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重点课后题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381404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经济学重点课后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劳动经济学重点课后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劳动经济学重点课后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劳动经济学重点课后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劳动经济学重点课后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经济学重点课后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经济学重点课后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导言名词解释劳动力在早期的概念中,劳动力指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工”,即 “工人”或产业工人,马克思理论把劳动力看作可变资本,知识经济时代脑力与体力劳动者的差别已不表现在劳动的本质特征上。“员工”这一范畴被企业以及各类组织广泛使用劳动市场劳动力供求的市场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简答题1、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理解。第一,在效用最大化假设下,劳动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机理。第二,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第三, 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

2、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第二章 劳动需求分析名词解释派生需求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工资率的上升导致企业调整的两个效应,即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他们均会导致劳动力使用量的减少。其中替代效应是由于工资率的提高,用工成本增加,企业如果仍然维持原有的产量不变,则会采用增加资本,减少劳动的生产方法,用资本代替劳动致使使用的劳动力数量下降。规模效应是由于工资率的提高,劳动的边际成本将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更少的产量,产量的下降将会导致使用的劳动数量下降。企业因工资率上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的减少是这两种效应的变化之和。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劳动

3、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当工资率变动一个百分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率的比值。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影响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的因素。第一,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性大小 。第二,最终产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第三,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第四,劳动要素在生产成本的比重。互补性生产要素(你涨我也涨)当生产要素 A 的数量增加时,导致生产要素 B 的边际生产率上升,则称生产要素 A 与生产要素 B 是互补性生产要素。替代性上产要素(你增长我下降)当生产要素 A 的数量增加时,生产要素 B 的边际生产率下降,则生产要素 A 是生产要素 B 的替代性生产要素。简答题(派生需求省略)1. 影响劳动力需

4、求的因素有哪些?回答:技术、时间长短、企业目标、经济社会制度、政府的劳动力市场政策。2. 试着运用生产要素的互补性和替代性分析女性参与劳动市场对于男性劳动者工资率的影响?可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男女在不同的经济部门工作。那么男性劳动者和女性劳动者就是独立的生产要素,故女性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参与不会对男性的工资率造成影响。第二,如果男女在同一工作中,其中男性处于管理者地位,女性劳动者受到男性劳动者的管理和指挥,此时双方为互补性生产要素,此时女性劳动力的市场参与会增加对于男性劳动力的需求,会提高男性劳动力的工资率。第三,一般来说,男性与女性劳动力双方互为替代性生产要素,所以女性劳动力的市场参与将降低男性

5、劳动力的工资率。3. 派生需求定理: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述情况将使得某类劳动需求曲线具有很高的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第一、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可替代性越大;第二、对利用该类劳动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第三、其他生擦和你要素的弹性越大;第四、该类劳动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比重越大。第三章名词解释劳动力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在现代劳动经济学体系中,劳动力又特指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的范畴。劳动力参与率是与劳动供给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测

6、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劳动力参与率是反映劳动力市场活动水平的一项总指标,它也可以以性别和年龄组分类计算,因而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经济活动人口的分布情况。收入效应是指工资增加后使劳动者感到更加富有,从而减少劳动供给的一种反应行为。替代效应是指工资增加后使劳动者感到休息时间比以前更加昂贵,从而增加劳动供给的一种反应行为。简答题1、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有哪些()人口的自然结构方面1人口规模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比如劳动力参与率不变,高人口增长必然引起劳动父供给总量的增加。但是,人口规模的形成不是短期能实现的。高人口增长引起的劳动力供给总量的增加,是要经历一个时

7、间过程的,原因是劳动力的定义有严格的年龄限制。只有出生后的人口达到法定劳动年龄,比如中国是 16 岁,才对劳动供给总量产生影响。由于一国的人口规模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在短期内不会马上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将其称之为“滞后效应”。换句话说,人口规模只在长期内起作用。2人口的自然结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人口自然结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人口性别比例不同劳动供给也不同。从第一节的内容中,我们发现男性的劳动力参与率一般要高于女性,因此,如果一国人口中男性比例过高就会形成较高的劳动供给。其二是人口的年龄结构不同劳动供给也不同。国际上对人口年龄构成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由于

8、劳动力是根据年龄段确定的,因此,不同年龄类型的社会就有不同的劳动力自然供给状况。年轻型和老年型较之成年型社会,短期内表现为较低的劳动自然供给状况。其三是人口中的民族构成不同劳动供给也不同。由于民族传统等各种原因,不同民族的人劳动力供给的状况有所不同。3劳动者个人的身体条件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根据一些实证研究表明,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劳动者的身体条件是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影响劳动供给的经济因素劳动者的工作偏好以及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经济周期波动()社会制度劳动制度工资制度2、什么是劳动-闲暇模型?如何利用该模型推到个人劳动供给曲线劳动-闲暇:劳动供给涉及到劳动者对其拥有的时间资源的分配。劳动者可以看

9、成是消费者,他们在闲暇和劳动二者之间进行的选择,就是在闲暇和劳动收入之间进行选择,以满足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愿望。偏好:代表了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相对其他商品的心理愿望强度。偏好从性质上说属于主观的东西,受到许多如个人种族、社会经济地位、职业以及个人性格等因素的影响。无差异曲线:指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或效用的所有闲暇和收入的组合点的轨迹。工资率、工作时数和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就是所谓的预算约束。它表明在既定的市场工资率条件下,单个消费者所能够提供的收入和工作时数的各种组合。劳动者关于工作时数的决策是由偏好、工资率和收入相互作用的结果。因为在均衡点 X 劳动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化个人劳动供给曲线:代表了

