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丰产栽培技术技术1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381777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椒丰产栽培技术技术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花椒丰产栽培技术技术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花椒丰产栽培技术技术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花椒丰产栽培技术技术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花椒丰产栽培技术技术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花椒丰产栽培技术技术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椒丰产栽培技术技术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花椒丰产栽培技术一 概述花椒属芸香科花椒属植物,该属植物在全世界约有 250 余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原产于我国的约有 45 个种,13 个变种,在山东、山西、河北、陕西、甘肃、四川、湖北、湖南、安徽、云南、贵州等栽培较多,产量大。甘肃省主要分布于陇南、定西、临夏等地,临夏州主要分布于海拔 17002000 米地区,以黄河流域为主的积石山县的银川、安集、刘集、大河家等,临夏县的莲花、南塬、桥寺,东乡县河滩,永靖县三塬、岘塬、刘家峡等乡镇。花椒的经济利用部分主要是果实,是食用调料、香料、油料及药材等多用途的经济树种,它繁殖容易,栽培简便,生长快,结果早,对栽培条件要求不严,经济效

2、益明显,已成为我州刘家峡库周边农民一项支柱产业,深受农民群众的喜欢,普及丰产栽培技术势在必行。花椒果实是很好的调味品,种子含油率 2530%,所榨取的椒油属于干性油类,可食用,也可当作工业用油,嫩枝和鲜叶可直接炒菜或凉拌食用,青干叶可作烤制面食制品的香料,油渣可作饲料或肥料。花椒树耐干旱贫瘠,生长势旺,地下部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二 花椒的主栽品种及生长结果习性1、花椒的主栽品种大红袍也叫大红椒、狮子头、疙瘩椒、刺椒等是栽培最多,- 2 -范围最广的优良品种,该品种盛果期树高 35 米,树势旺盛,生长迅速,分枝角度小,树势半开张,树冠半圆形。当年生新梢红色,一年生紫褐色

3、,多年生枝条灰褐色。皮刺基部宽厚,先端渐尖。叶片长卵圆形,叶片浓绿,叶片较厚而有光泽,表面光滑,果实 8 月中旬至 9 月上中旬成熟,成熟果实艳红色,表面疣状腺点,突起明显,果柄短,果穗紧密,果粒大,鲜果千粒重 85 克左右,成熟的果实易开裂,采收期较短,晒干后的干果呈浓红色,麻味浓,品质上乘,一般 45 千克鲜果可晒制一千克干椒,丰产性强,喜肥抗旱,但不耐水湿不耐寒,适宜于海拔 13001800 米地区。2、生长结果习性花椒树体寿命一般 3040 年,最长达 5080 年,经济寿命为 1520 年,栽植 13 年内离心生长旺盛,形成骨干枝并开始建树冠,定植 23 年即可结果。46 年生骨干枝

4、延伸很快,分枝大量增加,树冠扩展迅速,结果量逐年提高,78 年生以后,树体进入盛果期,结果量逐年提高,10 年生以上的丰产树可达 5 千克左右,15 年以后,结果量逐年递减,出现干梢现象,部分主枝、侧枝及大量结果枝枯死,坐果率降低,树冠内膛出现更新枝。花椒喜温不耐寒的树种,花椒能耐21的低温,如果冬季气温降到25时,不但幼树要遭受冻害,就是大树也有冻死的危险。当春季气温回升变暖,日平均气温稳定在 6以上时,- 3 -芽开始萌动,10左右萌芽抽梢,花期适宜的平均气温 1618,果实发育适宜平均气温为 2025,春季气温变化对当年产量影响很大,在北方常发生“倒春寒” ,造成花器受冻,当年减产。花椒

5、是强阳性树种,光照条件直接影响树体的生长发育和果实的产量与品质,花椒生长一般要求年日照时数不得少于 1800 小时,生长期日照时数不少于 1200 小时。抗旱性较强,一般在年降水量 500 毫米以上,且分布均匀的条件下,可基本满足花椒生长发育,在降雨不足的情况下,可在萌芽前和坐果后各灌 1 次水。花椒对土壤的适宜性很强,除极粘重的土壤和租沙地、沼泽地、盐碱地方,都可栽培。三 丰产栽培技术要点1、培育壮苗常言道:“良种出壮苗,壮苗出好树,好树接好果” ,种子是育苗、建园的物质基础,采种的母树最好选地势向阳,生长健壮,品质优良,无病虫害,结果年龄在 1215 年生的结果树。种子处理一般采用脱脂处理

6、。 、碱水浸泡法将选好的种子放入铁锅或缸内,倒入 22.5%的的碱水溶液或洗衣粉水中,水量以淹没种子为宜,浸泡 1024 小时后,用手搓洗,除去种子表面油质,最后将脱脂后的种子捞出,用- 4 -黄土按 1:1 的比例混合后摊于阴凉干燥处,到秋季即可播种。 、牛粪拌种法用新鲜牛粪与花椒种子按 6:1 的比例混合均匀,抹平摊放在向阳背风的地方,厚度为 710 厘米,晒干后切成 1020厘米大小的方块,放在通风干燥处保存,种皮油脂经过一个冬季后自然除去,春季播种时,打碎牛粪块,即可播种。苗圃应选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肥力较强的地块,施足基肥,一般亩播种量为 1015 千克,播种后要进行镇压,是种子和

