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夏王朝年代的公元纪年与朱永棠的黄帝公元纪年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316786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的夏王朝年代的公元纪年与朱永棠的黄帝公元纪年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正确的夏王朝年代的公元纪年与朱永棠的黄帝公元纪年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正确的夏王朝年代的公元纪年与朱永棠的黄帝公元纪年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正确的夏王朝年代的公元纪年与朱永棠的黄帝公元纪年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正确的夏王朝年代的公元纪年与朱永棠的黄帝公元纪年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确的夏王朝年代的公元纪年与朱永棠的黄帝公元纪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的夏王朝年代的公元纪年与朱永棠的黄帝公元纪年(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正确的夏王朝年代的公元纪年与朱永棠的黄帝公元纪年 1朱永棠教授 Dr. John Y. D. Tse ( Zhu, Yong Tang)提要 夏王朝年代考核的基础出发点是商汤放桀之年。这一年作者已于“正确的商王朝年代的公元纪年”文中核实为竹书纪年所载的夏桀31年,商汤17年,壬戌59,公元前1559年。此文也核实了竹书纪年所载夏桀时代的“三日并出” 是在公元前1551年。所载夏桀时代的“五星错行” 是在公元前1576年。现在的这份报告核实了尚书夏书(胤征) 所载仲康时代的“季秋月朔,辰勿集于房”与竹书纪年所载仲康时代的“五年,秋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的日食的确是在仲康5年。不过这一个仲康

2、5年不是竹书纪年所载的癸已30,公元前1948 年;而是作者调整后的仲康5年,公元前1961年。竹书纪年夏代纪年中的原始记载之17位夏帝的在位年没有错。但在夏代诸帝死后,只有在禹帝死后,禹子帝启元年之前,明说有一个三年之丧的守制中隔期段。从第2帝,帝启到第16帝,帝发,一共有13位夏帝死后应有丧礼。根据后世编辑加进去的夏帝元年干支,竹书纪年中这13位夏帝死后之丧礼中隔期段是参差不齐。帝启死后中隔4年。其余有的是中隔3年,有的是中隔2年,有的是中隔1年。也有中隔0年的。这些后世编辑加进去的参差不齐的中隔丧期与理不合。若是丧期,应当均与帝禹,帝舜,帝尧死后之三年之丧相同。所以竹书纪年夏禹元年到帝发

3、的元年的干支纪年必须加以调整。另外还有一个调整。竹书纪年的少康元年是在寒浞被杀,少康归夏的次年。这也是不合理的。少康元年应为寒浞被杀,少康归夏的同一年。若把这些应有的调整加在竹书纪年的夏帝在位年上,夏禹元年成为己亥36,公元前2002年。竹书纪年是壬子49公元前1989年,晚了13年。调整后的禹崩年是公元前1995年。崩后的三年之丧是公元前1994年至1992年。启元年是公元前1991年,崩于公元前1976年。这些年份完全和新华网在2004年10月08日报道的河南新密新砦“启都遺址”碳14測定的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900年相符。现在的这份报告核实了文献中的“尧舜禹”时代之“五星如连珠”是

4、张培瑜教授的公元前2054年儒历9月“五星相聚”天象。这一年是尧91年。那时舜是尧的摄政。禹是尧的司空。因为尧,舜,禹三人是在帝尧晚年时同一时代的人和禹的治水是尧时舜命之职,所以考核夏禹就必须连带考核虞舜和唐尧。从黄帝到尧,一共只有五世,四传(黄帝,颛顼帝,帝喾,帝挚,帝尧)。颛顼帝是黄帝之孙。帝喾是黄帝的曾孙。帝挚和帝尧均是帝喾之子。作者的尧元年是公元前2144年,丁丑14。竹书纪年的尧元年是公元前2145年,丙子13,早了1年。作者的黄帝元年是公元前2402年,己未56。竹书纪年的黄帝元年是公元前2394年,丁卯04,晚了8年。这8年之差是黄帝,颛顼帝,帝喾三个3年之丧,减去尧元年的一年之

