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复习资料(许璐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363622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复习资料(许璐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传播学复习资料(许璐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传播学复习资料(许璐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传播学复习资料(许璐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传播学复习资料(许璐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播学复习资料(许璐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复习资料(许璐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播学教程复习资料第一章一、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传播即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它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其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是人类的活动,是信息的交流,它离不开符号,媒介,它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映的变化。基本特征:(1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 )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象的是社会互动行为。(4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 )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目的,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

2、,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二 社会传播的系统性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传播障碍:传播制度是否合理 传播渠道是否畅通 传播系统的各组成部分运行是否正常传播隔阂:特定利益 价值观念 意识形态 文化背景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信息社会 :是指 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人类传播::一种交流和交换信息的行为 .信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意义:-内容 符号- 形式符号:信

3、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符号的分类 :信号: 物理性; 象征符: 人类语义性;语言符号 ;非语言符号:符号的基本功能:1、表达和理解功能 2、传达功能 3、思考功能符号意义的分类:1、明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 2、外延性意义与内涵性意义3、指示性意义与区别性意义语言符号意义的特征:暧昧性 、多义性、瞬间性传递过程中的意义:1、传播者的意义 2、受传者的意义 3、情境意义:象征性互动理论: 以象征符(尤其是语言) 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前提:1、认识根据”意义”来从事行动的 2、意义是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3、意义是由人来”解释” 的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

4、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首先是一个互动双方通过象征符来交流或交换意义的活动。传播过程中的意义只有通过交换才能成立,才能产生互动效应。象征性社会互动具有价值性、动机性和行为取向性,对实际社会生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5W)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1、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2、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A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该模式比线性模式进了一步,它特别适用于人际传播;缺陷在于,它认为传播是完全对应的、平等的,这与实际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往往不对应、不平等相出入施拉姆的大众

5、传播过程模式:B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明确地提出了反馈;此模式的中心是媒介组织,它集编码者、译码者和释码者于一身,它们可以从受众处获得推测性反馈;受众往往是由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分属于各个基本群体和次级群体;该模式标志着从一般传播过程模式走向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标志着将大众传播看成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趋向3、传播过程的特点:动态性、序列性、结构性第二节 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1、 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最早提出在社会系统框架中的传播系统模式,认为大众传播是各种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1、传播双方都是一个个体系统都有自己内在的活动; 2、各个系统之间互相联系,形成人际传播; 3、个体系统不是孤立的

6、,而是属于不同的群体系统,形成群体传播; 4、群体系统的运行是在更大的社会结构和总体社会系统中进行的,与其他环境保持互动。2、 马莱茨克模式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大众传播,提出许多影响传播者和受众的因素,指出大众传播的社会制约性和心理变量,更加全面、系统、具有社会性。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一 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信息输入过程:视觉听觉感觉层知觉层再认层理解层意志层信息输出过程:意志层信息合成层信息表现层符号化层筋腱运动层 二 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人的自我是在主我 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有是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方面:一方是作为

7、意愿和行为的主体的“主我”,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反应具体体现出来;另一方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人能够与自我进行互动-人能够认识自己,拥有自己的观念,与自己进行沟通或传播,并能够对自己采取行动.意义:通过自我传播,人能够在与社会、他人的联系上认识自己、改造自己,不断实现自我的发展和完善。人际传播的动机:1、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2、建立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的需要3、自我认知、相互认知的需要 4、满足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要自我表达:即传播者将自己的心情、意志、感情、意见、态度、考虑以及地位、身份等等向他人表

8、达的活动。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1)群体的概念:指的是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群体对社会的功能:帮助个人完成社会化过程,训练分配社会角色,形成社会规范和准则,调节和控制个人行为。1、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 2、 群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3、某些群体也会带来社会混乱 群体对个人的意义:1、 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 2、是个人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 3、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 4、有时也会束缚和压抑个性(2)群体传播: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的传播互动机制;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4)群体规范是群体意识的核心

