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哥特式教堂看哥特式审美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367193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哥特式教堂看哥特式审美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哥特式教堂看哥特式审美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哥特式教堂看哥特式审美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哥特式教堂看哥特式审美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哥特式教堂看哥特式审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哥特式教堂看哥特式审美(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旅游美学与景观鉴赏从哥特式教堂看哥特式审美120312010060 旅游管理 2010 级 周广倩 从哥特式教堂看哥特式审美120312010060 旅游管理 2010 级 周广倩哥特是中世纪发展成熟的一种时代艺术形式,建筑是这个艺术形式的主导形式,哥特式建筑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主要见于天主教堂。最富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俄罗斯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这些哥特式教堂无论在整体视觉造型上还是建筑背后承载的精神层面上,都凸显出了强烈的独特气质。她们的价值早已超过了建筑本身,成为了中世纪的精神象征,影响了中世纪的审美,更影响了

2、今天我们对建筑的理解和对审美的体验。一、 哥特式教堂的起源和每一种艺术形式一样,哥特式教堂之所以成为中世纪最集中的体现,是因为他自身吸取了中世纪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精髓并且以带有叙事性的特征来构建自己,他将中世纪这段历史中的一切吸收并以一种区别于其他时代的艺术手段呈现在世人面前。在经济方面,在中世纪的早期,整个欧洲的经济在动荡的局势之下处于发展缓慢的阶段。而到了中世纪中期,欧洲发生了一次经济复兴,这次经济复兴为哥特式建筑的发展以及这一时期的政治、宗教、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规模日益扩大, 人口迅速增加。教堂不单是宗教活动集会的场所, 越来越成为城市的标志与荣

3、耀。在宗教发面,在 11 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经过了无数次的整合、沉淀,进入了它的最鼎盛时期,政治成为宗教统治下的政治,经济大权也牢牢掌握在基督教会的手中,艺术、文化就更是以宗教为中心围绕宗教而发展。在这种环境背景之下,中世纪中期的罗马式教堂所有的城堡式外形, 厚重的墙壁与狭小的窗户, 防御式的职能, 内部昏暗的光线、狭窄的空间与穹顶的压迫感, 越来越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哥特式建筑解决了这一难题,分别在教堂的高度、采光和内部空间等方面满足了宗教信仰需要。而修道院院长 SUGER 主持修建的本笃会修道院教堂圣丹尼斯教堂(Saint Denis)作为第一座哥特式教堂正式拉开了哥特式教堂乃至哥特式艺

4、术的序幕。二、 哥特式教堂的显著特征哥特式教堂主要是从罗曼式(Le Style Roman)教堂一步步发展来的,但又不同于罗曼式。哥特式教堂在设计中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钟塔、小尖塔、飞券、瘦高的尖矢形窗子和无数的壁柱、脚线等,在主教堂周身秘密地布满了垂直线,他们造成了向上升腾的动态。如果说罗曼教堂体现着对地狱的恐怖,那么哥特教堂就体现了 对天堂的追求。下面主要通过其内部空间布局、外部形体两方面来介绍:(一) 、内部空间布局哥特式教堂在建筑形制上基本沿用了罗马帝国巴西利卡的建筑布局。不过“一字”形的

5、巴西利卡就变成了“拉丁十字”形(图) ,象征着上帝之子耶稣基督受苦、受难的十字架。于是十字架作为上帝的标记演变为教堂的形制,成为基督教堂有力的象征。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是沿着一条明显的自西而东的轴线分别布置了门廊、中厅和侧廊、唱诗班席、祭坛和圣坛,将空间沿纵深方向造成导向圣坛的动势,又通过束柱及尖券的肋骨拱顶向高空发展而沿垂直方向造成导向天国飞升的强烈动势。在两种动势的导引下,信徒们会不自觉地经由中厅和侧廊逐渐趋近象征天国的圣坛,从而引起精神上对上帝、对天国的向往和追求。(二) 、外部形体特色1、尖肋拱顶哥特式教堂从罗曼式建筑的圆筒拱顶普遍改为尖肋拱顶,尖肋拱顶中的骨架券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