5、差。1 考核竹书纪年所载夏桀 10 年 “五星错行” 的天文记载的成果竹书纪年夏桀 10 年条下有“五星错行” 的记载。竹书纪年的夏桀 10 年是辛丑 38,公元前 1580 年。根据威士康辛大学出版社 1963 年出版,Stalman and Gingerich 编著的1 这份报告是黄山书社 2000 年出版的拙著故园芳草碧连天套书之一,第二集(夏商周断代公元纪年和黄帝 公元纪年)中之夏王朝公元纪年与黄帝公元纪年的增修报告。增修稿的全稿见载于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象 牙塔网站。网址是 。上网后,请点击/国 史探微/ 专题研究/商周断代。24500 年太阳与行星的经度,Solar and Pl

6、anetary Longitudes for Years 2500 to 2000,公元前1580 年没有可证明“五星错行”的资料。但公元前 1576 年儒历 11 月和 12 月间的黄经位置有“五星同显”又是“交错而行” 的资料:公元前 太阳 水星 金星 火星 木星 土星Julian Calendar Sun Mercury Venus Mars Jupiter SaturnBC 1576-11-07 213 227 224 206 227 234 BC 1576-11-17 223 242 237 213 229 236BC 1576-11-27 233 252 250 221 231 2

7、37BC 1576-12-07 243 248 262 228 234 238BC 1576-12-17 253 236 275 236 236 239BC 1576-12-27 264 239 287 244 238 241这个公元前 1576 年儒历 11 月和 12 月“五星同显”和“五星错行”的天文资料应为竹书纪年所记夏商交替期段的“五星错行”的观察始见于今在美国 Lehigh University 的班大为教授在 “Early China” 1981-2,杂志上发表的 “Astronomical Dates in Shang and Western Zhou” 论文内,与后来详载于他

8、在 1983 年在 Stanford 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 2 在班大为教授的论文内,他很清楚地解释了在这两个月内,快行行星位置变动的行程 path 看起来像和慢行行星位置变动的行程 path 有几次“交错”的特殊现象。这是“天命商汤兴”的根据。所以商汤“依天命而称王”。次年公元前 1575 年,丙午43 就成为商汤元年。这是班大为教授的“天命的宇宙”论文中之最好的,最充实的例证。在竹书纪年中,这一年是夏桀 15 年,汤元年。所以竹书纪年的夏桀时代“五星错行”记载是正确的。只不过留传下来的年份误了四年。“五星错行”应为夏桀 14 年。不是夏桀 10 年。2 考核竹书纪年所载夏桀 29 年 “三

9、日并出” 的天文记载的成果竹书纪年夏桀 29 年条下有“三日并出” 的记载。竹书纪年的夏桀 29 年是庚申 57,公元前 1561 年。这一年也是商汤 15 年。“三日并出” 和 “二日並出”均是一种日食现像。根据爱思裴乃克博士的5000 年全球日食途径地图, 公元前 1561 年没有在中国能见到的日食。但公元前 1551 年儒历 4 月 29 日的日全食在中国能见到。下页的表 1 是爱思裴乃克博士的公元前 1560 1541 年的全球日食途径地图。 所以竹书纪年的夏桀,商汤时代“三日并出” 记载是正确的。只不过留传下来的年份是误了十年。“三日并出”应为商汤 25 年,庚午 07,公元前 15

10、51 年。不是夏桀 29 年,商汤 15 年,庚申 57,公元前 1561 年。2 David W. Pankenier, “Astronomical Dates in Shang and Western Zhou”, Early China, 7, (1981-82), p. 24David W. Pankenier, “Early Chinese Astronomy and Cosmology The Mandate of Heaven as Epiphany”, Doctoral Disserta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1983, p 312. 3表 1 爱

