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脂肪丰胸并发症的防治(刘成胜)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318868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体脂肪丰胸并发症的防治(刘成胜)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自体脂肪丰胸并发症的防治(刘成胜)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自体脂肪丰胸并发症的防治(刘成胜)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自体脂肪丰胸并发症的防治(刘成胜)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体脂肪丰胸并发症的防治(刘成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体脂肪丰胸并发症的防治(刘成胜)(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脂肪颗粒移植隆乳术并发症的防治 刘成胜 邮编:100027摘要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隆乳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171 例经过负压湿性吸脂后,注入纯化脂肪颗粒至胸部,对其产生的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感染 2 例,脂肪液化 5 例,血肿 1 例,纤维结节 25 例,囊性样变 1 例,结节状干酪样坏死 2 例,脂肪瘤 1 例。通过自行恢复及积极治疗均避免了严重后果的发生。结论:自体脂肪颗粒隆胸术能够取得成功,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并发症,关键在于防止污染、筛选出纯净的充满活力的无损伤的脂肪细胞、分层次均匀注射。脂肪颗粒移植隆乳术的并发症通过积极的防治可减少和减轻到最低程度。关键词脂肪颗粒移植隆乳术

2、;并发症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术,是将受术者脂肪用湿性真空吸脂方法吸出,经过特殊处理成纯净脂肪颗粒后,注射入需要改变的有缺陷的受区内,以改变完善受区的形态的一种手术方法。脂肪颗粒移植隆乳术是脂肪颗粒移植类手术最常见的术式之一。主要用于先天性乳房发育不良,哺乳后乳房萎缩,双侧乳房大小不对称,及需要乳房更隆起的人。随着各地脂肪颗粒移植隆乳术的广泛开展也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一些并发症也随之出现,而某些并发症可发生严重后果,如感染后造成乳房严重畸形等。但常见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并经积极处理,可以完全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我科 1998 年 9 月始开始采用该项技术,临床应用 166 例,处理外院并发症 5

3、 例,共 171例。现将其并发症的防治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 本组 171 例,年龄 20-56 岁,平均 35 岁,已婚者 130 例,其中曾哺乳者 106 例,已婚未哺乳者 24 例,未婚者 41 例。所有受术者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并发症表现为感染 2 例,脂肪液化 5 例,乳房硬结 25 例,囊性样变 1 例,结节状干酪样坏死 2 例,脂肪瘤 1 例。本组 171 例(除去外院 5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 19.3%。2 处理 1 例外院病例,应用脂肪注入隆乳后,术后 3 个月出现双侧乳房胀痛、触压痛明显,并伴有发热和白血球增高,检查双乳肿胀,皮肤有散在的红斑,局部皮温较高,在右乳内侧深部、

4、左乳外上象限深部触诊有囊性感,穿刺抽出芝麻酱样米色液体,各约 15-20ml,细菌培养有乳酸杆菌存在,经充分引流,引流物由米色及暗红色逐渐变为淡红色,并用先锋霉素、灭滴灵静脉滴注,两周后炎症消褪,创伤处形成瘢痕,并伴有凹陷,乳房明显萎缩。另有本院 1 例术后十天左乳红肿伴高热,白血球增高等症状,触诊乳房内有肿块,经穿刺引流并加大量抗菌素治疗后痊愈,乳房形态无明显变小及畸形。这两例皆为感染病例。3 有 5 例受术者出现脂肪液化现象,临床表现乳房肿痛、轻度发热,血常规基本正常,2检查患侧乳房稍肿大,触之有较大肿块,有压痛,穿刺抽出黄色脂肪油,甚至有脂肪颗粒被抽出,加抗菌素冲洗或负压引流,全身用抗菌

5、素,一周后治疗症状消失,患侧乳房明显缩小。4 有 1 例受术者出现血肿,临床表现为术后当天左乳房肿大,整个乳房青紫,皮肤有明显的瘀血斑,触诊乳房发硬,经穿刺有大量的暗红色血液吸出,于乳晕缘做切口,探查出乳腺后间隙有大量凝血块,清除后,用含 1:1000 的肾上腺素盐水纱布填塞止血,直至无活动性出血,并静脉用止血敏,术后局部加压包扎。5 有 25 例术后三个月左右出现乳房硬结,部分双侧乳房都有,另一部分单侧有。大都表现为乳房内有一至两个大小不等、表现不一的包块,触之较硬,有的有轻度压痛,活动度较大,个别表现为串珠状结节。经穿刺大多为淡黄色液体,量较少。6 有 1 例囊性样变,术后 20 天右侧乳

6、房出现轻度肿大、伴疼痛,经大量抗菌素应用加理疗,症状消失,但于术后三个月患侧乳房逐渐肿大,无疼痛,未予关注,至后来肿块愈来愈大,遂于一年后来复查,检查右乳房明显可见两个大的肿块,内上象限肿块约88cm2,外下象限肿块约 43cm2,两肿块触之较软,有一定的活动度,无压痛,因患者提出要矫正其乳房下垂,遂于乳晕上行月牙状松驰皮肤切除,于乳腺后间隙见两个青绿色囊性肿块,予完整剥出,囊内液体为草绿色,囊壁病理检查为“脂肪纤维钙化” 。术后加压包扎,并用抗菌素,创面愈合后,患侧乳房较正常侧乳房偏小。7 有 2 例出现结节状干酪样坏死灶,表现为乳房硬结,乳房轻度疼痛,予以摘除,病灶呈灰白色的豆腐渣样表现。