10、工资率与个人供给市场的劳动时数之间的关系。所以,每对于一个工资率,就可以通过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得到一个最优工作时数,连接这些时数就形成了预算线。同时,劳动供给曲线很可能是一条既包含有正斜率部分又包含有负斜率部分的曲线。在低工资率下,劳动者希望额外增加收入的愿望很大以至于替代效应超过了收入效应。然而,当工资率超过某一数值以后,劳动者的收入足够高以至于他对更高工资率采取的反映是愿意购买更多的闲暇而减少工作时数,即收入效应超过了替代效应。第四章家庭生产新家庭经济学家认为,家庭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家庭生产理论认为,家庭实际上进行着大量的生产活动,家庭将时间和各种购买的投入结合起来以生产“家庭商品”供

11、自己使用。家庭生产的实质是要使整个家庭的效用最大化。家庭生产联合劳动供给从家庭联合做出劳动供给决策的角度分析,家庭是劳动供给的决策单位,它是由丈夫、妻子和孩子构成的。丈夫、妻子和能够工作的孩子以三种方式配置各自的时间资源:市场工作、非市场工作(做家务或者上学)和闲暇。家庭的目的是配置每个家庭成员的时间以使整个家庭的效用最大化。所获得的市场商品、非市场或家庭商品(例如家里做的饭菜、清洁的住房、抚养孩子等)以及闲暇的数量组合受到每个家庭成员所能够赚得的工资率、家庭的非劳动收入和家庭可以判断的每周总的时间量三个方面的约束。简答题1、比较家庭生产模型与劳动-闲暇模型有何异同相同点:1、都以分析劳动者时

12、间资源上的分配决策为基础。2、得出结论相同。3、相对于市场劳动供给模型来说,劳动闲暇模型和家庭生产模型都探讨的是个人劳动供给情况不同点:1、家庭生产模型将家庭视为生产单位,而劳动闲暇模型将家庭视为消费单位。2、家庭生产模型弥补了劳动闲暇模型的两大不足之处。其一,劳动闲暇模型忽略了家庭背景,即劳动者的供给决策往往是丈夫和妻子在家庭联合做出的。其二,劳动闲暇模型忽视了人们在劳动和闲暇之外还要参加家庭劳动,即该模型没有完全考虑到人们对于时间资源上的分配决策。而家庭生产模型则弥补了以上缺点。不仅将家庭背景考虑在内,而且还运用交叉替代效应,分析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3、家庭生产模型除了得到与劳动闲暇模

13、型相同的结论之外,将时间作为生产性投入还得到了两个结论:其一,时间的生产率随不同的人和它本身的变化而变化;其二,技术变化可能影响家庭生产过程。2、什么是家庭联合劳动供给?为什么要分析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劳动的供给是由家庭联合作出决策的,是丈夫、妻子和能够工作的孩子以三种方式配置各自的时间资源:市场工作,非市场工作(做家务或上学)和闲暇。家庭的目的是配置每个家庭成员之间的时间以使整个家庭的效用最大化。家庭成员之间的决策是互相影响的.家庭所获得的市场产品、非市场或家庭产品以及闲暇的数量组合受到每个家庭成员所能够赚得的工资率、家庭非劳动收入和家庭可判断的每周总的时间量三个方面的约束。分析家庭联合供给是

14、因为劳动闲暇模型存在没有考虑家庭背景对个人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事实的情况是家庭是联合做出供给决策的。在现实家庭中,一个成员的工资率和收入的变动与该成员自身的工作时数以及由此导致的其他家庭成员的工作时数的变化。3、什么是劳动供给的生命周期理论人们在生命周期的不同期间内,从事市场工作的生产率与从事家庭工作的生产率不同,因此人们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劳动市场供给的工作时间也不同。经济学家通过动态的劳动供给模型来研究整个成年的生命周期内最优的时间配置。同时也对已婚妇女的市场参与模式、退休年龄选择以及男性参与率下降等原因做出解释。人们实际工资率的生命周期模式是一个倒 U 型的,实际工资率从生命的中期到后期迅

15、速上升然后下降。由于存在这种收入模式,在一个人的黄金工作年龄内,额外一小时的闲暇的机会成本要比生命后期高得多。其含义是人们在生命周期的中期市场工作报酬是最大的,而将闲暇推迟到生命周期的后期。第五章名词解释1、 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凡是能够有利于形成与改善劳动力素质结构、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费用与行为都是人力资本投资的范畴。类别:(1) 各级正规教育:增加人力资本的知识存量,表现为人力资本构成中的普通教育程度,即用学历来反映人力资本存量。(2) 在职培训活动:职业技术培训投资是人们为获得与发展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技巧所发生的投资支出。

16、(3) 健康水平的提高:用于健康保健、增进体质的费用也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这方面的投资效果主要变现为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和死亡率的降低。 (4) 对孩子的培养。(5) 寻找工作的活动。(6) 劳动力迁移: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可以实现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是人力资本增值的必要条件。6、普通培训 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对多个雇主同样有用。这类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基础技能和素质,提高边际劳动生产率。但是,由于技能的通用性,无法避免员工的流动。7、特殊培训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只对提供培训的企业有用,或者说能够提供培训的企业的生产率比其他企业要高的多。这类培训提高了员工在特定领域或岗位的技能,对员工在该企业当中边际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一旦员工被解雇或辞职去其他企业任职,培训的价值就不复存在了。二、简答及论述1、简述人力资本投资的概念与类别。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凡是能够有利于形成与改善劳动力素质结构、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费用与行为都是人力资本投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