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尾气后处理技术1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316780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动机尾气后处理技术1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发动机尾气后处理技术1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发动机尾气后处理技术1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发动机尾气后处理技术1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发动机尾气后处理技术1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动机尾气后处理技术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动机尾气后处理技术1(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动机尾气后处理技术 复习回顾 1、何为低碳排放? 2、为何要低碳排放? 环境保护与节能 3、汽车(发动机)尾气对环境有何影响? 汽车尾气是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汽车尾气产生的机理及危害 一、汽油机 汽油机尾气主要有害物是: CO、 HC、 NOx。 1、 CO ( 1)产生的机理:燃料 燃烧不完全 (不充分)的产物。 燃料与氧气反应时,由于氧气不足(混合气浓)或时间不足(转速高),使燃料不能充分燃烧。 ( 2)危害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带刺激性的有毒气体 , 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较氧气强 200300倍。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循环中供氧的载体 , 人们吸入一氧化碳后 , 血红蛋白

2、就会先于氧气与一氧化碳相结合 , 形成碳氧血红蛋白( COHb) , 从而造成血液的输氧量减少。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后需要 1214h才能分离 , 如果人们连续处于含有一氧化碳的空气中时间越长 , 血液中积累的碳氧血红蛋白( COHb)越多 , 造成低氧血症 , 导致人体组织缺氧 , 轻者出现头疼、昏眩、反应迟钝等 , 严重的会造成死亡 。 2、 HC化合物 ( 1)产生的机理:燃料 不完全燃烧 的产物。 燃料与氧气反应时,由于氧气不足(混合气浓)或时间不足(转速高),使燃料不能全部与氧气接触燃烧,一部分燃料没参与燃烧。 ( 2)危害 碳氢化合物会导致人的骨髓功能减弱 , 使 红、白血球细胞

3、数量减少或在周围血液中产生血小板减少症。其醛类物质对眼、呼吸 器 官、皮肤等产生强烈的刺激性 , 造成心 、肺等机能下降。尤为突出的是碳氮化物和氮氧化合物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 , 形成一种毒性较大的浅蓝色光化学烟雾 , 其危害令人触目惊心。如美国洛衫矶发生的光化学烟雾 , 使大 批 居民出现眼睛红肿、喉痛、 胸 闷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 3、 NOx化合物 ( 1)产生的机理:高温( 1800 )、富氧(稀混合气)条件下,氮气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氮氧化合物。 空气的主要成分就是氮气( 78%)和氧气( 21%)。通常情况下,氮气与氧气不易反应。但是,当燃料不足或高温时,氮气和氧气就会

4、发生反应,生成 NOx。 ( 2)危害: 氮氧化物之中有一种毒性很强的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 中毒的症状是发生水肿 。 一氧化氮排入大气后会逐渐转变为二氧化氮。高浓度的一氧化氮能引起中枢神经的瘫痪及痉挛。二氧化氮引起闭塞纤维性支气管炎等。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在阳光充足的午前 2小时和午后 2小时容易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的臭氧和 PAN等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更大。 二、柴油机 柴油机尾气主要有害物是:微粒( PM)和NOx。 1、微粒( PM) ( 1)产生的机理:未燃烧充分的柴油在高温、高压下裂变,生成 类似石墨形式的含碳物质并凝聚和吸附了相当的高分子量有机物 颗 粒物 。 ( 2)危害: 微粒 90

5、%以上是致癌物质 , 并会导致如肺气肿等慢性肺病。柴油机的排烟 颗 粒的 90%以上小于 1m。实验表明 , 影响人体主要是 10m以下的 颗 粒物 ,颗 粒越小 , 停滞于人体肺部、支气管的比例越大。而 颗 粒越小 , 悬浮于空气中的时间越长 , 最长的 甚至可达一周至一个月左右。这就增加了碳烟与人体接触的机会 , 也增加了 颗 粒物在大气中受阳光和其他物质作用产生光化学反应的机率。碳烟 颗 粒对光线还有散射作用 , 且吸光性强 , 消光率是其他悬浮微粒的 34倍 , 会严重影 响 照明和人们的视野 , 给城市交通带来很大的隐患。另外 , 碳烟颗 粒沉积在物质表面会加快金属的腐蚀、油漆的退化

6、、建筑物的损坏等。同时 , 碳烟 颗 粒与二氧化硫污染的空气 危害 比 单纯二氧化硫污染的空气造成的 危害更大 。 2、 NOx化合物 柴油机是稀薄燃烧,废气当中有大量的氮气和氧气,因此氮气与氧气生成氮氧化合物的机率比汽油机和天然气发动机高许多倍。 天然气发动机尾气主要有害物与汽油机相同( CO、 HC、 NOx ),但是数量比汽油机少很多。所以说天然气是清洁燃料。 汽车排放法规 一、欧洲排放标准 1、 欧 排放标准 欧 排放标准强化了有害排放物的限值,将 M1( 1) 类和 N1( 2) 类汽车的限值加以区别,规定了气体燃料汽车排放物的测量方法,新的生产一致性检查方法,并且第一次将液体燃料汽

7、车分成三组,即 A组(使用含铅汽油)、 B组(使用无铅汽油)和 C组(使用柴油)。 在这一规定中,还对未装催化转化器使用含铅汽油的汽车和使用无铅汽油的汽车以及柴油车有害排放物的种类和限值作出具体规定,同时还确认 N1类汽车的( HC+NOX)质量分数排放量比 M1类汽车多 1.25倍。 注: M1类车辆指除驾驶员座位外,乘客座位不超过八个的载客车辆。 N1类车辆指厂定最大总质量超过 3.5t的载货车辆。 Euro 标准排放限值 汽车类型 排放量( g/km) M 类车中乘客( 包括司 机 ) 不超过 6人且总重不超过 2500kg CO HC+NOX PM 型 式 认证 产 品 一致性 型式认

