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曾国藩的理学经世思想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342219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曾国藩的理学经世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试论曾国藩的理学经世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试论曾国藩的理学经世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试论曾国藩的理学经世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试论曾国藩的理学经世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曾国藩的理学经世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曾国藩的理学经世思想(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曾国藩的理学经世思想韩立君摘要 曾国藩理学经世思想的主要内容分为 4 个方面:1.修身、内省。曾国非常重视按儒家的标准进行个人品德修养,并且是一个虔诚的自我修养的实践家。2.崇仁、孝,尚勤俭。曾国藩所崇尚的仁、孝、勤、俭,都是儒家理学思想。3.教子与经世。曾国藩不仅强调自身的修身、内省,而且特别重视用儒家思想,尤其是理学对儿子进行教育,使他的学问和能力并没有“一世而亡” 。4.经国治世、富国强兵与办洋务结合。曾国藩主张通过办理洋务来实现经世致国、富国强兵的目的。关键词曾国藩理学经世致用思想经世之学,“是指讲求通晓儒家经学以服务于现实政治和社会实际的崇实学风和价值趋向” 。曾国藩推崇理学经世

2、的思想核心是注重维护封建伦理制度和调整封建统治政策,增强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他虽以理学家相标榜,但不尚空谈而务实际。曾国藩的一生 ,可以说就是非常严格按照理学家“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公式为封建统治服务的。一、修身、内省曾国藩非常重视按儒家的标准进行个人品德修养,并且是一个虔诚的自我修养的实践家(如他主张黎明即起,按时练字 ,熟读经史和写反省日记等) 。曾国藩自追随唐鉴、倭仁讲习理学以后,唐鉴、倭仁帮他制定“日课” 、 “十二条规”,最主要的就是修身、自我反省 ,简直就像个宗教徒,实为儒教教徒、理教教徙。虽然,他后来没有按照理学家的样式 ,坚持每日做“功课”,但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严要求

3、,对自己身上存在的不合封建道德的行为 ,时常进行反省和自责,经常见诸日记和书牍之中。特别是在 1858 年再次出山之后 ,通过一番“大悔大悟”,曾国藩更严格地按封建统治要求规范自己。曾国藩在同治九年二十二日日记中,记载“是日细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 ,曰求仁则人悦,曰思诚则神钦。 ”从中可以看出,曾国藩认为修身,就必须“慎独” 。所谓“慎独”:慎于独处,则心胸安泰 ,就是说遏禁私欲 ,连非常微小的方面也不放过,循理而行,成以心泰,就是要人的一言一行都要完全符合封建的伦理道德。曾国藩视此为“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是“守身之先务 ”。 他认为要寡欲

4、,就必须“不忮不求为重” 。所谓忮,就是嫉贤害能,妒功争宠;所谓求,就是贪利贪名。在曾国藩看来,“忮不去,满怀皆是荆棘;求不去 ,满腔日即卑污。 ”曾国藩认为修身须“主敬”,端恭谨慎,则身体强健。就是说仪容整齐严肃,内心思虑专一,端恭不懈,所以说身体强健。 “主敬”,即在日常生活中要有尊老敬贤的思想品德。 “主敬”是孔孟的主要思想。曾国藩说:“ 孔门持以教人,春秋士大夫亦常言之,至程朱则千言万语不离此旨。 ”要做到主敬,就要求做到内心“专静纯一”,绝不能贪图名利与享受 ,外表还要有庄重之气,“整齐严肃” 。如果能有“出门如见宾,使民如承大祭”的气量 ,其效果必能”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

5、”曾国藩认为修身须“求仁”,追求仁义,则人们敬慕热爱。就是说从本体上讲,有民胞物与之怀,大公无私,所以人悦。曾氏认为修身还需“思诚”,正心诚意 ,则神灵钦敬,就是说内心忠诚无二,言语笃实无欺,以至诚感应万物,达到神钦。曾国藩时刻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封建理学。所谓“内省”,实际上就是内心世界的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一种在封建意识形态制约下微妙的思想冲突和斗争。曾国藩的内省功夫,最初是从晚清理学名家倭仁那儿学来的。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他给几个弟弟的信中说:“倭艮峰先生则诚意工夫极严,每日有日课册,一日之中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言一默皆笔之于书。书皆楷字,三月则订一本。自己未年起,今三十本矣。

