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探讨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342619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贫困地区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贫困地区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贫困地区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贫困地区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贫困地区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贫困地区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贫困地区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探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贫困地区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探讨 【提 要】现阶段贫困地区农民收入低、增收困难特别突出。分析了贫困地区农民收入低的原因,探讨了尽快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人民共同关心的问题。【关键词】 贫困地区 增加 农民收入寒假期间,我利用回家的机会倒甘肃农村,看到农村山大沟深,农业生产的很落后,主要以大牲畜进行耕作。农民家庭贫困,吃、穿、住条件普遍差,吃的窖水,走的羊肠小道。农民也很辛苦,常年起早贪黑,面朝黄土背朝天,收入很低,农民一年的人均纯收入只有当地干部一月的工资。西部大开发已经实施十年,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小康生活差距很大,农村的贫困问题还是相当严重,这引起了我的深思。经过改革开放

2、以来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009 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同时,也应当看到,作为一个农业大国,2009 年底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 53.4%,像甘肃省仍有很多贫困地区,全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 51%,只有上海的 19.39%。甘肃省农村贫困人仍有 389 万人,农村贫困面仍达到到 18.72%,农民人均纯收入 2980.1 元,只有当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四分之一。这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扩大内需,改善农村民生、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刺激消费,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

3、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困难很大。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很穷,农民很苦,农业很落后,因此“三农”问题是全党和全国高度重视的问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就是着重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2010 年中央已连续七年出台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农民收入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是农业和农村内外部环境现实反映,也是各种我国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低问题尤为突出。如何改变农村的落后

4、面貌,让农民尽快脱贫致富是当地人人关心的问题。一、 贫困地区农民收入低的原因分析 从促进农民增收的因素看,粮食、养殖、劳务输转等以前大的增收项目,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目前处于衰减状态。由于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我们还要面对国外质优价廉的农产品的竞争,靠增加粮食产量和提高农产品价格促进农民增收越来越难。依靠科技仍有很大潜力,但科技投入有限。发展乡镇企业也是一条出路,但贫困地区的乡镇企业很少。近几年,农民增收的亮点在大幅度衰减,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明显减少。 1、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差,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贫困地区一般山高坡陡,山地面积大,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少,特别是优质耕地少,土壤贫瘠,生态条件脆弱

5、,靠天吃饭,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等恶劣的自然条件制约农业生产。农民收入主要靠农业,但农业生产收入少,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特别是遇到自然灾害,农民的生存问题也受到严峻的考验,农民增收缺乏来源。贫困地区的水、电、路、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广播电视、电话、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落后制约农民增收。贫困地区也没有矿产等资源,没有区位优势,农民增收无处着手。2、 农民思想禁锢,小农意识仍然根深蒂固,商品意识不强,科技文化水平不高。贫困地区的农民思想比较保守,他们遵守着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思想,不愿意去做他们不曾尝试的事物,你看我,我看你,你穷我也穷,大家都穷也就不觉得什么是富了。贫困地区由于受传统观

6、念的影响,有部分人只看到自己的两亩薄地,可以维持基本生存,满足现状, “两亩耕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思想仍然然存;在贫困地区大部分农民懒、思想消极、小富则安的思想。生育观念落后,子女的养育成本较低,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现象比较突出,控制人口数量难度大。农业生产主要想满足自己生产、生活的需要,对经济效益考虑较少,优良品种、先进的耕作技术推广难度较大,种植结构的调整也难实现。缺乏开拓创新的意识和增加收入的技术、方法。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慢。有很多因素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一是农民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城市对外来人口仍然采取歧视政策和限制性措施,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二是进城务工的农民

7、在劳动就业保障、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子女入学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给进城的农民造成很多不便,也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三是由于贫困地区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缺乏讨价能力,也缺乏技能,工作难找,即使找到工作绝大部分也是脏、苦、险的差事。他们在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却又不得不面对低收入、高消费的巨大压力,绝大多数农民在城里难以扎根。 4、社会因素的影响。由于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农民的收入相对减少。农产品价格的不稳定,农药、种子、化肥、水、电的价格不断上涨,农民生活用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滞后,也是影响农民的收入增加的社会因素。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相关政

8、策调整的影响,一方面城市失业人口和毕业大学生增加,许多原为农村劳动力占据的就业岗位逐渐为他们代替,另一方面,乡镇企业发展困难,农产品加工业落后,农产品运销体系建设远远不能适应农业市场化的要求。农民只靠从事农业生产和出售初级农产品是很难富起来的。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必须构建和完善发农产品加工、运输、包装、销售网络体系,完善国家对农民的补贴体制。国家的宏观收入分配政策偏差,使农民增收面临明显不利的社会经济环境。发展要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现阶段,农业科技含量低,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已成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瓶颈”因素。5、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缺乏优势,支柱产业所占收入比例低。近年来

