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竞争力论文杂货菜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377211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竞争力论文杂货菜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学生竞争力论文杂货菜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学生竞争力论文杂货菜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学生竞争力论文杂货菜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学生竞争力论文杂货菜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竞争力论文杂货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竞争力论文杂货菜(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omment u1: 在我国,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建国初期由于受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关于失业是资本主义固有特征,社会主义不应该存在失业的论断,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不足,还有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发展目标的影响,我国实行的是“统包统分”的就业政策,政府直接控制就业岗位,包揽劳动者就业,用行政手段把劳动力资源配置到各个生产部门,劳动者不能自由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在这种就业体制下,失业是不存在的,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国家培养出来的重要财富更不存在失业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市场开始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失业有了存在的可

2、能性。另一方面,开始于 20世纪 90年代末期的高校扩招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一问题。.针对上一章分析的原因,从高校、政府、大学生自身三个层次,提出解决就业难的对策建议。首先作为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具体措施有: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发展职业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而由于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没有受到重视,发展水平滞后,未能实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作用。新加坡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先驱,其这方面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其次,高校在学科设置上要为现实经济发展服务。适应新形势,调整优化现有学科专业结构。高校设置专业时一定要注意结合对人才的需求结构状况,因

3、地制宜,不要盲目攀高、求大从宏观上控制和把握学科专业的总体平衡,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才会有市场。再次,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毕业生就业实力。主要是要针对高校“扩招”过程中出现的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下滑、教学内容陈旧过时、教学实践环节薄弱等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有碍大学生能力素质提高、社会和用人单位反映强烈的问题,展开积极有效的调整和改革。最后,要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择业技能,使大学生能够运用各种求职策略、求职方法和求职技巧向用人单位成功推销自己。作为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为改善大学生就业服务。具体措施包括: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到西部欠发达地区去以及建立规范的劳动力市场。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

4、到西部基层工作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尽管这一举措已经实施但收效不显著,国家要制定有吸引力的、切实有效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建设。为避免大学生在找工作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形成统一的有利于毕业生自由流动和公平竞争的服务体系,改革我国现有的落后的劳动体制,建立规范的劳动力市场是前提。要做到这一点政府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打破劳动力市场和人事制度的人为分割,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加强媒体对推进毕业生就业的作用;加强立法机关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形成一个统一、开放、公平和有效率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立规范的就业市场制度。从毕业生个人角度要改善就业观念,加强自身建设。当前,市场

5、化程度不断增强,竞争更加充分,大学毕业生择业就是比拼实力、比拼素质。毕业生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社会适应能力越来越成为择业的筹码。文章认为大学生要想摆脱就业困境首先要分析用人单位的需要,正视自身特点,不断调整自己,还要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领域。另外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这是带动毕业生就业的又一有效渠道。大学生自身就业核心竞争力缺乏,所学知识陈旧,转化率较低,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大部分高校培养的学生质量不过硬。据部分高校的追踪调查,两年之内能适应工作的毕业生不足七成,甚至有部分毕业生不能适应工作或者因为社会关系,不能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同时六成企业反映,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

6、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 40%,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30%的学生反映,在校学习的知识离市场需求较远;30%的学生认为所学知识陈旧,要想在所学专业掌握更前沿的知识,还得自己通过上网、到书店、去企业、进图书馆、听讲座来补充新知识。1.3 大学生的职业意识淡薄、准备不足,求职能力显现危机制约了市场配置成功率。据国内各大城市举办大型人才交流会统计,多数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都有一种“赶集”的感觉,没目标、没准备,全凭运气碰,结果造成了有意向的没信心,有信心的准备不足。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而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有思想基础。一年级对自我认知,二年级锁

7、定感兴趣的职业做相关的调查和初步准备制定详细的计划,三年级有目的提升职业素养如,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据调查美国的学生为了能从大学毕业,上了大学才开始认真学习,在读大学时也在研究市场,把知识放在实践中学习感悟(如斯坦福大学),中国学生为了能考上大学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就不再认真学习了,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较低,注意力和精力都应付考试了。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如何构造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选择模式,对于促进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2高校发展中的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形成机制分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形成是以大学生的成才需要为基本前提的,其实质

8、是高校为大学生个体提供成才和就业的选择模式,这是高校发展能否切实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在实际中,每个大学生在自身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中,都是以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实现来谋求自身的发展,但是这是以学校能否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机制为首要条件,换言之,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形成与其说是个体需求实现的结果,还不如说是大学生主体和人才环境及社会需求互动选择的结果,基于此,只有为大学生成才和就业提供各种博弈形式,才能更好地达到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目标。社会选择理论认为,应该对决策机制进行周密的设计,其核心问题就是构建某些满足合理性条件的社会选择机制。由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形成作为大学生和高校互动选择的结

