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送东阳马生序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368964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送东阳马生序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送东阳马生序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送东阳马生序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送东阳马生序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送东阳马生序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送东阳马生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送东阳马生序(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 24 课送东阳马生序【内容感知】明洪武十一年(1378) ,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本课只节选了序文的前半部分。在这部分中,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和长者身份,就板起面孔说教,而是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作者对马生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首先写自己幼时读书的艰苦勤奋和成人后求师叩问之难。 家贫就借书看,还书迅速守信用。不怕路远拜师求教,毕恭毕敬。接着写自己成人后求学的旅途之艰和生活之苦。作者选取了一个特定情景加

2、以描写。穷冬、烈风、大雪,分别从季节、环境、气候的特点上着眼。这是写行,同时写到了衣、食、住,与住在同一旅舍里的富家子弟进行对比。作者最后以“勤且艰”小结自己的学习生涯,想必马生能从中受到启发。【基础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嗜 sh 加冠 gun 砚 yn 逾 y 硕 shu 俟 s 布衾 qn 烨然 y 叱咄 ch du 皲裂 jn 媵人 yng 容臭 xi 负箧 qi 曳 y 屣 x 缊袍 yn 绮绣 q2、多音字gun 冠军 sh 舍弃 xi 容臭冠 舍 臭gun 皇冠 sh 宿舍 chu 臭气 二、字形咄 叱咄 俟 俟机 屣 敝屣 拙 笨拙 唉 唉声叹气 徙 迁徙 绌 相形见绌 挨 挨

3、打 屦 麻屦媵 媵人 缊 缊袍 腾 奔腾 愠 愠色 烨 烨然滕 滕州 温 温度 哗 喧哗藤 藤萝 蕴 蕴含 铧 犁铧三、词义1、重点词卒:最终。 趋:赶往。屣:鞋子。 箧:书箱。 曳:拖着。 衾:被子。 寓:住。 略无:毫无。尝:曾经。 怠:懈怠。 稍:稍微、稍许。 患:忧虑,担心。益慕:更加仰慕。益,更加。慕,仰慕、倾慕。 先达:前辈。2、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 通“肢”,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 ,穿 3、一词多义从: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向 当余之从师也 跟从2若:烨然若神人 好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如 至:礼愈至 周到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到以:以衾拥覆 用以中有足乐者

4、 因为,连词俯身倾耳以请 相当于“而”无从致书以观 连词,表目的,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把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手自笔录 动手腰白玉之环 挂在腰间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穿着破旧衣服(2)名词作状语手自笔录 用笔主人日再食 每天5、文言虚词余因得遍观群书 于是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向益慕圣贤之道 更加6、特殊句式(1)倒装句A、宾语前置弗之怠 文言文中否定句代词作宾语要前置。 “之”是“怠”的宾语, “弗”表否定,应为“弗怠之” ,不放松抄书B、状语后置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于藏书之家”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2)省略句未尝稍降辞色 省略主语“先达” ,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5、则又请焉 省略主语“余” ,我7、古今异义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借 今义:与“真”相对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古义:跑 今义:行走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热水 今义:食物煮熟后所得的汁水 卒获有所闻 古义:最终 今义:士兵8、相关成语毕恭毕敬:十分恭敬。怡然自乐:形容喜悦。四、文学常识1、宋濂(13101381) ,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散文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晋等。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 “师古” ,取法唐宋,著作甚丰。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 ,刘基

6、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 ”,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 。著有宋学士文集 。3五、名篇名句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2、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而还。翻译: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致,得到。假借,借。弗之怠,不懈怠,不放松。文言文中否定句代词作宾语要前置。 “之”是“怠”的宾语, “弗”表否定,应为“弗怠之” , “不

7、放松抄书”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于藏书之家”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剖析:这句话写少年时代读书的刻苦勤奋。文章一开始就揭示了“嗜学”和“家贫”的尖锐矛盾。 “嗜学”就是喜欢读书,家境贫寒却又无法买书来看,只好向别人借书, “手自笔录” ,自己亲手抄写,这就成了解决矛盾的办法。 “手自笔录”这一情景,初步揭示了他学习的勤奋态度。(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翻译: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8、。援,引、提出。质,询问。俟,等待。卒,终于。剖析:这句话写平时请教老师的情景, “立侍左右” , “俯身倾耳” ,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表现尊敬而专心。这里是写老师发怒时他求教的情景,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态度更加谦和,以至于不敢出声。这里的两个“愈”字,相当传神。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等到老师高兴的时候,又继续请教。(3)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翻译: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