6、盖其慎独之严,虽妄念偶动,必即时克治,而著之于书。 ”“余自十月初一日起亦照艮峰样,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一便触目克治。 ”倭仁帮他制定了课程十二条,就是以内省为核心的。 “一、敬。二、静坐。三、早起。四、读书不二。五、读史。六、谨言。七、养气。八、保身。九、日知所亡。十、无亡所能。十一、作字。十二、夜不出门。 ”曾国藩就是严格按照这个课程做的。曾国藩还有立志 、 居敬 、 主静 、 谨言 、 有恒 “五箴” 。其立志在于“澄清天下” 、救国救民;立志而后,便持之以恒 ,铢积寸累,自然成功; 反省自我 ,哪怕是前有猛虎,后有毒蛇,面对三军,也要“我虑则一”,毫不苟且;对自己的言行,禁绝“巧

7、语悦人”,对人对己都要坦坦荡荡,不自欺、不欺人,等等。这实质上就是后人常说的立志、奋斗、修德、养性、做人、处事的准则。曾国藩作为近代史上的理学家,能够不断检讨自己的不足,他曾深刻地自责生平有三耻:“天文算术、毫无所知”为一耻;“每做一事,治一业,辄有始无终”为二耻; “少年作字,不能临摹一家之体”为三耻。曾国藩对其身上存在的缺点不姑息, 并且力求改之。例如,曾国藩就曾多次反省自己治学办事缺乏恒心的毛病。在给儿子纪泽的一封信中说:“余生平坐无恒之弊,万事无成。德无成,业无就,已可深耻矣。逮办理军事,自矢靡他 ,中间本志变化,尤无恒之大者,用为内耻。尔欲稍有成就,须从有恒二字下手。 ”又说:“ 无

8、恒是吾身之大耻 ”。为了改掉自己“无恒”的毛病,他把家中一室起名“有恒堂” 。通过多年坚持 ,终于在这方面有了长进。所以,曾国藩在同治元年四月的一封信中,他又说:“四十六岁以前作事无恒,近五年深以为戒,现在大小事均尚有恒。 ”又如,在官场交际中,他严守一个“悔字诀”,不断地“省己之不足” 。在同治六年正月初二给曾国荃的一封信中说:“ 兄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可屈可伸 ,可行可藏 ,又每见得人家不足。自从丁已、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故自戊午至今九载,与四十岁以前迥不相同。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者 ,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9、 ”曾国藩的内省、自律、自我教育达到了比较深的程度。他有段日记,这样写道:“昨夜梦人得利,甚觉艳羡。醒后痛自惩责。谓好利之心形诸梦寐,何以卑鄙如此 ,真可谓下流矣!”曾国藩在睡梦中,梦见别人得了利益,自己羡慕,在日记中责骂自己 “卑鄙” 、 “下流”,真可以说“灵魂深处闹革命”了。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曾国藩深知这一道理,曾国藩的修身、内省的目的,就是“修己正人” 。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一年闰三月 与朱中写道:“以善养人,以德服人。 此谣近似迂阔,实切要也。如此则昌大将更无矣。 ”曾国藩还以“内圣外王”目标出发,改其名为“国藩”,意为“为国藩篱”,立下“以澄清天下为己任

10、”的志愿,由“内圣”而去做“外王”之事。所谓“始于修身、终于济世。 ”二、崇仁、孝,尚勤俭曾国藩所崇尚的仁、孝、勤、俭都是儒家思想,特别是理学思想。面对太平军的冲击、西方思想的渗透、中国的理学摇摇欲坠,而封建专制就是靠封建理学维系着。因此 ,曾国藩为了重振封建秩序,就必须要求人们按照理学去做。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在论语中提到“仁”字,就有 109 处。仁在理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朱熹说:“性者人之所受乎天者,其则不过仁、义、礼、智之理而已。 ”“理”是理学思想的核心和最高范畴。 “理”既是万物之本源,又是封建道德纲常。曾国藩在强调带兵之法时,既要“以礼存心”, 也要“以仁存心” 。他的所谓“仁

11、”,即 “欲立立人,欲达达人”,也就是“待弁勇如待子弟,常有望其成立,望其发达之心。 ”他还在 君子、小人篇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曾国藩还认为人要时时仁义,方为君子。他在 君子、小人篇中还说:“陈容有言曰:仁义岂有常 ?蹈之则为君子,违之则为小人。 大哉言乎!仁者物我无间之谓也。一有自私之心,则小人矣。义者无所为而为之谓也。一有自利之心,则小人矣。同一日也,朝而公正,则为君子;夕而私利,则为小人 。 ”在这段话中曾国藩告诫人们要时刻以仁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讲求仁义的君子,而不做不仁不义的小人,从而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社会制度井然有序。孝反映了封建社会父子之间的伦常关系,作为

