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形茶的加工工艺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349608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扁形茶的加工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扁形茶的加工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扁形茶的加工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扁形茶的加工工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扁形茶的加工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扁形茶的加工工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扁形茶的加工工艺作者: 来源:中庆茶叶 2011-09-10 11:59:08导读 以龙井茶为例,介绍扁形名优茶的传统手炒工艺技术。手工炒制龙井茶(中、高级)一般分青锅和 xn 锅两个步骤,由抖、搭、捺、拓(抹) 、甩、扣、挺、抓、压、磨等十大手法组成,交替使用,灵活掌握,做到手不离茶,茶不离锅以龙井茶为例,介绍扁形名优茶的传统手炒工艺技术。手工炒制龙井茶(中、高级)一般分青锅和 xn 锅两个步骤,由抖、搭、捺、拓(抹) 、甩、扣、挺、抓、压、磨等十大手法组成,交替使用,灵活掌握,做到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扁形名优茶加工工艺以龙井茶为例,介绍扁形名优茶的传统手炒工艺技术。手工炒制龙井茶(中、高级)

2、一般分青锅和 xn 锅两个步骤,由抖、搭、捺、拓(抹) 、甩、扣、挺、抓、压、磨等十大手法组成,交替使用,灵活掌握,做到手不离茶,茶不离锅. (1)青锅高级龙井青锅,每锅投叶量为100150克,锅温180200,分3个阶段共炒1213分钟。第 l 阶段抖炒34分钟,第2阶段抖、抹炒23分钟,第3阶段搭、抹结合,炒到茶叶舒展扁平、含水量为20%25%时起锅。中级龙井青锅,每锅投叶量300克,炒1520分钟。炒法与高级龙井基本相同,但由于鲜叶稍大,力量要稍大些还要用抓的手势使茶条收紧、压扁、理直,至含水量为35%左右时起锅。 青锅叶摊放回潮4060分钟后,用3孔、5孔筛将青锅叶分成3档(头子、中筛

3、、筛底)分别 xn 锅。 (2)xn 锅高级龙井投叶量为250300克,中级龙井投个量400500克。锅温6080,待炒到茶叶受热回潮、吐露茸毛时,再把温度提高到8090;当茸毛开始脱落、茶 叶收紧较扁平时,再把温度降低到50 60锅。xn 锅时间,高级龙井每锅1520分钟,中级龙井每锅2530分钟。31六大茶类的基本工艺?答: 绿茶:鲜叶-杀青-揉捻(做形)- 干燥黄茶:鲜叶-杀青-揉捻- 闷黄-干燥黑茶:鲜叶-杀青-揉捻- 渥堆-干燥白茶:萎凋 -干燥(新工艺白茶:萎凋-轻揉- 干燥)青茶(乌龙茶):萎凋-做青-炒青- 揉捻(做形)-干燥红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32条形绿茶的加工技

4、术?答:我市的条形绿茶大多是烘青,约有一半是作为素坯窨制茉莉花茶。采摘较细嫩的原料制作并直销市场的烘青茶俗称“ 毛峰茶“。烘青茶的加工工艺较简单,其技术要点:杀青:在连续式滚筒杀青机中进行,筒温在220-250开始投叶,出口处配备鼓风机,以便及时吹风散热,杀青掌握“ 老叶嫩杀,嫩叶老杀;高温杀青,先高后底”的原则,锅式杀青还应注意“抛闷结合、多抛少闷”的原则。杀青以梗折不断,握能成团松开弹散为适度。揉捻:在揉捻机中进行,目的卷紧茶条,适当破坏叶组织。技术掌握“嫩叶冷揉,老叶热揉“、 “嫩叶轻压短揉、老叶重压长揉“和加压“轻-重-轻“的原则,细嫩叶揉捻 10-15min,较粗老叶揉45-60mi

5、n,用一、二级鲜叶原料制的一般揉30-40min,揉至成条率达85%以上时即可下揉,而后通过解块分筛解散团块,分出筛头,并将筛头进行复揉。干燥:一般在自动链板式烘干机或手拉百页式烘干机中进行,分初烘和足烘两道。初烘温度掌握在120-130,初烘后经摊凉0.5h-1.0h ,使之叶内水分重新分布,防止外干内湿,足烘温度110-115,烘至手捻 茶叶能成粉末,茶叶含水量在 6.5%以下为宜,经摊凉冷却后即可包装入库。33扁形茶的加工技术?答:西湖龙井 茶是扁片形茶的代表,素以“ 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其品质特征是外形扁平光滑、削尖挺直、色泽嫩绿;内质香高持久、汤色明亮、滋味甘爽,叶底嫩