8、证 产品一致性 型式认证 产品一致性 2.72 3.16 0.97 1.13 0.14 0.18 N1类和非上述 M类 车 辆 Rm1250kg 2.72 5.17 6.90 3.16 6.00 8.00 Rm 1700kg 0.97 1.40 1.70 1.13 1.60 2.00 Rm1700kg 0.14 0.19 0.25 0.18 0.22 0.29 2、 欧 排放标准:在 ECE93(Euro )之后 ,ECE于 1996年对其再次进行修订制定了ECE96(Euro )法规。该法规对使用无铅汽油和柴油的汽车的排放限值作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对生产一致性采用了新的检查方法;明确了火花点火

9、发动机和使用液化石油气的汽车排放的测定方式;在该标准中还增加了试验速度段;规定了强制耐久性试验( 8万 km)及汽车在转毂试验后在密闭室中放置 24h测定燃油蒸气泄漏量(限值为每欧洲运转循环 2g);保留了怠速时对 CO排放量的限制。 Euro 排放限值 汽车类型 排放量( g/km) M类车中乘客(包括 司机)不超过 6人且总重不超过2500kg CO HC+NOX PM 汽油车 2.2 0.5 - 柴油车 1.0 0.7 0.08 直喷式柴油车 1.0 0.9 0.10 3、 ECE2000(Euro )及 ECE2005(Euro )排放法规 无铅汽油车 ECE2000(Euro )及E

10、CE2005(Euro )法规排放限值( g/km) 法规 CO HC NOX Euro 2.3 0.2 0.15 Euro 1.0 0.1 0.08 Euro 的主要变化是取消了汽车发动机尾气取样开始前 45秒钟的加热阶段,在催化转化器还处于冷的阶段就测定 CO和 HC的排放量。 Euro 和 Euro 都规定了燃油蒸气的测量方法和限值,同时规定在汽车上要安装排气净化系统的随车故障 诊断装置,并对在用车净化系统的可靠性检测及燃油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 我国汽车排放法规的发展和 GB14761-1993系列标准 1、 我国汽车排放法规的发展 我国汽车排放法规的建立与实施起步较晚,随着汽车

11、尾气对大气污染的日益严重,自1994年 5月,我国才开始实施汽车排放限值法规。在制定排放法规方面,广泛借鉴 ECE法规,相继出台了国家标准和一些城市的地方标准,在排放限值指标上逐渐向国际新标准靠近。 GB14761-1993系列标准该标准于 1993年制定, 1994年 5月强制实施, 考虑到我国含铅汽油使用比较普遍的国情,该标准对排放限值的要求比较宽松,仅接近于 ECE83的水平。该标准按照汽车基准质量来区分不同汽车的排放限值,规定了被测试车辆在底盘测功机上的运转循环,型式认证试验和产品一致性检查试验的次数和标准值。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在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控制汽车排放对大气的污染等方面起

12、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 我国现行汽车排放法规 GB14761-1999和地方标准 ( 1) GB14761-1993 该标准是对 GB14761-1993系列标准和其他相关部颁标准的修订和替代,于 2000年 1月 1日起实施,在排放控制上达到了欧洲 90年代初期的水平,接近 ECE93( Euro )法规。对使用无铅汽油和柴油的汽车提出了新的认证指标。尤其是对使用优质无铅汽油的 B类汽车,乘员少于是 6人,且车辆最大总质量不超过 2.5t的客车排放值等效采用 ECE93( Euro )标准限值。 ( 2) 地方标准我国率先实施 ECE93( Euro )排放限值的城市是北京。北京市在 1

13、998年率先制定了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105-1998,并于 1999年 1月 1日正式实施。第 阶段自1999年 1月 1日起实施 ECE93( Euro )排放限值,第 阶段自 2004年 1月 1日起实施ECE96(Euro )排放限值。此外,上海市也于 1999年 7月 1日起执行 DB/29-1999,该标准要求比北京市的地方标准更为严格,在生产一致性检查和耐久性试验指标上有了更为明确、更严格的要求。 我国目前执行的排放法规 车用汽油机怠速污染物排放法规 车用柴油机排气烟度和可见排气污染物排放法规,包括全负荷烟度排放法规,自由加速度烟度排放法规,排气可见污染物排放法规 轻型车用

14、内燃机污染物排放法规 重型车用内燃机污染物排放法规 重型车用内燃机污染物排放法规 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 2001 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测量方法 最新颁布了 200 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 、 、 阶段) 005 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1835.2 001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 、 阶段) 适用车型: M1类 乘员不多于 6人且总重不大于 2.5吨的乘用车; M1, M2 及 N1类,总车重不超过 3.5吨的轻型车 2000 新认证车型 在生产车型 + OBD (其他轻型车 ) + OBD (M1类汽油车) 国 1 国 2 国 3 国 4 国 1 国 2 国 3 国 4 + OBD (其他轻型车 ) + OBD (M1类汽油车)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中国机动车排放法规的实施 全国范围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国 3 + OBD 国 4 + OBD 汽油车 (2005.12.30后列入排放目录的车型 ) 汽油车 (2005.12.30前列入排放目录的车型 ) 不带 OBD 带 OBD 国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