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腰痛怎么办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317231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后腰痛怎么办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产后腰痛怎么办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产后腰痛怎么办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产后腰痛怎么办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产后腰痛怎么办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后腰痛怎么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后腰痛怎么办(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后腰痛怎么办产后腰痛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多数患者由于未能得以及时康复,迁延为慢性腰痛,延续终生。以往多把产后腰痛归结于内分泌调整不利,或者归类于更为笼统的“月子病”,但事实上并不成例,甚至违反逻辑,对于这些过于含混、推诿性的说法,很容易使患者丧失治疗的信心,消极对待,贻误治疗和康复的最佳时机。内分泌恢复不利造成腰痛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虽然孕期内分泌的改变,即弛缓素类激素(荷尔蒙孕期松弛肽)的分泌,使母体的结缔组织、肌肉、韧带、肌腱变得松弛,易于变形,为胎儿的发育和分娩创造条件,弛缓素类激素的公认作用是松弛,但并不直接导致腰痛。从怀孕之初,弛缓素类激素就开始分泌,并随着胎儿发育分泌量大幅增加,如

2、果弛缓素一分泌就导致腰痛,那么妊娠过程就是疼痛不堪的炼狱之旅,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恐怖。假如弛缓素类激素会直接导致腰痛,那么孕期腰痛的发生概率必然是百分之百,但临床统计表明,还有30%左右的孕妇并不发生腰痛,这又如何解释?难道她们的妊娠期间没有分泌弛缓素吗?弛缓素类激素的分泌,只是腰痛易发因素,不是必然因素,更不是根本原因。内分泌的治疗以药物为主,如果内分泌真的是产后腰痛的主因,那么患者为什么不去内分泌科去寻求药物治疗呢?医生在接诊产后腰痛患者时,为什么不直接转至内分泌科进行“根本性”治疗呢?又有哪位内分泌专家,是以治疗产后腰痛为研究方向的呢?在临床上,产后腰痛也不属于内分泌科室的施治范围。从迟缓

3、素的产生来看更是简单清楚,它是孕期特有的激素,妊娠之初由卵巢黄体分泌,卵巢黄体功能于妊娠 10 周完全由胎盘取代,卵巢黄体开始萎缩,也就是说妊娠中后期迟缓素由胎盘分泌,而胎盘这个产生分泌迟缓素的器官组织,在分娩时,必然随胎儿一起娩出而与人体无关。所以,把产后腰痛原因归咎于内分泌因素,有悖于内分泌学的基本常识,在逻辑上更无法成立,内分泌的调整主要是依靠药物,哺乳期用药更须谨慎。如果不明确产后腰痛的原因,并及时加以治疗和康复,产后腰痛难以自行消失,还容易逐渐加重,而且越来越顽固,成为延续终生的困扰。内分泌导致产后腰痛的说法,通常让患者等几个月,内分泌自然恢复就好了,但这样最容易误导治疗方向,贻误治

4、疗和康复的时机。产后腰痛几个月、几年、几十年仍然存在,而且加重的,又会被说成是“月子病”,问题又被完整地踢回了原地!“月子病”是现代医学并不认可的概念,但却是推诿病人的好借口。 【产后腰痛的本质原因:孕期腰痛的延续和加重,多属于“姿势性腰痛”,更准确地说是轻度腰肌劳损】人们往往忽略了产后腰痛的一个更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妊娠期脊柱的变形。孕期内分泌虽然会使韧带变得松弛,容易导致身体变形,但只有当腰椎过度变形,腰椎后部遭受挤压和受力严重超过承受能力时,才会发生腰痛,这才是腰痛发生的真正、根本原因。多数的产后腰痛是怀孕腰痛的延续,如果产后腰痛与怀孕期腰痛的症状相同,病因就在于此。所以,归根结底

5、,最终导致腰痛的,还是不合理的姿势,也就是医学界所说的“姿势性腰痛”,各项检查均无异常,调整一下姿势就有所缓解,休息也会得以减轻。前面所说的 30%没有发生腰痛的孕妇,虽然同样有弛缓素类激素的分泌,但由于保持了相对合理的姿势,腰椎受力的增加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依然可以免受姿势性腰痛的困扰。孕期腰痛使用托腹带,可以减轻腰椎后部压力,缓解腰痛,产后则需要积极的形体恢复。有人在孕期腰痛不明显,但由于产后形体恢复不及时,哺乳姿势不当,或过于劳累而显著加重。这些,仍然是由于不合理姿势而引发的,稍微调整一下姿势就可以明显减轻,短时间内没有什么不利,但延续一段时间后,会导致腰背筋膜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即:腰肌

