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导入的设计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318564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导入的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课堂导入的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课堂导入的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课堂导入的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导入的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导入的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导入的设计 靳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 导入是老师颇费心思的一件事。高尔基谈到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文章开头如定调,教学也是如此,课若开端没上好,学生就会感到兴味索然,下面就难以正常进行。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导入尤其应该如此。上课伊始,学生的学习心理准备难免不充分,师生之间难免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时,教师一定要讲究导入的艺术,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智力情绪。 所谓“导入”,也叫“导课”、“课引子”,指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对学生讲述的或创设的与

2、教学内容有关的、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席话或场景。 一、导入时间的把握 这是语文课堂教学时间分割的一般方案,具体运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但导入的 5 分钟是不可省略的。 前 5 分钟这一段时间学生思想处于由松弛到紧张的过渡阶段,处于注意的转移和重新分配阶段,这时,最需要教师以最恰当的方式用最短的时间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把学生学习结果和学习时间的差异归因于学生的认知状态、情感准备状态和教学质量等三个变量。其中情感准备状态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动机激发程度,情感准备状态程度高,学习结果就好,所用学习时间就短。就是说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3、和动机激发得好,学习效率就高。 在一节语文课中,教师就应该抓住开始的这 5 分钟,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学生的情感准备状态提高到相当的高度,才能确保后面学习的高效。 二、导入的作用 引起注意:好的导入如同电影、戏剧的序幕,如同弹词、相声的开篇,如同说书人的起讲,一开始就有极强的吸引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本篇课文或本堂课的学习中。 激发兴趣:好的导入犹如文章的“凤头”,小巧玲珑,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 统领定向:好的导入就像下棋,第一招的出动直接关系到全盘的动向,导入应对整堂

4、课起着统领定向的作用,一开讲就应让学生迅速了解这堂课讲什么、目的是什么、学习重点是什么。 创设情境: 这里我们要多说几句,刚刚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感悟、熏陶”,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现在许多语文老师开始注重情境教学。所谓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而这恰恰是我们过去的语文教学所忽视的问题,也是导致

5、语文教学枯燥乏味的重要因素。 创设教学情境,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利用导入,而且必须在导入时就进行。语文学科人文性、形象性、情感性的特性决定了情境教学是今后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创设教学情境也成了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任务、重要特色。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导入语的这一作用、这一任务,我们今天所说的开讲的优化也就主要体现在这里。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教育需要的不是很多的时间,而是如何合理地利用很少的时间。”那么,如何利用这短短的 5 分钟?用什么样的方法最为有效呢?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三、导入的方法 这里我们介绍几种语文课常见的导入方式,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对大家有所启发

6、,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有所创建,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 1. 由释题导入: 主要有: 释名物标题牵涉到了人名、地名、物名,这些又是学生不熟悉的,可从解释这些名物开讲。例如: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藤野先生、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 释题意有些文题的含意,或者另有所指,教师可从题意开讲,让学生循题识文。如:为了忘却的纪念文题含蓄,从字面上看似乎矛盾,既然要写纪念文章,为什么又要“忘却”呢?这就可以从解释题意开讲。 释结构从语法关系方面分析文题,透过文题的结构,帮助学生领会文章的深意。 2. 由作者、时代背景导入: 所有诗文无不反映了作者彼时彼地的社会生活,又因时因事而发,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为准确理解

7、文章内容,了解作者、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十分必要,这有利于学生学习课文,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 这类两类导入是教师用得最多的,这里我们不再举例。 3. 由文章的风格、价值导入: 布冯说:“风格即是人”,所谓风格,指作家的思想气质、生活经验、社会理想、审美需求、创作才能等在作品中独特的个性化的稳定的表现。了解一个作家的艺术风格,对学生学习其文章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有助于学生认识文章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借以洞察文章寄托的作家的社会理想、审美要求,进而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及社会意义。同时,通过评论文章的风格、价值,丰富学生的文学常识,提高文学鉴赏的能力,这也是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4.

8、由故事、趣事导入: 故事本身有一种吸引人的魅力,学生都喜欢听。教师可结合课文实际,从故事、趣事、轶事、寓言、典故、取材原型等方面开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 由诗词、格言导入: 诗词、格言、警句,语言精炼,含意丰富,表现力强,青少年一般都喜欢,以此开头,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还可以很好地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教学效率。 无论使用哪一种导入方式都应注意: 针对性针对教材实际,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情感状态等),因课而异,因人不同。 新颖性不是千篇一律,雷同陈旧,而是富于独创,富有个性。 艺术性语言应该清新流畅,同时又生动富有感染力。 科学性援引材料应准确无误;符合教学规律和原则恰到好处,不要过火,否则过犹不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