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管理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383514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加强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加强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强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管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小企业逐渐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坚力量,中小企业在促进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推动技术创新、加快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中小企业由于受到财力、物力和人力等瓶颈的制约,内部管理水平、财务决策能力、成本核算制度及财务控制制度等没有进行系统的整合,从而导致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数据不精确。要想实现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的飞快增长,就必须从加强成本核算入手,在保证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从而在市场竞争中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更高的利润,提高企业与社会的经济效益并实现多赢1。一、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

2、展的中坚力量,无论是在带动就业还是在刺激经济发展方面,中小企业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成本核算方面的问题,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一)对成本核算工作的理解过于片面相对于其他大中型企业来说,很多中小企业领导和企业职工对于企业成本核算的认识不全面,认为成本核算只是财务部的工作与其他部门无关,没有强化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成本核算的理念。大多中小企业员工认为成本核算只是单一的核算过程,忽视了成本核算密不可分的企业成本预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环节。(二)成本核算范围狭窄对于企业成本的核算范围,大多数企业在思想上认知上存在偏差,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生产制造成本,轻研发和销售所产生

3、的成本对于生产制造型企业来说,产前、产中、产后构成其持续生产经营的链条2。在现代生产经营环境下,生产制造过程大大缩短,产品成本构成中制造成本比重下降,研发设计成本和销售等非制造费用成本比重上升。但是大多数的企业依旧把成本核算的重心停留在生产制造环节,从而造成成本核算使用的数据可能与企业实际存在较大差距。2、重物料成本,轻人力成本在人类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后,人力资源作为知识的载体成为决定企业甚至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但是我国部分中小企业只是将物料计入成本核算,并没有把人力资源成本纳入整个企业的成本体系。3、重内部成本,轻环境成本大多数中小企业只注重内部成本的核算及控制,但是却忽略了外部成本及

4、环境成本的核算。从经济学来讲,成本是由自然资源成本、物化劳动消耗和活劳动消耗构成的,中小企业成本核算要包括这三个方面的支出才能形成企业的良性循环3。(三)成本核算的基础数据不全面大多数中小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对于成本核算所需要的数据大多数是人工收集和填写,然后再由专业人员将数据统一计算、汇总,因此容易出现错误或者数据不全面。(四)成本核算方法不科学成本计算方法和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比较随意也是中小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成本计算是企业成本核算的基础,但是多数中小企业并没有对企业的料工费形成正确的认识,因此就不能进行正确的核算。在成本核算时,盲目选择成本计算方法,仅凭会计人员或者管理层的主

5、观意识,将产品成本按工时、材料消耗、管理费用等几部分进行分摊,其成本核算的方法并不适用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五)仓储管理不精准,存货物资账实不符成本核算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正确核算存货物资的收、发、存,然而一些企业财务核算存货成本仅凭当月进货发票和发货记录, 而不要求或不采用当期库存物资盘存表进行分配核算。有的中小企业由于条件所限未能及时准确地将盘存表提供给财会人员,从而导致财务人员不能及时获得成本核算所需要的资料。二、相关原因分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存在诸多问题,既不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也不满足税收管理的规定,更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对成本核算的重视程

6、度较低中小企业管理者对财务核算不了解,不足够重视,一般的会计核算全部由会计相关人员担任。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相对简单,专门的财务人员较少,而对于成本核算较为重要的生产车间和仓库一般没有配备会计人员,所以导致成本核算容易产生混乱及信息失真。也有很多中小企业招聘兼职会计,目的仅是为了应付纳税申报和账务处理,会计工作被极大地简化,不能按规定进行成本核算。(二)混乱的成本核算有利于企业偷税漏税中小企业通过混乱的成本核算随意调节支出,从而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一些中小企业通过隐匿收入、虚增成本达到减少缴税的目的。本文来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