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加工剂,丝素蛋白加工剂,胶原蛋白剂,护肤加工剂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350302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芦荟加工剂,丝素蛋白加工剂,胶原蛋白剂,护肤加工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芦荟加工剂,丝素蛋白加工剂,胶原蛋白剂,护肤加工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芦荟加工剂,丝素蛋白加工剂,胶原蛋白剂,护肤加工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芦荟加工剂,丝素蛋白加工剂,胶原蛋白剂,护肤加工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芦荟加工剂,丝素蛋白加工剂,胶原蛋白剂,护肤加工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芦荟加工剂,丝素蛋白加工剂,胶原蛋白剂,护肤加工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芦荟加工剂,丝素蛋白加工剂,胶原蛋白剂,护肤加工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丝蛋白整理剂 SEW3260结构或组分:丝蛋白、氨基酸;用途及应用方法:适用于各种纤维织物的丝蛋白护肤整理;1、浸轧工艺:1用量:3050g/L2工艺流程:漂染后的织物 浸轧丝蛋白加工液(轧液率 6070%)烘干(80100)拉幅(15030 秒)2、浸渍工艺:1用量:35%(o.w.f)2工艺流程:漂染后的织物 浸渍丝蛋白加工液(浴比 1:10)脱水 烘干(80120)包装贮存:25kg、120kg 塑料桶包装,贮存在 0以上的仓库中,稳定期储存一年。韩笑丝素整理真丝织物表 1 表明了单独用丝素整理真丝织物之后的各项性能。表 1 丝素整理后的织物性能丝素浓度(owf) 急弹 缓弹 白度 黄度

2、断裂强力保留率1 211.3 265.3 77.22 7.64 97.372 217.4 271.6 77.53 7.05 98.1l3 222.5 279.5 78.5l 7.16 99.204 214.O 273.7 78.52 6.44 98.665 206.3 265.8 78.91 6.34 98.35原样 209.7 266.8 83.10 3.67 100.00注:渗透剂 JFC 2mlL,焙烘:1602min。从表 1 可以看出,随丝素浓度的增加,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先上升后下降;白度相比原样略有下降,与丝素浓度变化关系不大;而断裂强力基本没有太大变化。这可能是由于丝素分子结构中含

3、有一定量的游离氨基、羟基、羧基等活性基团,对真丝有强烈的吸附作用,并能和蚕丝大分子上的活性基团形成少量的氢键、盐键、酯键、范氏力等结合,它能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薄膜,或沉淀在纤维的内部,起到一定的防缩抗皱作用。由表 1 还可看出,丝素浓度在 3时,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最高,可提高 13左右。2.2 柠檬酸整理真丝织物表 2 表明了单独用柠檬酸整理真丝织物之后的各项性能。表 2 柠檬酸整理后的织物性能柠檬酸浓度(owf) 急弹 缓弹 白度 黄度断裂强力保留率7 204.5 248.O 77.50 9.74 98.178 212.5 254.5 76.18 10.14 96.939 218.O 258.

4、0 75.53 10.70 93.4910 223.0 262.0 74.83 11.57 92.6012 206.3 259.0 74.50 12.10 86.5714 216_3 260.0 73.21 12.42 81.7216 217.5 260.7 72.37 13.56 77.44原样 185.0 217.0 82.15 4.43 100.00注:次亚磷酸钠 6,渗透剂 JFC 2ml/L,焙烘:1602min。从表 2 可以看出,织物的折皱回复角随柠檬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这是由于柠檬酸分子中的羧基易脱水成酐,所形成的中间产物与真丝纤维中的羧基或氨基发生如下式所示的酯化反应或酰胺化

5、反应:从表 2 中还可以看出,织物的黄度随柠檬酸浓度的增加也明显增大,这是由于高温焙烘使柠檬酸分子中的羟基与邻位碳原子上的氢共同脱去一分子水而生成含有不饱和键的乌头酸3-4以及水等,反应式如下:乌头酸本身呈黄色5,整理织物后,由于深色效应,导致织物泛黄。从表 2 中还可以看出,柠檬酸浓度超过 10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变化不大,而黄度随柠檬酸浓度的增大明显增加,断裂强力随柠檬酸浓度的增大而减小。2.3 丝素和柠檬酸复配整理真丝织物据有关资料6,取用柠檬酸整理和未整理的真丝织物,剪成若干小块,放入三元溶剂中,于 95回流 30min,观察发现,未经整理的真丝织物完全溶解,经整理后的真丝织物随处理条