6、劳损,这才是规范的称谓,属于姿势性腰痛的一种。医学上并无“产后腰痛”的病名,一般归于轻微的腰肌劳损,通过及时矫正姿势和形体恢复,康复难度并不大。但长期的腰肌劳损,软组织的僵硬会加剧不合理姿势(相当于把不合理的姿势长期固定了),过度集中的应力容易使椎间软骨因受挤压而损伤向外变形,超出椎骨边缘,部分软骨逐渐钙化成为硬骨,椎骨边缘就出现骨质增生。软骨受损的同时,也在加速椎间盘的退变,因为椎间软骨是椎间盘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下椎间软骨损伤的同时,椎间盘四周的软骨纤维环也因过度受力而加速退变,容易发生破裂,严重的则出现椎间盘突出,也可以说,椎间盘突出症是最严重的姿势性腰痛。如果腰痛难忍,并且向臀部(坐骨神

7、经痛)和下肢放射,椎间盘突出的可能性居大,建议做影像学检查。怀孕后期和产后,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危险期,高龄产妇、多次生育和有长期慢性腰痛的人易发,康复的根本方法仍然是矫正姿势,减轻腰椎后部压力。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等姿势性腰痛,男性更容易发生,最典型的是椎间盘突出,发病几率是女性的数倍。 【产后腰痛康复的必须:矫正孕妇体态】孕期最显著的改变是身体变形,随着胎儿的发育增大,骨盆逐渐前倾,人体重心逐渐前移,于是就形成了撅臀塌腰挺肚的孕妇体态。侧面的形体特征是:前挺后撅,即:挺肚子,撅屁股。由于腰椎的前凸曲度加大,受力自然会集中到腰椎的后侧,过度的受力会使腰后部的肌肉筋膜等软组织不堪重负而产生腰酸,

8、长期的过度受力会导致损伤而产生腰痛,这是一种普遍现象,被称为“怀孕腰痛”,是典型的姿势性腰痛,随着胎儿的发育增加会有所加重。分娩后,因胎儿娩出,腰椎负荷减小,如果姿势和形体的恢复,症状会逐步减轻,或者调整一下姿势,症状就会减轻,这就是姿势性腰痛的特点。但如果形体恢复不好,姿势性腰痛会依然持续,产后哺乳姿势不当及过劳还会加重,延续下去不良姿势会越来越顽固,就是典型的腰肌劳损,是慢性损伤长期积累的结果。多次妊娠,和产后形体恢复不利者的长期慢性腰痛,都属腰肌劳损,轻微活动或调整姿势可减轻,受累又明显加重,较重者腰部有僵硬感,早晨最明显。所以,产后腰痛康复的根本,是矫正姿势,减小腰椎曲度,如果体态恢复

9、良好,腰痛康复就水到渠成。 【骨盆是脊柱的基座,妊娠首先影响这个基座,骨盆前倾不矫正,腰椎曲度难以减小,腰痛难消】妊娠是从骨盆内开始的(子宫位于骨盆的中央),随着胎儿的发育增大,重量增加,首先是骨盆前倾,导致腰椎前弓,腰椎曲度加大,腰椎后部承受过度的挤压和重力,发生腰痛在所难免。怀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骨盆前倾也是逐渐形成和加剧的,骨盆前倾的恢复同样也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胎儿娩出后骨盆前倾就立即消失,容易形成习惯姿势延续下来,很多产后女性,骨盆依然明显前倾,留下显著的生育痕迹,她们也正是产后腰痛的高发人群。很多产后腰痛患者都反应“腰直不起来”,根本原因在于骨盆这个基座前倾着,骨盆前倾不矫正,腰椎

10、就很难直起来,产后腰痛的康复便也成为空谈。前面说过,产后腰痛多属于腰肌劳损的一种,而腰肌劳损的危险因素,也正是骨盆前倾。素有“医师圣经”之称的,国际公认的权威的现代医学指南 默克诊疗手册,就曾明确指出腰椎过度前凸、骨盆前倾是腰肌劳损的危险因素(第 17 版第 586页),所以产后腰痛的康复,矫正骨盆前倾是关键。这一点很多的医生都很清楚,中国医生在三十年前也提出了“骨盆平衡疗法”,只是缺乏矫正骨盆前倾的有效手段,这个方向的研究,也因为临床利益等原因,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专业舞蹈演员矫正骨盆前倾的奥秘 和自我体验】骨盆前倾在舞蹈界称为“撅臀”“塌腰”,是舞蹈演员最要不得的,必须克服的,否则就不

11、能形成舞蹈演员应有的挺拔修长的优美体态,矫正体态克服撅臀(骨盆前倾),是最基础的训练内容,通常称为形体训练。专业舞蹈演员的具体训练方法是:脚跟并拢站立,两脚脚尖向外分开 180 度,成“一”字(如右图所示),术语称为“一位”。这是所有舞蹈演员的基本功,也是每天最常规的练习内容,这是维持好的体态所必须的。大家也可以自己亲身体验一下,以“一位”的要求站立,人体会立刻变得挺拔,骨盆前倾会得到根本性的矫正,脊柱立即被拉直。舞蹈界把形体训练称为“整形”,舞蹈演员的完美体态,就是这样被“整”出来的,长期的“一位”训练,容易形成脚尖外撇的八字脚,所以八字脚也是舞蹈演员的职业特征,也是长期“一位”训练的痕迹。