11、思裴乃克博士的公元前 1560 1541 年的全球日食途径地图3 “仲康日食” 的考核和竹书纪年夏帝崩后,看齐三年之丧的调整尚书夏书(胤征)有仲康时代“季秋月朔,辰勿集于房” 的记载。竹书纪年有“仲康五年,秋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 的记载。史记(夏本纪)也提起仲康时代“胤征”之事,但无“季秋月朔”句。这是中国古文献中最早的日食记载。“胤征”之事原于仲康时代发生的一次日食。这次日食的发现不在主管天时观察的羲和预报之内。羲和因而犯了“废时乱日”,“没有尽职”, “杀无赦”的严重罪过。所以夏帝仲康派胤侯带兵出征,惩罚羲和。这一个史事证明了在中国的早期夏代已有负责预报日食的专家组织。根据尚书尧典羲

12、氏与和氏两个家族在唐尧之时已主管天时的观察与担任天时预告的职务。除了日食与月食之外,24 阳历节气的阴历日期,那一个朔日是阴历新年,均在这些天时观察与天时预告职务之内。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名为夏历,就是因为它是夏代使用之历。在竹书纪年中,仲康元年是己丑26,公元前1952年。仲康5年是癸已30,公元前1948 年。仲康崩于仲康7年,乙未32,公元前1946年。4根据 Dr. Espenak,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 4000年的6000年日食历谱 3 和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3000年的5000年全球日食途径地图 4 ,在公元前1952年到公元前1946年的期段,没有在中国能见到的日食。根据这一个

13、资料,大家一定会认定“仲康日食”之说是不正确的。不过尚书夏书和竹书纪年是两本各自独立之书。汉武帝时代的司马迁能见到尚书夏书,但那时的竹书纪年竹片尚在魏襄王的墓中。既然两书均说“仲康日食”,在仲康之时一定有一个在中国能见到的日食。经过仔细考虑之后,发现问题出在竹书纪年的后世编辑加注的夏禹帝元年到第16帝,发元年的干支。竹书纪年中的原始记载之17位夏帝的在位年没有错。但在夏代诸帝死后,只有在禹帝死后,禹子帝启元年之前,明说有一个三年之丧的守制中隔期段。从第2帝,帝启到第16帝,帝发,一共有13位夏帝崩后应有丧礼。第5帝,帝相被篡位的寒浞所杀。第11帝,帝不降相禅位于弟扁。所以这二位没有丧年。根据后

14、世编辑加进去的夏帝元年干支,竹书纪年中这13位夏帝崩后之丧礼中隔期段是参差不齐。帝启死后中隔4年。其余有的是中隔3年,有的是中隔2年,有的是中隔1年。也有中隔0年的。这些后世编辑加进去的参差不齐的中隔丧期与理不合。若是丧期,应当均与帝禹,帝舜,帝尧死后之三年之丧相同。所以竹书纪年夏禹元年到帝发的元年的干支纪年必须加以调整。另外还有一个调整。竹书纪年的少康元年是在寒浞被杀,少康归夏的次年。这也是不合理的。少康元年应为寒浞被杀,少康归夏的同一年。若把上面所说的应有调整加在竹书纪年的夏帝在位年上,夏禹元年应为己亥 36,公元前 2002 年。竹书纪年是壬子 49 公元前 1989 年,晚了 13 年

15、。调整后的仲康元年应为丙子13,公元前1965年。仲康5年应为庚辰17,公元前1961年。仲康7年应为壬午19,公元前1959年。根据Dr. Espenak,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4000年的6000年日食历谱 5 和下面的表2,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3000年的5000年全球日食途径地图 6 ,在公元前1961年,调整后的仲康5年,儒历10月26日,格历10月9日有在中国能见到的日食。根据张培瑜教授, 公元前1961年,儒历10月26日的日食在中国洛阳能够见到。 73 Espenak, Fred, Six Millennium Catalog of Solar Eclipses-1999 to +4000 (2000 BCE to 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