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3章专题《笔落惊风雨》综合测试(苏教版必修4)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316545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第3章专题《笔落惊风雨》综合测试(苏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文:第3章专题《笔落惊风雨》综合测试(苏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文:第3章专题《笔落惊风雨》综合测试(苏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语文:第3章专题《笔落惊风雨》综合测试(苏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语文:第3章专题《笔落惊风雨》综合测试(苏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第3章专题《笔落惊风雨》综合测试(苏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3章专题《笔落惊风雨》综合测试(苏教版必修4)(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1第三专题检测(A 卷)第一卷 选择题(36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A.鱼凫 (f) 崔嵬(gu) 钿头 (din) 消溽 (r)B.猿猱 (no)巉岩 (chn) 飞湍(tun) 台隍(hung)C.休衿(qn) 喧豗(zhu) 渚清 (zh)贾人 (g) D.怫然 (f) 霓裳 (n)咨嗟 (z) 嘲哳(zh)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茫然石峦红绡 漂沦 B.石栈幅射寥廓帷幕C.恬然幽咽锦城慎密D.沾污绝壁憔悴思辨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有

2、人认为中国的茶只是下里巴人用来解渴的东西,档次远不如进口的洋饮料。B.这座度假村建在山的最高处,面对着一望无际的大海,远远望去,的确给人以高 屋建瓴之感。C.对街头书摊上摆的那些封面花绿绿、内容低级庸俗的书刊,稍有欣赏水平的读者都会嗤之以鼻。D.当我们将一个民主与法制的社会完善成型后,腐败还会出现,但肯定有轻重之别,腐败者的数量将由多如牛毛变为凤毛麟角。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经济效益差一直困扰着这个国有特大型企业,三年来谁也提不出使企业走出困境的灵丹妙药。B.前不久,在美国召开的有 27个国家数百位科学家参加的第三届国际固氮学术会议上,这两个模型受到了高度重视,给予很高的评价。

3、C.我们不赞成应试教育,决不是主张取消考试,而是不赞成以应付升学考试为惟一目的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做法。 D.中国足协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制止球迷揭发少数裁判的黑哨假哨现象。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题。 (12 分,每小题 3分) 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的感人。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当我们看到建筑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

4、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更美在其空间。它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早在东汉,就有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这是一处很有情趣的庭院空间。诗中一对恋人依依惜别,赠枝叶留念,读来感人。这一情结,以美丽的庭院做背影;但反过来说,这个庭院因有了如此美的生活而积淀起更多的情态符号。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庭院春夜,形态朦胧,动人之至。 “半人家” ,有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阴影里,生动无比。在静谧中使人感受到有一股春的气流弥散在空气中

5、;虫声在夜静人阒之中,更表现出春的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2气息。若身历其境,仰望夜空,星斗横斜,会令人憧憬,感到时光在流逝,一切都留存在这美好的庭院空间中了。 苏州拙政园里有个小园“海棠春坞” 。院子三面围廊,一面是粉墙。靠粉墙处一个花台,上面植数竿修篁,一丛海棠。每当海棠花盛开,给小院增添许多美感。苏轼有诗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诗与小院“ 似乎互为比兴” 。小院就是仿照海棠 诗意而作的。三面环廊,反映出诗中的“月转廊” ,表示夜已深。可以说,没有诗情画意之素养,就不会游园,也不懂造园。 5.下列

6、对第一自然段文字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形象化是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 B.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唐诗中感人的艺术形象大多是建筑形象。 C.作者引用唐诗是来说明中国古代建筑多是诗化、情态化了的。 D.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只有形象本身富有诗意,才能使人触景生情。 6.下列说法与“中国古代建筑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的”不一致的一项是() A.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B.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C.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D.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

7、妆。 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第二段引用词句“庭院深深深几许” ,意在表明中国古代建筑主要美在形象。B.庭中有奇树描写恋人院中依依惜别,赠枝叶留念,使美丽的庭院更具有情态化。 C.“更深月色半人家” ,是说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树的阴影里。 D.读了海棠诗更能够理解诗人以拙政园的“海棠春坞”为题材的原因了。 8.根据原文所给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建筑形象所表现出的“情态化” ,与古代文学的积淀密切相关。 B.“内向性庭院”是我国古代庭院最具典型性的建筑。 C.诗与小院“似乎互为比兴”是说小院诗化了,可见小院必定给人丰富的想像空间。 D.一个人诗情画意的