9、构,因此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也需要进行周密设计,只有构建满足一定合理条件的选择机制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结合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结构和内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形成机制主要由信息机制、传导机制、保障机制三个方面。21 信息机制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形成的先导大学生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仅是人才培养资源具有开放性,而且大学生成才也是开放性,大学生培养应更加要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有机结合,尤其在信息化社会,大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的形成无不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仅靠传统单纯的教化机制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前提下,不仅大学生的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大学生培养的目标也随之而变,大学

10、生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其就业也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大学生人才培养定位更加突出复合型要求,更加注重通才教育,不言而喻,培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已经成为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共识,然而,从共识到落实是一个传播的过程,大学校园信息高度发达,如何建立有利于就业竞争力形成的信息环境是大学生就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形成的信息机制的本质就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理念和就业有效信息的传播机制,只有当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要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体意识到并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组织行为模式的时候,就业竞争力培养模式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在这个意义上讲,信息机制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形成的先导,在这里,信息是广义意义上的,

11、包括观念、知识(技能)、信息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单纯指某一项技能及能力,而是指学生多种能力的集合。”基于此,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信息机制包括三个方面:(一)培养正确合理的就业观念。就业观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基本最直接的主观因素,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就业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就业观教育应始终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二)促使就业知识(技能)的有效传播。大学生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其就业能力跟自身拥有的就业市场知识及择业技能(面试技巧、沟通能力、个人表现能力等)直接相关,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始终处于各种知识(技能)交叉传播的环境中,就业知识(技能)的有效传播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形成重要途径。(三)就业

12、信息的采集。就业市场是一34个复杂多变的环境,就业机会竞争也是就业信息的竞争,就业信息包括就业需求信息、就业政策信息、就业环境信息等,这是毕业生发现和把握就业机会的主要途径。总之,只有当合理就业观、就业知识以及就业信息得到有效传播,从而使得大学生教育过程中始终突显就业竞争力的主题的时候,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形成的前提条件,因此,信息(包括观念、知识和消息等在内)的收集和传播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形成的先导。22 传导机制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形成的中枢高校的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是多元的,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其中一个重要选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高校相应的改革必然导致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从选择机制理论看,只有两者

13、之间互相提供合理条件的时候才能更好地彼此促进和实现,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讲,高校改革和就业竞争力建设之间需要一定传导机制,换言之,两个目标尽管是互为前提,但是在现实选择环境下,只有两者之间的互动是以传导机制为前提的,可见,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形成是一个互动选择的过程,具体言之,一方面,高校自身的发展的方向是多元的,其中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高校改革是一个重要的选项;另一方面,在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建设过程中,高校内部的改革也是一个选择的途径,综合地看,只有两者互动选择的时候,才能更好地彼此促进,那么,高校改革与发展要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供合理条件,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建设也为高校改革与发展提供某种契机。

14、从互动关系上看,传导机制就是探究如何促使高校的改革与发展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建设之间的互动机理的问题;从系统上看,传导机制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建设和高校改革与发展的互动选择中介的问题;因此,传导机制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形成的中枢,其起到的作用是为高校改革与发展和就业竞争力建设之间的互动选择提供条件。从类型上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形成的传导机制主要包括正式组织传导和民间组织传导两种类型:(1)正式组织传导包括组织互动和组织化两个方面。就我国高校当前的情况而言,就业教育的组织互动相对不足,最主要的原因是高校的就业指导课一般是由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来承担,尽管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就业指导课教研室,但是其人员

15、组成大都来自就业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战线的人员,由于组织资源相对独立,其跟院系相关专业教研室的组织联系少,由此造成了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单向度,就业指导课程教育也就难以在整个大学教育系统过程中和专业教育之间实现互动优化。另一方面,关于就业教育的组织化问题是指教学和实践要素的组织化,也就是要整合与优化一切可以调动和利用的资源要素,从而为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和实践环节提供更好的条件。(2)民间组织传导即是指教师和学校有关就业要素的非正式组织互动和优化的问题,事实上,就业竞争力的形成是一个多重主体互动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非正式交往、教师和学生各自群体内部的非正式关系往往可以为就业竞争带来很多机遇,可

16、以说,民间的信息传播和人际互动也是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最为直接的推动力量之一,因此,应积极发挥民间传导机制在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建设中的独特作用。23 保障机制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形成的基石培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一个多部门互动合作的系统工程,组织设计和制度安排就显得至关重要。尽管在很多高校中,就业工作的组织设置和制度规定看似完善,从大学生入学就业形势教育到毕业生职业规划教育,都有专门的组织来承担和相应的制度约束,但是在现实中,这些组织设计和制度安排几乎都是静态和单向度的,组织设置受制于固有模式,制度安排也是自上而下为主,可以说,在实际中,以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建设为导向的组织设计和制度安排是非常之缺乏,保障机制欠缺灵活性和操作性,比如,毕业生就业跟踪机制和毕业生就业链构建机制往往是很欠缺相应的保障机制,但是这两个问题对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相当重要,但是却是因为囿于保障机制的局限性而难以操作和实施。为此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形成的基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组织设计和制度安排主要是两个方面:(1)正式组织,一方面,要强化就业工作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