9、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 穷冬,隆冬。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舍,这里指学舍,书馆。支,通“肢” 。媵人,这里指服侍的人。汤,热水。沃灌,浇洗。衾,被子。剖析:这里写自己成人后求师的旅途之艰。要“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 “深山巨谷”写路途险恶,穷冬、烈风、大雪,分别从季节、环境、气候的特点上着眼。 “四支僵劲不能动” 、 “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更反衬天气的严寒和行路的凄苦。二、重点语段1、 “天大寒”至“余因得遍观群书”剖析:这里是写读

10、书刻苦。用寒冬天气抄书的情景进一步描写这种刻苦精神。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砚台里结了很硬的冰,手也冻僵了。这既是指天气,又是指家道贫寒。而“砚冰” “手指” ,是围绕着“手自笔录”的抄书方式写的。 “弗之怠” ,是说不懈怠偷懒。这是用学习态度和学习条件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学习的刻苦。作者从最艰难的严冬季节着笔,用来说明一年四季,天天如此,很有概括作用。“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的“走”字和“稍”字值得注意。 “走”是跑的意思,这里指“赶快” 。 “走送之”,亲自去借,又亲自去送,而且赶紧送去。 “不敢稍逾约” ,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这个“稍”字强调了他坚守信约,决不耽误,即使困难再大,

11、也是这样。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乐于借书给他,他也才有可能“遍观群书” 。2、 “寓逆旅主人”至“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剖析:这里写成人后求师的生活之苦。吃的“无鲜肥滋味之享” ,穿的“缊袍敝衣” ,与同舍生富家4子弟形成鲜明对比。对比后笔墨开始转折,进入精神境界的揭示,作者没有艳羡之意,因为“中有足乐者” ,内心有精神安慰和思想寄托。【结构简析】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写自己幼时读书的艰苦勤奋和成人后求师叩问之难。第二部分(2):写自己成人后求学的旅途之艰和生活之苦。可以图示为:送东阳马生序叙自己 赠马生 读书艰、求师难、生活苦 勤奋学习、德才兼备【主旨探讨】对本文主旨有如下表述:1、作

12、者作为长者赠给前来拜访的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生。作者在文中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与勤奋学习的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以成为德才兼备的人。2、作者自述少年时得书之难,求师之艰,刻苦攻读,终于有所成就。要专心向学,读书有得,胸中自有真乐。宋濂提倡尊师重道,不畏艰苦,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精神。我的观点: 【审美鉴赏】善用对比说理本文一个重要的写作特色是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比较明显的是富家子弟的豪华和作者自己的贫寒的对比。本章的结论便是从这些对比中引出的,因而很鲜明,很有说服力。文中求学中写到了衣、食、住,寄居旅舍,穿破旧棉袍,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鱼美肉可供享受。这一切,都表现了一个“苦”字

13、。而着力写苦,有两个目的:一是对比 “同舍生” ,那些住在同一旅舍里的富家子弟;一是表现自己“中有足乐者” ,也就是内心的乐趣。作者连用这样几个动词, “被” “戴”“腰” “佩” “备” ,着力写出富家子弟服饰的华美,勾勒出他们的形象, “烨然若神人” ,像神那样光彩艳丽。这是个比喻,这一个比喻越是突出,下面的对比就越鲜明。 “余则袍敝衣处其间” ,一边是服装鲜艳,一边是破衣烂袄。这就进一步突出了作者的寒酸相。在经过这样的对比后,作者的笔墨开始转折,进入对精神境界的揭示, “略无慕艳意” ,表明他一点也不羡慕,不自惭形秽。那么,他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中有足乐者” ,内心有精神安慰和思想寄托,所以他就不会在吃、穿上和别人比较了。另外,在对待老师的态度上进行了对比。先达因门人弟子多,对他“未尝稍降辞色” ,他不因冷遇而灰心,不因疏淡而反感,反而“俯身倾耳以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