9、,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围绕农民增收,积极扶植、培育支柱产业,但由于自然条件、资金、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没有形成叫的响、拿得出、能打出去、具有一定优势的支柱产业。缺乏农村产业化经营组织和了龙头企业,只能为社会提供初级的农产品,产业链条短,附加值少,农民得到的只是很少的收入。农业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没有形成规模,农产品市场需求波动大,使农业面临极大的市场风险。农业一般采取家庭式经营,市场信息不灵,易使众多农户形成相似的预期,造成农产品生产大幅波动。而农产品需求弹性又低,再加上农产品一般体积大,运输不易,储存损耗大,易腐烂变质的特点,就使得农产品价格波动更大,一旦不能产销对路,就将使农户血本

10、无归,生计无着。二、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几条措施针对当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状况,应当结合贫困地区的实际,借鉴国外扶植农业产业、鼓励农民增收的经验,必须采取强有力的综合措施,才能尽快地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1、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业农村,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和科技水平。贫困地区农村交通、通讯、电、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产业发展层次明显偏低,农民增收难度偏大。要使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缩小差距,尽靠贫困地区自身的力量,显然是脆弱的,这就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力度,需要国

11、家对贫困地区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更多的扶持和倾斜。要把依靠国家扶持与发动群众自力更生结合起来,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我国已逐步加大了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的力度,使得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相当滞后。这就需要我们提高认识,树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思想意识,在政策上予以倾斜,通过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投资、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业、农村的多元化筹资渠道,放宽农村金融信贷条件,创新农村信贷模式,使农业生产基础的条件有大的改善,农业科技化水平有大的提高,尽快走上规模化、高效化、现代化路子。2、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12、。现代农民必须具有市场经济意识、科技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农民的素质不仅可以提高科学技术推广应用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就业渠道,而且可以帮助他们转变观念,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启发农民增收的思路和视野,转变农民的生育观念,减少农村人口,增加农民收入。要充分利用教育、科技、文化等各行业、各部门的现有资源,形成农民教育培训合力,搭建农民培训教育平台,健全农民培训教育网络,为农民培训教育创造条件。要深入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实用技能和科技文化水平,提升农民增加收入的方式、方法。要引导农民学习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培育农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本地实际,积极进行经济结

13、构调整,克服传统思想,树立创新意识,能够积极为本地的发展献计献策,拓宽增加收入的渠道和领域。3、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这说明中央已经把劳务经济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几年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不断上升,劳动输转不但可以增加收入,而且可以开拓视野,学习技术,提高自身素质,为在本地的发展积累资金。当前,在加快农村剩余劳动输转方面,一是劳务部门要提供劳务信息,减少盲目外出打工。劳务部门应大量收集各地真实可靠的劳务信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和定点张贴广告等渠道提供信息,供广大劳务人员选

14、择。二是政府有组织地输出劳务人员,把劳务输出当作新兴产业来抓,按市场化、企业化的要求,从组织机构、教育培训、劳务信息、权益保障等方面规范劳务输出行为。三是加大劳务人员输出地与输入地政府的联系,为民工外出打工架桥铺路,实行跟踪管理,及时为劳务输出人员排忧解难。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本领。五是各大、中城市要取消对外来劳务人员的一切限制,将中央提出的“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政策落到实处,为劳务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给农村劳务人员与城市居民以同等待遇,并按属地管理原则,搞好劳务人员的管理。六是各级政府要对劳务输出大开绿灯,转变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减少中介服务

15、收费。4、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发展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将更多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把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上逐步解放出来,最终达到减少农民、致富农民的目标。首先,各级政府应加强城市化建设,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城市、小城镇改造,完善城市功能,满足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需要。其次,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修改户籍管理制度,取消农业和非农户口在国民待遇上的差别和歧视规定,降低农民进城定居务工的门槛,消除农业人口向小城镇集中的制度障碍。在就业、子女教育、医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与市民平等,不因受户口不同而遭受歧视,同工同酬,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再次,在优化经济布局,提升产业结构的前提下,大力发

16、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二、三产业,向进城农民提供更多的劳动工作岗位。科学规划小城镇布局,把重点放在县城和经济发展、人口密集的建制乡镇。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二、三产业相结合,建设工业发展园区,引导乡镇企业、龙头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引导富裕起来的农民、农村经营大户、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培植吸纳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大企业集团。5、发挥资源优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在已有的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继续加大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力度,实施品牌战略、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扩大经济效益好的名优特色农产品的比例,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利用特色优势,增加农民收入。要大力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健全和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通过发展龙头企业,实行公司加农户加基地的运作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扩大农产品的基地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拉长产业链条,使农产品增值增效,以解决农产品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