6、件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不溶物,有些样品几乎不溶解。这表明当蚕丝纤维完全溶于三元溶剂后,水化钙离子与丝素分子上丝氨酸侧链的羟基配位,形成稳定的螯合物,配位过程中,分子间存在着整理剂和丝素分子所形成的共价交联的作用,溶剂分子难以拆除这种共价键,即使溶剂拆开了蚕丝分子间结合键,丝素大分子间还连接着部分交联键和部分整理剂链段。由此证明,丝素与柠檬酸复配时,丝素和柠檬酸本身可以相互交联,有协同作用,使整理剂与纤维分子反应,形成三维网状结构的交联,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因交联引起的织物强力损失,同时柠檬酸的-COOH 与丝素中的-OH 发生酯化反应,形成大分子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柠檬酸处理时真丝织物的黄

7、变。因而本课题以下就丝素水解条件和防皱整理过程中的各工艺因素对真丝织物各项性能的影响作了一些系统分析。2.3.1 丝素水解条件对整理效果的影响2.3.1.1 水解时间的影响选取丝素浓度为 3,柠檬酸的浓度为 10,固定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丝素的水解时间,测定整理后织物的各项性能,结果见表 3。表 3 丝素水解时间对整理效果的影响水解时间min 急弹 缓弹 白度 黄度断裂强力保留率60 232.7 265.7 80.550 6.48 91.6190 241.0 269.7 79.47 6.98 93.49120 255.1 278.7 79.01 7.61 96.42150 253.5 274.7

8、 78.58 9.62 94.95180 251.7 274.O 76.78 11.79 93.01原样 214.5 247.O 82.60 4.59 100.00注:丝素 3,柠檬酸 10,次亚磷酸钠 6,NaOH 3gL,渗透剂 JFC 2ml/L,焙烘:160,2min。从表 3 可以看出,随着丝素水解时间的延长,被整理织物的急弹、缓弹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到 120min 时达到最大,缓弹折皱回复角提高了 31,但当丝素水解时间超过120min 后,折皱回复角变化不大,甚至略有减小。这是因为开始时水解时间不足,丝素水解不充分,丝素整理剂的分子量很大,只能吸附或覆盖于纤维表面。随着丝素水解

9、时间的延长,丝素大分子链不断的发生断裂,生成了各种分子量较低的多肽分子,这些多肽分子量越小,分子越小,越容易进入纤维内部微小的空隙中,而丝素分子的大小也决定着跟柠檬酸复配时相互之间混合的均匀程度。丝素分子太大,就不能与柠檬酸混合均匀;而丝素分子太小,则柠檬酸与丝素分子之间因太充分的交联反应而使整理剂中能与织物发生交联的基团大大减少,因而对整理织物失去了意义。由表 3 知,丝素碱性水解时间以 120min为宜。2.3.1.2 NaOH 浓度的影响选取丝素浓度为 3,柠檬酸的浓度为 10,固定其他条件不变,改变 NaOH 浓度,测定整理后织物的各项性能,结果见表 4。表 4 NaOH 浓度对整理效

10、果的影响NaOH浓度g/L急弹 缓弹 白度 黄度断裂强力保留率1 220.0 255.5 78.82 7.60 92.092 227.5 262.O 79.32 7.40 93.273 229.O 263.0 79.43 7.08 95.604 216.O 258.7 79.59 6.98 92.525 215.0 256.7 77.45 7.72 91.30原样 185.O 217.0 82.86 4.44 100.00注:丝素 3,柠檬酸 10,次亚磷酸钠 6,水解时间 120min,渗透剂 JFC 2ml/L,焙烘:160,2min。由表 4 可以看出,随着用于 NaOH 浓度的增加,被