6、匀成朵。手工制作手法分抖(透) 、搭(带) 、捺(抹) 、拓、甩、扣、挺、抓、压、磨(荡)等十大技巧。操作复杂,不同等级的鲜叶手法又不同,因而不易掌握。整个加工过程分青锅和煇锅两个阶段:青锅:当鲜叶摊凉至含水率达68-70%时开始杀青,杀青在口径 62cm 的电炒锅或柴火灶进行,当锅温上升到90-100 时开始投叶,投叶量为100-125g,下锅时能听到轻微的爆声为最宜锅温,入锅后先用抖、拓以蒸发水分,炒约3min 鲜叶开始干瘪,锅温适当下降,此时不能听到爆声,随后减少抖动的手法,加用搭、捺的手法,炒至梗子干瘪,外形扁平,梗叶色泽一致,约七成干时即可起锅。青锅历程15-17min。煇锅:将青锅

7、叶进行簸、拣、筛,除去片、末、梗、果等夹杂物,用3号筛筛出头子,再用4号筛将叶型大、中、小分开,便以煇锅时干燥均匀,不脱档断头。而后把大、中、小三档青锅叶分别摊放回潮,待茶叶略变软时即可进行煇锅。投叶量一般是2-3锅青锅叶并为一锅,茶叶下锅后以拓为主,用抖适当辅助,等茶叶转热时可采用轻抓、轻捺的手势,炒制茶叶不粘手时采用抓、挺、捺为主的手法,并逐渐用力,以使茶叶扁平,手势总的来说是由轻到重,炒到茶叶将干时,用力要减轻,以免炒碎茶叶,当梗叶干燥程度一致时即可起锅,历时20-25min。最后再进行分筛去杂,归堆包装。制茶三把火之间谈杀青、干燥与焙火2011-12-05 来源:和茶网 我要评论( 0

8、)茶叶制作过程中,首先遭遇到的第一把火是杀青 。杀青就是用高温把叶细胞杀死,停止发酵。绿茶类不发酵,所以茶青采下后赶快杀青;半发酵、全发酵茶则待其发酵到所需的程度,再施以杀青。不论炒青或蒸青 ,我们都说它是制茶的第一把火。第二把火是茶制成后,将水分蒸发掉的干燥 。传统用炭火烤干,现代用热风吹干,热风来自瓦斯、汽油或电力。杀青只是将叶子炒熟、蒸熟或烫熟,接下来的揉捻还会把叶子揉出很多汁来,成形后必须干燥 ,否则湿湿的怎么保存?怎么固定品质?茶叶制成之后,如果想让它喝来有股熟香、温暖的感觉,可以用火来烘焙,有如烤面包一般。面包可以烤得浅浅的,也可以烤得熟一点、硬一点,吃来各有不同的风味。焙茶可以用

9、木炭焙、也可以用电烤箱来焙。绿茶求其茶叶天然的新鲜味,重发酵茶如白毫乌龙、红茶求其萎凋发酵形成的特殊风味,通常不加焙火 ,唯独轻、中发酵的叶茶类,如(清茶)冻顶、铁观音、水仙才是这第三把火施展的范围。精制过程中,为补干燥度不足得覆火 ,我们将之列为干燥的范围。焙火茶陈放后,若受潮了,可以拿来补火 ,这并入焙火之列。杀青是杀死叶细胞,停止发酵;干燥度不足用覆火加强,焙火后受潮,若只想再改变茶叶的品质特性,则再施以焙火 。这当中有相互影响的地方,但目的不一样,施火 (即温度)的方式、程度也不一样。致富技术:扁形茶的加工技术推荐阅读:致富技术 种植技术 茶叶加工技术西湖龙井茶是扁片形茶的代表,素以色

10、绿、香郁、味甘、形美 四绝著称。其品质特征是外形扁平光滑、削尖挺直、色泽嫩绿;内质香高持久、汤色明亮、滋味甘爽,叶底嫩匀成朵。手工制作手法分抖(透) 、搭(带) 、捺(抹) 、拓、甩、扣、挺、抓、压、磨(荡)等十大技巧。操作复杂,不同等级的鲜叶手法又不同,因而不易掌握。整个加工过程分青锅和煇锅两个阶段:青锅:当鲜叶摊凉至含水率达68-70%时开始杀青,杀青在口径62cm 的电炒锅或柴火灶进行,当锅温上升到90-100时开始投叶,投叶量为100-125g,下锅时能听到轻微的爆声为最宜锅温,入锅后先用抖、拓以蒸发水分,炒约3min 鲜叶开始干瘪,锅温适当下降,此时不能听到爆声,随后减少抖动的手法,

