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316474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恩施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恩施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恩施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恩施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恩施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恩施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恩施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恩施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时间:2011-03-01 15:57:17作者:恩施州人民政府编辑:今点辰光来源:www.ESRD 阅读:1003 次第三篇 改善基础设施坚持打基础、管长远的方针,以道路交通建设、增强城市功能、改善农村条件、推进信息化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提升科学发展的基础支撑能力。第六章 构建快捷交通运输网络按照“县县通铁路、高速公路,乡乡通二级公路,村村通油路”的目标,逐步建成集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运输方式相衔接的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八个县市至州城“两小时交通圈”及与周边主要城市的快速连通,确立恩施州在中西结合部和武陵山区交通枢纽中的战略地位

2、。加快铁路建设。加快铁路通道和枢纽建设,建成渝利铁路、黔张常铁路,加快推进安恩张铁路建设,加大恩黔铁路、郑渝铁路过境恩施的前期工作力度,铁路总里程达到 500公里以上。完善高速公路网。建成沪蓉高速巴东段、恩施至来凤、恩施至黔江、利川至万州、恩施至奉节高速公路,全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500公里以上。力争开工建设五峰至来凤高速,积极推进神农架至张家界、利川至来凤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为实现县县通高速,构建全州“三横三纵一支”高速公路网奠定基础。畅通州内循环线。调整国道、省道网布局,加大干线公路、重点旅游公路等改造升等力度,建成恩施、利川环线快速通道,巴东、建始、咸丰、来凤绕城线,鹤峰大垭隧道、

3、巴东至野三关、鹤峰城区至宣恩当阳坪、巴东长岭至泗淌、利川至彭水等重点工程和大峡谷、腾龙洞、坪坝营、神农溪等旅游公路。实现 8县市通二级以上国道,100%建制乡镇通国省道二级公路,重点旅游景区、精品旅游线公路高等级化。打造农村公路网。建设农村公路 23000公里,进一步打通乡与乡、村与村及区域间重要循环线,完善农村公路网结构,力争实现拆并建制村通公路,100%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打造安全舒适、畅洁绿美的农村公路网。着力建设航空港。积极推进航空一类口岸建设。完成恩施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增加营运单位、开辟新航线、增开航班、扩大服务范围、改善服务质量,不断扩大航空运输量,增强保障能力,满足扩大对外开放和

4、运输量增长的需要。加强港口及水运体系建设。推进长江巴东港及清江恩施港航运工程建设,加快三峡库区长江支流航道和清江水布垭至恩施段航道工程建设,提升内河航运功能。实施农村公路渡口渡船改造和渡改桥工程,基本形成设施完善的水路交通运输体系。努力构建综合运输枢纽。着力打造恩施主枢纽和利川、来凤等 8个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构建以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城际、城市和城乡交通相互融合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努力实现“零距离换乘,无缝衔接”。专栏 3: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机场- 恩施机场二期扩建工程。铁路 -渝利铁路、黔张常铁路,安恩张铁路,恩黔铁路、郑渝铁路,恩施铁路物资专用线。高速公路 建成

5、沪蓉高速巴东段、恩施至来凤、恩施至黔江、利川至万州、恩施至奉节高速公路;力争开工建设五峰至来凤高速公路,积极推进神农架至张家界、利川至来凤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州内循环线 建成恩施、利川二市环城线等 3个一级公路项目,巴东县城至野三关等国省干线二级公路、重点旅游公路和农村重要二级公路项目。通达通畅工程 建设农村公路 23000公里,力争实现拆并建制村通公路,100%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港口及水运 以长江巴东港、恩施清江港为龙头,配套完善巴东港长江三个港区,推进三峡库区巴东沿渡河、鳊鱼溪等五条长江支流航道工程,完善长江巴东港口功能;以清江恩施组合港为重点,建成清江沿线旅游、综合码头,推进清江水布

6、垭至恩施段航道工程,提高内河航道通航能力。客货运站场 力争建成 6个一级客运站、 8 个二级客运站、6 个三级客运站、35 个乡镇五级客运站和 5个一级货运站、8 个二级货运站共 68个客货运站场。第七章 加强水利电力设施建设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一是防洪减灾。加快推进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山洪灾害治理工程建设;推进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推进清江干流治理工程建设。二是民生水利建设。基本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提高农村集中供水普及率;大力推进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提高我州灌溉面积占农田面积比例;大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基础设施标准;

7、推进应急抗旱水源建设,提高抗旱能力;加大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力度,启动农村水电增效减排工程,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启动农村塘坝环境整治工程,美化农村生活、生产环境。三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加快恩施市、咸丰县等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步伐,提高水源应急保障能力;推进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增加供水能力。四是水资源节约保护。加强恩施市、利川市等重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快重点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工程建设;建成一批高水平、具有代表性的节水型社会示范区。五是水土保持。继续大力推进长江上中游、三峡库区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实施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实施革命老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实施石漠化治理和利用外

8、资项目。六是水生态修复。加强城区主要河流水生态修复工程;有效改善重点水库水生态环境。七是水利水产行业能力建设。加快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完善水利信息化体系;加强水利应急管理设施建设;加强水利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电网建设。优化电网建设结构,完善电力外送主通道,实施渝利铁路、黔张常铁路、安恩张铁路配套供电工程以及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构建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安全可靠、高效低耗的区域性电网,建成武陵山区重要电网中心,城乡用电条件明显改善。专栏 4:水利基础设施重点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完成 143座三类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全州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农村人口饮水安全 2013

