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风格与礼服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359613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4.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风格与礼服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建筑风格与礼服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建筑风格与礼服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建筑风格与礼服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建筑风格与礼服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风格与礼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风格与礼服(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礼服概念的延展一、礼服概念:是以裙装为基本款式特征,在特定礼仪场合穿着的服装。二、现代礼服的分类:1.晚礼服:产生于西方社交活动中,在晚间正式聚会、仪式、典礼上穿着的礼仪用服装。裙长长及脚背,面料追求飘逸、垂感好,颜色以黑色最为隆重。晚礼服风格各异,西式长礼服袒胸露背,呈现女性风韵。中式晚礼服高贵典雅,塑造特有的东方风韵,还有中西合璧的时尚新款。与晚礼服搭配的服饰适宜选择典雅华贵、夸张的造型,凸显女性特点。(1)晚礼服的基本色调:黑色、红色、白色、花色。(2)晚礼服的传统女士款:强调女性窈窕的腰肢,夸张臀部以下裙子的重量感,肩、胸、臂的充分展露,为华丽的首饰留下表现空间。如:低领口设计,以装饰

2、感强的设计来突出高贵优雅,有重点地采用镶嵌、刺绣,领部细褶,华丽花边、蝴蝶结、玫瑰花,给人以古典、正统的服饰印象。(3)男士晚礼服的规定以及式样:小晚礼服的规定:小晚礼服是晚间活动最常用的服装,也是礼服中最常用的一种。多数人参加晚宴或观赏戏剧时都穿这样的西式礼服。小晚礼服的式样:小晚礼服的上身式样与普通西服相同,单排扣或是双排扣不拘,通常为黑色,左右两襟为黑缎。夏季多采用白色,是谓白色小晚礼服。不论白色或黑色上衣,其裤子都是黑色的,左右裤管都饰以黑色缎带。小晚礼服一般配白色硬胸式或百叶式衬衫、黑色横领结、黑袜子和黑皮鞋。大晚礼服的规定:比小晚礼服更正式的,就是大晚礼服,通常称为燕尾服,这就是所

3、谓的白领结大礼服了。大晚礼服的上衣为深蓝色的,或是黑色的,前胸很短,约与腰齐,后裾拖长如同燕尾,长可及膝。双襟为黑色或蓝缎制成,用之于重要的正式宴会,如国宴、隆重晚宴及观赏歌剧等场合。大晚礼服的式样:大晚礼服的裤子为黑色,左右两侧有黑缎带为装饰,配以白色硬胸式或百叶式衬衫、白色凸花棉布背心、皮革或棉质白色手套、白色横领结、黑色丝袜、黑色皮鞋,有时还要配有高圆桶帽。2.小礼服:是在晚间或日间的鸡尾酒会正式聚会、仪式、典礼上穿着的礼仪用服装。裙长在膝盖上下 5cm,适宜年轻女性穿着。与小礼服搭配的服饰适宜选择简洁、流畅的款式,着重呼应服装所表现的风格。3.裙套装礼服:是职业女性在职业场合出席庆典、

4、仪式时穿着的礼仪用服装。裙套装礼服显现的是优雅、端庄、干练的职业女性风采。与短裙套装礼服搭配的服饰体现的是含蓄庄重,以珍珠饰品为首选。三、礼服的演变与相对应的建筑风格:1.中式礼服的演变与对应的建筑风格:(1)秦汉时期的礼服特色: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废除了原有的六种冕服,仅留下一种黑色的玄冕供祭祀时使用。因为秦人根据五行学说认定自己符合水德,水与黑色配合,所以秦代尚黑,从帝王到平民都穿用黑色服装。秦始皇对旧礼制进行了彻底破坏,使得到了汉代初年仍没有统一的礼服、制服。 西汉的官服,只不过是一种长袍而已。而且是一年到头都穿黑色的袍服。官服相同,只能靠冠帽来区分官职的不同和高下。不同的官员佩带的冠不同

5、。加上自周代开始,官员们就要佩带绶带。这种官绶制度在汉代被严格执行着。 (2)秦汉时期的建筑特色:秦汉建筑在商周已初步形成的某些重要艺术特点基础上发展而来,秦汉的统一促进了中原与吴楚建筑文化的交流,建筑规模更为宏大,组合更为多样。 秦汉建筑类型以都城、宫殿、祭祀建筑(礼制建筑)和陵墓为主,到汉未,又出现了佛教建筑。都城规划由西周的规矩对称,经春秋战国向自由格局揍变,又逐渐回归于规整,到汉未以曹操邺城为标志,已完成了这一过程。宫殿结贪官苑,规模巨大。祭祀建筑是汉代的重要建筑类型,其主体仍为春秋战国以来盛行的高台建筑,呈团块状,取十字轴线对称组合,尺度巨大,形象突出,追求象征涵义。两汉时期可谓中国