12、“一位”训练虽然简单,但这是最有效的训练方法,任何花哨的动作设计都不可能达到的,这才是“专业”方法,“专业”水准。在舞蹈界,矫正骨盆前倾早已不是问题,只是这种训练方法难度很大,也很痛苦,无法在普通人群中推广,所以公众对此的了解也很少。 【专业方法的原理、应用和自我体验】 “一位”训练好像很是神奇,但从人体力学的角度看,它只是强制人体重心后移的一种手段。重心位于骨盆上方,和骨盆的姿态变化是同步的,重心前移,骨盆就前倾,重心后移骨盆就直立。普通人站立时,人体重心在脚心位置,弯腰驼背者,则重心前移骨盆前倾。而以“一位”站立,重心只能在脚跟,否则就要摔倒,这就强制人必须要维持骨盆直立,保持提臀收腹的姿

13、势。也就是说,矫正骨盆前倾的根本,是强制人体重心后移,也是“一位”能成功矫正骨盆前倾的原因,在舞蹈教材舞蹈生理学(第 143 页)中有详细说明。我们知道了其中奥秘和原理之后,就可以用更简单方法进行替代训练,这也是科学研究的目的所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前脚垫高,因为重力总是向下的,同样可以强制人体重心后移,矫正骨盆前倾。大家也可以试验一下,双脚并拢站立,穿平底鞋或赤足,前脚踩一本 18 毫米左右厚度的书,体会一下重心是不是后移了,骨盆前倾是不是减小了,腰椎是不是变直了,脊柱是不是变得挺拔了。为了便于保持这种姿态和效果,还可以使用一种鞋底前高后低的鞋(也叫负跟鞋),只要穿上这样的鞋站立行走,就如同

14、在进行形体训练,这就将专业训练彻底生活化了,大大降低了形体训练的难度。这项研究成果,被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的权威刊物舞蹈( 2000 年第四期以人体力学浅析形体训练的科学性),作为教育材料进行推广,由于它能降低形体训练的痛苦和难度,又能提高训练效果和进度,获得了广大舞蹈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好评,在舞蹈界已成为基本的常识,请教一下专业舞蹈老师会更明白。 【患者感言】 【真实效果】 【患者感言】 【真实效果】 【患者感言】 【真实效果】 【患者感言 】 【负跟鞋科学替代倒走,更科学,更安全,更容易坚持】负跟鞋的功能,说通俗了更简单。从医学康复锻炼的实践角度讲,负跟鞋与倒走锻炼的原理完全相同。大家都知道倒

15、走对腰痛有很好的效果,很多人因为坚持倒走而摆脱了腰痛的困扰,倒走与正常行走的本质区别,就是在于强制重心后移,与负跟鞋的作用是相同的。都是强制人体重心后移,都具有锻炼作用,也具有相同的效果,但它比倒走更优越。倒走是靠反方向的运动来矫正骨盆前倾和腰椎的前凸,而负跟鞋是在正常行走中矫正骨盆的前倾和腰椎的前凸。倒走由于安全等原因,必然存在运动量的不足,还会造成不必要的紧张,影响锻炼效果,而负跟鞋可以在所有的正常行走过程中发挥作用,运动量有足够的保证,康复效果自然比倒走优越得多。负跟鞋把康复锻炼和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对正常行走施加有益的强制性的影响,是倒走康复的替代方法。负跟矫正鞋好比是一个力学转换器,把

16、人的正常行走转化为有益于腰椎康复的康复锻炼。其优点是:(1)由于它顺应了人的前行习惯,可减轻不必要的紧张,安全性显著。(2)把体育疗法融入日常生活中,在正常行走时,也相当于倒走锻炼,运动量大大增加。(3)有利于形成正确的站立、行走姿势和动力定型,使原有的不良姿势得到克服和纠正。这些是倒走不可能作到的,长期的姿态优化必然会使不良体态也得到优化,这正是康复锻炼的最终目的。 坚持倒走摆脱腰痛的例子有很多,但常人难以做到,而穿上负跟鞋就好像是整天都在倒走,既有安全保障又有运动量的保障,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坚持。不必再担心倒走的不安全因素(有人曾因倒走而丧生)。负跟鞋在研发过程中得到了权威医学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医学研究论文 腰痛足疗法的探讨与实施发表在权威的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 年第一期。大型医院从事科研的专家会比较了解,并向患者推荐,很多患者也得到了满意的康复效果。许多椎间盘突出患者都得以康复。新华网健康频道: 腰椎间盘突出 矫正“地基”很关键。 【科学的理论都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