11、加用搭、捺的手法,炒至梗子干瘪,外形扁平,梗叶色泽一致,约七成干时即可起锅。青锅历程15-17min。煇锅:将青锅叶进行簸、拣、筛,除去片、末、梗、果等夹杂物,用3号筛筛出头子,再用4号筛将叶型大、中、小分开,便以煇锅时干燥均匀,不脱档断头。而后把大、中、小三档青锅叶分别摊放回潮,待茶叶略变软时即可进行煇锅。投叶量一般是2-3锅青锅叶并为一锅,茶叶下锅后以拓为主,用抖适当辅助,等茶叶转热时可采用轻抓、轻捺的手势,炒制茶叶不粘手时采用抓、挺、捺为主的手法,并逐渐用力,以使茶叶扁平,手势总的来说是由轻到重,炒到茶叶将干时,用力要减轻,以免炒碎茶叶,当梗叶干燥程度一致时即可起锅,历时20-25min

12、。最后再进行分筛去杂,归堆包装。制茶高级技术人员正为精选出来的上好茶叶进行杀青”,这是决定茶叶质量好坏的关键程序,要求对火候和时间控制得恰到好处。上好茶网消息 手提竹篮上茶山,十指尖尖采茶忙,顾不得与郎补衣衫。 ”时下正是各地茶场最忙碌的时候。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因手工炒茶产量太低,加上今年 QS 认证制度对制茶杀青、烘干等工序下了硬性指标,机械制茶已逐渐代替人工。一方面,真正上好的茶只能是手工炒出来的;一方面,茶厂趋利必须批量生产应对市场需求。当手工炒茶遭遇批量产尴尬,这门老手艺是否注定成为观赏性技艺?从采茶到制茶一点不能马虎金井茶厂总经理周宇告诉记者,采茶讲究手巧、手快,因此要求采茶者最好是

13、年轻女孩。特别是上等茶,对时间要求极紧,芽头长出来,外面刚刚冒出一片嫩叶,芽与叶分离的短时间内就必须飞快地掐下来,否则会影响茶叶形态与营养。清明前后是采茶的关键期,否则嫩芽一天一天往外爆,不采易老。第二步就是萎调。在竹篾筐中把茶叶薄薄一层摊开,叶上不能叠叶,在阴凉通风的房间放上8至10小时后即可。杀青”是整个手工流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农家炒茶用的是柴火烧锅,如今一律改良成了不锈钢电炒锅,因为茶叶极易吸异味,造成二次污染,因此盛放茶叶的都是没有异味的竹篾筐。 ”电炒锅的温度达到160摄氏度左右时,茶叶即可均匀洒入。翻锅讲究对火候的把握和力度、手位的恰到好处,炒上等好茶时,得是2

14、0年以上炒茶经验的男技师。王仲清是金井茶厂有 26年 炒龄”的老师傅了,只见他在抖、推、甩变换手势间,嫩绿的青叶在锅底发出轻微的嗞嗞声,5分钟后,清醇的茶香开始弥漫。再把茶放入竹篾筐中一个芽一个芽次第摊开,至全部冷却后,分拣出不好的芽叶,再重放入锅中,开始做型”。既要搓成卷曲型,又不能用力过猛以免揉烂,就像手里有个嫩毛毛样,要格外小心。 ”王仲清这样比喻。最后一道工序是 提毫” ,茶叶在八成干的时候辅以轻揉,嫩芽上的白色茸毛依稀可辨。如不提毫,则茶叶仅为墨绿色,全无灵动之气。手工炒极品毛尖每年仅500 克尽管茶的手工艺耐人品味,记者采访中却得知,如今大多废止了手工炒制。我们每天要做几吨茶叶,手

15、工炒哪里做得出来哟!”由于要批量生产应对市场需求,尤其是在生产旺季供不应求,很多茶叶都是由机器烘炒而来。我们真正用手工炒的只有极品毛尖,每年也就500 克吧,多半是用来参加全国性赛事的。 ”据悉,此种极品毛尖售价高达12 万元 500克,而在去年的一个拍卖会上,金井茶厂的手工炒极品毛尖,更拍出638万元500克的高价。在机械化、产业化时代,手工操作究竟还有没有存在的空间?与文化息息相关的传统制茶手艺更像一个 末落贵族” ,而这种充满文化底蕴的手艺传承,又必定是机器无法取代的。在苏州等一些产茶地,已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采取措施,通过制定在炒茶环节上推行师傅带徒弟的工艺传承等制度,让炒茶王” 们的手艺、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代代流传。茶手艺与旅游联姻或成双赢采访中有专家认为,在生产规模化的同时,茶文化、茶手艺完全可以与其他产业结合,进行资源的深度开发与整合。4月初,在苏州等地就兴起了茶旅游”热。连片的茶园里,游客采茶摘叶,并体验拣茶、炒茶的全过程。记者抛出这个话题时,周宇捧出一本百里茶廓茶叶博览园规划 ,他说,这个问题他也想到了,斥资1亿元的茶叶博览园着手开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辟出一间厂房,游人来了可以在师傅引导下,自采、自拣、自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