8、素养,影响着他对建筑形象的欣赏与创造。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914 题。 (12 分,每小题 3分)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遇之,虑其耻,退自匿。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怪其故,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觉,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岁饥,屑榆为粥,讲论不辍。或哀其馁,与之食,不纳。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诫使者不令反。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会里人邹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李泌为宰相,言之德宗,召拜右谏议大夫。初,城未起,

9、缙绅想见风采。既处谏诤官,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及受命,它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浸闻得失且熟,犹未肯言。及裴延龄诬逐陆贽等,帝怒甚,无敢言,城闻,曰“吾谏官,不可令天子杀无罪之臣。 ”乃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义,申直贽等,累日不止。闻者寒惧,城愈厉。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坐是下迁国子司业,简孝秀德行堂上,沉酗不率教者皆罢。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薛约者,狂而直,言事得罪,谪连州。吏捕迹,得之城家。城坐吏于门,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与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3别。帝恶城党有罪,出为道州刺史。至道州,治民如治家,宜罚罚之,宜赏赏之,不以簿书介

10、意。月俸取足则已,官收其余。 注簿书:官府中的文书簿册。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觉,痛咎谢咎:归罪、责怪 B.屑榆为粥,讲论不辍屑:碎末 C.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委:丢下 D.简孝秀德行升堂上简:选拔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诣官而诣城决之使者委而去, B.会里人邹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坐吏于门, C.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而城浸闻得失且熟 D.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与别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阳城清慎正直的一组是() 城遇之,虑其耻,退自匿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 乃上疏极论延龄罪,慷

11、慨引义,申直贽等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 城坐吏于门,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月俸取足则已,官收其余 A.B.C.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城的品行深受人们的景仰。远近的人都仰慕他的品行,前来求学的人接连不断,当地的人有了争执,就请阳城来裁决。 B.阳城为人宽厚仁慈。对于偷盗他家树的人,阳城退步避让,以免对方羞愧;对于擅自以米换酒喝并醉倒于路的仆人,阳城将他背回了家,并宽慰他,让他不必自责。 C.阳城忠于职守,直言敢谏。他虽不如其他谏官那样对政务事必躬亲,但在大臣遭陷害,无人敢言时,他却能不惧触犯君威,挺身而出,仗义执言。 D.阳城教化有道。他担任国子

12、司业,对于太学诸生,奖掖孝道出众者,斥退酗酒不遵守教化者。在他的教育下,太学诸生都能严守法度。 四、 (24 分) 13.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或哀其馁,与之食,不纳。 (3 分) 译文: (2)及受命,它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 (3 分) 译文: (3)吏捕迹,得之城家。 (2 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渔 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1)诗中“渔翁”有诗人自况的意味,这一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 分) 高考资源网() ,您

13、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4答: 。 (2)诗的末两句,苏东坡认为“虽不必亦可”(即此二句删去也可以)。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为什么?(5 分) 答: 。 15.名句填空,选作 8题, (8 分,每题 1分) (1)剑阁峥嵘而崔嵬, , 。 (蜀道难 ) (2) ,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 ) (3)东船西舫悄无言, 。 (琵琶行 ) (4)千呼万唤始出来, 。 (琵琶行 ) (5)小楼昨夜又东风, 。 (虞美人 ) (6)此去经年,应是良晨好景虚设。 , (雨霖铃 )(7)落霞与孤鹜齐飞, 。 (滕王阁序 ) (8)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 。 (滕王阁序 ) (9)北海虽赊, ;东隅已逝, 。 (滕王阁序 ) (10)嗟乎,草木无情, 。人为动物, 。 (秋声赋 ) 五、(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楼 邵燕祥 报载:日本中村建筑公司计划在美国的纽约或芝加哥建一座高 1950米的楼,此楼设想有 700层,内装三节快速电梯,从底楼到顶层需 20分钟上。预计将耗资 3250亿美元。 如果没有巨资,尤其是如果没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包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