;或冲入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气体;或在酒面上维持一层高浓度酒精亦可。若已发生酒花病,则用漏斗或虹吸管插入酒液中,加注同类酒,使酒花溢出。严

10、重者需过滤除酒花后,加热6570杀菌10分钟,或者使用消毒灭菌机冲氧气25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2)酸败病当果酒被好气性醋酸菌感染后,在酒面上生成一层浅灰色的薄膜,逐渐变暗,起皱,使酒精氧化成醋。预防办法:同“酒花病” 。(3)异味霉味:对生过霉的容器没有严格消毒或者没有剔除霉烂原料,会使果酒产生霉味。预防办法:可以用活性炭处理后过滤,能减轻霉味。硫化氢味(臭鸡蛋味)或硫酸味(大蒜味):这种异味是酒中有游离硫存在,在发酵期被酵母还原而成的,或因蛋白质腐败分解而生成的。预防办法:熏硫时应防止硫磺落入果汁。用过氧化氢可以除去乙硫醇。苦味:由种子或果梗中的糖甙带入而产生苦味。预防办法:可以

11、加糖甙酶分解,或提高酸分使其结晶过滤。由苦味病菌而产生苦味。预防办法:可加胶处理,或用新鲜的酒脚按酒量的3%5%加入,摇匀,沉淀分离,也可以除去苦味。其他异味:如木臭味、水泥味等,可能是原料、包装、桶体等原因引起的。预防办法:可以用精制的棉籽油、橄榄油或液体石蜡油等与果酒混合吸附,然后去掉浮在酒面上的油。(4)变色一种是由于果酒中的铁含量过高,能与单宁、磷酸盐等生成有色物质而使酒液变色。预防办法:酿制过程中,不能使用铁器或铜器、铝器;如已发生,可以加胶处理。另一种是由于空气与果酒接触而导致发生酶褐变。预防办法:一般可采用二氧化硫、单宁或维生素 C 等抗氧化剂,以抑制酶的活性。(5)浑浊、沉淀主

12、要由于果酒中酒石酸含量过高,遇钾离子、钙离子生成沉淀。预防办法:可采用低温处理后过滤,或用离子交换树脂除去。酿造过程的主要事项1.制酒的葡萄,最好是选择颜色乌黑的,这样酿出来的酒颜色才够红润。 2.酒坛子可以是陶瓷瓶子,也可以是玻璃瓶,但不要用塑料容器,因为塑料很可能会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些有毒物质,危害人体健康。 3.酿酒的过程中,会出现白色的泡沫,这是正常现象。 4.装瓶时一定要留有空间,因为发酵会让葡萄膨胀。 5.注意二次发酵器留有1/10空隙,放在阴凉处。五、葡萄酒的最后测定指标质量标准: 颜色:紫红色,透明无杂质,味:清香醇厚,酸甜适口。 比重:1.0351.055(15)。 酒精:11.512.5(15) 。 总酸:0.450.6 克/100 毫升。 总糖:14.515.5 克/100 毫升。挥发酸:0.05 克/100 毫升以下。 单宁:0.450.06 克/100 毫升。 六、实验结果各项指标 测定结果酒精度(发酵经蒸馏后,用酒精密度计测)总糖(用手持式糖度仪测)总酸(用酸碱滴定法测)挥发酸单宁葡萄酒总产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