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章 块菌半人工栽培技术1、目的了解木耳形态特征及子实体发育过程掌握培养料的制作技术、计算适宜的播种量、露地袋栽过程及各生长期的管理要点2、重点与难点重点:菌丝培养,播种量的计算,间歇喷雾等栽培管理难点:菌丝培养,各生长期的管理要点3、主要内容1)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条件2)栽培技术:培养料配方、装袋灭菌与室内发菌、作床、扎袋、割口、摆袋、出耳管理(头茬耳) 、采耳、二茬耳管理方法,喷雾管理,栽培技术因种而异,只要熟练掌握一种,就可举一反三,变通掌握其他种,关键是入门第一节 概述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有隔担子菌亚纲、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属,侧耳属里有许多个种野生木耳多生长在桑、槐、榆、楮、柳等朽木上也称黑木耳一、生产概况据考证,我国是人工栽培食用菌最早的国家,黑木耳是人类人工栽培的第一种食用菌,最早起源于我国,现在我国的黑木耳产量仍占有世界产量的 95%远在 2100 年前《周礼》就记载了黑木耳的栽培从发展史上看,黑木耳人工栽培分四个阶段即:古代的自然接种法生产、近代的半人工半自然接种、现代用纯菌种接种以及近年迅速发展的代用料栽培目前主要为代料栽培段木栽培是一种古老的栽培方式,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迅速发展,出于森林保护、栽培技术的考虑到 90 年代中期黑木耳年产量已降到最低水平。
80 年代开期福建、浙江用蔗渣栽培成功;90 年代黑龙江、吉林两省大面积开发棚栽黑木耳,21 世纪以来以露地水幕间歇遮阳法栽培面积最大代料栽培所需原料广,成本低生长周期短,产量高,抗病力强,易栽培,市场畅销,经济效益高二、食用价值黑木耳出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其所的胶质,能够清涤肠胃中纤维素和积败食物,是纺织、矿业和理发工人的保健食品唐人苏恭的《唐本草注》 ,明人潘之恒的《广菌谱》以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都记载有木耳的药用价值20 世纪 70 年代发现黑木耳含有多糖类物质是酸性异葡聚糖,其主要成分为木糖、葡萄糖醛酸、甘露糖及少量的葡萄糖和岩藻糖,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据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 Makheja 等研究,中国黑木耳中由于存在腺苷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因此,黑木耳不仅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高级佐料,而且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保健食品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一、形态特征(一)菌丝体白色,菌丝生长较弱,母种常向斜面培养基内分泌黑色素二)子实体黑色,丛生或单生浅圆盘形,耳形或不规则形鲜时嫩,有弹性,干后强烈收缩,胶质,复水能力较强子实层生腹凹面,光滑或略有皱纹,背面有短毛,担孢子细长形。