9、内容;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群体规范的功能:1、协调成员的活动 /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2、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3、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护群体的自我同一性(5)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6)趋同心理:个人希望与群体中多数意见保持一致 ,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8)特殊的传播机制 :1、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 (催眠) 2、群体模仿与”匿名性” 3、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 :流言的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证据的暧昧性紧急事态下的留言特点:1、流言信息的快速增殖 2、流言信息的奇异回流现象 3、流言

10、中伴随着大量的谣言第二节 组织传播组织传播: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组织内传播 、组织外传播组织传播的功能:1.内部协调 2.指挥管理 3.决策应变 4.形成共识(4)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1 .公关宣传 2、广告宣传:3、企业标识系统宣传 (CIS)第七章 大众传播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3)大众传播的特点:1、从传播主体来讲,以大众社会的形成为基础;2、从传播手段:以现代传播媒介为载体;3、从生产方式:以产业化的形式来进行4、从流通的角度:消费性和娱乐性是其主要特征5、大众传播的商品属性,不仅流通着金

11、钱,还流通着意义与快感.(4)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环境监测功能、社会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赖特的”四功能说”: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提供娱乐(5)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信息环境的环境化: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不仅制约着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识和行为,从而对客观的现实产生影响。 大众传播所提示的信息环境,有演变成现实环境的趋势试论现代社会”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人的行为不在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的事件或

12、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活动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大众传播虽然提示的是信息环境,与现实环境之间有很大的距离,但是这种信息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识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生产影响。由于人们是根据媒介提供的信息来认识环境和采取环境适应行动的,这些行动作用于现实环境,便使得现实环境越来越带有了信息环境的特点,以至于已经很难在两者之间作出明确的区分。这样一种机制,使得现代环境不仅越来越信息化,而且信息环境也越来越环境化。也就是说,大众传播提示的信息环境,越来越有了演化为现实环境的趋势。第八章 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第一节 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 一.麦克卢汉的媒介理

13、论(一).媒介即讯息( 二).媒介:人的延伸(三).” 热媒介”与”冷媒介”(1).媒介即讯息含义: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2)媒介:人的延伸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 ”热媒介 冷媒介传递信息的特点 清晰明确 信息含量少而模糊接受者的参与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书籍.报刊.广播.无声电影.照片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漫画.有声电影.电视(1)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经营目标:广告收益、信息产品的销售收益宣传目标:言论活动、报道活动、新闻自由公共性与公益性:新闻自

14、由、社会责任(2)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新闻素材,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有一个取舍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媒组织形成了一道”关口”, 通过 ”关口”传达受众的只是新闻素材其中少数.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1、新闻是关于变化着的人际关系的报道.2、新闻是对能改变现状或可能改变现状的事件的报道.3、新闻是能对社会产生某种结果的事件的报道.4、新闻价值:新闻与读者的阅读兴趣相关度“把关”过程的实质新闻生产并不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受众需求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传媒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第九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1)

15、传播制度: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1、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2、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3、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2)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1、规定媒介组织的所有制形式2、对传媒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3、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4、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3)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广告院外集团 垄断(4)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个人的信息反馈结成受众团体 诉诸法律手段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第十章 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1)大众的概念:大众是一种未经组织化的社会群体。(2)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变化:早期的贵族主义观点;对

16、法西斯极权主义的批判;美国战后的大众社会理论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受众的三个层次:1.特定国家和地区内能够接触到传媒信息的总和.2.特定传媒或特定信息内容保持定期接触的人 3.接触了媒介内容并受其影响的人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受众的群体背景或社会背景是决定他们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A:“政治既有倾向假说”::IPP 指数( 既有政治倾向指数)在人们就选举或其他政治问题作出决定之际, 这种决定不仅取决于一时的政治宣传和大众传播, 而是基本上取决于他们迄今为止所持的政治倾向. 这种倾向与他们所属的社会群体和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研究一.传播效果的含义所谓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经媒介传至受众而引起受众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的变化。传播效果的三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