9、 年前解决规划内 138.7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2015 年基本完成 172.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任务。灌区建设与节水灌溉 完成 15个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新建宣恩县、鹤峰县共 12个小型灌区;实施节水灌溉工程。中小河流综合治理 实施云龙河等 22条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水源工程 建设州城应急备用水源,实施车坝河水库备用供水工程、带水河右源一级支流清水河应急水源工程;实施建始县、巴东县、咸丰县、鹤峰县重点水源工程;实施乡镇饮水水源工程。城市防洪 实施恩施市、利川市、来凤县城区防洪工程和巴东县重点乡集镇防洪工程。小型农田水利 基本完成全州主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初步实现基本

10、农田“旱能灌、涝能排”目标。水土保持 全面启动易灾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稳步推进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进一步推进革命老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和石漠化治理项目。山洪灾害治理 实施全州山洪灾害治理非工程措施项目。第八章 改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信息化进程,提升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服务能力,强化人口、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对有线网络进行双向改造,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加快光纤网络建设,发展移动宽带通信,建设“物联网”应用的基础框架。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加强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加强农村通信

11、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信息网络覆盖率,力争行政村基本通宽带、自然村通信信号基本覆盖。第四篇 发展特色产业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深入实施产业兴州战略,加快优势特色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有效利用,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州域经济由第一产业为主导向二、三产业为主导转变。第九章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按照产业特色化、基地规模化、加工集约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的要求,以农业产业化为支撑,以现代农业为方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逐步把恩施州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基地。一、加强特色农业板块基地建设围绕“六百双五”目标,进一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思路

12、,大力推进“万亩乡镇千亩村”工程建设,着力建设一批特色产业专业乡镇、专业村。到 2015年,全州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13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 4.5%。茶叶:全州新建茶园 20万亩,每年改造老茶园 4万亩,力争 5年内完成全州 20万亩老茶园改造任务,到 2015年,建成高标准无性系良种茶园 100万亩,总产量达到 5万吨,综合产值达到 100亿元,其中种植业亩平产值 3500元,产值达到 35亿元,茶叶加工、贸易产值达到 45亿元,茶业相关产业(茶苗、茶文化、茶旅游、包装、运输等)产值达到 20亿元。蔬菜:高山蔬菜种植基地以 32个乡镇为重点,建成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基地板块,总面积 60万

13、亩。地方特种菜重点发展凤头姜、山药、白皮大蒜、莼菜、葛仙米等品种,总面积 25万亩。山野菜重点发展薇菜、葛、厥菜、遏蓝菜(又名虎耳菜)、鱼腥草,总面积 15万亩。食用菌规模达到 600万平方米。到2015年,全州高山蔬菜、地方特种菜和山野菜基地面积达到 100万亩以上,产量达 150万吨,蔬菜综合产值达 40亿元。畜牧:推进形成以“一体两翼”(以生猪业为主体,牛羊业、家禽业为两翼)为主,以兔、蜂等养殖业为辅的特色畜牧产业发展格局。到 2015年,全州出栏肉猪 700万头,肉牛 18万头,肉羊 100万只,出笼家禽 1500万只,畜牧产业综合产值(含加工、流通)达 100亿元以上。林果:水果产业

14、重点建设长江流域巴东 10万亩甜橙带、清江流域 15万亩宽皮柑桔带、酉水流域 10万亩柑橘白柚带和省道“椒石”10 万亩优质梨线、国道“318”优质梨猕猴桃线 15万亩以及 20万亩城镇近郊小水果区。干果主要发展板栗和核桃,其中板栗基地 40万亩、核桃基地 20万亩。完成全州 10万亩低产劣质果园改造任务。到 2015年,全州林果面积发展到 140万亩,总产量100万吨,综合产值 45亿元。其中水果面积 80万亩,综合产值 24亿元;干果面积 60万亩,综合产值 21亿元。抓好油桐、油茶和漆树基地建设,力争建成20万亩油桐基地、30 万亩油茶基地和 10万亩漆树基地。地道药材:加快 12个万亩

15、中药材乡镇、48 个千亩中药材村和百里紫油厚朴长廊建设。到 2015年,全州地道药材板块基地发展到 170万亩以上,其中草本药材基地 90万亩、木本药材基地 80万亩,综合产值 35亿元。烟叶:实施烟水配套整村推进,加强烤晾房等设施建设,深化优质烟叶生产科技示范基地、白肋烟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建设,95%以上的烟叶生产面积实现基地化。到 2015年,全州基本烟田面积达到 100万亩,烟叶种植规模稳定在 62万亩,收购计划稳定在 190万担,烟叶收购值达 12.63亿元。魔芋:以 40个乡镇为重点,建设东部、西北部、西南部三大基地板块,到2015年,全州魔芋种植面积达到

16、 50万亩,产量达到 70万吨,综合产值达到 20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 10亿元、加工业产值 10亿元。优质粮油:建优质米基地面积 10万亩、优质马铃薯商品基地 100万亩、优质小杂粮(高山芸豆、小杂豆)基地面积 5万亩、双低优质油菜面积 60万亩。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以现有州级重点龙头企业为基础,外引内联,每个优势产业确定 3-4家重点龙头企业,集中资源扶优培壮。引导具有比较优势的龙头企业,以资产运营和优势品牌为纽带,盘活存量,整合重组,做大做强。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认真落实有关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打造一批生产规模大、工业化程度高、带动能力强、产业链条长的领军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到“十二五”末,全州销售收入过 30亿元的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1家,过 10亿元的 1家,过 5亿元的 5家,过 1亿元的 20家。支持一家本地公司成长为上市公司。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围绕特色农业建设,以龙头企业为依托,重点建设茶叶、特色蔬菜、畜禽产品、魔芋、中药材加工、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