二、生活史(一)异宗结合四极性+担孢子 →初生菌丝→次生菌丝←初生菌丝←-担孢子→扭结分化成子实体→担子→担孢子(二)子实体发育过程1、原基期:出现白瘤状2、桑椹期:瘤面布满白粒3、珊瑚期:长短不齐的短杆4、成型期:顶端出现小扁球5、幼菇期:盖小、硬实、色深6、成熟期:盖边沿薄、色浅、质软、适收三、生活条件(一)营养木腐菌,菌丝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能力不是很强,生长缓慢,配料尽可能营养既可段木栽培又可代料栽培林副产品与农产品下脚料用作碳源和氮源二)温度菌丝体:最低 6℃←最适 22~28℃→最高 36℃子实体:15℃←20~24 ℃→27℃子实体分化最适温:需 20~24℃栽培时,应注意菌种的温型与栽培季节相吻合,否则易造成不出菇或失败的结果适温范围内温度偏低耳片长得慢、肥厚、有韧性三)湿度培养料适宜含水量为 60%~70%,子实体分化 60%~90%,子实体发育 85%~90%湿度过低,子实体易干缩,当由于木耳子实体胶质,再次浇水还能恢复生长生产中干湿交替管理,有利于子实体的发育水分一直高于 95%,易腐软、变色及引发病虫害四)空气菌丝体生长期需氧量较少,耐 CO2 能力较强,所以能在塑料袋内或薄膜覆盖下健壮生长。
子实体生长期对 CO2 敏感,应该加强通风换气,露地栽培可以提供充足氧气氧气不足,易出现畸形、诱发病虫害等现象五)光线菌丝期黑暗或弱光,分化期散光,育菇期光照过弱,耳片颜色淡,产量低,质量差,易流耳六)酸碱度菌丝能在 pH 为 4~8 范围能生长,最适宜 pH 为 5~6.5第三节 栽培品种与栽培时期一、常见栽培品种分两类,即单片种和丛生种单片种:单片,总产量略低;丛生种:菊花型,总产量较高一)代料品种丰收 2 号:耳片丛生,菊花状,单丛 5~10 个子实体,优质高产,适于代料栽培二)段木品种沪耳 1 号:耳片单生,优质高产,抗病力强,适宜代料与段木栽培产量比菊花形品种低,但价格高二、栽培场所场所设置的是否合理时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要求清洁、近水源、利排水、远离垃圾、畜舍、粪草堆等污染源;保温湿、通风好;菇房要拔风筒高、地窗低、进出口钉纱网进料播种前,一定用药物进行杀虫消毒露地栽培要选择排灌良好的地方,地势平坦,高燥向阳三、栽培期的确定既要考虑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的适宜温度,又要考虑产品产量和品质,北方地区要避免伏雨季节的高温高湿一般菌丝培养需要 45~50 天,出耳期 50~60 天吉林、黑龙江为露地袋料黑木耳栽培的主产区,一般分为春、秋、伏三季栽培,以春秋为主。
一)春季栽培(春耳)原种培养 12~1 月份,2 月份原种长好后,后熟 15~20 天,3 月初接种到栽培袋 ,4 月中旬长满袋,经过后熟于 5 月初露地摆袋、开口催芽,6 月中旬采收第一潮木耳,以后每 15天采一潮,共计采收 3 潮二)秋季栽培(秋耳)4 月中旬制作原种,6 月中旬接种到栽培袋,8 月初下地开口催芽,9 月下旬开始采收三)伏季栽培(伏耳)介于出耳与秋耳之间,采收季节主要在高温高湿的伏季秋耳质量最好,伏耳最差,春耳介于二者之间第四节 春季地栽黑木耳栽培技术一、培养料配方第一、木屑 78%、麦皮 20%、蔗糖 1%、石膏粉 1%、尿素 0.4%、水 1:(1~1.3) ,每 kg的原料加水 100kg,材质疏松、吸水量大的木 屑,可加水 130kg,pH 值自然 第二、棉籽壳 80%、麦皮 18%、石膏粉 2%、石灰 0.3%,料与水比 例 1:(1.2~1.3) 第三、稻草 66%、米糠 32%、石膏粉 1%、过磷酸钙 1%,每 100kg 稻 草用水130~160kg 第四、玉米芯 50%、棉籽壳 28%、麦皮 20%、蔗糖 1%、石膏粉 1%, 料与水比例为 1:(1.2~1.3) 。
培养料配制时,含水量掌握在 60%以内,以手握成团,放开松散 为宜;稻草、甘蔗渣为原料的含水量是以手握指缝有水纹,不下滴为度二、装袋灭菌与室内发菌1、装袋栽培袋用低压聚乙烯、聚丙烯塑料薄膜袋,规格为:袋口宽 12cm、长 50cm,每 100kg 原料需塑料袋 1kg 装袋要紧实,在袋面打 4~6 个接种穴,穴宽 1.5cm、深 2cm,穴口用胶布贴封装袋后放到常压灭菌锅内,以 100℃保持 10~12h 灭菌,冷却到 22℃时接种,选用优良高产的菌种2、发菌接种后室内发菌 4~5 天,室温以 25~28℃,不超过 32℃为宜第 6 天后将袋子排放稀些,门窗用纱布遮住,防强光直射,注意通风,室内相对湿度以 75%为宜菌袋经过20 天的培养, 菌丝在袋内长成圆形状态,直径在 8~10cm 时,将胶布留一小空隙, 让其通风增氧,加快菌丝生长;40 天后把胶布剥掉,室温 20~23℃, 相对湿度 80%三、作床选水源方便、能灌能排的地方,南北向或顺坡作浅畦床畦床长、宽因地制宜,一般宽1.1~1.5m,深 20cm,畦埂(作业道)60~70cm畦面先浇一遍透水,然后喷 500 倍甲基托布津和敌百虫灭菌杀虫,最好在畦面铺编织袋,畦埂覆盖旧地膜,以免浇水、下雨、揭帘时耳片溅上泥沙。
