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方案评估报告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350089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方案评估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某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方案评估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某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方案评估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某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方案评估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某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方案评估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方案评估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方案评估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工程号:南岸区内子口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初 步 设 计评估报告二一一年十一月2目 录一、项目概况 .1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评估 .2(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3三、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3四、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 .4(一)水源涵养林 .4(二)人工湿地 .4(三)生态浮床 .5五、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一)投资估算内容 .5(二)投资估算额 .6六 工程效益 .6七、其他 .7(一)编制依据 .7(二)项目组织管理 .7八、结论与建议 .8(一)评估结论 .8(二)建议 .9附表 1 项目投资估算评估对照表 .101一、项目概况内子口水库位于南岸区广阳镇

2、银湖村,工程所在河流属长江水系小溪河支流。地理位置是东经 1064512,北纬 293400。内子口水库是一座以供水、灌溉、防洪为主,兼有 场镇 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的小(一)型山丘水库。工程于 1958 年 1 月动工修建,于1963 年 6 月完工。工程建好后又于 1964 年 3 月至 12 月进行整治,并于 1973 年 9 月至 1978 年 12 月对工程进行扩建。水库总库容 149.15万 m3,死库 容 3.07 万 m3,兴利库容 122.93 万 m3。大坝坝型为均质土坝, 现有坝 高 15.18m,坝顶高程 329.68m,设计 洪水位 328.98m,正常高水位

3、 328.39m,死水位 316.59m,坝顶宽 5.50m,坝顶长 115m,坝底宽 96.80m。内子口水库属于多年调节水库,以三十年一遇设计洪水,洪峰流量为 17.76m3/s;以三百年一遇校核洪水,洪峰流量为27.26m3/s。水库集雨面 积仅 0.75km2,借用 (引水) 集雨面积 2.46km2, 坝址控制流域面积 3.21km2。该水库防洪保护 人口 5000 人,保护耕地 1.5000 万亩。其涉及年供水量 20.0 万 m3,实际年供水量 8.0 万m3,解决银 湖村、麻柳湾村、庙冲子村等 1.5 万人及 2000 头牲畜饮用水。2008 年,在大坝下游修建银湖水厂解决该片

4、区 7000 余人饮水安全问题,水厂 设计日供水规模为 1000 吨。水库控制灌面 4837 亩,实际灌溉面积 4500 亩。内子口水库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 l8左右,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为 11001250 毫米,年平均日照 1230 小时,无霜期平均 320 天,利于农作物、果木及林木生长。2目前,由于水库受库区周边居民人口的生活污水污染、农业耕作面源污染及水土流失影响,内子口水库的水质较差。废水主要来自周边居民生活污水,以及雨水淋溶农地后(面源污染)汇入水库的污水。“初设”提出项目主要包括 水源涵养林、人工湿地、生 态浮床。“初设”投资估算表中显示本项目投资估算为 218.

5、14 万元,其中市级资金 100万元,自筹 118.14 万元,拟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确定建设单位。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评估(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主城区水资源保护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为搞好 “五个重庆” 建设,保证重庆市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目标的实现,按照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的通知 (渝委办(2011)49 号)要求,必须加强水库水生态修复。评估认为:内子口水库是南岸区广阳镇银湖村附近居民重要的工农业用水水源,其水质好坏直接影响着附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该区域居民的健康生存关系密切。然而,由于附近村民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库,农

6、业面源污染严重,加上近年来该区经济发展快速,水库水生态环境受到较大破坏,水质较差,严重影响了南岸区的对外形象和投资环境大局,因此,开展内子口水库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已迫在眉睫。3(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初设”未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进行相关分析 。评估认为:项目建设对内子口水库水源实施水生态修复的目标是十分明确的,设计单位在此领域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不存在技术难点问题,而且 项目所需单项工程材料、方法得当,因此项目建设是可行的。三、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初设”为实现水生态修复的目 标,建 设内容主要包括:水源涵养林、建造人工湿地、设置生态浮床进行生态修复。其中水源涵养林营造技术包括树种选择、群落配置、