7、土壤紧密结合,为了防止地面板结,保蓄土壤水分,减少灌溉,抑制杂草生长,防止鸟兽危害,提高种子发芽率,对播种地用塑料薄膜、细沙或秸秆进行覆盖待出苗 2/3 左右时应揭去覆盖物,幼苗应根据土壤墒情,及时灌溉,每次灌水的时间做好在早晨或傍晚。及时清除杂草,做到“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以减轻杂草的危害,间苗宜早,应实行“早间苗,远定苗”的原则,在苗木生长初期 23 次完成。土壤追肥应在 6 月下旬,追肥以尿素为主。花椒苗期应防止蚜虫、凤蝶危害,做到“防治并举,防重于治” 。2、合理密植花椒苗最好本地育苗本地栽植,成活率高,花椒属自花结实树种,一般不强调配置授粉品种,但但面积较大的椒园应考虑不同成熟

8、期的品种搭配,避免品种单一,成熟期集中,难以适时采收,影响果实品质。- 5 -可在春季和秋季栽植,在临夏地区秋季栽植成活率高。栽植前,按计划栽植密度的株行距确定栽植点,按点挖坑,一般栽植深度为 6070 厘米,直径 5060 厘米,栽植时首先将混合好的农家肥回填到坑的底部,回填深度以苗木根系大小而定,回填后踩实将苗木放入坑中填土、浇水,再覆土。栽植后苗木 高度达到 60 厘米时应及时定干,当年栽植的幼树因萌芽迟,生长慢,枝条内积累的营养物质少,越冬性差,在落叶后要进行防寒保护,进行培土防寒,上部用草捆绑裹缠,待春季萌芽前解除。3、花椒早实结果技术合理修剪,促进花芽的形成。冬剪时,除对主干、主枝

9、、侧枝的延长枝进行中短截外,对其余纸条应轻剪长放,并并开张其分枝角度为 500,结果枝组培养应遵循“树冠下层大、中性枝组为主,树冠上层以小枝组为主,树冠内膛以中型枝组为主,外围以小型枝组为主”的原则,根据空间大小配置和培养结果枝组。合理灌溉追肥,促进花芽的形成。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应在萌芽前和 5 月中旬各灌 1 次水,以后视降雨情况灌水。无论怎样灌水,都不能造成园地或树盘积水,以免因积水而引起椒树死亡。幼树追肥,应以有利于促进树体前期生长,后期花芽分化为原则,一般应在萌芽前和 5 月份结合灌水进行追肥,每株追- 6 -尿素 100 克,910 月份页面喷施磷酸二氢钾 23 次。合理的灌溉施肥,

10、能使花椒幼树前期生长新稍快,光合作用旺盛,为树体的生长和花芽形成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后期新梢生长量小,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和花芽的形成。幼树病害较少,主要及时防治虫害,按时打药。4、结果期管理技术、施肥技术有机肥料从摘椒后到翌年春季萌芽前均可施入,但以摘椒后即施入效果最好,所用肥料为腐熟或半腐熟的猪粪、羊粪、牛粪、鸡粪或人粪尿为主。施肥量以根树龄大小和产量高低而定,施入的方法是结合深翻施倒树冠外围 40 厘米左右深 1 米的土中。追肥应在萌芽前和开花后结合灌水施入。叶面喷肥应以磷酸二氢钾为主在 3 月底、6 月中旬花椒采收后各喷一次 、覆盖与灌水技术在山地灌水条件差的地块,

11、一般在树盘下或树行内覆盖秸秆、杂草等覆盖物,覆盖范围主要在树冠投影内,也可以适当向外扩展,覆盖厚度为 2030 厘米,覆盖 34 年后,覆盖物腐烂,应尽快将它翻入土壤,重新覆盖。有条件灌水的地方,一年中灌水的关键时期是萌芽前、坐果后和落叶后 3 个关键时期,秋季少雨,干旱地区也可在摘椒后加灌 1 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和花芽的分化。为了防- 7 -止根部积水,常在树干基部周围培直径 4050 厘米,高度 30厘米的土堆,防止因根部积水而死亡。、合理修剪进入结果期的花椒树冠应保持层次清楚,通风透光,枝组分布合理,维持树势和枝组长势健壮。、搞好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

12、则,在一年中病虫害防治应按花椒树休眠期和生长期两个阶段,采取不同的对策和措施。休眠期以相应的栽培技术和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清除杀灭害虫、病菌的越冬成虫、卵、蛹及病菌孢子,减少病虫源。休眠期的防治措施有三条:A:落叶后进行冬季修剪,刮去树干、大枝的死翘皮,清除树体上和园地上的残叶、枯枝,并集中烧毁;B:在刮除干枝老翘皮的基础上,涂上 5 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溶液;C:萌芽前,相向树体喷施 5 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溶液。生长期病虫害防治,应以栽培技术、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结合化学药剂防治,将病虫害控制在不致造成经济损失的限度,并减轻化学药剂对产品和环境的污染。、适时采收花椒果实进入成熟期后,当果实完全变为鲜红色且呈现油光光泽时,是采收的最佳时期,采收的果实色泽艳丽,麻香味浓。- 8 -采收应选在晴天进行,采收后最好一次性晒干,若遇到短时间阴雨天气不能晒干时,可暂时在室内的土地上晾放,待天晴时再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