6、平面四角的四个柱子上做双圆心尖券,四条边和两条对角线上各做一道尖拱。屋顶的石板架在这六道券上推力作用于四个拱底石上,这样拱顶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可以建得又大又高。并且尖肋拱顶也具有“向上”的视觉暗示。众多直立向上、直指天空的尖塔有如升上天国一般。这种以高、直、尖和具有强烈向上升腾动势与冲力的造型把人的目光引向虚无缥缈的苍穹,令人产生致崇致高、脱俗超凡的精神升腾。2、飞扶壁扶壁(Buttress) ,也称扶拱垛,是一种用来分担主墙压力的辅助设施,在罗曼式建筑中即已得到大量运用。但哥特式建筑把原本实心的、被屋顶遮盖起来的扶壁,都露在外面,称为飞扶壁。由于对教堂的高度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扶壁的作用

7、和外观也被大大增强了。亚眠大堂的扶拱垛有两道拱壁,以支撑来自推力点上方和下方的推力。沙特尔大教堂用横向小连拱廊增加其抗力,博韦大教堂则双进拱桥增加扶拱垛的承受力。有的在扶拱垛上又加装了尖塔改善平衡。扶拱垛上往往有繁复的装饰雕刻,轻盈美观,高耸峭拔。3、花窗玻璃哥特式教堂增加了窗户的面积,直至整个教堂采用大面积排窗,大型花窗往往高达十余米或数十米,对材料、技术的要求很高。窗棂的构造工艺十分精巧繁复,细长的窗户被称为“柳叶窗” ,圆形的则被称为“玫瑰窗” 。彩绘玻璃应用了从阿拉伯国家学得的彩色玻璃工艺,拼组成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宗教故事,起到了民众宣传教义的作用花窗玻璃以红、蓝二色为主,蓝色象征天国,

8、红色象征基督的鲜血。花窗玻璃造就了教堂内部神秘灿烂的景象,从而改变了罗曼式建筑因采光不足而沉闷压抑的感觉,展现了光在基督教中的重要作用,表达了人们向往天国的理想。 4、雕塑哥特式雕塑通常是作为哥特式教堂外部及内部的不可缺少的装饰。主要遍布在教堂的大立面、门柱、立柱、拱门、尖塔顶等地方, 有圆雕和浮雕。所雕刻的内容也都为宗教题材。教堂是宗教信仰的现实体现, 教堂中的雕塑就是宗教人物的现实体现。到中世纪后期, 基督教已经不需要早期因为非法而战斗的姿态和对异教徒的威严与震慑力, 宗教精神升华到美的理想, 并表现出神圣的关爱与仁慈的温暖。于是大多哥特式教堂的主要雕刻主题的是温和可亲的圣母玛利亚,富于人

9、性和同情心,体现了普通人心目中天国和上帝的形象。雕像的形态、动作、神态、面庞都流露出真挚的关爱情感。体现了基督教的理想美: 仁慈、诚挚、圣洁、宁静。可见,哥特式教堂的外部雕刻不仅被赋予宗教教育与图示宗教教义的目的,而且是中世纪人们对上帝强烈而执著的信仰需要的必然结果。三、 哥特式审美的其他应用由中世纪发展而来的哥特式,在现如今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对于建筑的定义了,它已经成为一种拥有完整体系的美学体系。例如在小说方面,哥特小说一般以“恐怖、神秘、超自然”三个特征为要素,以中世纪哥特式为典型场景,让人开卷就仿佛踏入神秘的哥特教堂一般,读哥特小说将欣赏移情于视觉,灵魂在惊悚中慢慢升华到哥特教堂无限的高

10、度。 呼啸山庄(1847)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的代表作,也是哥特小说的经典作品之一,她诞生于现实主义小说盛行的维多利亚时代,正如哥特建筑诞生于朴实的罗马风格之中一样,所以作者选择呼啸山庄类比为哥特建筑。而在服装方面,哥特式的尖顶帽、尖头鞋,都是服装造型上的变异,与教堂高耸细长的塔楼尖顶极其相似。对比强烈的衣服色彩不禁使人想到教堂里那些色彩对比强烈、风格华丽的彩色玻璃窗。哥特式的追随者们,利用哥特式特有的死亡浪漫气息,来表达他们内心狂热的对生命的崇高敬意,他以他独特的方式带领着人们冲破了那道“黑暗。总结:“一切宗教都是建筑的宗教。 ”哥特式教堂的雄伟不仅在于形体,也在于其精神,信徒们把自己精湛的技艺、全部的才华以及全部的精神寄托通过教堂的形式奉献给了上帝,也是奉献给了自己。建筑师们以人的理性诠释他们对宗教精神的执著追求,通过建筑向信徒们昭示了上帝的威严和慈悲,使构筑它的每一块石头都极尽所能、登峰造极地传达着强烈的宗教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