11、整理织物的急弹和缓弹先增加后减小。当 NaOH 浓度为 3gL 时,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最大,而超过 3gL 时折皱回复角又开始减小。这是因为 NaOH 的浓度过大时,丝素水解加快,丝素分子量过小,浸轧时与蚕丝纤维的吸引力减小,能附着在纤维上的丝素分子减少,经过焙烘与纤维发生的交联也大大减少。而在 NaOH 浓度适宜的情况下,丝素分子被分解成的多肽分子的大小也适宜,这不仅有利于渗透到蚕丝内部的空隙中,均匀分布于织物内,焙烘后更有利于交联。综合各项因素,NaOH 浓度以 3gL 为宜。2.3.2 丝素整理剂浓度的影响改变整理剂浓度,测定整理后的各项性能见表 5。表 5 丝素整理剂浓度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12、丝素浓度(owf) 急弹 缓弹 白度 黄度断裂强力保留率1 233.5 273.0 74.93 12.32 87.182 237.5 279.O 72.71 13.10 92.853 255.2 287.0 73.88 12.97 97.664 235.5 274.0 76.08 11.74 94.265 233.O 272.0 74.77 12.87 93.43原样 213.5 250.5 82.45 4.11 100.00注:柠檬酸 10,次亚磷酸钠 6,渗透剂 JFC 2ml/L,焙烘:160,2min 。由表 5 以看出,织物的急、缓弹折皱回复角随着丝素整理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到3时达

13、到最大,缓弹折皱回复角增加了 37。但当浓度超过 3后,急、缓折皱回复角开始变小,手感也变僵硬。这可能是由于丝素整理剂浓度过高时,大部分丝素分子只能附着在纤维表面,只有一部分分子进入蚕丝纤维内部的缝隙中。随着丝素溶液浓度的增加,纤维间的粘附力及交织点的粘结作用增强,折皱回复性下降,手感变硬。因此,丝素整理剂浓度取 3为宜。2.3.3 焙烘温度的影响焙烘温度对织物性能的影响见表 6。表 6 焙烘温度对整理效果的影响焙烘温度 急弹 缓弹 白度 黄度断裂强力保留率150 228.O 268.3 80.79 6.30 101.05160 229.5 272.0 79.62 7.64 98.82170

14、258.2 289.8 75.79 11.71 97.85180 230.O 267.O 70149 16.57 97.08190 244.7 281.0 64.68 23.50 97.25原样 219.5 256.5 79.50 7.35 100.00注:柠檬酸 10,次亚磷酸钠 6,渗透剂 JFC 2ml/L,焙烘时间 2min。由表 6 可以看出,随着焙烘温度的升高,整理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先增加后减小,而白度和断裂强力下降,黄度升高。这是因为焙烘温度过高,不仅使整理剂变性,而且还使织物变脆;焙烘温度太低,则不能够提供整理剂与织物发生交联反应所需的温度,影响整理效果。因此,焙烘温度以 170

15、为宜。2.3.4 焙烘时间的影响焙烘时间对织物性能的影响见表 7。表 7 焙烘时间对整理效果的影响焙烘时间 min 急弹 缓弹 白度 黄度断裂强力保留率1.0 230.7 261.7 80.45 7.34 98.841.5 243.O 276.3 78.68 9.58 97.492.0 249.5 287.3 76.22 12.00 96.312.5 261.0 298.6 74.64 13.51 93.013.0 237.0 278.7 72.18 15.24 90.29原样 194.0 235.O 83.27 4.24 100.00注:柠檬酸 10,次亚磷酸钠 6,渗透剂 JFC 2ml/

16、L,焙烘温度 170由表 7 可以看出,随着焙烘时间的增长,被整理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先增大后又减小,白度降低黄度增加,断裂强力减小,这是因为随着焙烘时间的增加,在适宜的温度下,织物和整理剂的交联程度不断增加,从而提高了织物的弹性和折皱回复角,但当焙烘时问过长时,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反而减小,而且长时间的焙烘对织物的白度和断裂强力有较大的影响,且还会损伤织物,影响织物的手感。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焙烘时间以 2min2.5min 为宜。2.3.5 正交实验根据以上单因素分析所确定的范围进行 L9(33)的正交优化实验,确定其最佳整理工艺:焙烘温度 175,丝素整理剂浓度 4(owf),焙烘时间 2.5min。2.4 丝素、柠檬酸、丝素整理剂对真丝绸的防皱性能比较表 8 丝素、柠檬酸、丝素整理剂对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