7、经营管理等内容,水源涵养林按造林技术标准来营造,乔灌草相结合;人工湿地主要采用垂直潜流湿地;生态浮床包括浮床的框体、浮床床体、浮床基质、浮床植物。项目建设规模:建设水源涵养林带共 17280m2; 6 个小型人工湿地,面积共 196m2,充分利用地形自然落差以减少 动力消耗,平面布置合理可行;生态浮床着重布局在水库各库湾,生态浮床单体 980 个。评估认为:“初设” 结合 项目的目标功能定位,着重建 设水生态修复系统,对 水源涵养林、人工湿地和生态浮床进行了综合布局。建设内容基本可行,建设规模基本合理。四、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初设”中的水生态修复工程包括:水源涵养林、人工湿地、生态4浮床。(一

8、)水源涵养林“初设”中在水库正常蓄水位以外 30 米范围 内,建设 10m-30m 宽的生态库岸防护林带,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生态库岸防护林带范围的确定应具体考虑水源地类别,防护林带划定要结合保护水源的地形条件来确定,防护林带要最大限度地能阻隔水源地区域可能产生的污染物,并对来水起到净化作用。防护林带划定后要严格禁止隔离带上生产建设活动,再隔离带范围设置保水保土、调蓄净化作用效果明显的植物带。评估认为:“初设” 中水源涵养林 带通过营造防 护林,达到调蓄、净化水源的目的。涵养林的营造考虑到树种的蓄水保土、生物自净功能,造林达到一定的密度,防护林带建设采用多层次的近自然造林模式,“

9、乔灌草” 相结合,能达到综合的防护效果。(二)人工湿地“初设”中的人工湿地采用根据地形特征,拟设计 2 种湿地大小,一种是 28m3,设计为二级垂直流人工湿地,一种是 56m3,设计为四级垂直流人工湿地。评估认为:“初设” 中二 级和四级人工湿地的布局 较为合理,适合处理农村分散式居住生活污水。5评估建议:植物选择应该考虑适合当地气候环境,优先选择本土植物,具有抗病害能力,日常易于管理,且具有一定的景观效应的植物。(三)生态浮床“初设”中浮床组成包括 4 个部分:浮床的框体、浮床床体、浮床基质、浮床植物。浮床框体采用 PVC 管,浮床床体是聚苯乙烯泡沫板,浮床基质使用的是海绵,浮床植物有水生美

10、人蕉、香根草、香蒲、菖蒲、凤眼莲。评估认为:“初设” 中生 态浮床的浮床框体采用 PVC 管,浮床床体是聚苯乙烯泡沫板,浮床基质使用的是海绵,浮床植物有水生美人蕉、香根草、香蒲、菖蒲、凤眼莲。方案基本可行。评估建议:浮床床体是聚苯乙烯泡沫板,使用时间不长,两年后要跟换,建 议采用 PPE 材质浮床床体。五、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一)投资估算内容评估认为:“初设” 投资 估算对项目投资进行了 测算,包含生态修复工程以及工程建设其它费用。对建设内容的工程建设投资测算基本合理。(二)投资估算额“初设”投资估算值: 建设总投资 218.14 万元,其中 100 万元有市级投资,南岸区自筹为 118.14

11、 万元。6评估建议: 在“初设”中人工湿地植物 规格要说明,使投资更趋合理,便于实施。评估认为:在“初设” 中 “工程建设费用”基本按照工程建 设费和工程建设其它费用列出,工程建设费用投资基本合理。六 工程效益内子口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运行后有效地提高了水质,保障了水库安全运行,有效防控由于水库干涸或溃决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工程运行后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环境。水源涵养林、人工湿地以及生态浮床的建设在净化污水的同时也发挥了景观作用并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地区的温度、湿度与舒适度。同时,本工程的建设营造出良好自然环境,不仅使当地居民居住环境改善,还给人们休闲娱乐提供了一个好去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