12、封建制度的维护者的曾国藩也十分重视孝道。孝是他所倡导的“八德”之一。他不仅亲自实践孝,而且还教育家人行孝道。咸丰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他致澄弟沅弟季弟信中说:“第二 ,贵体孝道。推祖父母之爱以爱叔父,推父母之爱以爱温弟之妻妾儿女及兰、惠二家。又,父母坟域必须改葬。请沅弟作主 ,澄弟不可过执。 ”他还教育儿子尽孝心,咸丰十年二月初四日, 谕纪泽中说:“接尔元夕禀,知叔父大人病极沉重。余未在家,尔宜常至白玉堂服侍汤药,勤敬二字断不可忽。若在老宅而有倦色肆容,则与不去无异。余往年在外多愧悔之端,近两年补救不少。至在家亦有可愧悔者 ,儿为我补救可也。澄叔分居上腰里,应用粗细器皿须由下腰里分去。尔禀母亲雇

13、工陆续送去。尔至长沙看贺岳母,须待叔祖病减乃去,禀商澄、沅两叔父遵行。 ”曾国藩恪守孝道,也是儒家修齐治平的模式的重要一环。它是齐家的具体表现,是修身的自然延伸,也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条件。因此,强调孝是曾国藩经世思想的重要内容。勤俭是儒家倡导的持家美德,理学由于吸收了道、释的修身之法,所以更是崇尚勤俭,曾国藩也是如此。勤俭是曾氏倡导八德中的首要二项。重视身教的曾国藩,在日常生活中很俭朴。在咸丰六年九月二十九日谕纪鸿中说:“余服官二十年 ,不敢稍染官宦气习 ,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曾国藩以勤俭为齐家之道。俗话说:“一家之计在于勤,一日之计在于晨。 ”自小

14、在农村长大的曾国藩,视“勤是人生第一要义” 。要勤就必须戒惰,而“ 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咸丰九年十月十四日,在曾国藩给纪泽的信中写道:“我朝列圣相承,总是寅正即起,吾得见竟希公、星冈公皆未明即起,冬寒起坐约一个时辰,始见天亮。吾父竹亭公亦甫黎明即起 ,有事则不待黎明,每夜必起看一二次不等,此尔所及见者也。余近亦黎明即起 ,思有以绍先人之家风。尔既冠授室,当以早起为第一先务,自力行之,亦率新妇力行之。 ”他认为乡间凡早起之家,必是蔬菜茂盛之家,类多兴旺; 而晏起之家,类多衰弱。他最恨那些贪睡晏起的人,这种人到头是“一无所有,可耻!”曾国藩视“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能从勤俭耕

15、读上做出好规模”才是可靠的。他反对败家子作风,日常用度要俭。染布织衣,托买货物 ,力求节俭。衣着不可华丽,远行不可常坐轿,宜俭。周济他人,情意宜厚,礼物宜俭。逢年过节宜俭。节日很少唱戏、赌博 ,“因文正教训,不尚奢侈”,“我家世代简朴”,不能只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他告诫家人要爱惜物力,即使一纸一缕、一截竹头、一片木屑均有可用之处,应当收拾。曾国藩之所以用勤俭治家,是因为他深知勤俭是家兴盛的秘诀。在同治三年八月二十四日致澄弟说:“吾家子侄,人人须以勤俭二字自勉,庶几长保盛美。观汉书霍光传 ,而知大家所以速败之故。 ”曾国藩尚勤俭,并非仅仅拘泥于家庭的小圈子,而是升华至国家兴盛的高度来认识。他说:“

16、历览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其衰也,则反是。 ”可见 ,曾国藩认为国家的强盛与家庭的兴旺一样都与倡勤俭相关;持勤俭能使家庭富有,使国家昌盛。三、教子与经世曾国藩不仅强调自身的修身、内省,而且特别重视用儒家思想,尤其是理学对儿子进行教育,使他的学问和能力并没有“一世而亡” 。他官至极品,政务繁忙 ,但从没有因此而放松对儿子的教育。甚至,他是在几千里之外的战争时期,对其子的习作也是 “即日当批改付归” 。有时,儿子的习作寄来不及时,他还写信督促。在同治六年三月初一日 谕纪泽纪鸿中说:“鸿儿亦宜常常具禀,自述近日工夫。 ”曾国藩重视教子是齐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齐家并不仅为一己之家,而是为的振兴儒风,扭转整个社会风气。他说,要树立正气,挽回颓风,“自乎一二人之心所向而已”,“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余谓气节者亦一二贤臣倡之,渐乃成为风气”,“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诚为天下倡。 ”他意把这“一二贤臣”称作为“种子”,好比一颗良种,种到地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