7、8 有 1 例出现脂肪瘤,表现为乳房包块,大小为 33.5cm2,活动度中,质地中等,无压痛,术中可见脂肪聚合成块,脂肪颗粒较大,予部分切除。讨论:1 脂肪颗粒移植隆胸术的成功与否有三个主要环节,即 1)脂肪的吸引:吸出大量充满活力的无损伤的脂肪细胞;2)脂肪的清冼和筛选:去除脂肪滴、纤维组织碎块、血液等杂质,制取纯净脂肪颗粒;3)脂肪的注射:将脂肪颗粒均匀地注入隆乳区,使其充分与移植床广泛接触,以使大部分活性脂肪细胞与宿主建立血供联系而成活。而因各种不规范的操作和病例选择不当致使效果不佳和产生一些并发症。2 脂肪颗粒隆胸术的并发症防治方法为:(1)感染:因术中消毒不严格,吸脂、冲洗脂肪或注入

8、脂肪时有污染,或冲洗脂肪时没有用庆大霉素等药品处理,或乳房等部位局部本身原有慢性炎症疾病,感染一般于 5-7 天后出现乳房或其他感染局部红肿热痛,严重者局部皮肤潮红青紫或针口不愈合流脓。故此术中消毒要严格,每个环节都要有预防污染措施,注射脂肪要均匀散开,不要聚集成块致中间区域坏死而成隐患。要严格选择病人,一旦感染,应积极用抗菌素治疗,包括局部针口换药,一般 3-5 天后可有明显的症状消除,严重者应切开患处抗菌素冲洗,去除坏死组织,留置负压引流,有空腔则需加压包扎,一般经处理后可病愈。3(2) 脂肪液化:因注入失活的脂肪细胞过多,或注入脂肪不均匀,同一层次同一部位脂肪注入过多,未能与移植床广泛接

9、触,而自行聚集成块,周边组织可能成活,中央区则逐渐坏死、液化。或者移植床脂肪损伤严重,出现血肿、感染等,影响了注入脂肪的成活,造成脂肪的坏死液化。若液化的脂肪未能在受区很快地吸收,则液化区在逐渐增多增大时,出现液体流动感觉,特别是在皮肤浅表区则较明显。故注射脂肪应尽可能分层次均匀注射,避免同一部位注入过多,要使注入的脂肪充分与移植床接触,以期最大可能地接受移植床提供的营养而成活下来。脂肪的冲洗、筛选要轻柔仔细,使注入的脂肪为纯净有活力的脂肪颗粒。发生脂肪液化时,可于液化区边缘或附近隐蔽处进针,穿刺抽出液体,也可加抗菌素冲洗,完毕后加压包扎。若液化区较大,则需负压引流。(3)出血:因注射时伤及乳

10、房细小血管或患者凝血机制障碍,术后加压包扎不当等造成。故注射动作要轻柔,掌握好层次,尽量避开大的血管部位,所用的注射针头要选用钝头侧孔,出现血肿的这一病例就是因用尖头注射针穿刺而造成。出现血肿后可用针管抽吸后局部加压包扎,严重者需重新打开创面止血,静脉用止血药物。(4) 纤维结节:因注射不均匀或同一层同一部位注入过多造成脂肪颗粒聚集成块,受区注射的脂肪向中心聚集,使疏松的脂肪组织体积缩小,被乳腺纤维组织包裹成球状;或术后没有适当按摩、塑形,未使聚集的脂肪散开,术后没有适当的加压包扎,或脂肪细胞失活钙化。故注射时应将脂肪颗粒均匀散开,尽可能多层次注射,术后一定要按摩揉压,使聚集脂肪散开。乳房硬结

11、一般于术后三个月左右出现,受术者一般无不适症状,可不做处置,待其自行吸收。若受术者要求处理,可用 12 号针头插入硬结中央,用负压吸出其内的脂肪油。(5)囊性样变:因长期脂肪坏死、液化,加之脂肪变性纤维化、钙化成完整的囊壁,其囊壁逐渐分泌许多液体,造成肿块愈来愈大,可手术摘除,术后加压包扎。(6) 干酪样坏死灶:因注入脂肪细胞营养缺失,脂肪细胞逐渐失活钙化,所形成的纤维硬结其内脂肪油逐渐被吸收,钙化的脂肪颗粒和纤维组织逐渐干酪样变。治疗时需用吸脂管插入结节内吸出,或手术摘除。(7) 脂肪瘤:因注射的脂肪颗粒聚集成块,刺激了宿主细胞转化增生成脂肪瘤。故此注射脂肪颗粒要均匀,术后要将聚集块揉捏散开

12、。若已形成瘤样增生,则只有切开组织将增生处剪平或切除。参考文献:a) 刘成胜、丁芷林, 门诊美容整形手术学 ,新时代出版社 1999 年;b) Kessler DA, The basis of the FPAS decision on breast implant. Nengl Med. 1992,326:1713-1715c) Moscoua R. Free tat injections for the correction of hemifacial atrophy. Plast Teconst Surg. 1989,81:501d) 刘立刚、张卓,自体脂肪注射隆乳并发症的分析,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41998;1;72中华医学美容杂志 2000 年 12 月 第 6 卷 第 6 期 临床论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