6、建筑青年时期,建筑事业极为活跃,史籍中关于建筑之记载颇丰,建筑组合和结构处理上日臻完善,并直接影响了中国两千年来民族建筑的发展。然而由于年代久远,至今没有发现一座汉代木构建筑。但这时期建筑形象的资料却非常丰富,汉代屋墓的外廊或是庙堂、外门、墓内庞大的石往、斗拱、都是对木构建筑局部的真实模拟,寺庙和陵墓前的石阙都是忠实于木构建筑外形雕刻的,它们表示出木结构的一些构造细节。但这些“准实例” 唯一的不足之处是无法显示室内或内部构造。但大量的汉代画像砖,画像石和明器,对真实建筑的形象、室内布置、以及建筑组群布局等方面都作出形象具体的补充。(3)唐朝的礼服特色:唐代服饰图案,改变了以往那种以天赋神授的创

7、作思想,用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但传统的龙、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这也是由皇权神授的影响而决定的。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 晚唐时期的服饰图案更为精巧美观。花鸟服饰图案、边饰图案、团花服饰图案在帛纱轻柔的服装上,真是花团锦簇,争妍斗盛。正如五代王建所说: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每翩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华贵优美的服饰图案,是画工们在敦煌石窟用艰苦的劳动为后人们保留下来的珍贵形象的资料。唐代服饰的发展是整体上的发展,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于表现自由、丰满、华美、圆润,在鞋、帽、巾、玉佩、发型、化妆、首饰的表现,都说明了这一特点

8、。 唐代承前继承了周、战国、魏晋时期的风格,融周代服饰图案设计上的严谨、战国时期的舒展、汉代的明快、魏晋的飘逸为一体,又在此基础上更加华贵,使服饰、服饰图案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唐代的服饰、服饰图案对后代的影响一直沿续到今天。缠枝纹在现代服饰图案中的运用,展示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意识结合所产生的意蕴。(4)唐朝建筑风格特点:唐代建筑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又开朗。现存木建筑物质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斗拱的结构、柱子的形象、梁的加工等都令人感到构件本身受力状态与形象之间内在的联系,达到了力与美的统一。而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庄重,大方的印象。(5)宋朝礼服的特

9、色:宋代朝服宋代官服分为祭服、朝服、公服、时服、戎服、丧服等。宋代朝服,也叫具服,朝会时使用。上身用朱衣,下身系朱裳,即穿绯色罗袍裙、衬以白花罗中单,束以大带,再以革带系绯罗蔽膝,方心曲领,挂以玉剑、玉佩、锦绶,着白绫袜黑色皮履。这种服饰,以官职大小有所不同,六品以以下就没有中单、佩剑及锦绶。中单即禅衣,衬在里面,在上衣的领内露出。(6)宋朝的建筑风格:宋代建筑的总体布局和唐朝不同,它是沿着轴线排列成若干四合院的组群布局,加强了纵深发展,如正定隆兴寺。另外一些组群的主要建筑已不是由纵深的二、三座殿阁所组成,而是四周以较低的建筑,拥簇中央高耸的殿阁,成为一个整体,如宋画明皇避暑图 、 滕王阁图和

10、黄鹤楼图都是如此。这时四合院的回廊已不在转角处加建亭阁,而在中轴部分的左右建造若干高低错落的楼阁亭台,使整个组群的形象不陷于单调。此外,与纵深布局相结合,在主要殿堂的左右往往以挟屋与配殿烘托中央主体建筑的重要性。从这些资料中还可以看到组群的每一座建筑物的位置、大小、高低与平坐、腰檐、屋顶等所组合的轮廓及各部分的相互关系都经过精心处理,并且善于利用地形,饶有园林趣味。(7)明代服饰特色:明代服饰 明代穿公服的官吏。其制为盘领右衽,袖宽三尺。袍服所用的纹样及颜色,因级别而异:一至四品,用绯色;五至七品,用青色;八至九品,用绿色。纹样也不一样,一品用大朵花,径五寸;二品用小朵花,径三寸;三品用散花,

11、无枝叶,径二寸;四品五品用小朵花,径一寸五分;六品七品用小朵花,径一寸;八品以下,无花纹。以上服饰,与展脚幞头搭配,多用于重大朝会。 (8)明代建筑特色:明代,封建统治制度、封建统治思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民居的格局上,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反映。封建宗法制度以“ 礼” 为核心,尊崇的是“尊卑有序,内外有别” ,在四合院这种建筑形式中得以充分体现。四合院布局一般是北房(也叫正房 )三间,屋里有隔断,分成一明两暗或是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 也叫倒座) 三间,都是卧砖到顶、起脊的瓦房。一家两三辈人,住在四合院内,家长住正房(北房、上房),晚辈住厢房,在东西厢房的使用上,长子居东厢房,也就是