雾灌设施由干、支、毛三级高压聚乙稀塑料管微型雾化喷头及管件组成,干管直径40~50mm、支管直径 25~32mm、毛管直径 10~12mm干管连接水源垂直于支管,支管垂直于栽培床,毛管(一般长为 15m)平行于栽培床,悬挂在其上部雾化喷头间距 1.5~2m,安装在毛管上面,喷雾时使耳干受水均匀四、扎袋菌丝刚长满袋或即将长到袋底(离袋底 1~2cm)时,用塑料绳将颈圈下部扎紧,后去掉颈圈,把袋口窝回扎死菌袋中孔明显的,也可直接把余袋扭半圈塞于接种孔内五、割口用 0.1%克霉王或高锰酸钾溶液消毒菌袋表面,然后倒立割口出耳割口时,菌袋底部(扎口处)留 4cm,顶部留 2cm用刀片或手术刀割“V ”形口,角度为 45°~60°,边长2cm,深 0.5cm,每袋割 3 层,每层 4~5 个,品字形排列,与床面垂直注意:①必须将菌袋运到出耳床边,边扎(窝)口,边割口,边盖帘,严防割口处菌丝风干,形成老化膜,阻碍原基形成;②要在料袋紧贴处割口,不要在强光,高温、大风、雨天划口,也不要在料袋分离、皱折处、杂菌污染处(污染重的菌袋捡出另畦出耳) 、袋内形成原基处及无菌丝处割口六、摆袋割完口的袋,首先集中催耳:将菌袋隔畦密排于催耳床内,袋距 2~3cm,事先浇足水,盖上消毒湿草帘(用克霉王或 1000 倍甲基托布津浸泡,控净水分)和塑料膜(或用小拱棚)催耳 7~10 天,当黑色原基封住划口线后,最好原基上分化出锯齿状曲线耳芽时,在晨曦和光照中揭开草帘,疏散出耳;菌袋间距 10cm,每平方米可摆 20~25 袋。
七、出耳管理(头茬耳)1、原(耳)基形成期(7~10 天):即集中催耳期由划口到形成珊瑚状的黑线,期间要保持床面湿度 80%~90%,温度 15~25℃,以 18~23℃最佳2、子实体分化期(5~7 天):即耳芽期由珊瑚状原(耳)基长至 2~3cm(杏核大) ,开始伸出小耳片管理基本同原基期分床后,继续保持床面湿润3、子实体生长期(7~10 天):即从开片到子实体成熟期这期间耳芽生长较快,几天后便长成不规则波浪形耳片,形成“鸡冠” 、 “菊花”状耳丛此期保持床温 15~25℃,湿度90%~100%随着耳片的渐渐长大,应逐渐加大喷水量在水分管理上,要遵循“干长菌丝,湿长耳”的规律,采用“干干湿湿”的管理方法:白天畦床内湿度小,傍晚和清晨喷水提湿,便出现干湿交替,利于木耳正常生长晴天、高温天多喷,阴天、低温天少喷;床温超过26℃,增加喷水次数以降温湿度过大易烂耳八、雾灌技术要点 1、雾灌时间每年春季是培育黑木耳的黄金季节,此时雾灌能够多出 1~2 潮春耳,其增产量占增产总数的 80%以上初夏如果不出现高温(30℃以上) ,坚持雾灌降温增湿,还可多采收 1~2 潮耳2、每次雾灌时间应大于半小时,小于 2 小时。
雾灌时间的长短与天气干湿、温度高低、耳干含水量等条件密切相关天气干燥,温度高,耳干含水量低,雾灌时间可适当延长,反之雾灌时间可适当缩短3、雾灌应以间歇供水为宜耳干前期吸水速度较快,水的利用率高,每次雾灌不得少于 0.5 小时,两次灌水间隔0.5 小时左右;中后期,灌水间隔期可适当拉长(1~1.5 小时) 九、采耳当耳片充分展开,边缘起皱变薄变软,色泽转淡,耳根收缩,或部分耳片腹面出现白色粉状物(孢子粉)时,要及时采收晚采影响产量和质量,遇高温高湿还会导致烂耳或流耳采耳前 1~2 天停止喷水,让阳光直射,使耳片稍干,待次日晨露水干后再采最好选择在晴天采收,以利晒耳采时一手拿菌袋,一手指沿耳片边缘插入耳根,连基拔出,用剪刀剪去带培养基的根部,如耳片上有泥沙,要洗净后摊于晾晒席(或沙网)上曝晒,2 天后可晒干,装入塑料袋中防潮闭光贮存出售注意将拳耳、流耳、烂耳、未开片的木耳单独装袋贮存十、二茬耳管理方法栽培管理好的,可采 3 茬耳采完一茬后将耳床清理干净,用克霉王等消一遍毒;晒干床面、草帘;清除菌袋上耳根,晾晒(躲开中午强光)1 天,停水 7~10 天以养菌然后,灌床,按第一茬出耳方法管理 2~3 茬耳时,因出耳后劲不如头茬足,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