12、正房的左侧,次子居西厢房,以左为上;南房作客厅或书房。院子里有砖铺的十字甬路,通到东西南北房,屋门前都有台阶儿。街门一般都在东南方。如果是二进院等多进院,院子的二门,便是内外有别的标志,旧时家中的女眷“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就指的这道门。四合院的营建是极讲究风水的,从择地、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都要按风水理论来进行,特别是院子的门一定要开在东南角。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的美好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 ,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 四季平安” ,而嵌于门管、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联,都充满

13、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对幸福、平安、招财进宝的祝愿和祈求。(9)清代礼服特色:旗袍的基本款式特点是圆领口,窄袖,左衽,有口袢,系腰带。俗名“箭衣”,去其上窄下宽,便于骑射之意。旗袍又分男袍,女袍,官袍。男袍,款式有长袍,行袍,圆领袍,披领袍之分。长服袍指一般长袍,下摆长达脚面。行服袍即“缺襟袍也” ,也称“短”,“行袍”,外出征战,行围时用,以便乘骑。披领袍属于朝服。女袍,与男袍有很大的区别。清代官场女服随夫,多指补服,冠,带。就常服说,无论后妃宫眷,一律“皆短袖长袍” ,妇女旗袍无开契,无短袍,一般艘“长至蔽足 ”。女袍多装饰,在衣襟,袖边,领口等处镶嵌各种彩花为尚,又以多层领子和多层袖头为美。官

14、袍,是清代的补服之一,它是古代章服之制和满洲民族服饰特点相结合的产物。皇帝穿龙袍,皇帝以下,皇子,亲王,郡王,以尊卑不同,饰以不等数的龙爪。贝勒,贝子,镇国公等皆以蟒为饰纹。一品文,武官分别饰以仙鹤,麒麟。二品饰以锦鸡,狮子等。(10)清代建筑特色:这一时期的建筑大体因袭明代传统,但也有发展和创新,建筑物更崇尚工巧华丽。 清代的都城北京城基本保持了明朝时的原状,城内共有 20 座高大、雄伟的城门,气势最为磅礴的是内城的正阳门。因沿用了明代的帝王宫殿,清代帝王兴建了大规模的皇家园林,这些园林建筑是清代建筑的精华,其中包括华美的圆明园与颐和园。 在清代建筑群实例中,群体布置与装修设计水平已达成熟。

15、尤其是园林建筑,在结合地形或空间进行处理、变化造型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水平。 这一时期,建筑技艺仍有所创新,主要表现在玻璃的引进使用及砖石建筑的进步等方面。这一时期,中国的民居建筑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自由式建筑较多。 风格独特的藏传佛教建筑在这一时期兴盛。这些佛寺造型多样,打破了原有寺庙建筑传统单一的程式化处理,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以北京雍和宫和承德兴建的一批藏传佛教寺庙为代表。 清代晚期,中国还出现了部分中西合璧的新建筑形象。2.西式礼服的演变与对应的建筑风格:(1)古希腊时期的礼服特色:我们可将古希腊服饰风格的特点归纳为:1. 服装的披挂性和缠绕性;2. 服装的悬垂性和服装线条的流畅性;

16、3. 服装的自由性和变化性;4. 服装的舒适性和功能性;5. 服装的简洁性和富于内含的单纯性;6. 以无形之形的方式表现人体。具体为:古希腊的服饰多采用不经裁剪、缝合的矩形面料,通过在人体上的披挂、缠绕、别饰针、束带等基本方式,形成了“无形之形 ”的特殊服装风貌,其样式主要有:多立安旗同(Doric chiton) 、爱奥尼亚旗同(Ioric chiton) 、克莱米斯(Chlamys) 、佩普罗斯(Peplos) 、希马申(Himation) 、克莱米顿(Chlamydon)等。其中可以划分为“披挂型” 和“缠绕型”两大基本类型,前者以“旗同衫”为代表;后者以 “希马申”为典型。披挂型的服装主要借助于饰针和绳带,将矩形的面料固定在人体的肩部、胸部、腰部等关键结构部位,使宽大的面料收缩,形成自然下垂的褶裥,人体在自然的服装中若隐若现,服装被赋予了一种生动的神采。不仅如此,绳带使用的根数、在服装上系束的位置和方式,以及褶裥在人体上的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